杨善深:修订间差异
外观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小 机器人:标点符号标准化(程序版本:1.02) |
小无编辑摘要 |
||
第1行: | 第1行: | ||
'''杨善深'''{{SBSHK}}({{bd|1913年||2004年||catIdx=Y}}),字柳斋,[[香港]]畫家,被譽為「嶺南畫派最後一位大師」。另外三位分別為[[趙少昂]]([[1905年]]-[[1998年]])、[[關山月]]([[1912年]]-[[2000年]])、[[黎雄才]]([[1910年]]-[[2001年]])。 |
'''杨善深'''{{SBSHK}}({{bd|1913年||2004年||catIdx=Y}}),字柳斋,[[香港]]畫家,被譽為「[[嶺南畫派]]最後一位大師」。另外三位分別為[[趙少昂]]([[1905年]]-[[1998年]])、[[關山月]]([[1912年]]-[[2000年]])、[[黎雄才]]([[1910年]]-[[2001年]])。 |
||
楊善深生於[[廣東省]][[台山市|台山]]赤溪。[[1930年]]移居香港,[[1933年]]開始從事繪畫,與「嶺南三傑」之一的[[高劍父]]結識,開展悠長的師友關係。[[1935年]]留學[[日本]],入[[京都]]堂本美術專科學校,隨堂本印象學畫。[[1941年]][[香港淪陷]],避居[[澳門]]。與高劍父、[[馮康侯]]等成立「協社畫會」。[[1945年]]回港定居。[[1970年]]在港成立「春風畫會」,並獲[[台灣]][[中華學術研究所]]頒贈哲士銜。[[1988年]]移居[[加拿大]][[溫哥華]],嗣後常往來溫哥華、香港兩地。[[1999年]]獲[[香港藝術發展局]]頒授「視藝終身成就獎」。晚年曾將巨作《千年松樹》送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北京]][[人民大會堂]]。[[2000年]],他以其精湛藝術成就和貢獻獲[[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頒授[[銀紫荊星章]],2004年[[5月15日]]於香港[[半山區|半山]][[寶珊道]]家居逝世,享年91歲。 |
楊善深生於[[廣東省]][[台山市|台山]]赤溪。[[1930年]]移居香港,[[1933年]]開始從事繪畫,與「嶺南三傑」之一的[[高劍父]]結識,開展悠長的師友關係。[[1935年]]留學[[日本]],入[[京都]]堂本美術專科學校,隨堂本印象學畫。[[1941年]][[香港淪陷]],避居[[澳門]]。與高劍父、[[馮康侯]]等成立「協社畫會」。[[1945年]]回港定居。[[1970年]]在港成立「春風畫會」,並獲[[台灣]][[中華學術研究所]]頒贈哲士銜。[[1988年]]移居[[加拿大]][[溫哥華]],嗣後常往來溫哥華、香港兩地。[[1999年]]獲[[香港藝術發展局]]頒授「視藝終身成就獎」。晚年曾將巨作《千年松樹》送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北京]][[人民大會堂]]。[[2000年]],他以其精湛藝術成就和貢獻獲[[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頒授[[銀紫荊星章]],2004年[[5月15日]]於香港[[半山區|半山]][[寶珊道]]家居逝世,享年91歲。 |
||
弟[[楊君澤]],別名[[紫微楊]],為香港著名玄學研究者。 |
弟[[楊君澤]],別名[[紫微楊]],為香港著名玄學研究者。 |
||
{{岭南画派}} |
|||
{{HK-bio-stub}} |
{{HK-bio-stub}} |
2009年9月6日 (日) 17:04的版本
杨善深,SBS(1913年—2004年),字柳斋,香港畫家,被譽為「嶺南畫派最後一位大師」。另外三位分別為趙少昂(1905年-1998年)、關山月(1912年-2000年)、黎雄才(1910年-2001年)。
楊善深生於廣東省台山赤溪。1930年移居香港,1933年開始從事繪畫,與「嶺南三傑」之一的高劍父結識,開展悠長的師友關係。1935年留學日本,入京都堂本美術專科學校,隨堂本印象學畫。1941年香港淪陷,避居澳門。與高劍父、馮康侯等成立「協社畫會」。1945年回港定居。1970年在港成立「春風畫會」,並獲台灣中華學術研究所頒贈哲士銜。1988年移居加拿大溫哥華,嗣後常往來溫哥華、香港兩地。1999年獲香港藝術發展局頒授「視藝終身成就獎」。晚年曾將巨作《千年松樹》送贈予中國北京人民大會堂。2000年,他以其精湛藝術成就和貢獻獲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頒授銀紫荊星章,2004年5月15日於香港半山寶珊道家居逝世,享年91歲。
![]() | 这是一篇與香港人物相關的小作品。您可以通过编辑或修订扩充其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