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中國國民黨:修订间差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建承留言 | 贡献
无编辑摘要
建承留言 | 贡献
无编辑摘要
第19行: 第19行:
| 總部 = {{ROC}}<br />[[台北市|臺北市]][[中山區 (臺北市)|中山區]][[八德路 (臺北市)|八德路二段]]232-234號
| 總部 = {{ROC}}<br />[[台北市|臺北市]][[中山區 (臺北市)|中山區]][[八德路 (臺北市)|八德路二段]]232-234號
| 黨員人數 = 约1,090,000人<small>([[2008年]])</small>
| 黨員人數 = 约1,090,000人<small>([[2008年]])</small>
| 政治立場 =
| 政治立場 = -{}-
*[[三民主義]]
*[[三民主義]]
*[[反共主义]]〔早期〕
*[[反共主义]]〔早期〕

2010年4月25日 (日) 21:37的版本

中國國民黨
主席馬英九
秘书长金溥聰
榮譽主席連戰吳伯雄
成立
总部 中華民國
臺北市中山區八德路二段232-234號
党员约1,090,000人2008年
政治立場
国际组织國際民主聯盟
官方网站
http://www.kmt.org.tw/

中國國民黨(原名羅馬化Kuomintang;簡稱國民黨KMT英文亦可直譯作「Chinese Nationalist Party」)為中華民國國父孫中山所創建的中國原生政黨。其前身依次為興中會同盟會國民黨中華革命黨

中國國民黨從1928年北伐成功起,至中華民國政府國共內戰退守台灣後,直到李登輝執政時期結束為止,一直是中華民國的執政黨。因2000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敗選,該黨首次成為在野黨,後在2008年透過總統選舉重新回到執政黨地位。

孫中山總理,為中國國民黨的創始人之首,也是中國國民黨的核心人物。
蔣中正總裁,在孫中山總理於1925年去世後獲得中國國民黨的領導地位。
中國國民黨第6任(現任)主席馬英九,亦為現任中華民國總統

政治理念

中國國民黨的政治主張為:

  • 實踐三民主義、復興民族文化、堅守民主陣容
  • 謀求中華民國的自由、民主與均富

兩岸關係立場

  • 蔣中正總裁時期:中國國民黨主張以武力消滅中國共產黨之政權,進而光復大陸國土。
  • 蔣經國主席時期:前期也是維持先前蔣中正總裁「反攻大陸」的主張,後期提出「三民主義統一中國」之政策。
  • 李登輝主席時期:開始逐漸放棄「武力統一」,改以「和平解決」。
  • 連戰主席時期:中國國民黨主張「國共和解、停止對立」。
  • 馬英九吳伯雄主席時期:中國國民黨明確表示,在大陸實現自由、民主、均富的前提下,可以考慮統一。總體來說,國民黨的兩岸立場比較傾向與大陸統一。但要以「大陸地區實現自由民主」與「得到台灣地區人民支持」為原則。

未來展望

中國國民黨總統參選人馬英九、副總統參選人蕭萬長共同搭檔競選在2008年中華民國總統大選中取得勝利,贏回失去8年的執政權,完成二度政黨輪替。馬蕭政府的主要施政方針為振興經濟(儘可能實行兩岸三通、開放大陸投資、大陸客來台觀光)以及“維護民主”。

而在兩岸關係上,中國國民黨以在不傷害中華民國既有權益、促進瞭解與互利的前提下,持續透過國共論壇平台與中國共產黨對話,以增進與大陸在政治上的交流互動,以降低兩岸發生衝突的可能性。

歷史

西元1894年光緒20年)11月24日興中會成立,在中國國民黨的傳統中,將興中會至中國國民黨的發展歷史視為一脈相承,故以興中會成立的1894年光緒20年)作為中國國民黨的創黨之年,而創黨日(黨慶)為11月24日

革命時期至民國創立

中國國民黨時期

中國國民黨自立黨以來,為因應時勢變化,多次實行黨的改造。但於2000年總統直選中失利後成為在野黨。在1928年二次北伐勝利後到2000年之間,一直是中華民國唯一的執政黨,隨著中華民國在中國大陸歷經革命開國討袁護法護國運動北伐統一訓政建設、第一次國共內戰八年抗戰、參與創建聯合國制憲行憲第二次國共內戰、直到其後因與中國共產黨的大規模戰爭中戰敗,播遷台灣。

退到臺灣後,首要將臺灣建設成為三民主義模範省,並使中華民國成為三民主義的理想國家。在兩岸問題上,認爲「九二共識」中「一個中國,各自表述」(一中各表)是目前兩岸和平的最佳方針,也是兩岸尋求進一步關係前的最高指導原則。2007年,修改黨章,首次將「台灣」寫入黨章,宣示「以台灣為主,對人民有利」。

File:KMT Nanking.jpg
1948年行宪国民大会期间的国民党中央党部,位於南京市。
舊國民黨中央黨部大樓:國民黨在1949年遷台後使用此地作為中央黨部,2006年6月12日搬遷後轉售予長榮集團張榮發基金會作為公益用途使用。
File:DSC00177.JPG
八德大樓:現今國民黨中央黨部所在地,位於台北市中崙

中央黨部(總部)的變遷

黨務組織

中國國民黨的黨務組織(通稱為「黨部」)架構,主要分中央委員會[4](即中央黨部)、級委員會、級委員會等三級。

中國國民黨的最高權力機構為全國代表大會,每2年召開一次,閉會期間由中央委員會行使職權[5]。中央委員會全體會議閉會期間,由中央常務委員會執行職務,並對其負責,是中國國民黨的最高決策機關。[5]

中央組織架構

  • 全國代表大會
    • 中央委員會
      • 主席
      • 榮譽主席(榮譽職)
        • 副主席
      • 秘書長
        • 副秘書長
      • 中央常務委員會
      • 中央評議委員會
【常設單位】
  • 政策委員會:為中國國民黨政策形成與產出的部門,其負責人(即執行長)通稱為「大黨鞭」。現任執行長為林益世
  • 組織發展委員會:為中國國民黨組織、與各界社團聯繫與選務工作之主管部門。現任主任委員為黃昭元
  • 行政管理委員會:為中國國民黨財務管理與會議、文件管理的部門。現任主任委員為林永瑞
  • 文化傳播委員會:為中國國民黨文宣、與媒體互動管理之部門。現任主委為蘇俊賓
  • 考核紀律委員會:中國國民黨的紀律主管部門。現任主任委員為阮剛猛
  • 國家發展研究院:前身為革命實踐研究院,目前負責中國國民黨的營隊、研習活動籌辦與民調工作。現任院長為陳大代
【特設單位】

中央領導成員

概況

自創黨以來,中國國民黨一直是中華民國的政黨,但由於當前台海兩岸的複雜關係,台灣當地本土化運動人士(泛綠)稱中國國民黨為「外來政黨」;而中國大陸媒體則視之為台灣政黨,在2005年之前多回避「中國國民黨」一詞,而以「台灣(的)國民黨」或「國民黨」相稱;自2005年連戰訪問大陸開始,大陸官方及媒體才開始直接使用「中國國民黨」。

第七屆立法院各政黨席次比例圖。依中央選舉委員會公告結果,中國國民黨部分包含親民黨和新黨的協調席次。

2000年3月,中國國民黨推出連戰蕭萬長搭檔角逐中華民國第十屆總統選舉,但因宋楚瑜脫黨獨立參選,造成中國國民黨的分裂;雖宋楚瑜得票數遠多於連戰,然因黨主席李登輝堅稱棄宋保連造成選票分散因而敗選,也結束了中國國民黨在台灣50餘年的統治;但敗選後仍是立法院第一大黨,並與宋楚瑜所領導的親民黨聯手佔有國會過半的控制權,使執政的民主進步黨面臨「朝小野大」的政治情勢,台灣朝野雙方互不相讓的鬥爭,造成了台灣政治的一些混亂局面。

2004年3月,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與親民黨主席宋楚瑜搭檔角逐中華民國第十一任總統大選,民進黨陳水扁呂秀蓮以0.22%的差距連任成功。此次選舉前普遍受多數媒體看好的中國國民黨候選人連戰再度落敗。

2005年7月台北市長馬英九以黨員直選方式當選中國國民黨黨主席。

2007年1月,馬英九明確表示本土化與黨名無關,不需更改中國國民黨的黨名;2月13日馬英九因台北市長任內的首長特別費中被以貪污罪嫌起訴(後一審、二審、三審定讞皆無罪),而辭去中國國民黨主席,並宣佈參選中華民國第十二任總統大選。主席由副主席吳伯雄代理,並於4月7日主席補選時,再以八成七的高得票率擊敗對手立委洪秀柱,當選為中國國民黨主席。今中國國民黨現任黨主席為吳伯雄、榮譽主席連戰,副主席依序为:關中林豐正詹春柏章仁香林益世,秘書長吳敦義。另知名從政黨員有:中華民國第12任總統副總統馬英九蕭萬長立法院院長王金平

2008年3月22日,中國國民黨馬英九蕭萬長以765萬餘票(58.5%)擊敗對手民進黨謝長廷蘇貞昌的544萬餘票(41.55%),當選中華民國第十二任總統、副總統。

中國國民黨的分裂

中國國民黨成立以来,發生幾次分裂:

  1. 孫中山逝世後,各派對待中國共產黨上發生嚴重分歧。
    1. 1925年11月23日邹鲁谢持林森張繼等12名反對容共的國民黨右派中央執行委員和監察委員,在西山碧云寺召開“國民黨一屆四中全會”,史稱西山會議。會後,他們在上海另立中央,形成西山會議派
    2. 1927年4月蔣中正帶領國民革命軍北伐到達南京,與武漢的汪精卫黨中央因處理中國共產黨問題而起短暫分裂,另立國民政府。史稱寧漢分裂。後來汪精卫亦清共,9月宣布武漢國民政府遷到南京合併,史稱寧漢合流(亦稱寧漢復合)。
  2. 1938年,汪精卫以中國国民党中央副总裁身份,带着周佛海等一帮国民党亲日派大员,逃到越南河内
    1. 1939年他在上海秘密召开中國国民党第六次全國代表大会(中國國民黨中央斥其為非法)。
  3. 1948年1月1日中国国民党再次分裂,部分國民黨左派人士建立「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簡稱“民革”),中共建政後成為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黨派」,目前和在台灣的中國國民黨並無主從關係。
  4. 1993年,因統獨爭議,黑金疑雲,以及對當時黨主席李登輝的諸多不滿與其台獨路線的不認同,中國國民黨的黨內非主流派,與以中國國民黨新生代為主的黨內次級團體「新國民黨連線」另行组成「新黨」,以王建煊趙少康等為首。
  5. 1999年,前民選臺灣省省長宋楚瑜因政策路線岐異,與當時的中國國民黨黨主席李登輝分道揚鑣,自行參加中華民國總統大選,後因泛藍分裂選舉失利,部份黨員退出中國國民黨,於2000年3月31日另行組建「親民黨」。
  6. 2001年,部份主張台灣本土化及親李登輝的黨員,在遭開除的前黨主席李登輝與前內政部部長黃主文等人的帶領下另外组成「台灣團結聯盟」。

以上的分裂除西山會議派寧漢分裂後支持南京國民政府回歸國民黨中央及寧漢復合後南京、武漢兩國民政府重新統一外,其餘的分裂時至今日都還在“分裂中"。分裂後的各派系其理念與原始國民黨的理念並不完全相同相似。其中:

連戰中國大陸之行

2005年4月26日,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率團訪問中國大陸。作為中國國民黨撤退台灣56年後,首位踏上中國大陸的黨內最高領導人,連戰此次訪問行程共途徑南京北京西安上海等四座城市,并在北京與中國共產黨總書胡錦濤會面。後於5月3日返回台灣

雖然泛绿阵营連戰此行為「第三次国共合作」,但中国国民党不承認所謂的「第三次國共合作」。

連戰北大演講時,曾說「我這次到大陸來訪問,來得不易,因為有人質疑,甚至批判,認為我這次訪問代表第三次的國共和談,『說』我的目的是要聯共制台,那個台下面應該還有一個獨字。這是一個非常嚴肅,且嚴重的扭曲。」,結果被纂改成「『所以』我的目的是要聯共制台,那個台下面應該還有一個獨字。」一字之改,把『說』纂改为『所以』遭到錯誤解讀,在當時造成不小的爭議。

大事紀要

位於美國舊金山華埠的中國國民黨駐美國總支部

以下提及如總理總裁主席等職務,無特別指名者,均為黨內職務。

參見

參考資料

注釋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