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城市與狗:修订间差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第53行: 第53行:
*馬里奧·巴爾加斯·略薩著,趙德明譯,《中國套盒:致一位青年小說家》,百花文藝出版社,2000年,天津。
*馬里奧·巴爾加斯·略薩著,趙德明譯,《中國套盒:致一位青年小說家》,百花文藝出版社,2000年,天津。
*馬里奧·巴爾加斯·略薩著,趙德明譯,《給青年小說家的信》,上海譯文出版社,2004年,上海。
*馬里奧·巴爾加斯·略薩著,趙德明譯,《給青年小說家的信》,上海譯文出版社,2004年,上海。
*馬里奧·巴爾加斯·略薩著,趙德明譯,《給青年小說家的信》,聯經出版公司,2005年,臺北。(臺灣版將作者譯為巴加斯·尤薩)
*馬里奧·巴爾加斯·略薩著,趙德明譯,《給青年小說家的信》,聯經出版公司,2005年,臺北。臺灣版將作者譯為巴加斯·尤薩
*馬里奧·巴爾加斯·略薩著,關文軍譯,《天堂在另1個街角》,聯經出版公司,2008年,臺北。(臺灣版將作者譯為巴爾加斯·尤薩)
*馬里奧·巴爾加斯·略薩著,關文軍譯,《天堂在另1個街角》,聯經出版公司,2008年,臺北。臺灣版將作者譯為巴爾加斯·尤薩
*馬里奧·巴爾加斯·略薩著,趙德明譯,《城市與狗》,上海譯文出版社,2009年,上海。
*馬里奧·巴爾加斯·略薩著,趙德明譯,《公羊的節日》,上海譯文出版社,2009年,上海。
*馬里奧·巴爾加斯·略薩著,趙德明譯,《天堂在另外的街角》,上海譯文出版社,2009年,上海。
*趙德明、趙振江、段若川、孫成敖,《拉丁美洲文學史》(修訂版),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北京。
*趙德明、趙振江、段若川、孫成敖,《拉丁美洲文學史》(修訂版),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北京。
*趙德明,《20世紀拉丁美洲小說》,雲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昆明。
*趙德明,《20世紀拉丁美洲小說》,雲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昆明。
第61行: 第64行:
*西西,《像我這樣的一個讀者》,洪範書店,1986年,臺北。(〈巴爾加斯·略薩之頁〉卷含〈關於祕魯〉和〈胡利亞姨母與劇作家〉2篇)
*西西,《像我這樣的一個讀者》,洪範書店,1986年,臺北。(〈巴爾加斯·略薩之頁〉卷含〈關於祕魯〉和〈胡利亞姨母與劇作家〉2篇)
*西西,《傳聲筒:閱讀筆記之二》,洪範書店,1995年,臺北。(卷四〈巴加斯·略薩的時空濃縮結構:試析《潘達雷昂上尉與勞軍女郎》的第一章〉)
*西西,《傳聲筒:閱讀筆記之二》,洪範書店,1995年,臺北。(卷四〈巴加斯·略薩的時空濃縮結構:試析《潘達雷昂上尉與勞軍女郎》的第一章〉)



==外部連接==
==外部連接==

2009年10月2日 (五) 00:38的版本

《城市與狗》La ciudad y los perros)是祕魯西班牙雙重國籍作家馬里奧·巴爾加斯·略薩(Mario Vargas Llosa)的成名作,被認為是標誌拉丁美洲文學爆炸時期展開的四部里程碑小說之一,與巴爾加斯·略薩的許多其他作品同樣在作者祖國祕魯的威權時代裡遭到禁毀的命運。

在世界文學的位置

場景與主要人物

《城市與狗》以位於祕魯首都利馬萊昂西奧·普拉多軍事學校(Colegio Militar Leoncio Prado)校園與擾攘的利馬市為舞臺,圍繞著幾個中心人物-軍校5年1班的同班同學:「美洲豹」(El Jaguar)、「奴隸」(El Esclavo,里卡多·阿拉納Ricardo Arana的外號)、「詩人」(El Poeta,阿爾貝托·費爾南德斯Alberto Fernández的外號)、博阿(El Boa,這個稱號有蛇的意思,美洲豹、博阿、「山裡人」El Serrano卡瓦Cava、魯羅斯Rulos是班級地下組織「團體」El Circulo的4大主將);甘博亞中尉(Teniente Gamboa,負責帶他們5年1班的軍官);核心女角-特萊莎(Teresa,校外姑娘,「奴隸」的鄰居和暗戀對象;「詩人」的情人;「美洲豹」小時的鄰居和好學伴(後來成為他的妻子),與3大男主角「美洲豹」、「奴隸」、「詩人」有著關鍵性的連結)等展開鋪陳。

結構與主要情節

  • 小說分成第1部(8章)、第2部(8章)和尾聲1章共17章,幾條主線由「美洲豹」、「奴隸」(里卡多·阿拉納的外號)、「詩人」(阿爾貝托·費爾南德斯的外號)、博阿4個人物貫串,幾乎每個章節都安排許多「美洲豹」和博阿的內心獨白,這2條線用意識流讓讀者看到許多故事,「美洲豹」的內心獨白從第1部第3章1直延伸到第2部快結束,這條線是他內心對個人成長過程的回憶,可以獨立切割來看,這部分讓讀者更多認識進軍校前的「美洲豹」,博阿的獨白則伴隨著軍校的生活前進,處在進行式與過去式交替的狀態,讓讀者跟著博阿的眼睛和內心活動看到很多軍校的風風雨雨和人物事態的變遷,另外1條很重要的線由1個比較超然的部分全知觀點敘述者掌控,以「奴隸」和「詩人」的成長經歷、兄弟情誼及與校外女孩子特萊莎間發生的故事為主軸,這許多條線交織成1張大網,網中又有貫穿全書的1條軸線,即軍校發生的幾個重大事件。
  • 第1部的主要情節:5年1班在還是軍校新生(祕魯軍中常用公狗perro貶稱新兵,中譯作狗崽子或狗東西,本書題名後半的perros是複數形,los是陽性複數名詞的定冠詞,單數是el perro,都是軍校資深學員對新進學員的蔑稱,主要人物博阿還養了隻母狗瑪爾巴貝阿達la perra Malpapeada,題名前半的城市la ciudad特指秘魯首都利馬,另,趙德明的中譯本用1個源於日本語的詞“士官生”來對應西班牙語單詞cadete,日本語士官等於臺灣軍官士官生1詞在漢語日本語的意思是相同的,長得很像英語單詞cadet的西班牙語單詞cadete是軍校學員或軍校生的意思,趙德明後期的譯作已多半改譯軍校學員)時遭到高年級名為「洗禮」(el bautizo)的學長制虐待,勇猛的「美洲豹」獨自力抗學長,成為惟1沒受到「洗禮」的傳奇人物,並領導全班32人組成「團體」,展開1連串報復行動,被帶班教官甘博亞中尉發現後,全班的大團體瓦解,「美洲豹」、博阿、「山裡人(意思是住在山線地區的人)」卡瓦、魯羅斯4人組成「小團體」,進行報復高年級、欺負新生的暴力活動和偷大考試題賣給同學、偷竊學員財物變賣、賣酒、賣煙、聚賭等地下經濟活動,此外還有反抗校方威權管理的行為:羞辱和惡整女性化的法語教師等,這部分的高潮是國際性慶典上的大起鬨。
  • 第1部的著墨最多的軍校重大事件是「山裡人」卡瓦由小團體推派去教務處偷化學考試的題目,得手後不慎弄破玻璃留下證據,當晚,外號「奴隸」的里卡多·阿拉納(外號的起因是他一次與「美洲豹」偶然的肢體碰撞中,面對「美洲豹」的痛毆,不敢辯解也不敢還手,甚至不敢逃走,只顫抖著跪在地上求饒,美洲豹說他簡直是奴隸)替「美洲豹」站崗放哨(即站哨),和外號「詩人」的阿爾貝托·費爾南德斯(他編寫色情小說和代寫情書賣錢買菸抽而產生這個外號)同時段,「詩人」對「奴隸」鼓勵有加,又幫他解決困難(「奴隸」的軍裝被同學撕破,「詩人」帶著「奴隸」去偷了1套完整的),兩人從此有了交情,不久舉行化學大考,功課較好的「奴隸」想幫助沒買到考題的「詩人」而傳紙條給他,被監考的甘博亞中尉發現紙條,「奴隸」出於膽怯承認作弊而受到禁足(即週末不准外出)處分。
  • 「奴隸」暗戀鄰居少女特萊莎,託「詩人」傳情,「詩人」卻藉機與特萊莎展開交往,不久考題外流1事隨著破碎的玻璃事發,軍校高層震怒,下令沒查出元兇以前,考題失竊當晚站夜哨的兵(夜間哨兵)全體禁足,「奴隸」懸念想像中的情人卻不能相會,焦慮中失去理智,向負責管理全年級的上尉告發是卡瓦偷的考題,禁足解除,「奴隸」得以外出,卡瓦被關進禁閉室等候軍官會議發落(最後被剝奪軍階開除出校,但沒有牽連同夥),「詩人」由於吃醋和恐懼橫刀奪愛事發,冒著被開除的風險從軍校翻牆出去,到特萊莎家中表白(後來「詩人」才知道「奴隸」根本沒機會向特萊莎告白)。不久軍校舉行大規模實彈演習,「奴隸」頭部中彈,被送去急救,第1部在這裡結束。
  • 第2部的開展是「奴隸」接受急救,軍方將他嚴密隔離,連他的父母都不能探視,更別說是很關心「奴隸」的「詩人」,不久「奴隸」手術失敗宣告不治,軍方以「奴隸」誤扣步槍扳機誤傷自己結案,「詩人」非常悲傷,直覺「美洲豹」是殺害「奴隸」的兇手,向甘博亞中尉告發「美洲豹」和「小團體」的所作所為,甘博亞中尉將「美洲豹」和「詩人」與同學隔離,展開大調查,在宿舍地毯式搜索,查出燒酒、菸、開鎖工具、賭具,也嚴厲質問「美洲豹」為什麼殺死「奴隸」和搞地下活動,「美洲豹」堅不承認殺人,其他方面則辯稱全體同學都是共犯結構的1部分(只有「奴隸」沒有買過考卷),還與軍官爆發小規模肢體衝突。
  • 「詩人」和「美洲豹」被關在同1小間,「美洲豹」本想託「詩人」傳訊給死黨,「詩人」向他攤牌,質問他為什麼迫害和殺死「奴隸」,也說出就是自己告發「美洲豹」,於是2人鬥毆,另方面,甘博亞將種種橫逆寫成報告,上級不願事情鬧大,極力壓制,上校校長也在軍官會議接見「詩人」,說他所有的指控都沒有證據,並以他以前編寫的色情小說要脅,要是再提這件事就開除他。
  • 2人獲釋回宿舍後,班長指控「美洲豹」出賣全班,是奸細、告密者,「美洲豹」只以輕蔑和不屑回應,只有博阿挺身為「美洲豹」辯護,但終於班上其他同學都起來反對他,響應班長帶頭的起鬨,在博阿、班長、「美洲豹」3人的肢體衝突中,其他同學一擁而上痛毆「美洲豹」和博阿,從此,「美洲豹」就都不跟大家來往,也分不清是大家孤立他還是他冷落大家。「詩人」看到「美洲豹」蒙受冤屈既不辯解,也不告訴大家其實是他跟上級報告,非常感動,想跟「美洲豹」結交,但「美洲豹」不為所動,第2部在這裡結束。
  • 最後1部是尾聲,只有1章,因著甘博亞1度堅持要徹查殺人事件,後來又堅定的想查辦學員宿舍中的弊端,被上級調離軍校,外放到偏遠山區,臨行前,他與「美洲豹」在校外會談,問「美洲豹」為什麼在調查時不願承認,他不做學校教官後又寫信表明自己殺害「奴隸」,「美洲豹」說自己終於能體會「奴隸」被欺負的心情,知道別人比奴隸更壞,自己為大家抵擋高年級的欺負,大家卻出於膽小怕事而背叛他。甘博亞也問他為什麼不告訴大家是「詩人」告發他們,「美洲豹」說因為「詩人」是為了給朋友報仇,其他人純粹是膽小怕事,中尉說自己對「美洲豹」報仇、忠義的想法沒興趣,告訴他讓軍事當局承認錯誤比讓「奴隸」起死回生還難,而且事情不會那麼容易了結,要他從「奴隸」的死汲取教訓,毀了他自承罪狀的信。
  • 尾聲以「詩人」的畢業象徵著全班都畢業了(除了「奴隸」)。在這裡「詩人」已和特萊莎分手,先前第2部中,「詩人」去跟特萊莎報告「奴隸」的死訊,特萊莎不很在意,仍只愛著「詩人」,「詩人」很悲憤,就已埋下伏線,小說的結尾是1大段「瘦子」伊蓋拉斯(El flaco Higueras)跟「美洲豹」的談話,這段話呼應前面所有的「美洲豹」內心獨白這條線,從這條線可以看到:「美洲豹」爸爸是因公殉職的公務員,撫恤金根本不夠維持他和媽媽的生計,「美洲豹」和鄰居特萊莎從小青梅竹馬,1起做功課,他還去特萊莎讀書的學校等她下課一起回家,後來媽媽不供他繼續上學,他哥哥(這個軍校裡無人能敵的打架好手是哥哥調教出來的)去當兵前的朋友「瘦子」就帶他一起偷東西,「美洲豹」分到的錢就給媽媽。後來,「美洲豹」跟1個男生在海灘上為特萊莎爭風吃醋打架,把對方的頭打破,被抓到警察局,又從警察局跑出來,跟「瘦子」到處流浪,偷東西、嫖妓、打架樣樣學樣樣來,「瘦子」被捕後「美洲豹」回到利馬投靠乾爹,乾媽勾引他,反倒讓他藉機透過乾媽讓乾爹支持他投考軍校。
  • 在尾聲「瘦子」跟美洲豹的談話中,可以看到「美洲豹」已經完成學業,在銀行上班,是個正派人了,特萊莎被「詩人」拋棄後,跟「美洲豹」重逢,2人陷入熱戀,15天以後結婚了。

軍校文化采風

  • 站直角(ángulo recto):1種比罰6分輕微的處罰方式,被處罰的軍校學員彎腰90度,雙手護住蛋蛋,讓執行處罰的人踢屁股。(第1部第2章)
  • 罰6分(seis puntos):1種較嚴重的處罰方式,受到這種處罰的人周末會被禁足。(第1部第2章)
  • 洗禮(el bautizo):學長制虐待。(第1部第2章)
  • 打賭(la apuesta):軍校學員間比賽誰先讓自己射精的自慰遊戲。(第1部第5章)

作者的回憶錄也寫到了站直角、洗禮、自慰遊戲。

簡單評價

  • 本書細緻深刻的描繪出人性的幽微複雜層面,成功描寫難測的人心及人與人關係的多變和飄忽,豐富的技巧、奇詭的結構、絢麗的描寫(比如本書大量使用意識流跟電影蒙太奇手法)也是本書對世界文學的貢獻。
  • 有些評論認為,本書控訴抨擊腐敗專橫的秘魯軍事政權,然而此書的複雜和豐富程度,實在不是這樣簡短就可概括的,其揭示的面向和所承載的可讓讀者接收的訊息,遠遠不只這樣。
  • 本書可與巴爾加斯·略薩回憶錄《水中魚》(El pez en el agua)的單數前幾章交互參照閱讀,敘述巴爾加斯·略薩兒童青少年成長經歷和文學經驗的《水中魚》單數章節同時也收入中文版《謊言中的真實》(副題名:巴爾加斯·略薩談創作)。
  • 由Lysander Kemp翻譯的《城市與狗》英譯本題名為The Time of the Hero1966年問世,在英美多次再版,1987年日本譯者杉山 晃從西班牙語譯出日譯本,日本語題名都会と犬ども是直譯),也許可翻作《英雄時代》或《英雄歲月》,英文題名裡的英雄是單數形,應該是單指1人,英譯者認定的英雄或許是第1主角「美洲豹」(「美洲豹」是作者惟1從頭到尾都刻意不讓讀者知道真實姓名的主要人物),如把「美洲豹」視為英雄,也是當之無愧,他「男兒寧當格鬥死」(語出陳琳《飲馬長城窟行》)的情懷,讓人想到《水滸傳》裡的弟兄聚義逞豪強,雖然從別的觀點,也可看成偷雞摸狗的勾當,然而在他對忠義的執著和實踐裡,已洗淨了污穢的層面,只留下驍勇氣概和豪情。殺害「奴隸」雖可說是他的最大汙點,然而他勇於面對良心的譴責,好漢做事好漢當,願意接受法律制裁,為自己尋求救贖。雖然最後出於他的預期,但後來的表現也說明他真的聽了中尉的勸告,從「奴隸」的死獲得教訓,完成學業,努力工作,對朋友情義相挺,沒有像家長、師長、同學認定的進監獄,而做了正派人。
  • 其他的男性主要人物也有各自的英雄形象:「奴隸」善良而正直,幾乎從不偷雞摸狗;靈巧的詩人不惜1切代價要為朋友伸冤,可謂生死交;在全班性的大背叛中,博阿仍毅然挺身支持朋友;卡瓦1人承當所有責任,犧牲自己保全同伴;甘博亞在長官強大的壓力下,還是狂熱的堅持保有相當程度的理想性。這些「英雄」(包括「美洲豹」)雖然都各有軟弱的面向與失敗的處境,仍散發著某種動人的光芒。

延伸閱讀

  • 馬里奧·巴爾加斯·略薩著,趙德明譯,《城市與狗》,時代文藝出版社,1996年,長春。
  • 馬里奧·巴爾加斯·略薩著,趙德明譯,《水中魚》,時代文藝出版社,1996年,長春。
  • 馬里奧·巴爾加斯·略薩著,孫家孟譯,《潘上尉與勞軍女郎》,時代文藝出版社,1996年,長春。
  • 馬里奧·巴爾加斯·略薩著,孫家孟譯,《誰是殺人犯·敘事人》,時代文藝出版社,1996年,長春。
  • 馬里奧·巴爾加斯·略薩著,趙德明、李德明、蔣宗曹、尹承東譯,《胡莉婭姨媽與作家》,時代文藝出版社,1996年,長春。
  • 馬里奧·巴爾加斯·略薩著,趙德明、段玉然、趙振江譯,《世界末日之戰》,時代文藝出版社,1996年,長春。
  • 馬里奧·巴爾加斯·略薩著,孫家孟譯,《酒吧長談》,時代文藝出版社,1996年,長春。
  • 馬里奧·巴爾加斯·略薩著,趙德明譯,《謊言中的真實:巴爾加斯·略薩談創作》,雲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昆明。
  • 馬里奧·巴爾加斯·略薩著,趙德明譯,《中國套盒:致一位青年小說家》,百花文藝出版社,2000年,天津。
  • 馬里奧·巴爾加斯·略薩著,趙德明譯,《給青年小說家的信》,上海譯文出版社,2004年,上海。
  • 馬里奧·巴爾加斯·略薩著,趙德明譯,《給青年小說家的信》,聯經出版公司,2005年,臺北。(臺灣版將作者譯為巴加斯·尤薩)。
  • 馬里奧·巴爾加斯·略薩著,關文軍譯,《天堂在另1個街角》,聯經出版公司,2008年,臺北。(臺灣版將作者譯為巴爾加斯·尤薩)。
  • 馬里奧·巴爾加斯·略薩著,趙德明譯,《城市與狗》,上海譯文出版社,2009年,上海。
  • 馬里奧·巴爾加斯·略薩著,趙德明譯,《公羊的節日》,上海譯文出版社,2009年,上海。
  • 馬里奧·巴爾加斯·略薩著,趙德明譯,《天堂在另外的街角》,上海譯文出版社,2009年,上海。
  • 趙德明、趙振江、段若川、孫成敖,《拉丁美洲文學史》(修訂版),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北京。
  • 趙德明,《20世紀拉丁美洲小說》,雲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昆明。
  • 朱景冬、孫成敖,《拉丁美洲小說史》,百花文藝出版社,2004年,天津。
  • 白安茂著,游淳傑譯,《西班牙文學史》,茂昌圖書公司,1993年,臺北。(這裡的西班牙係指語文,不是指國家,所以也包含拉丁美洲西班牙語文學)
  • 西西,《像我這樣的一個讀者》,洪範書店,1986年,臺北。(〈巴爾加斯·略薩之頁〉卷含〈關於祕魯〉和〈胡利亞姨母與劇作家〉2篇)
  • 西西,《傳聲筒:閱讀筆記之二》,洪範書店,1995年,臺北。(卷四〈巴加斯·略薩的時空濃縮結構:試析《潘達雷昂上尉與勞軍女郎》的第一章〉)

外部連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