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洲国:修订间差异
小 機器人 新增: eu:Mantxukuo |
|||
第205行: | 第205行: | ||
== 外交 == |
== 外交 == |
||
=== 中滿關系 === |
=== 中滿關系 === |
||
中华民国政府雖然主動退出滿洲地區(中方稱東北),但不承认满洲国合法性, |
中华民国政府雖然主動退出滿洲地區(中方稱東北),但不承认满洲国合法性,仅在[[1935年]]之后与其建立了通邮、通车、通航及贸易联系。 |
||
=== 国际承认 === |
=== 国际承认 === |
2010年1月28日 (四) 13:13的版本
此條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09年1月29日) |
滿洲國(1932-1934) 大滿洲帝國(1934-1945) | |||||||||
---|---|---|---|---|---|---|---|---|---|
1932年—1945年 | |||||||||
格言:五族协和的王道乐土 | |||||||||
国歌:《滿洲國國歌》 | |||||||||
首都 | 新京 | ||||||||
常用语言 | 日语、漢語、滿语、蒙古语、韓语、俄語 | ||||||||
政府 | 君主立憲制 | ||||||||
国家元首 | |||||||||
• 1932 - 1934 (大同) | 爱新觉罗·溥仪 (满洲国执政) | ||||||||
• 1934 - 1945 (康德) | 爱新觉罗·溥仪 (大滿洲帝國皇帝) | ||||||||
国务总理 | |||||||||
• 1932 - 1935 | 郑孝胥 | ||||||||
• 1935 - 1945 | 张景惠 | ||||||||
历史时期 | 第二次世界大戰 | ||||||||
• 建国宣言 | 1932年1932年3月1日 | ||||||||
• 退位诏书 | 1945年1945年8月18日¹ | ||||||||
面积 | |||||||||
1937年 | 1,133,437平方公里 | ||||||||
人口 | |||||||||
• 1937年 | 36933206 | ||||||||
货币 | 滿洲國圓 | ||||||||
| |||||||||
满洲国(後称大满洲帝国,1932年3月1日—1945年8月18日),为前东北亚国家,九一八事变后由大日本帝國扶植的傀儡政权[1]。首都新京(今中國吉林长春),领土包括今天的中国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三省(除当时已被日本租借占领的大连地区---在石河以南建立关东州厅)全境,以及内蒙古东部、河北省承德市(热河省)。国家以清朝逊帝爱新觉罗·溥仪为元首(称号为执政,年号“大同”;后称皇帝,年号“康德”)。1945年8月,苏联红军出兵击败了驻守满洲国的关东军和满洲国军,日本战败。1945年8月18日,滿洲國皇帝溥儀宣讀《退位詔書》,滿洲國解散。中華民國及其後成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均認為滿洲為中國既有領土,且不承認滿洲國的合法性而將其稱之為「偽滿洲國」或「偽滿」,
历史
建国前
1905年日俄战争结束之后,日本取得中国东北的辽东半岛和南满铁路的控制权,并以护路为由组建关东军驻扎在奉天、旅顺、长春等铁路沿线。
1906年,日本建立“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简称“满铁”),除铁道外,其经营几乎涉足所有的工业领域,对满洲进行全面的开发。满铁的建立标志着满洲现代化的开始,但也是对满洲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的开始。
1911年,中国爆发了辛亥革命,满洲贵族为主的清朝政府被推翻,宣统帝退位,建立中华民国,法理上继承了清朝的版图。1915年底至1916年,因大总统袁世凯企图称帝而发生的“洪宪帝制”事件,先是激起各地护法讨袁,既而由于袁世凯因帝制失败郁病交加而死,又使作为当时中央政府支柱的北洋势力群龙无首。此后,由北洋势力、讨袁势力及其他地方势力经过各种分化组合而形成的地方军阀势力崛起,使民国政府(北洋政府)基本失去了对地方的有效统治。此后东北大部分地区此后的时间直至1928年末张学良易帜服从国民政府,一直为张作霖、张学良父子的政府所统治,其间行政、军事等均有较大独立性。(张作霖势力最初只及奉天(1928年易帜后改称辽宁)一地,后于1918年击败吉林督军孟恩远,随后赶走黑龙江省的毕桂芳,控制了吉黑二省并统一东北。)
在清朝灭亡之后,仍有各种清朝的复辟力量活动。在1917年5月,大总统黎元洪和国务总理段祺瑞之间发生“府院之争”。时任长江巡阅使张勋,利用双方争相拉拢他进京调停的机会,于当年6月率领兵进京“调停”,随即联合康有为等保皇党人于6月30日夜发动政变,次日迎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复位,复辟清朝。11天后此政权即遭段祺瑞的“讨逆军”讨伐并很快被推翻,张勋逃入荷兰使馆。溥仪退位,张勋逃到天津德租界。这出复辟闹剧史称“张勋复辟”。
1924年10月23日,西北军阀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改所部为国民军,任总司令兼第一军军长。11月4日,民国政府国务会议讨论并通过冯玉祥关于驱逐溥仪出宫的议案。5日,正式下令将溥仪等驱逐出宫,废除帝号。溥仪等成为国民。实际上背弃了中华民国与清朝政府的和平过渡协定。溥仪流落天津租界后,为日本秘密机构关注。
1925年5月,日本少壮派的“一夕会”通过“重点解决满蒙问题”的决议。7月,关东军作战主任参谋石原莞尔起草《关东军占领满蒙计划》,明确提出了日本要设计解除中国军队的武装,维持治安以及防备苏联入侵东北等问题。
1927年,日本田中义一内阁以制定“满蒙政策”为目的召开“东方会议”,最后以《对华政策纲领》作为结论。《对华政策纲领》提出将“满蒙”(即中国东北三省及内蒙地区)与“中国本土”分离对待的政策,试图将中国东北主权“剥离”出来,并指出“关于满蒙,特别是东三省,由于在国防和国民的生存上有着重大的利害关系,我国不仅要予以特殊的考虑,而且要使该地维持和平与发展经济,成为国内外人士安居的地方”,“万一动乱波及满蒙,治安混乱,我国在该地区之特殊地位和权益有遭侵害之虞时,不管来自何方,均将予以防卫——要有不失时机地采取适当措施之思想准备”。然而,日本军部强硬的少壮派军官却认为日本内阁在“满蒙问题”上过于软弱,主张采取军事手段。
1928年,关东军参谋河本大作在少壮派支持下在皇姑屯炸死不与日本合作的东北军阀张作霖,希望引起东北大乱以便关东军趁乱占领东北。然而张作霖长子张学良很快控制住东北局势,河本也被日本军部解职。12月29日,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服从国民政府,中国在形式上得到统一。
1930年末,日军参谋本部确定分三个阶段解决“满洲问题”,即:打破现状,建立亲日政权,最后完全占领。俄国组组长桥本欣五郎主张“在满洲惹起事变后,政府若不追随,就决心发动军事‘政变’,使满洲问题易于解决”。(见《中国抗日战争史》)。1931年6月,日军制定《解决满洲问题方策大纲》,确定采取军事行动。8月4日,日本陆相南次郎声称“满蒙问题只能用武力解决”,并要求军人善尽“应变责任”。
1931年9月18日,在板垣征四郎、石原莞尔、花谷正、土肥原贤二等人策划下,日本关东军在沈阳发动九一八事变。两个月内,关东军迅速占领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并在各省扶植了地方性的亲日政权——辽宁的臧式毅,吉林的熙洽,黑龙江的马占山。 但其中马占山只是表面上同意服从日军,暗中策划武装反侵略。事实上不久就打响了江桥战役,这也是现代中国人民抗日的第一枪。
满洲国的建立
日本关东军一直试图在中国东北建立亲日本的政权。起先,日本寄希望于掌控东北的军阀张作霖,发现张难以驯服之后将其暗杀(见皇姑屯事件);后又试图控制接替其父掌握东北的张学良,又告失败(见东北易帜)。九一八事变后,日本终于完全占领中国东北。1931年底,因九一八事变引咎辞职的原日本陆军大臣南次郎前往满洲,与关东军司令官本庄繁和关东军特务机关长土肥原贤二商讨事变进展。1932年1月28日,返回日本的南次郎向日本天皇作了《满洲近况》的报告,建议在满洲建立“新国家”。在报告中,南次郎指出,如此可以方便日本今后进攻苏联“向北发展”,而日本通过控制这个“新国家”的经济,可以获得使日本永久自给自足的资源,还可以通过向满洲移民解决日本人多地少的问题。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一直冀望复辟清朝的前满清贵族以为时机到来。满清宗室、时为吉林省军参谋长的熙洽趁吉林长官奔母丧不在城中之机,打开吉林城门,向日本投降。熙洽密信清朝逊帝溥仪,请“皇上”(溥仪)回到“祖宗发祥地,复辟大清,救民于水火”,在“友邦”(日本)支持下,先据有满洲,再图关内。以已经升任吉林省代理长官的熙洽为首的前满洲贵族向日本方面提出迎接溥仪至满洲、建立君主制的国家。日本关东军方面也早已认定溥仪是合适的傀儡人选。战后,城野宏供认日方选择溥仪的原因为:
- 首先,溥仪“同中国本部的国民党没有任何联系”;
- 其次,“满洲和蒙古的一些旧的阶层对于清朝还怀有传统的向往”;
- 第三,“一般无知的农民……对由满族的爱新觉罗家实行的王道政治似乎更加欢迎”。
1931年11月8日,土肥原制造了“天津事件”,将溥仪从其在天津日租界的住所秘密带出,后经大沽口、营口、旅顺,接至抚顺。1932年2月16日,关东军召集张景惠、熙洽、马占山、臧式毅,及谢介石、于冲汉、赵欣伯、袁金铠等人在沈阳大和旅馆召开“东北政务会议”,会议由关东军司令官本庄繁主持。会议决定迎接溥仪为满洲国执政,并分配了各人在政权中的职务,其中板垣征四郎任奉天特务机关长、满洲国军政部最高顾问 。18日,发布《独立宣言》:“从即日起宣布满蒙地区同中国中央政府脱离关系,根据满蒙居民的自由选择与呼吁,满蒙地区从此实行完全独立,成立完全独立自主之政府。”23日,坂垣在抚顺与溥仪会面,告知溥仪出任偽满洲国执政。原本以为能够重登帝位的溥仪尽管对于“执政”的安排甚为失望,但只能接受。
3月1日,满洲国宣布成立。首都设在长春(改名为新京),中华民国政府对日本策划东北独立并建立满洲国提出严重抗议。6日,溥仪从抚顺出发,9日到达长春,正式宣布就任满洲国执政,年号为“大同”。同时任命该国各府、院、部的负责官员,满洲国宣布正式建立。
1932年9月15日,关东军司令官兼驻满洲国特命全权大使武藤信义与满洲国国务总理鄭孝胥在勤民殿签署《日满议定书》。《日满议定书》规定日本正式承认满洲国,并在满洲国驻军担负满洲国的国防。在附件中规定由日本管理满洲国的铁路、港湾、航路、航空线等。此外,还约定日本军队所需各种物资、设备由满洲国负责,日本有权开发矿山,日本人有权充任满洲国官吏,日本有权向满洲国移民等等,政府權力也多由日本關東軍所掌握。
1934年3月1日,爱新觉罗·溥仪在新京南郊杏花村举行登基典礼,改「满洲国」为「大满洲帝国」,溥仪称帝,改年号为康德元年。
灭亡
1943年12月1日公布的《开罗宣言》中,规定中美英“三国之宗旨,在于剥夺日本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以后在太平洋所夺得的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在于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华民国。日本亦将被驱逐出其以暴力或贪欲所攫取之所有土地”。作为苏联对日宣战的条件,在1945年2月8日的雅尔塔会议罗斯福—斯大林会谈中,确定了将大连作为国际化自由港转交给苏联,并由苏联使用满洲铁路。
1945年8月8日,苏联照会日本,将于次日对日本宣战。随后苏联红军攻入满洲,以高度机械化的绝对优势击败关东军和满洲国军。11日,溥仪及满洲国政府官员开始乘火车撤退。13日晨到达通化市临江县大栗子车站。15日,日本天皇裕仁宣布无条件投降。17日,在吉冈安直的安排下,溥仪宣读《满洲国皇帝退位诏书》,宣布满洲国政府解散,满洲国灭亡。18日,关东军司令官山田乙三下令满洲地区及朝鲜北纬38度线以北的日军(原属朝鲜军,1945年改隶关东军,38度线以南的朝鲜军改隶国内军)解除武装,停止战斗。19日,溥仪等人从通化乘小飞机飞往沈阳准备转飞日本,飞机在奉天机场降落后,溥仪等人被苏联红军俘虏,满洲国政权彻底终结。 並於中共紅軍進入東三省後,全面接收偽滿州軍二十餘萬人,成為林彪的第四野戰軍。
灭亡以后
1945年8月20日,苏军占领新京、奉天、哈尔滨、佳木斯等城市;22日,苏军占领旅顺、大连。31日,蒋介石在重庆宣布成立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东北行辕,任命熊式辉为行辕主任,接收东北,同时改原东北三省为九省二市[來源請求]。
苏联拒绝中华民国政府使用旅顺港运送人员接收辽东半岛的要求,扶助中国共产党在满洲地区取得政治及军事优势,将缴获关东军及满洲国军的一些装备和人员转交给共产党。1945年11月,共产党武装(当时尚未更名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山海关一线与准备出关接收东北的国民革命军发生激战,共产党军队失利,国民政府接收满洲。
1946年8月,苏联政府让溥仪到东京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作证。他声称自己在满洲国执政期间,完全系日本所控制之傀儡,并且叙述了日本关东军在满洲的军事活动以及针对苏联的军事目的。他也出于保护自己的目的,把一些自己的责任转嫁给驻满洲的日本军方。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处策划成立满洲国的板垣征四郎死刑,判处同为策划者的南次郎和操纵满洲国的小矶国昭无期徒刑。
1963年3月30日、1964年12月12日和1966年3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共三度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特赦确实改恶从善的蒋介石集团、伪满洲国和伪蒙疆自治政府的战争罪犯的决定》。
中国的反應
外交努力
- 1931年9月19日,中国驻国际联盟的全权代表施肇基向国联报告九一八事变,请国联主持公道;
- 9月19日,中国外交部长王正廷向日本公使重光葵提出严重抗议;
- 9月21日,施肇基正式向国联提出申诉;
- 9月23日,中国政府就九一八事变照会美国政府,希望对方“深切关怀”。
军事抵抗
1931年九一八事变时,张学良部队不战而退,放弃东北。但马占山以三个旅的兵力抵抗日本軍,史称江桥抗战。满洲国成立后,当地反日民众与组织先后成立了东北抗日义勇军、东北反日游击队、东北抗日同盟军。1936年2月,中国共产党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拟定《东北抗日联军统一军队建制宣言》。至1937年,东北抗日联军整合原反日游击队、救国军、抗日自卫军、抗日山林队等抗日武装,共编成11个军。7月,抗日联军发展到45000余人,达到人数上的顶峰。11月,抗日联军重新编成三路军,分别以杨靖宇、周保中和李兆麟为各路军的总指挥。抗日联军对满洲国军和关东军进行小规模的游击战骚扰,被满洲国政府视为“治安之癌”。日满军以大批部队围剿抗日联军,并以重金诱降。为切断抗日联军的供应,日军实施“三年治安肃正计划”,及“保甲连座”、“集家并屯”等政策。 从1939年开始,抗日联军由于给养断绝、人员叛变、战斗人员不断伤亡、逃跑,而处于极险恶的境地。[來源請求]1940年2月,一路军总指挥杨靖宇在逃亡中被当地农民赵廷喜告发,在密林中与日满军警周旋数日后战死。1941年,部分抗日联军溃退苏联境内。1942年8月,苏联将第一路、第二路、第三路军改编成东北抗日联军教导旅,由周保中任旅长。这些人员在1945年8月作为苏军返回满洲。
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打响抗战第一枪的马占山、七七事变的中国抵抗军指挥者佟麟阁都是满族人。满族人在东北义勇军中占有相当数量,抗联第三军军长赵尚志就是满族人。在华北等地加入抗日行列的满族人也数不胜数。他们认为满洲国只不过是与汪精卫一样的日本傀儡政权。满族民众反抗而不是支持他们过去的皇帝投靠日本侵略者,这在清朝是不可想象的。[2][3]
国际调查团
1931年9月19日,满洲九一八事变发生的消息传至国际联盟。9月21日,中国驻国联代表施肇基博士要求国联行政院根据国联盟约第十一条的规定,采取维持和平的行动。在日本驻国联代表芳泽谦吉的建议和中国代表施肇基的强烈要求下,国际联盟理事会议在12月10日决定组织调查团到满洲进行调查。
1932年1月21日,以維克多·布爾沃-李頓,第二代李頓伯爵为首,英、美、法、德、意5国代表参加的国联调查团正式成立,并于2月3日动身前往远东,先后到东京、上海、南京同相关国家进行会谈,4月21日,国联调查团到达满洲奉天。日本占领军胁迫大批中国人营造和平共荣的气氛(据孙竟寰回忆,日本人为了制造满洲国受欢迎的假象,给每个人发一块钱,要求去参加欢迎会)。滿洲各地有民眾及組織寫信給「國聯調查團」,表達支持滿洲獨立建國的意向。9月4日,李顿调查团在北平签署了调查报告书,将其送回日内瓦。9月18日,国联公布了调查报告的内容。
李顿报告书详细地叙述了1931年9月以前满洲的局势,描述了中国行政当局抵制日本侵略的活动,例如抵制日货运动,描述了日本在满洲的各项侵略要求和不满。报告书随后根据九一八事件日方主事者和目击者的证词,描述了九一八事件的过程及随后事态在全满洲的发展。李顿报告书指出,日本陆军在九一八事变后继续采取的行动不能被看做是正当防卫的措施。报告最后结论说,“如果没有日本军队的驻扎和日本官员的活动,满洲国是不可能成立的,它没有得到当地普通中国人的支持”。满洲国“不能被认为是出于真正的和自发的独立运动的产物”。
国际联盟在1933年2月24日大会上以40票对1票(1票为日本,另有暹罗投弃权票)通过了基于李顿报告书的声明。该声明指出,满洲主权属于中华民国;日本违反国际联盟盟约占取中国领土并使之独立;九一八事件中的日军行动并非自卫;满洲国是日本参谋本部指导组织的,其存在是因为日本军队的存在,满洲国不是出自民族自决的运动;声明认为日本应退出满洲,满洲由国际共管。为此,日本于3月27日宣布退出国联。
政治
满洲国的内政与外交都被日本主导,国防主要由日本关东军承担,经济也为日本控制,为日本的战争服务。满洲国实行党禁,由日本人主导的協和會是唯一合法的政治团体。
政府结构
满洲国以“王道乐土,五族协和”为建国方针。满洲国建立之初采用执政政治(共和政体),1934年改为君主政体。国都为新京(长春)特别市。
满洲国中央统治机构进行过多次的改组。执政(1934年后为皇帝)行使国家统治权,其下设的国家机构有执政府(1934年后为宫内府)、尚书府、祭祀府、参议府、侍从武官处;立法院、监察院、国务院、军事谘议院;最高法院和最高检查厅。
满洲国的行政机关为国务院,其首长为总理。国务院下设总务厅、兴安局等机构,并辖有军政部(后为治安部、军事部)、文教部、外交部、司法部、实业部(后为产业部、兴农部)、交通部(辖邮政总局)、财政部(后为经济部)、民政部(后为民生部、又拆分为厚生部和国民勤劳部)、新京特别市公署及首都警察厅、各省公署(各市.县,旗公署)。各部长官为总长(1934年后称大臣),但是实权掌握在由日本人担任的各部次官手中。总务厅为国务院的政务中枢,由日本人担任的总务厅长(1937年后称总务长官)总揽满洲国的行政,为实际上的总理。总务厅长(总务长官)召集国务院各部的日本裔次官于每周二举行会议,按关东军的意志商讨并决定国家政策和各种具体事务,被称为“火曜会”。
满洲国的立法机关称立法院,但从未进行过选举。首任立法院长为赵欣伯,实际上的立法权掌握在关东军手中。满洲国没有成文宪法,只有各项专门法律。行政监察机关称监察院(1937年撤废)。皇帝咨询机关称参议府,其首长称议长,首任议长由臧式毅担任。满洲国的最高司法审判机关是最高法院,首任最高法院院长是林棨。最高检查机关是最高检查厅,首任最高检查厅长为李槃。
满洲国宫内府、尚书府、军事咨议院、祭祀府和侍从武官处由皇帝直辖。宫内府在帝政实行之前称作执政府,负责掌管宫廷事务;尚书府负责保管玺印和宫廷文书;军事咨议院负责皇帝对重要军务的咨询;侍从武官处负责管理皇帝的随行侍从武官。
根據《國本奠定詔書》,滿洲國官方供奉日本神道教的天照大神,國家設有「建國神廟」和「建國忠靈廟」。滿洲國帝宫內設有祭祀府,負責國家的祭祀事宜。日本神道教在滿洲國具有國教的地位。
滿洲國國旗是五色旗,据1933年2月24日公布的满洲国国务院布告中所示,五色旗中,青色代表东方,红色代表南方,白色代表西方,黑色代表北方,黄色代表中央,寓意以中央行政统御四方。后来也解释为“红、蓝、白、黑、满地黄”象征满、汉、和、朝、蒙五族协和。国歌为大滿洲國國歌。
主导满洲国的日本人物
- 板垣征四郎,九一八事变策划者,筹划建立并控制满洲国的关键人物之一。1932年8月8日晉為陸軍少將,並被任命為滿洲國執政顧問。1933年2月,任奉天特務機關長、參謀本部部附,在天津設特務機關,策劃收買段祺瑞、吳佩孚等未果,同時策劃日軍侵佔熱河省。1934年8月1日,任滿洲國軍政部最高顧問,12月10日復任關東軍副參謀長兼駐滿洲國武官。1936年3月23日,升任關東軍參謀長,4月28日,晉升為陸軍中將。1948年11月12日被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定为甲级战犯并判处绞刑。
- 土肥原贤二,九一八事变策划者,筹划建立并控制满洲国的关键人物之一。1933年任沈阳特务机关长,1935年10月进入北京进行分裂中国的“华北自治运动”。1948年11月12日被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定为甲级战犯并判处绞刑。
- 南次郎,九一八事变策划者,筹划建立并控制满洲国的关键人物之一。1932年1月28日,南次郎以军事参议官身份,为天皇作了《满洲的近况》的专题报告,说服天皇默认了关东军建立满洲国的计划。1934年12月,南次郎出任关东军司令官兼日本驻满洲国大使。1946年5月3日被定为甲级战犯并判处无期徒刑。1954年获假释,次年在家中病死。
- 川岛芳子,实为中国人,其父是前清肃亲王善耆,1907年生于北京。长期为土肥原工作。1945年11月11日在北平家中被国民政府反间谍机关逮捕,1948年3月25日被执行枪决。
- 驹井德三,曾任关东军特务部长。首任满洲国国务院总务厅长官,任职7个月后被罢免。
- 远藤柳作,历任日本朝鲜总督府事务官、东京府产业部长及青森县、三重县、神奈川县、爱知县的县知事。1933年任满洲国国务院总务厅长,任职1年4个月。
- 星野直树,曾在日本大藏省工作,任税务署长、税务监督局的部长,到满洲国后任财政部总务司长、财政部次长、国务院总务长官,1940年回日本,任无任所大臣兼内阁书记官长、企划院总裁等职。他策划成立了由日本人控制的满洲中央银行,控制了满洲金融命脉,并鼓动日本国内财阀到东北投资。1937年,日本公司垄断和控制了整个地区的工业。1945年被判无期徒刑,1958年获减刑被释。
- 武部六藏,曾任日本的县知事、关东局总长、内阁企划院次长、企划院代理总裁,满洲国末任国务院总务长官。1950年进入抚顺战犯管理所接受改造,1951年患脑溢血瘫痪,1956年遣返回国,1958年病死东京。
- 古海忠之,满洲国首批日系官吏之一,曾在满洲国政府多个部门任职,1940年任经济部次长,后任满洲国国务院总务厅次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特别军事法庭于1956年在沈阳对其进行审判。他的最后陈述是:“我深深地认识到我所犯下的重大罪行,我真心地向中国人民谢罪。对于我这样一个令人难以容忍的犯罪分子,6年来,中国人民始终给我以人道主义待遇,同时给了我冷静地认识自己罪行的机会。由于这些,我才恢复了良心和理性。我知道了真正的人应该走的道路。”(《阳光下的审判》,郭晓晔,1995年)。1956年7月,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沈阳特别军事法庭审判,判徒刑18年。1963年2月提前释放回国。1983年去世。
地理与人口
满洲国領土范围包括现中国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三省全境、内蒙古东部及河北承德市(热河省)。根據1932年的《日滿議定書》,關東州之主权由满洲国所有;滿洲國承认清朝將旅順、大連一帶的關東州租借予日本的条约,故關東州继续由日本直接管辖,不屬滿洲國行政區劃。
行政区划
满洲国行政区在1934年划为14省、2特别市:
1939年更改为19省、1特别市:
人口
满洲国的居民有汉、满(含其他通古斯民族,如鄂伦春、赫哲等)、蒙古、朝鲜、俄羅斯與和族。居民按種族區分,存在等级制度,规定当地的非日本平民禁止食用大米和白面粉,一经发现,以“经济犯”处理。[4][5][6]而在满洲的日本移民大約有200万,并未加入满洲国籍,仍然是日本國民。很多山东和河北的穷苦农民在满洲国作劳工,大多未加入满洲国籍。
日本国策移民
为达到使东北最终成为日本人国土的侵略目标,日本以开发满洲的名义展开“国策移民”活动,计划20年内从日本向满洲移民100万户、500万日本人。1936年4月,日本关东军在长春召开移民会议,制定《满洲农业移民百万户移住计划案》。截至1944年9月,居于满洲各地的日本移民(包括开拓团民)共1,662,234人。在1945年后,大部分日本移民被遣返,见葫芦岛日侨大遣返。但另有日本遗孤的问题。
外交
中滿關系
中华民国政府雖然主動退出滿洲地區(中方稱東北),但不承认满洲国合法性,仅在1935年之后与其建立了通邮、通车、通航及贸易联系。
国际承认
满洲国1932年成立后,日本和萨尔瓦多两国最先给予承认。1937年轴心国联盟成立后,德国和意大利承认了满洲国。1941年开始,泰国等国开始与之建交。美国于1933年1月15日通告世界各国不承认满洲国。英国政府于1934年3月13日声称永不承认满洲国。蘇聯簽署「日蘇互不侵犯協定」後,對滿州國予以承認;共產國際各國黨不予公開異議。到1943年,承认满洲国并与之建立外交关系的有23个国家。国际联盟也认为日本违反国际公约并不承认满洲国的合法性,支持中国政府主张滿洲國管轄地區仍是中国的一部分。
根據1943年由滿洲國政府出版的《滿洲建國十年史》,当时世界上约有80个国家或政权,承认满洲国的共23个,包括:
轴心国:
|
轴心国《反共产国际条约》成员国:
|
同盟国和其他国家:
|
日满关系
1932年6月14日,日本众议院通过决议,承认满洲国,9月6日,日本内阁通过决议,承认满洲国,15日,日本正式承认满洲国,双方签订《日满议定书》。11月24日,日本正式任命关东军司令官武藤信义为驻满洲国大使。
1935年4月6日,满洲国皇帝溥仪第一次访问东京,日本天皇裕仁到东京车站迎接。
1935年5月2日,满洲国皇帝溥仪颁布《回銮训民诏书》,表示自己与日本天皇“精神如一体”,满洲国与日本“一德一心”,形成“不可分”的关系。
1937年11月5日,日本与满洲国缔约,日本撤废在满洲国领土上的治外法权。所有以往根据日清政府条约由日本管辖的满铁附属地管辖权均转交于满洲国政府。
1940年6月26日,满洲国皇帝溥仪第二次访问东京,此次访问的主要目的是迎接日本天照大神回满洲国供奉。
1940年7月15日,满洲国皇帝溥仪颁布《国本奠定诏书》,宣称满洲国的建立是和日本一样,都始于“天照大神”,并把“天照大神”作为满洲国的“建国元神”加以供奉。
1942年3月1日,满洲国皇帝溥仪颁布《建国十周年诏书》。自此,满洲国对日本的称谓,从之前的“友邦”、“盟邦”改作“亲邦”,即以日本为父母之国。
其他
1932年9月23日,苏联同意满洲国向莫斯科、新西伯利亚等城市派驻领事官员。
1938年2月20日,德国承认满洲国。5月12日,德国与满洲国在柏林签订友好条约。
1941年4月13日,苏联和日本在莫斯科签订《日苏中立条约》。苏联尊重满洲国的领土完整与神圣不可侵犯性。
军事
满洲国军事力量由「满洲国家军队」、「后方警备」、「治安维持」三部分组成,由日本关东军控制,起初作战力量薄弱,主要军事任务由关东军实行,后来由於关东军主力南下,兵力不足,加之满洲地区抗日武装遭到镇压而削弱,“满洲国军事力量”才更多地独立承担军事任务。這其中有很多是日本從朝鮮半島征召的朝鮮籍日本兵。
满洲国全境分为十一个军管区,区首长称司令。满洲国军事权力为关东军所控制,其军队的调动、演习、装备更换、人事变动都要经过关东军司令部的批准。满洲国军衔分为将、校、尉三等九级。满军由军官学校毕业后初任少尉,满2年进中尉,中尉满2年进上尉,上尉满3年进少校。少校满3年进中校,中校满3年进上校。上校4年进少将,少将3年进中将,中将4年进上将。最高军衔为上将,为终身职。上将之上又设立将军,仿照日本的元帅,为荣誉军衔。张景惠、张海鹏、于芷山、吉兴四人获得将军军衔。
1937年(康德四年),「满洲国家军队飞行队」成立。太平洋战争后期,即1944年4月以后,隶属于日本「第二航空军」指挥,参与太平洋战争。装备机种有「九七式战机」、「一式战机」、「二式单战机」等。空军兵力最多时有含运输机在内约110架飞机。
满州国海军成立于1932年2月15日。起初拥有5艘舰艇。1933年4月1日日本成立「驻满海军部」,满军海军从此逐渐发展。1938年日本「驻满海军部」废止,翌年11月海军被编入「满洲国陆军」,名称改为「江上军」,人数约为2000人。主要是协助关东军和满洲国陆军执行河川警备任务,在河川冻结期成为陆战队或国境警备队。在南满的渤海另有一支海上警备部队。
根据1932年签订的《日满议定书》,满洲国的对外国防由日本关东军负责。1937年中国抗日战争爆发之后,日本陆续抽调关东军前往中国战场,满洲国国境防务日益空虚,于是在1938年颁布《国兵法》,规定全国20至23岁的男性都有服兵役三年的义务。每年春季征集20万人,予以军事训练,主要是充当工兵,修筑军事堡垒,或者协助警察维持地方治安。不适合服兵役者要参加为时三年的“勤劳奉公队”,从事土木工程徭役。
满洲国解体后,残存的关东军官兵作为俘虏被送到西伯利亚从事强制劳动。满洲国军队被苏军缴械,其装备后来被移交给国民政府和中共军队。很多满洲国军人(包括部分日本人)为当时的国民政府军所歧视,认为他们曾接受“奴化教育”,因此他们转而投奔当时正在扩充力量的中共军队。其中的某些技术兵种人员日后成为中共军队相关兵种如空军、炮兵和装甲兵等的骨干力量之一。
对中国抗日军民的屠杀
驻扎在满洲国的日本关东军设有从事生物战细菌战和以活人进行细菌病毒试验的731部队(基地在哈尔滨)和长春的100细菌战部队。有学者认为超过10000名中国人、朝鲜人以及抗日联军战俘在731部队的人体试验中被害,实际被害人数尚未确实。
上述受害者中,也包括因抵抗遭屠杀的满族平民。
经济
满洲地区物产丰富,有广阔的可耕地,丰富的林业、渔业资源,煤矿、铁矿等多种原材料储量丰富。自然资源匮乏的日本占领这一地区之后,为满足其战争经济的需要,实行“日满一体”政策,使满洲国成为当时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1931年满洲国城市化水平为11.5%,1942年达到23.8%,而全中国城市化水平在1990年才达到18.96%。然而实质上满洲经济的发展主要仍为日本经济以及军事的發展做出貢獻。
农业
根据1936年满洲国国务院的资源调查报告,满洲地区可耕地面积为4000万顷(40亿亩),其中已耕地2500万倾。森林面积为1亿7000万顷。年产大豆250万吨,小麦200万吨,稻子70万吨,小米100万吨,高粱800万吨,玉米500万吨,杂粮豆类(大豆除外)60万吨,棉花30万吨,烟草16万吨。存栏牲畜包括马400万匹,牛300万头,羊3000万头,猪4000万头。
满洲地区年产粮食约2000万吨左右,其中必须优先供应日军和满军的军事用粮、日本与朝鲜移民的口粮以及对日出口。根据关东军的要求,满洲国每年要向日本提供1000万吨以上的粮食,每年8月中旬开始征粮工作,11月底结束。除去来年的种子之后,中国农民的口粮所剩无几。由于粮食供应不足,当局规定中国人不允许运输、食用大米、白面,只能食用由玉米、小米、甚至榆树籽和锯末混合磨成的“协和面”,违者按照“经济犯”治罪。而日本开拓团移民不仅不需要交纳农业税费,还能按月领取口粮。
鴉片在滿洲國也是相當重要的作物,最早可以追溯到关东军將熱河省(位於目前河北省、遼寧省和內蒙古自治區交界地帶)併入滿洲國的1933年,一些地方軍政勢力本來就有種植鴉片的行為,併入滿洲國後此一作物之種植得到扶植,約1936年左右,在滿洲七省擴大种植面積,大力生產,后又以法律形式确定了鴉片的專賣壟斷,1942年,日本「興亞院」召開了「支那鴉片需給會議」,做出了「由滿洲國和蒙疆供應大東亞共榮圈內的鴉片需要」的決議,据此又在滿洲擴大种植面積到三千公頃,鴉片產業達到鼎盛。[12]
工业
奉系军阀张作霖时期,就曾致力于东北的工业化。而满洲国则建立了当时亚洲较完备、先进的工业体系。包括铁道运输、航空、航海、钢铁、煤炭、机车、汽车制造、飞机制造和军工等工业部门。是中国当时直至文革之前最大的地方工业体。
分布
满洲国钢铁和化学工业主要集中在鞍山和本溪湖,煤炭工业集中于抚顺、本溪湖、阜新,油页岩和合成燃料工业集中在抚顺和吉林,菱镁矿业集中于海城和大石桥,水力发电集中于吉林和鸭绿江,机械、军火、飞机工业中心为奉天(今沈阳),纺织和和食品等轻工业则集中在大连、丹东、哈尔滨、齐齐哈尔等城市。
资源
满洲地区矿物资源非常丰富。据1936年满洲国国务院的资源调查报告,煤炭储量约为30亿吨,铁储量约40亿吨。其他矿物有黄金、菱镁、铝矾土、油页岩、金刚石等。满洲国建成的丰满发电站是当时亚洲最大的水力发电站,1943年的发电能力为22亿度。
在日本推行的“日满一体”的政策下,满洲的工业生产完全从属于日本的产业政策。以钢铁为例,由满铁完全控股的昭和制钢所理事长小日山直登明白无误的指出了“日满一体”政策下满洲钢铁生产的殖民地属性:
“ | 如从国家(日本)政策角度考察满洲炼铁事业的特点,则在以开发满洲钢铁资源为重点,将其生产的生铁和钢,尽可能多地输往日本,以加强和扶植日本产业。……满洲……从通常的炼铁技术和炼铁企业的经营上来看是一项不合理的规划,也是一种畸形的炼铁方式。……这也是满洲为了日本所不得不忍受的畸形经营方式。 | ” |
——昭和制钢所理事长小日山直登《从钢铁国策方面来看的满洲与日本》昭和14年,第7-17页 |
满洲大量的煤炭、木材等工业原料被输送到日本。大部分生铁则被运往日本炼钢,在满洲炼制的钢材除了少量在本地使用,其他都以钢坯的形式运往日本轧制。昭和制钢所理事长久保田省三在《满洲国和铁》一文中明确表示,满洲国炼铁业有着丰富的原料和特殊的优越性,担负着“大东亚战争”的重大使命和责任。
垄断部门
满洲国原有的工业主宰部门为跨行业经营的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简称“满铁”)。满洲国成立后,日本财阀的资金迅速涌入满洲国。满洲国对于工业部门采取经济统制政策,推行“一业一社”的原则,每个行业都成立一个“特殊会社”——即垄断性的公司。满洲国设有满洲电信电话株式会社(简称“电电”)、满洲机械制造会社、满洲炭矿会社、满洲航空会社、满洲人造石油会社、满洲纺织会社、满洲毛织会社、满洲化学工业会社、满洲林业会社、满洲采金会社、满洲畜产会社、满洲水产会社、满洲烟草会社、满洲农产公社、满洲开拓公社等四十多家特殊会社。特殊会社由日本投资者和满洲国共同出资,赢利时按照双方股份比例分成,亏损时满洲国政府对于日方投资确保百分之十的利润。另外还设立了六十多家类似于特殊会社的准特殊会社。
1937年,满洲国开始执行《产业开发五年计划》,经济统制政策,从依靠以国家资本为主的满铁,转向技术与资本全面依靠垄断资本集团(即财阀)。11月20日,日本产业株式会社(日产)决定将总部迁入满洲国新京,12月27日改为满洲重工业开发株式会社(简称“满业”),满业通过接收原满铁旗下的主要工业企业和其它会社,经过重新组合,发展成为庞大的康采恩。满业的目标是实行从钢铁、煤炭等基础工业,到飞机、汽车<年产10万辆>以及其他制造工业的一条龙综合经营,但终未完全实现。满业当时几近垄断了满洲国境内所有的钢铁、轻金属、化工、电力及煤炭采掘业(抚顺煤矿除外),成为超越满铁地位的最大公司。自此,特殊会社制度从“一业一社”转向“一业多社”和“一业一社”同时并存。
产值
满洲国工业产值在1936年为8.07亿元,1940年达到26.47亿元;生产力指数上升幅度超过60%。形成了包括冶金、矿业、飞机、机车和汽车制造、造船、纺织、交通运输和能源等工业部门的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前东北财经委员会调查统计处编《伪满时期东北经济统计》第②一1页)(转引自孔经纬:《新编中国东北地区经济史》,1994年版,第477页)
劳力及其待遇
1937年满洲国实施“第一次产业五年计划”。1939年5月又推出“北边振兴计划”。产业工程、建筑工程、军事工程对劳动力的需求大增。然而自从1937年7月七七事变后,中日战争全面爆发,原来满洲地区的主要劳工来源之一的华北成为战场,由华北入满的劳工急剧减少。由于劳动力的匮乏,日满当局开始考虑“打破惯例,刻不容缓地从(满洲)国内招募男工、杂役”。
1941年9月10日,满洲国政府颁布《劳务新体制要纲》,10月22日又颁布了修改的《劳动统制法》,将劳动力的征募和配置置于国家的直接统制之下。从此满洲国劳务政策由依赖华北劳动力的进口,向国内自给体制转变。进而强制人民服劳役,实现“全民皆劳”。
早在1938年,满洲国协和会就以“奉公”或“奉仕”为名强制人民徭役,以解决劳动力匮乏的问题。1942年5月4日,满洲国政府设立的“勤劳奉公”制度审议委员会通过了《国民勤劳奉公制创设要纲》,提出以“勤劳奉公队”实施“勤劳奉公制度”,强迫被征兵者以外剩余的青壮年劳力以“勤劳奉公”名义无偿为日满工矿、军事工程劳动。
强征的劳工不限民族,而按户籍摊派。
除了无偿强迫满洲劳力劳动,在工矿企业中满洲当地员工的薪水与日本雇员相比也相当低。对比1931年抚顺煤矿职工工资水平可以发现,日本雇员的工资水平远高于满洲本地人:日本人分职员、雇员、佣员和准佣员四个级别,其中职员、雇员和佣员每年收入164元、109元和80.99元。而满洲本地人则分佣员、常雇方、常雇夫、承包工和临时工五个级别,最高的佣员年收入也仅仅15.73元,远低于日本人。(《满洲统计年报》,昭和6年度,第738—741页)
满洲国经济大多操控在日本资方手中,而工人则大多为中国人。工人工作环境恶劣,经常受到压榨,世界历史上最大的矿难本溪湖煤矿爆炸就发生在满洲国时期。中国东北目前存在大量的万人坑,死者多是满洲国时期大量病死或工伤者得不到日本老板付费医治而直接推入埋葬的。根据中國記者的调查,光在辽宁有据可查的大规模万人坑就有34个,遇害中国人至少在60万以上。[13][14]为修建所谓的东方马奇诺防线东宁要塞征用了百万工人,而在工程完毕后就将工人就地秘密杀死以掩盖工程的信息。[15]
交通运输
满洲国境内铁路线稠密,铁道运输发达。鐵路由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經營,最主要的干线为南满铁路(长春至大连)。1936年,满洲国以1.6亿日元的价格向苏联收购了长春至哈尔滨以及满洲里至绥芬河的北满铁路。其他重要铁路还有丹东至奉天的安奉线、新京(长春)至图们的京图线、四平至齐齐哈尔的平齐线等。到1939年,路線全长已超过一万公里,1945年达到11479公里,成为当时世界铁道运输最发达的国家之一,然而1949年全中国铁路总里程才为22000公里。在大连与哈尔滨之间运营的「超特急」列車「亞細亞號」為當時滿鐵的象徵。
1943年满洲国公路总里程近6万公里,而1949年,全国(含东北)公路总里程仅有8.09万公里。
航运部分,主要港口有大连港(属关东州)和营口港;内河水运主要集中在松花江地区。
空运部门則以满洲航空会社为主要經營者。1932年航空线总里程为1.5万公里,当时中国航空线总里程无数据可以参考,而1950年的中国民用航空线总里程才1.14万公里。
财政与金融
满洲国的财政收入,1933年为6亿元,1944年为21.5亿元。在1944年的财政收入中,鸦片税为4.3亿元,占第一位。烟草税占岁入第二位,其后依次是农业税、牲畜税、营业税、关税、户口税。除了税收之外,还向境内中国居民征收村会费、区会费、兴农会费、协和义勇奉公费、爱路团费、国防献金、飞机献金和强制储蓄等苛捐杂费。
满洲国的中央银行为满洲中央银行。满洲国货币为元。1元分为10角,1角分为10分。满洲国货币与日元等值。流通货币为满洲银行券,不可兑换金银。朝鲜银行券和日元货币在满洲国境内也可自由流通。1933年满洲中央银行纸币发行额为6亿元,1938年纸币流通额达50亿元,1945年8月发行额高达136亿元。
邮政
满洲国邮政归属满洲国交通部邮政总局管理。
满洲国于1932年7月26日接管了在满洲的原中华民国國民政府的中华邮政系统(原中华民国北洋政府的东北邮政系统之延续),并于同日开始自主发行满洲国邮票。至1945年满洲国灭亡,共发行37次159枚邮票。根据与国民政府达成的《通邮办法的谅解事项》,自1935年1月10日起,关内的中华邮政与满洲国邮政互通邮件。从1935年至1937年间,满洲国邮政特别发行与关内通邮的满华通邮邮票。
满洲国邮票在设计风格上糅合了满、日两国的因素,政治意味比较浓厚,见证了满洲国政权的兴亡历史。邮票的图案及標語体现了满洲独特的自然和文化、人文景观和风土人情,也擔負起宣揚政治理念及意識型態的作用。
文化及教育
教育
满洲国建立了完备的普及教育体制。在各级学校中以“民族协和”、“日满亲善”、“一德一心”为口号进行教育,满洲国规定在学校每届春丁仪式和秋丁仪式举行祀孔,多是在朝礼时由一位老师介绍孔子生平。1937年实行新学制,缩短大、中普通学校的学时年限。广泛设立职业技能学校,培养相关职业技能人员,而专门培养高层官吏和殖民统治骨干的大同学院和建国大学,延长学制两倍为6年,招收学生都以日本人为主,只有少数中国人。相对,以中国人为主的一般高等学校,则多是培养各种职业人员的学校。除人文、科学的教育外,重视学生的品格与体魄的培养训练,乡村学校注重学生对农业知识与科学耕种的训练,女学生还有家政训练课程。借此意图培养轻人文,重技能的供驱使满洲国民。满洲国的各级教师的培养较严格,对教师的考核和晋升有严格的制度。[16]
满洲国拥有一万两千所小学、两百所中学、一百四十所师道学校(院),以及五十所技术及专业学校(院)和一些军官学校。在满洲国教育系统中,共有六十万学生和两万五千名教师。另外,还有一千六百所私立学校(日本批准),一百五十所宗教学校以及哈尔滨地区的二十五所俄国学校。
满洲国设立的大专院校有二十所,参与其事绝大部分是日本人。当时的满洲建国大学,教师90%以上为日本人,用日语授课。少数的非日本人用汉语或者蒙语授课。建国大学每年招生150人中,一半是日本人,另外满洲人50名(在满洲国汉族和满洲族人都称为满洲人),朝鲜、蒙古和白俄共25名。
日語(被列为国语)及與日本有關的事物在滿洲國的教育中佔重要地位。中小學每天早上須向新京作「满洲帝宮遙拜」,再向日本東京方向作「日本天皇陛下遙拜」。學生同時須以日語背誦皇帝詔書《國民训》。但当时的部分非日本学生不相信“五族协和”,并且有学生参与了反满抗日活动。在日本战败前的1945年8月12日,建国大学要求学生参与“满洲国保卫战”,除了日本人外的其他民族学生无一出列。[16][17]
满洲国教育系统为满洲国,以至韩国和日本,以及满洲国后十几年的各项建设事业提供了高质量的专业人才。在满洲地区的教育系统中,满洲师道培养的教师在满洲国后的几十年中的各级学校中一直是教学的中坚力量。如韩国前总统朴正熙和韩国将军白善烨均为满洲国军官学校毕业。
电影
1937年8月,“株式会社满洲映画协会”在新京成立,简称“满映”。在满映存在的八年里,共拍摄故事片108部,教育片、纪录片189部。著名演员有李香蘭(山口淑子)、劉恩甲、浦克、张奕、于洋和凌元,导演内田吐梦、朱文顺,摄影师王启民,以及后来从影的方化等。著名影片有《碧血艳影》、《迎春花》、《蜜月快車》、《支那之夜》等。
文学及出版业
著名作家有梁山丁(山丁,1914年—1995年)、古丁、梅娘,和后来移居中国内地及其它地方的萧红、萧军等,以及一些倡导满洲本土文学,出生在满洲并认同满洲的多位日裔满洲作家。值得一提的是,萧红、萧军等并不认同满洲国政权。
著名作品有山丁的《绿色的谷》等。
满洲国的文学受到政治的牵制,但具有一定的多元性。出版物大多应用汉文、日文及俄文,亦有部分英文出版物,甚至左派的书籍在书店里也可以公开出售,如马克思的《资本论》等(见刘宾雁生前回忆)[來源請求]。
体育
「大满洲国体育协会」在1932年成立的基础上于1934年4月重新建立。1938年,满洲国开始实施新学制,规定体育课是各类学校的必修课。体育课使用的教材最初全部照搬日本,称为“满洲体育教授参考书”。1944年,文教部制定了统一的教材《学校体育科教授要目》。运动竞赛花样繁多,有每逢满洲国建国纪念日前后举行的“建国纪念运动会”;每逢重大事件,便举行“庆祝运动会”等。
民间组织
1932年成立的滿洲國協和會为协助满洲国政府的民间组织,在满洲社会生活中有重大的影响。
1936年,世界红卍字会满洲总会成立,为带有宗教色彩的慈善组织。
1938年,满洲国赤十字社建立,提供先进的医护训练。
评价
加入国际联盟的多数国家(日本除外)均认为满洲国政府是日本在中国东北境內扶持的政权而不予承认;也有国家持中立态度。满洲国刚成立时仅日本和萨尔瓦多两国予以承认并与之建交,至1942年時世界上80多個国家中,有苏联、蒙古、维希法国在內的23个国家與之建交。满洲国也与部分国家(包括不承认满洲国的中国在内)建立了贸易、通讯和人员往来。
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审判中,满洲国元首溥仪控诉日本军方及政府操纵其为傀儡,并且叙述了日本关东军在满洲的军事活动。但是,被转交给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后,溥仪承认由于惧怕日后被中国政府追究,作证时将部分责任推卸给日本方面[來源請求],在部分涉及双方责任的地方皆有所保留。日本外务省秘密文件中所载坂垣征四郎策划成立满洲国等材料被曝光。与建立和操纵满洲国相关的坂垣征四郎、土肥原贤二、南次郎和小矶国昭均被定为甲级战犯。
当今,中国及日本的史学界主流认为当时所成立的满洲国为日本的傀儡国。中華民國及其後成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均認為满洲为中國領土,将其稱之為“偽滿洲國”,簡稱“偽滿”。位於中國吉林省長春市的偽滿皇宮博物院就是在滿洲國帝宮的旧址上设立的。现在的院名和曾用名“偽皇宮陳列館”都冠以“偽”字。
满洲部分民众(包括汉族人、满族人)在满洲国期间受到征兵、劳役之累,一些犯人甚至遭受人体试验等迫害。对日本军阀在满洲的压迫行为,很多满洲人(包括日裔人及满洲国政府官员)均持有反感的态度。满洲的部分贵族,包括前清的皇室后裔(比如启功、德龄等)均认为满洲国是日本的傀儡国,是个伪政权,并认为溥仪等人为满族的耻辱。溥仪的父亲前清摄政王载沣也在得知满洲国和溥仪的实际状况后拒绝与之合作,继续在北平居住。
史料记载满族人加入了对日本及满洲国统治的武装抵抗。例如满族人马占山、赵尚志、邓铁梅等人组织的东北义勇军。
歷史資料也顯示,當時在滿洲除了反對滿洲建國的民眾外,也得到一定數量的滿洲民眾特別是滿洲本土族裔人士的擁護。反對的觀點多見於戰後的中國官方文件和出版物中;支持的觀點多見於滿洲國時期的官方文件及出版物及日本的出版物中。當時國際聯盟的李頓調查團在滿洲接觸到一些民眾向其陳述不滿張氏軍閥政府的統治而支持建立新國家的願望(The voice of the people of Manchoukuo, Department of foreign affairs, Hsinking, 1933)。滿洲地方民眾支持滿洲獨立建國的信件被彙編成冊,至今仍為一些圖書館中收藏。该资料被战后的研究者认为是日本主导的政治宣传。[18]
相關條目
- 清朝
- 满洲
- 满族
- 中国东北
- 关东军
- 731部队
- 爱新觉罗·溥仪
- 东北抗日联军
-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
- 协和语
- 朝鮮籍日本兵
- 遺華日僑
- 八月風暴行動
- 滿洲國中央政府機構職官列表
- 滿洲國節日
- 建国神庙
- 建国忠灵庙
参考文献
- 解学诗,满铁史资料·第四卷·煤铁篇
- ソ連軍による在満産業施設被害調査
- 山根幸夫:伪满建国大学和“五族协和”
- 吳欣哲,〈日本殖民主義下的偽滿洲國法制 1932-1945〉
- 中国抗日战争史
- 日本关于解决满洲问题方策大纲
- 日满议定书
- 溥仪,我的前半生
- 日本控制伪满经济命脉的内幕
外部链接
- 国际法透镜下的“满洲国”
- 满洲国的国旗和国徽
- [1]满洲国臨時政府
- 九一八事变主谋:板垣征四郎
- 满洲国邮票
- 纪实文学《日本幽灵》(原名《东方大审判》)
- 史海钩沉:1931年9月,在黑暗中沉睡中的中国
- 世界飛び地領土研究会
- 滿州國行政官事典
備註
- ^ 根据《苏日中立条约》,苏联与日本互相承认,尊重,并保证互不侵犯由对方帮助成立的蒙古国,与满洲国。但是由于日本关东军在满州国境内的作为缺少对另一个主权国家的平等,所以大部分人認為满洲国是大日本帝國的傀儡國。而在蒙古国,苏联军队却只是驻扎维持秩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亦在很长时间内,称蒙古为苏联的加盟共和国。[原創研究?]
- ^ 马占山新华社《爱国将领马占山打响武装抗日第一枪》http://news.sina.com.cn/c/2005-07-20/10046481459s.shtml
- ^ 《八年抗战铸丰碑》http://www.chinamil.com.cn/site1/ztpd/2005-08/10/content_270057.htm
- ^ 新浪网:末任东军司令山田乙三(2)原文:“为了最大限度地掠夺粮食,山田乙三还规定,大米是军需品,严禁东北老百姓食用。谁若是被发现吃了大米,马上就会被以“经济犯”治罪。仅1944年8月至1945年8月的1年间,全东北地区以“经济犯”为名治罪的就达317100多人。 ”
- ^ 红岩联线:“王道乐土大满洲国”的真相
- ^ 哈尔滨地情网原文:“伪满时期,居民饮食受到严格控制。制定了"满洲国人(即中国人)禁食大米,自行食用大米者,以经济犯罪论处"的蛮横法令。”
- ^ 1932年6月14日
- ^ 1938年2月21日
- ^ 1934年4月18日
- ^ 平顶山惨案描述
- ^ 日本国会24名议员向平顶山惨案幸存者致歉
- ^ 愛新覺羅·溥儀《我的前半生》
- ^ http://news.163.com/40705/6/0QHS07S70001124T.html 日本侵华时期“万人坑”:濒临堙灭的心痛(组图)
- ^ http://www.people.com.cn/GB/wenhua/27296/2624978.html
- ^ http://news.china.com.cn/chinanet/china.cgi?docid=78218412,52132299&server=192.168.9.86&port=3002 “东方马其诺防线”:日军屠杀中国劳工黑幕
- ^ 16.0 16.1 中国全史217 史仲文 胡晓林主编
- ^ 山根幸夫,《伪满建国大学和“五族协和”》,《中国研究》1998年11月号
- ^ http://www.ecampus.com/book/1901903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