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茶餐廳:修订间差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第121行: 第121行:
* [[金鳳茶餐廳]]
* [[金鳳茶餐廳]]
* [[美都茶餐廳]]
* [[美都茶餐廳]]
* [[檀島咖啡餅店]]
* [[新釗記]]


==參見==
==參見==

2005年10月18日 (二) 14:00的版本

File:P1010272.jpg
茶餐廳的內部

茶餐廳是一種起源於香港快餐食肆,提供揉合了香港特色的西式餐飲,是香港平民化的飲食場所。隨着香港人口的移動和香港文化的傳播,香港以外的地方也不難找到茶餐廳的蹤影,中國大陸、海外的唐人街等有茶餐廳算是尋常不過。

歷史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香港一些住宅區的附近有不少大排檔,這些大排檔主要提供油條叉燒包等中式早餐。戰後,香港受到西式生活影響,由於當時只有高級餐廳會提供西式食物,而這些餐廳收費昂貴、且不太歡迎華人。為了讓更多人以低廉的價錢享受西式食物,冰室及茶餐廳相繼興起。

冰室本來是以提供咖啡、奶茶、紅豆冰等飲品為主,同時提供三明治、奶油多士等小食。部份冰室更設有麵包工場,製造新鮮菠蘿包蛋撻等揉合了本地和西洋特色的餅食。後來冰室提供的食品種類逐漸增加,演變成為今日的茶餐廳。

特色

餐單

在香港,茶餐廳遍佈各區,營業時間不定,通常由早上6時至凌晨1時,旺角等繁忙地區的茶餐廳更可能通宵營業。

茶餐廳是一種地道香港食肆,主要顧客是普羅大眾。其主要特色包括:

  • 食品多樣化:茶餐廳供應了中式及西式的食品,更有不少香港獨有的飲食(見茶餐廳食品)。一間小小的茶餐廳菜單內往往有數十種食物,選擇繁多。
  • 講求效率:茶餐廳一般都不收小費,顧客光顧後自行到收銀處付費。而且不需要等侯,由點菜至結賬都講求速度。每逢午飯時段,地盤工人、貨車司機以至辦公室職員都會同時光顧茶餐廳。不同階層、行業的顧客在茶餐廳內邊吃飯、邊高談闊論、閱讀馬經等,成為茶餐廳的一大特色。
  • 食品价钱相宜:傳統食肆售卖的食品价钱通常比较贵。茶餐廳裏的一頓飯可能只需十多二十元港幣,茶餐廳裏的常餐、快餐会包含饮料,或免費提供清水或熱茶。

茶餐廳食品

茶餐廳一般會有以下各類食品:

飲品

紅豆冰,部份茶餐廳只會在夏天才供應

大部分飲品都可以加冰成凍飲,但要加收一至二元。

小食

  • 各式多士:例如奶油多(煉奶+牛油多士)、奶醬多(煉奶+果醬多士)、蝦多士,西多士等
  • 各式三明治: 例如:蛋治(雞蛋三明治)、腿蛋治(火腿雞蛋三明治)、牛治(碎牛肉三明治)、蛋牛治(雞蛋碎牛肉三明治)、公司治(Club Sandwidch)等。香港茶餐廳三文治和外國其他三文治最大的不同,是只會用方包製作,而且可以讓顧客選擇是否「飛邊」(去掉麵包的邊緣)、或加「烘底」(先把白麵包製成多士)。
  • 蛋撻
  • 各式麵包:例如餐包、菠蘿包(菠蘿即鳳梨,菠蘿包酥皮表層經烤烘後像菠蘿,故名)、菠蘿油(在菠蘿包內加入一片牛油)、雞尾包
  • 通心粉麥片

早餐、午餐、快餐、常餐

File:P1010274.jpg
一個茶餐廳的早餐,包括牛油餐包煎蛋港式奶茶

在特定時間內供應的固定的餐單,通常會有為A、B、C等數個選擇。

  • 早餐一般會有煎雙蛋、通粉、餐包,也有公仔麵或者三明治, 附送咖啡或茶。
    最經典的早餐A餐單: 牛油餐包, 西煎雙蛋, 火腿通粉, 咖啡或茶。
  • 午餐和早餐差不多。典型的餐單:牛油餐包、火腿奄列、叉燒湯意粉、咖啡或茶。和早餐不同的是只在午市(約上午11時至下午2時半)供應。
  • 快餐一般只在午市供應。當有客人點單時就可以用最快的時間送到客人面前, 此為之快餐。
    • 一般快餐餐單上, 會有最少一個選擇, 但多數會是碟頭飯(用一個盤子盛着所有飯和菜),菜式多是預先製成的,一般會是香港常見的例如柱侯牛腩飯、咖喱雞飯等,又或者會是附茨汁的肉扒飯、例如黑椒/洋蔥/粟米(茨汁)牛/豬/雞扒飯等。一般會奉送熱飲品。快餐餐牌通常每日更換, 亦有一些茶餐廳預先設定好一週的固定快餐餐牌。
    • 有些茶餐廳的快餐會附有餐湯。通常會有羅宋湯(稱為紅湯)或忌廉湯(稱為白湯)任擇。有些茶餐廳更會有中式湯水(稱為例湯或者中湯),而中湯款式基本上每日轉換。
  • 常餐一般無供應時間限制, 即全日供應。餐單一般全年一樣。
  • 下午茶餐一般以煎炸食品為主。炸雞髀(雞腿,一般誤寫為雞脾)、炸雞翼(雞翅膀)、西多(也有全寫作法蘭西多士)、炸薯條等。豐富一點的會是一碗火腿煎蛋公仔麵。附送咖啡或茶。
  • 還有一些茶餐廳有「營養餐」。基本上餐單和早餐A大同小異,唯一不同的是飲品一定是玻璃樽鮮奶或者朱古力奶,價錢會比早餐A貴。一般會是全日供應。

粉、麵、飯

茶餐廳多數會有各樣式各樣的炒飯及炒粉、炒麵。如扬州炒飯星州炒米肉絲炒麵乾炒牛河。不過,香港茶餐廳並沒有“港式炒飯”或“香港炒飯”之類的菜色。

大部分的茶餐廳會有車仔麵、及各種即食麵等麵食。即食麵通常都是採用價錢較便宜的「頂好大光麵」,也有越來越多的茶餐廳會有日本品牌日清出前一丁供應(可能需另加費,詳見下文)。

部分的茶餐廳會有魚蛋粉、雲吞麵等,這類茶餐廳的名字通常叫做「粉麵茶餐廳」。

粥、油器

部分茶餐廳會有提供各樣的油條

燒臘

部分燒味檔式茶餐廳,會有叉燒燒肉(烤乳豬)、燒鵝切雞(白切雞)、油雞(醬油雞)等燒臘供應。一般會佐以湯粉麵或者白米飯。伴以白米飯的稱作燒味飯或碟頭飯。

在現在的茶餐廳甚至一些酒樓供應的燒鵝通常為燒鴨,因為燒鵝比較貴,以燒鴨取代之。不過一般香港市民上酒樓或者茶餐廳還是慣常叫燒鵝。

座位與「搭枱」

  • 一般茶餐廳的檯都會是四人方檯或者是六人至八人圓檯。也有些是二人檯。
  • 一些茶餐廳會在檯面上放上透明坡璃。玻璃下會有餐牌。
  • 座位一般都有椅背。主流的茶餐廳座位一般都是無椅背圓櫈。
  • 部分茶餐廳會有「卡位」(Booth Seat),可能是源自西餐廳。坐卡位會有較多的私人空間,所以甚受顧客歡迎。但部份茶餐廳的卡位非常狹窄,四人座位平時最多只能坐二人。
  • 絕大多數茶餐廳也需要「搭枱」, 尤其是在午市最繁忙的時候。「搭枱」就是幾個不相識的人同坐一檯。通常茶餐廳侍應會安排客人坐位。

現今往茶餐廳用膳的流程

  1. 進入茶餐廳。自行找空位坐下或由侍應安排。
  2. 點菜。注意部分餐單有特定供應時間。需同時點選飲品。侍應會提供一張結算單, 他/她會把單放在檯面或者放到檯面與玻璃中間的罅隙。
  3. 等候上菜。
  4. 上菜、用膳。
  5. 有些茶餐廳會在客人差不多用膳完畢時才詢問客人飲品的種類。這可避免冷飲的冰過早融化影響口感,也避免熱飲品涼掉。
  6. 離開時, 拿著結算單到門口櫃檯付錢。

茶餐廳的特色現象

  • 大部分茶餐廳在顧客坐好以後會先給客人一杯茶。這杯茶一般都是淡而無味,香港人通常都會將其用作清洗餐具之用。
  • 餐具的提供一般有兩個方式。
    • 一是點菜後侍應會提供適用的餐具。例如吃碟頭扒飯會有刀叉和鐵羹,吃湯粉或炒粉麵會有筷子。
    • 一是所有餐具都會預先用筒裝好放在檯上。筷子和刀叉鐵羹會分開兩個筒裝好。
  • 部分茶餐廳的衛生情況不太令人滿意。尤其是餐具(筷子和刀叉鐵羹等)有時會殘留污跡,所以多數會在用餐前先用清茶洗餐具。
  • 如果即食麵要換成“出前一丁”或者日式烏冬麵條要加一或兩元。
  • 絕大多數茶餐廳都不禁止客人吸煙。甚至有茶餐廳侍應會在值勤時吸煙。此為茶餐廳一大特色。不過不好吸煙的食客會對此相當反感。
  • 侍應替客人寫菜單時,通常他會使用一些速记符号,例如他們會用「反」代替「白飯」,又或者用「0T」代替「檸檬茶」(“零”與“檸”同音)。這是因為過去擔任茶餐廳侍應的人,文化水平比較低。亦因為茶餐廳的步伐一般相當急促,侍應並沒有太多時間每一個字寫到單上交到廚房去。當中一個很明顯的例子,是他們用“丐”字來作為“麵”字的簡寫,而未有為意“麵”字的右半部是“丏”(“麪”)而非“丐”(“麫”)。
  • 当要去冰的冻饮料,一般顾客均会说“走冰”或“走雪”。咖啡紅茶會“飛沙走奶”即是不要糖不要奶,檸檬茶要“少甜”即是不要太多糖水。
  • 如果要要求面食加多一些面条(或加飯),一般顾客均会说“加底”。「加底」需要另外收費(一般為三至五港元)。
  • 此外,若點叫的飯款不是連飯一起炒(如滑蛋蝦仁飯),客人要求飯要用炒的就叫「炒底」。「炒底」一般也要另外收費(一般為三至五元)。
  • 粥和湯粉麵一般都會有蔥花灑在上面。不喜歡吃的人可以要求「走青」。

茶餐廳與香港文化

2004年9月,香港電台在網上舉行「最能代表香港的設計」投票,茶餐廳以1930票獲得冠軍。

香港的電視節目、電影、音樂錄影帶等,往往都有在茶餐廳內拍攝的情節,可見茶餐廳的普及程度。例子有動畫麥兜梅艷芳鄭秀文2002年合唱《單身女人》的音樂錄影帶。

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後,不少政府高官都曾公開表示愛好茶餐廳食品,作為支持香港本土文化、貼近普羅大眾生活的一種表示,像前財政司司長梁錦松。部分藝人與名人亦喜歡到茶餐廳,中環威靈頓街翠華餐廳便以多明星光顧而馳名,門外亦常見狗仔隊蹤影,跑馬地奕蔭街祥興咖啡室亦常見星蹤。

衍生產品

File:Cha chaan teng lemon tea.jpg
標榜「茶餐廳風味」的檸檬茶紙包飲品

因為茶餐廳的獨有特色,部份飲品和食品會以「茶餐廳風味」作為宣傳綽頭。較常見的包括茶餐廳檸檬茶和茶餐廳奶茶。

著名的茶餐廳

參見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