蛮子:修订间差异
外观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小 →民族 |
|||
第5行: | 第5行: | ||
*在[[宋朝]]、[[元朝]]、[[明朝]]时期,[[汉族]]人对[[蒙古族]]人称呼[[韃子]],也称为蛮子。 |
*在[[宋朝]]、[[元朝]]、[[明朝]]时期,[[汉族]]人对[[蒙古族]]人称呼[[韃子]],也称为蛮子。 |
||
*[[汉族]]人对[[苗族]]人的歧视性称呼,也称作苗蛮。 |
*[[汉族]]人对[[苗族]]人的歧视性称呼,也称作苗蛮。 |
||
*[[清朝]]時[[滿族]]人稱[[漢族]]人為蠻子。 |
|||
==地域== |
==地域== |
2010年2月23日 (二) 15:08的版本
蛮子是一歧视性称呼,是带有非常不友好语气的词语。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域有不同的针对对象。
民族
地域
最早作为中国中原一带华夏族对南方民族的蔑称,后来演变为中国北方人(淮河以北)对南方人(淮河以南)的称呼。也叫做“南方蛮子”、“江南蛮子”。该称呼并不一定具有贬义,因为中国南北文化、习俗差异很大。南方人身材较北方人矮,说着北方人难以听懂的方言,饮食起居以致长相都与北方人不同。一些北方人对南方人还抱有成见,认为南方人小气、狡猾、唯利是图,缺乏家庭观念。例如北方很多地方甚至蒙古族都有“南蛮子盗宝”的民间故事。
元灭宋之后,对南方人除称为南人外,沿用了“蛮子”这一称呼。《马可·波罗游记》中,称中国北方为契丹(Cathay),南方为蛮子(Manji),反映了当时对原宋朝统治地区和原金国统治地区的不同称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