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少奇:修订间差异
第45行: | 第45行: | ||
[[1929年]]夏,刘少奇调任中共满洲省委书记,在[[中东路事件]]中发动了反对[[国民政府]]和[[张学良]]、支持[[苏联]]的运动{{r|en1|page=13}}。同年[[8月22日]],在奉天(今[[沈阳]])纱厂门口,因煽动罢工嫌疑被捕,9月中旬经奉天高等法院判决,“证据不足,不予起诉,取保释放”<ref>{{cite web | language = 简体中文 | publisher = [[新华网]] | title = 刘少奇同志生平年谱(1898--1930) | url = 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3-11/20/content_1189879_9.htm | author = | date = | accessdate = 2010-4-6 }}</ref>{{r|en1|page=13}}。 |
[[1929年]]夏,刘少奇调任中共满洲省委书记,在[[中东路事件]]中发动了反对[[国民政府]]和[[张学良]]、支持[[苏联]]的运动{{r|en1|page=13}}。同年[[8月22日]],在奉天(今[[沈阳]])纱厂门口,因煽动罢工嫌疑被捕,9月中旬经奉天高等法院判决,“证据不足,不予起诉,取保释放”<ref>{{cite web | language = 简体中文 | publisher = [[新华网]] | title = 刘少奇同志生平年谱(1898--1930) | url = 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3-11/20/content_1189879_9.htm | author = | date = | accessdate = 2010-4-6 }}</ref>{{r|en1|page=13}}。 |
||
[[1932年]],刘少奇担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ref>{{cite web | language = 简体中文 | publisher = 人民网 | title = 刘少奇年谱1930年 三十二岁 | url = http://cpc.people.com.cn/GB/69112/73583/73597/5008864.html | author = 人民网 | date = | accessdate = 2010-4-6 }}</ref>。[[1934年]]1月,中共第六届第五次会议上,刘少奇被选为第一届中共福建省委书记{{r|en1|page=14}}。同年[[10月]]参加[[长征]],担任[[红八军团]]的领导工作,后由于作战失利,红八军团撤销编制,其改任[[红五军团]]领导工作<ref>{{cite web | language = 简体中文 | publisher = 人民网 | title = 刘少奇年谱1934年 三十六岁 | url = http://cpc.people.com.cn/GB/69112/73583/73597/5008858.html | author = 人民网 | date = | accessdate = 2010-4-6 }}</ref>{{r|en1|page=14}}。1935年,刘少奇参加[[遵义会议]],会上是毛泽东的坚定支持者之一。同年10月,刘少奇和谢飞结婚<ref>{{cite web | language = 简体中文 | publisher = 人民网 | title = 刘少奇年谱1935年 三十七岁 | url = http://cpc.people.com.cn/GB/69112/73583/73597/5008857.html | author = 人民网 | date = | accessdate = 2010-4-6 }}</ref>,年底到达陕北{{r|en1|page=14}}。[[1936年]],刘奔赴[[天津]],担任[[中共中央北方局]]书记{{r|en1|page=14}},领导[[薄一波]]、[[姚依林]]、[[安子文]]、[[彭真]]等在山西、河北、天津、北京的进行抗日运动,并与国民党政界、军方、学生进行接洽<ref>{{cite web | language = 简体中文 | publisher = 人民网 | title = 刘少奇年谱1936年 三十八岁 | url = http://cpc.people.com.cn/GB/69112/73583/73597/5008856.html | author = 人民网 | date = | accessdate = 2010-4-6 }}</ref>。[[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刘少奇把北方局总部调往山西[[太原]],并与晋系军阀[[阎锡山]]进行沟通{{r|en1|page=15}}。此外,其执行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提出的“深入敌后、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的方针,领导了开创中共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工作。1939年至1940年,刘少奇参与[[新四军]]在安徽、湖南、江苏一线部署工作{{r|en1|page=16}}。[[1941年]][[皖南事变]]后,刘少奇出任[[新四军]]政治委员兼[[中共中央华中局]]书记,与[[陈毅]]等人重建了新四军,扩建了[[华中抗日根据地]]<ref>{{cite web | language = 简体中文 | publisher = 人民网 | title = 刘少奇年谱1941年 四十三岁 | url = http://cpc.people.com.cn/GB/69112/73583/73597/5008825.html | author = 人民网 | date = | accessdate = 2010-4-6 }}</ref>。其中首先重建新四军军部,并增建华中党校,以提高共产党对军队的领导能力<ref>{{cite web | language = 简体中文 | publisher = 中国网 | title = 刘少奇在新四军 | url = http://www.china.com.cn/aboutchina/zhuanti/zgzyldz/2007-09/25/content_8949099.htm | author = 孙湘 | date = 2007-09-25 | accessdate = 2010-4-12 }}</ref>;并组织温和的苏北整风,确定新四军发展方向及任务<ref>{{cite web | language = 简体中文 | publisher = 新华报业网 | title = 新四军政委——刘少奇 | url = http://xhby.net/xhby/content/2006-06/22/content_1306804.htm | author = | date = 2006-06-22 | accessdate = 2010-4-11 }}</ref>。在刘少奇的组织协调下,新四军也由重建时的9万余人发展到13.5万人<ref>{{cite book | language = 简体中文 | author = 黄峥 | coauthors = | title = 刘少奇一生 | url = | date = 1995年 | location = | publisher = 中央文献出版社 | id = | isbn = 9787507312942 | pages = 193页 }}</ref>。[[File:1938 group photo.jpg|thumb|240px|right|1938年秋的「六屆六中全會」上,左起[[毛澤東]]、[[彭德懷]]、[[王稼祥]]、[[張聞天]]、[[朱德]]、[[博古]]、[[王明]]、[[康生]]、[[項英]]、劉少奇、[[陳雲]]、[[周恩來]]]] |
[[1932年]],刘少奇担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ref>{{cite web | language = 简体中文 | publisher = 人民网 | title = 刘少奇年谱1930年 三十二岁 | url = http://cpc.people.com.cn/GB/69112/73583/73597/5008864.html | author = 人民网 | date = | accessdate = 2010-4-6 }}</ref>。[[1934年]]1月,中共第六届第五次会议上,刘少奇被选为第一届中共福建省委书记{{r|en1|page=14}}。同年[[10月]]参加[[长征]],担任[[红八军团]]的领导工作,后由于作战失利,红八军团撤销编制,其改任[[红五军团]]领导工作<ref>{{cite web | language = 简体中文 | publisher = 人民网 | title = 刘少奇年谱1934年 三十六岁 | url = http://cpc.people.com.cn/GB/69112/73583/73597/5008858.html | author = 人民网 | date = | accessdate = 2010-4-6 }}</ref>{{r|en1|page=14}}。1935年,刘少奇参加[[遵义会议]],会上是毛泽东的坚定支持者之一。同年10月,刘少奇和谢飞结婚<ref>{{cite web | language = 简体中文 | publisher = 人民网 | title = 刘少奇年谱1935年 三十七岁 | url = http://cpc.people.com.cn/GB/69112/73583/73597/5008857.html | author = 人民网 | date = | accessdate = 2010-4-6 }}</ref>,年底到达陕北{{r|en1|page=14}}。[[1936年]],刘奔赴[[天津]],担任[[中共中央北方局]]书记{{r|en1|page=14}},领导[[薄一波]]、[[姚依林]]、[[安子文]]、[[彭真]]等在山西、河北、天津、北京的进行抗日运动,并与国民党政界、军方、学生进行接洽<ref>{{cite web | language = 简体中文 | publisher = 人民网 | title = 刘少奇年谱1936年 三十八岁 | url = http://cpc.people.com.cn/GB/69112/73583/73597/5008856.html | author = 人民网 | date = | accessdate = 2010-4-6 }}</ref>。[[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刘少奇把北方局总部调往山西[[太原]],并与晋系军阀[[阎锡山]]进行沟通{{r|en1|page=15}}。此外,其执行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提出的“深入敌后、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的方针,领导了开创中共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工作。1939年至1940年,刘少奇参与[[新四军]]在安徽、湖南、江苏一线部署工作{{r|en1|page=16}}。[[1941年]][[皖南事变]]中,工运领袖和元老项英遇难后,刘少奇出任[[新四军]]政治委员兼[[中共中央华中局]]书记,与[[陈毅]]等人重建了新四军,扩建了[[华中抗日根据地]]<ref>{{cite web | language = 简体中文 | publisher = 人民网 | title = 刘少奇年谱1941年 四十三岁 | url = http://cpc.people.com.cn/GB/69112/73583/73597/5008825.html | author = 人民网 | date = | accessdate = 2010-4-6 }}</ref>。其中首先重建新四军军部,并增建华中党校,以提高共产党对军队的领导能力<ref>{{cite web | language = 简体中文 | publisher = 中国网 | title = 刘少奇在新四军 | url = http://www.china.com.cn/aboutchina/zhuanti/zgzyldz/2007-09/25/content_8949099.htm | author = 孙湘 | date = 2007-09-25 | accessdate = 2010-4-12 }}</ref>;并组织温和的苏北整风,确定新四军发展方向及任务<ref>{{cite web | language = 简体中文 | publisher = 新华报业网 | title = 新四军政委——刘少奇 | url = http://xhby.net/xhby/content/2006-06/22/content_1306804.htm | author = | date = 2006-06-22 | accessdate = 2010-4-11 }}</ref>。在刘少奇的组织协调下,新四军也由重建时的9万余人发展到13.5万人<ref>{{cite book | language = 简体中文 | author = 黄峥 | coauthors = | title = 刘少奇一生 | url = | date = 1995年 | location = | publisher = 中央文献出版社 | id = | isbn = 9787507312942 | pages = 193页 }}</ref>。[[File:1938 group photo.jpg|thumb|240px|right|1938年秋的「六屆六中全會」上,左起[[毛澤東]]、[[彭德懷]]、[[王稼祥]]、[[張聞天]]、[[朱德]]、[[博古]]、[[王明]]、[[康生]]、[[項英]]、劉少奇、[[陳雲]]、[[周恩來]]]] |
||
[[File:1939 Liu Shaoqi and Zhou Enlai.jpg|thumb|180px|right|1939年8月,刘少奇在延安机场送[[周恩来]]到苏联养病]] |
[[File:1939 Liu Shaoqi and Zhou Enlai.jpg|thumb|180px|right|1939年8月,刘少奇在延安机场送[[周恩来]]到苏联养病]] |
||
[[1939年]]至[[1941年]]间,刘少奇作了《[[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等著名演讲{{r|en1|page=16}}。[[1942年]]12月2日,刘少奇返回延安,次年当选为[[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ref>{{cite web | language = 简体中文 | publisher = 人民网 | title = 刘少奇年谱1943年 四十五岁 | url = http://cpc.people.com.cn/GB/69112/73583/73597/5008811.html | author = 人民网 | date = | accessdate = 2010-4-6 }}</ref>{{r|en1|page=17-18}}。 |
[[1939年]]至[[1941年]]间,刘少奇作了《[[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等著名演讲{{r|en1|page=16}}。[[1942年]]12月2日,刘少奇返回延安,此时元老[[项英]]已经遇难,[[博古]]、[[王稼祥]]、[[張聞天]]、[[王明]]等[[国际派]]纷纷承认错误,[[彭德懷]]、[[周恩來]]也在[[整风运动]]中多次检讨,在刘少奇的协助下,毛泽东确立了不可动摇的领袖资格。于是,次年当选为[[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ref>{{cite web | language = 简体中文 | publisher = 人民网 | title = 刘少奇年谱1943年 四十五岁 | url = http://cpc.people.com.cn/GB/69112/73583/73597/5008811.html | author = 人民网 | date = | accessdate = 2010-4-6 }}</ref>{{r|en1|page=17-18}}。 |
||
在[[1945年]]的[[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刘少奇作了《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报告论述了中国共产党的特点和性质、指导思想、中国革命的特点、群众路线、民主集中制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原则问题。其中对[[毛泽东思想]]作了中共历史上的第一次系统论述,将“毛泽东思想”明确写入党章,并提出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作为全党一切工作的指导方针”{{r|en1|page=20-25}}{{r|liushaoqi1|page=334-337}}<ref name="bio2">{{cite web | language = 简体中文 | publisher = 共青团中央 | title = 1941年——1950年 | url = http://cyc90.cycnet.com/leaders/lsq/dsnb.jsp?id=12091 | author = | date = | accessdate = 2010-4-12 }}</ref>。在中共七大选举的领导集体中,刘少奇名列[[中共五大书记]](相当於[[政治局常委]],依次为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任弼时]])<ref name="1945y">{{cite web | language = 简体中文 | publisher = 人民网 | title = 刘少奇年谱1945年 四十七岁 | url = http://cpc.people.com.cn/GB/69112/73583/73597/5008794.html | author = 人民网 | date = | accessdate = 2010-4-6 }}</ref>。同年[[中国抗日战争|抗日战争]]结束,在毛泽东赴[[重庆]]同[[蒋介石]]进行[[重庆谈判]]期间,刘少奇在[[延安]]代理中共中央主席职务,提出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r|liushaoqi1|page=372}}<ref name="1945y" />,并提出中国共产党在东北局势中采取的“让开大路,占领两厢”策略<ref>{{cite book | language = 简体中文 | author = 中央文献研究室 | coauthors = | title = 刘少奇年谱(上) | url = | date = 1996年 | location = | publisher = 中央文献出版社 | id = | isbn = 9787507302967 | pages = 531页 }}</ref>;同时,他发表《中共中央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即“五四指示”),共产党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一改抗日战争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把土地分给农民,实现“耕者有其田”<ref name="field" />。[[1947年]]3月,[[国军]]攻占延安,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留在陕北指挥[[国共内战]],刘少奇和朱德转移到华北负责中共佔領区土地改革运动的工作<ref>{{cite web | language = 简体中文 | publisher = 人民网 | title = 刘少奇年谱1947年 四十九岁 | url = http://cpc.people.com.cn/GB/69112/73583/73597/5008781.html | author = 人民网 | date = | accessdate = 2010-4-6 }}</ref>。同年7月至9月,刘少奇在[[西柏坡]]主持全国土地会议,讨论土地改革政策,并颁布实施《[[中国土地法大纲]]》,没收地主富农土地,分配给贫农、中农<ref name="field">{{cite web | language = 简体中文 | publisher = | title = 理论研究/刘少奇在领导解放区土地改革运动中的贡献 | url = http://www.shaoqi.cn/new_list.asp?id=389 | author = 袁有为 | date = 2008-5-9 | accessdate = 2010-4-11 }}</ref>。1949年6月至8月,率领中共中央代表团访问苏联<ref name="bio2" />。9月,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会上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ref name="bio2" />。 |
在[[1945年]]的[[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刘少奇作了《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报告论述了中国共产党的特点和性质、指导思想、中国革命的特点、群众路线、民主集中制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原则问题。其中对[[毛泽东思想]]作了中共历史上的第一次系统论述,将“毛泽东思想”明确写入党章,并提出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作为全党一切工作的指导方针”{{r|en1|page=20-25}}{{r|liushaoqi1|page=334-337}}<ref name="bio2">{{cite web | language = 简体中文 | publisher = 共青团中央 | title = 1941年——1950年 | url = http://cyc90.cycnet.com/leaders/lsq/dsnb.jsp?id=12091 | author = | date = | accessdate = 2010-4-12 }}</ref>。在中共七大选举的领导集体中,刘少奇名列[[中共五大书记]](相当於[[政治局常委]],依次为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任弼时]])<ref name="1945y">{{cite web | language = 简体中文 | publisher = 人民网 | title = 刘少奇年谱1945年 四十七岁 | url = http://cpc.people.com.cn/GB/69112/73583/73597/5008794.html | author = 人民网 | date = | accessdate = 2010-4-6 }}</ref>。同年[[中国抗日战争|抗日战争]]结束,在毛泽东赴[[重庆]]同[[蒋介石]]进行[[重庆谈判]]期间,刘少奇在[[延安]]代理中共中央主席职务,提出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r|liushaoqi1|page=372}}<ref name="1945y" />,并提出中国共产党在东北局势中采取的“让开大路,占领两厢”策略<ref>{{cite book | language = 简体中文 | author = 中央文献研究室 | coauthors = | title = 刘少奇年谱(上) | url = | date = 1996年 | location = | publisher = 中央文献出版社 | id = | isbn = 9787507302967 | pages = 531页 }}</ref>;同时,他发表《中共中央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即“五四指示”),共产党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一改抗日战争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把土地分给农民,实现“耕者有其田”<ref name="field" />。[[1947年]]3月,[[国军]]攻占延安,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留在陕北指挥[[国共内战]],刘少奇和朱德转移到华北负责中共佔領区土地改革运动的工作<ref>{{cite web | language = 简体中文 | publisher = 人民网 | title = 刘少奇年谱1947年 四十九岁 | url = http://cpc.people.com.cn/GB/69112/73583/73597/5008781.html | author = 人民网 | date = | accessdate = 2010-4-6 }}</ref>。同年7月至9月,刘少奇在[[西柏坡]]主持全国土地会议,讨论土地改革政策,并颁布实施《[[中国土地法大纲]]》,没收地主富农土地,分配给贫农、中农<ref name="field">{{cite web | language = 简体中文 | publisher = | title = 理论研究/刘少奇在领导解放区土地改革运动中的贡献 | url = http://www.shaoqi.cn/new_list.asp?id=389 | author = 袁有为 | date = 2008-5-9 | accessdate = 2010-4-11 }}</ref>。1949年6月至8月,率领中共中央代表团访问苏联<ref name="bio2" />。9月,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会上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ref name="bio2" />。 |
2010年8月19日 (四) 18:30的版本
劉少奇 劉紹選 | |
---|---|
第2任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 | |
任期 1959年4月27日—1969年11月12日 | |
前任 | 毛澤東 |
继任 | 董必武、宋庆龄(代理) 李先念(下任) |
第1屆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 |
任期 1954年—1959年 | |
继任 | 朱德 |
个人资料 | |
出生 | 湖南宁乡县 | 1898年11月24日
逝世 | 1969年11月12日 河南开封 | (70歲)
国籍 | 中国 |
政党 | 中国共产党 |
配偶 | 王光美 |
刘少奇(1898年11月24日—1969年11月12日),本名(譜名)紹選,字渭璜,湖南省宁乡县人,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共政治家和理论家。曾担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等职位。
刘少奇早年曾领导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五卅运动等工人学生运动,并组建中共中央北方局,扩大中国共产党在华北、华南地区的影响力。皖南事变后,他参与重组新四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刘少奇主持土地改革运动,并曾组织七千人大会、领导中央经济改革,以纠正毛泽东三面红旗错误,试图扭转国家形势,但未能成功,并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批斗、迫害致死。1980年,中共中央为刘少奇全面平反并恢复其一切名誉。
青年时期
刘少奇生于湖南省宁乡县富庶的农民家庭[1][2]:8。早年接受私塾教育,1912年,刘少奇进入芳储乡小学补习班。期间,在湖南新军从军的二哥刘云庭带回一本介绍辛亥革命的小册子,刘少奇读后很受启发,并剪去其辫子以示坚持革命[3]。次年,其考入宁乡县第一高等小学(又称玉潭学校),成绩优秀[4]。毕业后先后报考长郡中学和一中,都被录取。1916年就读于宁乡驻省中学(现金海中学),插入二年级二期五班[5]。1920年,刘少奇经长沙船山学社社长贺民范介绍,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并进入上海外国语学社留俄预备班[6][2]:9。1921年,经罗亦农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到苏联莫斯科东方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学习[7][2]:10。
“ | 当我提起笔来,我就回忆起46年前,我在苏联第一次见到的那个青年人(刘少奇)的严肃面孔。当年,饥馑正席卷苏联,甚至一些共产党员虽然外表是气宇轩昂的模样,但私下却也嘀嘀咕咕,而这个高个子青年,长得瘦削白净,却能忍饥耐寒,没见过他有什么埋怨或沮丧的表现。在1922年时,当时的共产党人都充满着激情与狂热,而他却很少表现出那种兴奋若狂的状态。他颇具书生气,常深思不语。他的朋友很快就了解到这种真诚且有教养的品质是从小养成的;当然也有一些人认为他过于沉郁,缺乏青年人应有的朝气蓬勃。——张国焘[2]:10 | ” |
革命生涯
1922年,刘少奇从莫斯科回国到上海,经陈独秀介绍,到湖南担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秘书处担任领导工作[2]:10-11,数次领导铁路工人罢工,其中最著名的是同年9月与李立三等领导的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2]:11,也是此期间刘少奇与毛泽东相识[2]:18。1924年,第一次国共合作开始,刘少奇以个人身份加入中国国民党[2]:11。在1925年至1926年间,刘少奇在湖北和上海又多次领导政治运动和罢工,成为当地中国共产党工人运动的主要负责人之一[8]。次年4月,刘少奇与何葆貞结婚[9]。
1925年12月,刘少奇在长沙被湖南省军阀赵恒惕的戒严司令部逮捕[10],当时恰逢第一次国共合作,在各界人士劝说和呼吁下,刘少奇于1926年初获释[11][12]。1927年5月,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刘少奇当选中共中央委员[13][2]:12-13。刘少奇在长期工作中逐渐总结出一套“深入群众、长期隐藏、积蓄力量”的斗争方针,并对当时中共中央内部所谓关门主义和冒险主义的“左”倾错误进行抵制,这与毛泽东当时的思想和斗争策略不谋而合[14]。 1929年夏,刘少奇调任中共满洲省委书记,在中东路事件中发动了反对国民政府和张学良、支持苏联的运动[2]:13。同年8月22日,在奉天(今沈阳)纱厂门口,因煽动罢工嫌疑被捕,9月中旬经奉天高等法院判决,“证据不足,不予起诉,取保释放”[15][2]:13。
1932年,刘少奇担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16]。1934年1月,中共第六届第五次会议上,刘少奇被选为第一届中共福建省委书记[2]:14。同年10月参加长征,担任红八军团的领导工作,后由于作战失利,红八军团撤销编制,其改任红五军团领导工作[17][2]:14。1935年,刘少奇参加遵义会议,会上是毛泽东的坚定支持者之一。同年10月,刘少奇和谢飞结婚[18],年底到达陕北[2]:14。1936年,刘奔赴天津,担任中共中央北方局书记[2]:14,领导薄一波、姚依林、安子文、彭真等在山西、河北、天津、北京的进行抗日运动,并与国民党政界、军方、学生进行接洽[19]。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刘少奇把北方局总部调往山西太原,并与晋系军阀阎锡山进行沟通[2]:15。此外,其执行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提出的“深入敌后、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的方针,领导了开创中共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工作。1939年至1940年,刘少奇参与新四军在安徽、湖南、江苏一线部署工作[2]:16。1941年皖南事变中,工运领袖和元老项英遇难后,刘少奇出任新四军政治委员兼中共中央华中局书记,与陈毅等人重建了新四军,扩建了华中抗日根据地[20]。其中首先重建新四军军部,并增建华中党校,以提高共产党对军队的领导能力[21];并组织温和的苏北整风,确定新四军发展方向及任务[22]。在刘少奇的组织协调下,新四军也由重建时的9万余人发展到13.5万人[23]。
1939年至1941年间,刘少奇作了《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等著名演讲[2]:16。1942年12月2日,刘少奇返回延安,此时元老项英已经遇难,博古、王稼祥、張聞天、王明等国际派纷纷承认错误,彭德懷、周恩來也在整风运动中多次检讨,在刘少奇的协助下,毛泽东确立了不可动摇的领袖资格。于是,次年当选为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24][2]:17-18。
在1945年的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刘少奇作了《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报告论述了中国共产党的特点和性质、指导思想、中国革命的特点、群众路线、民主集中制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原则问题。其中对毛泽东思想作了中共历史上的第一次系统论述,将“毛泽东思想”明确写入党章,并提出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作为全党一切工作的指导方针”[2]:20-25[25]:334-337[26]。在中共七大选举的领导集体中,刘少奇名列中共五大书记(相当於政治局常委,依次为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任弼时)[27]。同年抗日战争结束,在毛泽东赴重庆同蒋介石进行重庆谈判期间,刘少奇在延安代理中共中央主席职务,提出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25]:372[27],并提出中国共产党在东北局势中采取的“让开大路,占领两厢”策略[28];同时,他发表《中共中央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即“五四指示”),共产党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一改抗日战争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把土地分给农民,实现“耕者有其田”[29]。1947年3月,国军攻占延安,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留在陕北指挥国共内战,刘少奇和朱德转移到华北负责中共佔領区土地改革运动的工作[30]。同年7月至9月,刘少奇在西柏坡主持全国土地会议,讨论土地改革政策,并颁布实施《中国土地法大纲》,没收地主富农土地,分配给贫农、中农[29]。1949年6月至8月,率领中共中央代表团访问苏联[26]。9月,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会上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26]。
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刘少奇出席开国典礼[26]。1950年6月6日,中共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成立由刘少奇负责的中央土地改革委员会,指导全国的土地改革工作[26]。其颁布并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其中保存富农经济、团结和保护中农、没收地主土地,并在原耕基础上用抽补调整方法来分配土地。其改革卓有成效,1952年,全国农业产值比1949年增长48.5%,比1951年增长15.3%;粮食总产量比1949年增长42.8%;棉花总产量比1949年增长193.4%;农民个人生活也有所改善[31]。
1952年,刘少奇率领中共代表团参加苏联共产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和十月革命三十五周年庆祝活动。1954年9月,在第一届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当选为第一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并代表宪法起草委员会向大会作《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报告》[26]。1956年9月,其出席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并代表中共中央向大会作政治报告。随后出席中共八届一中全会,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委员会副主席。他在制定国家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外交等方针政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32]。1959年,在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并担任国防委员会主席[26]。
时间/会议 | 毛泽东主张 | 刘少奇主张 |
---|---|---|
1958年 | ||
1959年庐山会议 | 如果讲到责任……主要责任应当说在我身上[38]:129 | 成绩讲够,缺点讲透[39]:101。“左”和“右”这两个方面,哪一个是主要倾向?[40]:130 |
1961年5月的中央工作会议 | 我们搞了11年,现在要总结经验[41]:1015 | 是不是要提出反‘左’的口号,大家可以考虑[42]:292。在大多数地方,我们工作中间的缺点错误是主要原因[42]:293 |
1962年初七千人大会 | 凡是中央犯的错误,直接的归我负责,间接的我也有份[43]:296。 | (大跃进是)三分天灾,七分人祸[36]:1 |
1962年夏,两人中南海对话 | 有的同志把情况估计得过分黑暗了[41]:1074。 | 饿死这么多人,历史要写上你我的,人相食,要上书的![44]:11 |
1961年,刘少奇到广东、湖南[45]、东北考察地方经济情况。次年1月,出席在北京召开的中央工作扩大会议,即七千人大会。他代表中共中央向大会提出书面报告,并在会上讲话,开始组织批评大跃进等工作及其经验教训。随后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即西楼会议,开始着手对国民经济进行全面调整,并提议陈云任中央财经小组组长。同年9月,出席中共八届十中全会,试图扭转把中央工作核心从阶级斗争转向经济建设。1962年,中国四清运动开始,毛泽东认为当时的社会矛盾是敌我矛盾,主张反对右倾,开展阶级斗争;而刘少奇则主张主要矛盾应当为“人民内部矛盾”,应限制左倾,阻止阶级斗争进一步上扬[46]。四清运动是反右以后又一次针对基层群众的全面政治运动,其实干扰了国民经济的恢复,一方面,再次出现左的过火的行为;而另一方面,只针对基层群众,不触及高层干部,又让时刻提防党内赫鲁晓夫的毛泽东不满。1964年,刘少奇又到河北、山东、安徽、江苏、上海、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云南等地考察经济建设[26]。经过到基层的视察,他和邓小平成立紧急委员会,提出“农业六十条”、“三自一包”,开始调整国民经济[47]:322-327,将经济发展从浮夸的理想主义引向了实用主义[48]:214-215[47]:318-321,334-337。毛泽东很明显感到刘、邓执行了一条和自己完全不同的政治路线,自己在党内的权威受到挑战。1964年底的全国工作会议上,毛泽东就四清、五反问题进行批评,双方产生激烈矛盾,这使刘少奇、邓小平与毛泽东的关系开始破裂[49]:4607。同年年底,刘少奇出席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再次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并担任国防委员会主席[26]。在三年大饥荒期间,中南海曾实行过高级干部自报口粮的制度,当时毛泽东和朱德均报每月13公斤,周恩来为每月12公斤,刘少奇为每月9公斤。刘是中南海所有干部中报数最少者。
陷入困境
1965年11月,围绕《海瑞罢官》的论争使毛泽东发动的文化大革命浮出水面。1966年5月,文革终于爆发,红卫兵运动使整个中国都陷于混乱。在文革初期,刘少奇在某些问题上和毛泽东的立场一致。1966年6月27日,刘少奇在人民大会堂安徽厅与中共中央召集的民主人士座谈会上,讨论彭真、罗瑞卿、陆定一、杨尚昆几个同志的问题。“彭、罗、陆、杨他们的互相关系是不正常的,……他們共同特点是反对毛主席,反对毛泽东思想,都是搞地下活动的。”“彭、罗、陆、杨事件是有发生政变的可能的,這是激烈的、国际、国内阶级斗争在我们党內领导机关的反映。”结尾他说道:“我们现在拥护毛主席,毛主席百年之后也拥护毛主席。毛泽东思想要延续下去,毛主席著作应该成為全国人民的教科书,成为全国人民的行动指南,全体党员的行动指南。毛泽东思想是人类的灯塔,是世界革命的锐利武器。毛泽东思想能改变中国的面貌,也能改变世界的面貌。我们用毛泽东思想战胜了一切反党分子,也能战胜国內一切反动派,也能战胜国外一切反动派。”[50]
然而两者矛盾逐渐扩大。在处理文化大革命的一些具体问题中,双方矛盾此起彼伏。1966年6月,刘少奇和邓小平组织工作组进驻大中学校,禁止学生游行示威和贴大字报。然而毛泽东对此非常恼火:“共产主义者怕学生运动,是反马克思主义的。”并命令撤销工作组[51][34]:377。在1968年8月的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上,通過了《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關於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決定》。毛泽东将“炮打资产阶级司令部”的目标直接指向刘少奇,同时其中共第二号人物的位置也被林彪接替,虽然仍然是政治局常委,但是排位下降,同时中共中央副主席的身份也从此不再被提及[52]。10月16日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刘少奇遭到了陈伯达、林彪等人的批评[53]。随后大字报、党报陆续开始了对刘少奇和邓小平的批评。
1967年,刘少奇开始被软禁在北京家中。7月18日,江青、康生、陈伯达趁毛泽东离开北京之机,擅自组织批斗刘少奇和王光美的大会。同年中共理论刊物《红旗》第五期发表戚本禹文章《爱国主义还是卖国主义?》将矛头指向刘少奇:
“ |
党内最大的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自我辩解说他是“老革命遇上了新问题”。难道竟有这样疯狂进行资本主义复辟活动的“老革命”?难道竟有这样猖狂反对伟大领袖毛主席、反对伟大的毛泽东思想的“老革命”? |
” |
1968年中共八届十二中全会,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工作和党内生活极不正常的情况下,一些中央委员被剥夺出席会议的权利。一些出席会议的中央委员持续遭到诬陷性批斗。第八届中央委员、候补中央委员中,被定为“叛徒”、“特务”、“里通外国”、“反党分子”的人,达总数的71%[55]:45。10月18日,中共中央专案审查小组江青、康生、谢富治等人提出《关于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罪行的审查报告》,包括刘少奇在1925年、1927年、1929年被捕叛变、投降敌人、充当内奸、工贼的反革命罪行的调查结果[55]:821。10月31日,中共八届十二中全会批准该报告,认为他是“党内头号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刘少奇,是一个埋藏在党内的叛徒、内奸、工贼,是罪恶累累的帝国主义、现代修正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的走狗。”通过决议:“将刘少奇永远开除出党,撤销其党内外的一切职务,并继续清算刘少奇及其同伙叛党叛国的罪行。”并且号召:“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继续深入展开革命大批斗,肃清刘少奇等党内最大的一小撮走资派的反革命修正主义的思想。”[56]
蒙难至死
1969年初,刘少奇患重病,由中南海特派的抢救组尽力予以抢救[57]。1969年10月17日,他被押送到河南开封市内北土街十号“监护”,有预感诀别的刘少奇向家人最后说道:“好在历史是人民写的”[58]:483[59]:161。他的病本非难症,只因治疗不及时,引起多种并发症,特别是中共上级通知——不宜透视、拍片、会诊,不久又将北京来的人员和药品全部撤回[60]。刘少奇在被囚禁期间遭受到非人道的虐待,最终于同年11月12日凌晨六时病逝,享年71岁[60]。
“ | ……一九六九年十一月九日。上午,我替病人熬玉米糊糊。不知为什么,心里堵的慌,可什么话都不能说。一五五医院同来的一名女护士向我报告:“刘医生,病人(刘少奇)的体温有了”。我问多少?护士回答:“试了四个多小时,三十九点七度。”“快给他打退烧针!”护士说:“药已经没有了……”。“那D八六0呢?”“您忘了,前天都带回北京了。”护士没有话说了,我也没有话说了。不给药物,叫治病?领又不给,买又不许,这叫什么事?明摆着,明摆着……让人死掉。……[60] | ” |
刘少奇逝世后,遗体就地秘密火化,「火化申请单」使用的姓名是“刘卫黄”,職業是「無業」,死因是“病死”[60][61]。
平反、纪念与评价
1980年2月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通过《关于为刘少奇同志平反的决议》,决定为刘少奇平反,恢复了他作为“党和国家领导人之一”的名誉[62]。5月17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遲到」的追悼會,鄧小平代表中共中央致悼詞[63]。當天全國下半旗志哀,並停止一切娛樂活動。
今天,我们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悼念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刘少奇同志。刘少奇同志为共产主义事业战斗了一生。他是受到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爱戴的、久经考验的、卓越的党和国家领导人。文化大革命时期,林彪、江青一伙出于阴谋篡党夺权的反革命目的,利用我们党的缺点和错误,蓄意诬陷和残酷迫害刘少奇同志。一九六九年十一月十二日,刘少奇同志在河南开封不幸病故。这是我党和我国人民巨大的损失。党中央经过周密的调查研究,根据确凿的证据,在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上,彻底推倒了强加在刘少奇同志身上的种种罪名,郑重地为他平反昭雪,恢复名誉[63]。
5月19日,遵照刘少奇生前的遗言,他的骨灰撒归大海[64]。1981年,中国公开审判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案,其中江青、谢富治、陈伯达等人因涉嫌组织参与诬告陷害、迫害刘少奇致死等,被分别判处死缓、有期徒刑等刑罚[65]。
随着刘少奇名誉和身份进行全面平反,相关的纪念活动陆续展开。刘少奇著有《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等多篇,收入《刘少奇选集》,上下两集分别在1982年、1985年由人民出版社出版[66]。1987年4月发行之第四套人民币100紙币(1980年版与1990年版)上,刘少奇成为紙币正面四人浮雕像之一,其余三位分別为毛泽东、周恩來和朱德。1988年,其出生地湖南宁乡县花明楼炭子冲也重新修葺其祖居,并以刘少奇故居命名,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2000年,刘少奇逝世处被列为第三批河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中小学德育教育基地[67]。
2008年,中国召开纪念刘少奇诞辰110周年的活动。时任中国共产党主席的胡锦涛在讲话上,评价刘少奇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勋,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68]
家庭与个人生活
刘少奇父亲刘寿生为一位农民,为人忠厚,并不热衷买田置房,而是希望孩子多读点书。母亲刘鲁氏为普通农妇。刘少奇亲兄弟姐妹六人,大哥刘绍源,二哥刘绍远,三哥刘绍达,大姐刘绍德,二姐刘绍懿[1],他是家中最小的孩子[2]:8。1958年,当地政府把其故居修建成博物馆,刘少奇在1961年返乡时得知后,告诉当地党委秘书处取消这一安排,并把其房子分给当地农民居住[2]:6。因为这一安排,刘在文革蒙难期间,当地民众隐瞒刘氏祖坟位置,使其祖居、祖坟都得以保存[2]:8。其祖居现为刘少奇故居。
妻子 | 兒女 | 備註 |
周氏 | 無子 | 名字不詳。劉少奇家鄉鄰村的一個姑娘,包办婚姻[70]。 |
何葆貞 | 儿子劉允斌、劉允若,女儿劉愛琴 | 本名“寶珍”。1922年與劉少奇結婚,三次忍痛將孩子割舍給别人。1934年死於國民黨監獄。劉少奇的長孫阿廖沙是劉允斌在莫斯科大學留學時與俄羅斯籍同班同學瑪拉所生。阿廖沙现住在莫斯科,任職於俄羅斯國家航天指揮中心[70]。 |
謝飛 | 無子 | 渔工的女兒[70]。 |
王前 | 儿子劉允真,女儿劉濤 | 新四軍護士。曾與江青一同教唆已成年的親女儿批斗劉少奇[70][71]。 |
王健 | 無子 | 由朱德夫妻介紹给刘少奇。因健康因素,婚姻仅维持幾天时间。劉少奇將她送到中国東北療養[70]。 |
王光美 | 儿子劉源,女儿劉平平(後改名“王晴”)、劉亭亭、劉瀟瀟 | 王光美兄王光复为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国空军的王牌飞行员,王光英为原人大副委员长,王士光曾任第四机械工业部副部长、电子工业部总工程师[72]。 |
相关条目
注釋
- ^ 1.0 1.1 人民网. 刘少奇年谱1898年 诞生. 人民网. [2010-4-6] (简体中文).
-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Lowell Dittmer. Liu Shaoqi and the Chinese cultural revolution. M.E. Sharpe,. 1998年. ISBN 9781563249525 (英文).
- ^ 人民网. 刘少奇年谱1912年 十四岁. 人民网. [2010-4-6] (简体中文).
- ^ 人民网. 刘少奇年谱1913年 十五岁. 人民网. [2010-4-6] (简体中文).
- ^ 人民网. 刘少奇年谱1916年 十八岁. 人民网. [2010-4-6] (简体中文).
- ^ 人民网. 刘少奇年谱1920年 二十二岁. 人民网. [2010-4-6] (简体中文).
- ^ 人民网. 刘少奇年谱1921年 二十三岁. 人民网. [2010-4-6] (简体中文).
- ^ 人民网. 刘少奇年谱1922年 二十四岁. 人民网. [2010-4-6] (简体中文).
- ^ 人民网. 刘少奇年谱1923年 二十五岁. 人民网. [2010-4-6] (简体中文).
- ^ 人民网. 刘少奇年谱1925年 二十七岁. 人民网. [2010-4-6] (简体中文).
- ^ 人民网. 刘少奇年谱1926年 二十八岁. 人民网. [2010-4-6] (简体中文).
- ^ 金冲及; 黄峥、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刘少奇传. 1998年: 79–80页 (简体中文).
- ^ 人民网. 刘少奇年谱1927年 二十九岁. 人民网. [2010-4-6] (简体中文).
- ^ 崇文刘; 绍畴陈,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刘少奇年谱: 1898-1969. 中央文献出版社. 1996年: 72. ISBN 9787507302967 (简体中文). ,刘少奇《第四次全国劳动大会上提出工会组织问题案》:“各地工会组织虽有进步,但尚存在着某些散漫、混乱的状况。大部分工会仍未在群众中建立稳固的基础。因此,必须集中工会组织,使工会在群众中建立巩固的基础。决议案强调,中国工人运动的发展,已进一步与工人阶级的敌人短兵相接,并已由单纯的经济斗争发展成为政治的武装斗争,因而工人的武装组织更为重要。”
- ^ 刘少奇同志生平年谱(1898--1930). 新华网. [2010-4-6] (简体中文).
- ^ 人民网. 刘少奇年谱1930年 三十二岁. 人民网. [2010-4-6] (简体中文).
- ^ 人民网. 刘少奇年谱1934年 三十六岁. 人民网. [2010-4-6] (简体中文).
- ^ 人民网. 刘少奇年谱1935年 三十七岁. 人民网. [2010-4-6] (简体中文).
- ^ 人民网. 刘少奇年谱1936年 三十八岁. 人民网. [2010-4-6] (简体中文).
- ^ 人民网. 刘少奇年谱1941年 四十三岁. 人民网. [2010-4-6] (简体中文).
- ^ 孙湘. 刘少奇在新四军. 中国网. 2007-09-25 [2010-4-12] (简体中文).
- ^ 新四军政委——刘少奇. 新华报业网. 2006-06-22 [2010-4-11] (简体中文).
- ^ 黄峥. 刘少奇一生. 中央文献出版社. 1995年: 193页. ISBN 9787507312942 (简体中文).
- ^ 人民网. 刘少奇年谱1943年 四十五岁. 人民网. [2010-4-6] (简体中文).
- ^ 25.0 25.1 刘少奇; 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 刘少奇选集(上卷). 人民出版社. 1981年. ISBN 7010039616 请检查
|isbn=
值 (帮助) (简体中文). - ^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1941年——1950年. 共青团中央. [2010-4-12] (简体中文).
- ^ 27.0 27.1 人民网. 刘少奇年谱1945年 四十七岁. 人民网. [2010-4-6] (简体中文).
-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刘少奇年谱(上). 中央文献出版社. 1996年: 531页. ISBN 9787507302967 (简体中文).
- ^ 29.0 29.1 袁有为. 理论研究/刘少奇在领导解放区土地改革运动中的贡献. 2008-5-9 [2010-4-11] (简体中文).
- ^ 人民网. 刘少奇年谱1947年 四十九岁. 人民网. [2010-4-6] (简体中文).
- ^ 纪晓华. 刘少奇与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 人民网. [2010-4-11] (简体中文).
- ^ 金冲及. 刘少奇传(下卷). 中央文献出版社. 1998年10月: 613页. ISBN 7507304817 (简体中文).
- ^ 33.0 33.1 吴冷西. 忆毛主席: 我亲身经历的若干重大历史事件片断. 新华出版社. 1995年. ISBN 7501127867 (简体中文).
- ^ 34.0 34.1 许全兴. 毛泽东晚年的理论与实践, 1956-1976.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3年. ISBN 9787500053712 (简体中文).
- ^ 王骏. 毛泽东与中国工业化. 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1年. ISBN 7533431448 (简体中文).
- ^ 36.0 36.1 丁抒. 人禍: 「大躍進」與大饑荒. 九十年代雜誌社. 1991年 (繁体中文).
- ^ 王朝彬. 毛泽东政权思想研究. 中共党史出版社. 1997年. ISBN 7801360923 (简体中文).
- ^ 刘勇; 高化民. 大论争: 建国以来重要论争实录. 珠海出版社. 2001年. ISBN 7806077731 (简体中文).
- ^ 李锐. 庐山会议实录. 春秋出版社. 1989年. ISBN ISBN 7-5069-0199-4 请检查
|isbn=
值 (帮助) (简体中文). - ^ 蘇曉康; 羅時叙、陳政. 烏托邦祭: 盧山會議紀實. 存眞社. 1989年 (繁体中文).
- ^ 41.0 41.1 薄一波. 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卷2).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1991年 (简体中文).
- ^ 42.0 42.1 鲁彤; 冯来刚. 刘少奇在建国后的20年. 辽宁人民出版社. 2001年. ISBN 7205046882 (简体中文).
- ^ 毛泽东;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毛泽东文集. 人民出版社. 199年. 第八卷 (简体中文).
- ^ 郭德宏; 林小波. 四清运动实录.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05年. ISBN 7213022369 (简体中文).
- ^ 高志中、罗平汉. 1961年刘少奇湖南农村调查:在生产队养猪场住了6天.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2009年10月29日 [2010-4-10] (简体中文).
- ^ 王海光. 刘少奇与四清运动. 人民网(转自《党的文献》). 1995年第五期 [2010-4-11] (简体中文).
- ^ 47.0 47.1 邓小平. 邓小平文选.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4年. ISBN 978-7-01-002066-2. 第一卷 (简体中文).
- ^ 龙平平; 张曙、李纲. 邓小平研究述评.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3年. ISBN 978-7-5073-1384-0 (简体中文).
- ^ 《二十世纪中国实录》编辑委员会. 二十世纪中国实录: 1956-1977. 光明日报出版社. 1997年. ISBN 978-7-80091-647-2 (简体中文).
- ^ 1966年刘少奇批彭罗陆杨 (中文).
- ^ 当代中国研究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 當代中國史研究. 当代中国史硏究杂志社. 1997: 59页. 1-6 (简体中文).
- ^ 迟福林; 田夫.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体制史.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 255页. ISBN 9787503518409 (简体中文).
- ^ 中共党史研究编辑部. 中共党史研究. 2007年: 47–51页. 1-6,《中央文革小组的历史沿革及立废原因探析》 (简体中文).
- ^ 戚本禹. 《爱国主义还是卖国主义?》载自《共和国历程》(第二卷). 光明日报出版社. 1976年: 1056页 (简体中文).
- ^ 55.0 55.1 张树军; 齐生. 中国共产党八十年重大会议实录:红色决策. 长沙: 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1年. ISBN 7543825821 (简体中文).
- ^ 中国共产党第八届扩大的第十二次中央委员会全会公报. [2010-4-10] (中文).
- ^ 刘国新. 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长编. 广西人民出版社. 1994年: 83页. ISBN 7219027877. Volume 3 (简体中文).
- ^ 徐鑄成. 徐鑄成回憶錄. 臺灣商務印書館. 1999年. ISBN 9789570516104 (繁体中文).
- ^ 当代.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9年. Issues 1-3 (简体中文).
- ^ 60.0 60.1 60.2 60.3 《监护日记》揭密刘少奇最后二十七天. 人民网. 2006-11-14 [2010-4-11] (简体中文).
- ^ 朱可先、卞卡. 刘少奇最后的二十七天. 人民网(人民日报). 1980年5月20日 [2010-4-11] (简体中文).
- ^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关于为刘少奇同志平反的决议. 新华社. 1980-2-29 [2010-4-10] (简体中文).
- ^ 63.0 63.1 邓小平. 在刘少奇同志追悼大会上的悼词. 《人民日报》. 1980年5月18日 [2010-4-10] (简体中文).
- ^ 杨继斌. 刘少奇平反 “好在历史是人民写的”. 《新京报》. 2008年10月08日 [2010-4-11] (简体中文).
- ^ 马克昌. 二审 江青顽固抵赖迫害刘少奇之事. 人民网. 2007年04月26日 [2010-4-12] (简体中文).
- ^ 改革开放三十年大事记·1982年. cctv.com. 2008-11-1 [2010-4-11] (简体中文).
- ^ 张文昭. 刘少奇在开封陈列馆. 开封日报. 2004年09月16日 [2010-4-11] (简体中文).
- ^ 中央举行座谈会纪念刘少奇诞辰110周年 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 人民日报. 2008年11月12日 [2010-4-12] (简体中文).
- ^ 吴晨. 刘少奇与他的六个妻子. 网易历史. 2005年12月9日 [2010-4-5] (简体中文).
- ^ 70.0 70.1 70.2 70.3 70.4 浙江省档案学会. 浙江档案. 2002年. : 41页. Issues 275-286 (简体中文).
- ^ 何頻; 高新. 中共"太子黨". 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1997年: 438–439页 (繁体中文).
- ^ 王慧章. 王光英传. 人民出版社. 1999年: 34–42页. ISBN 7010029792 (简体中文).
外部链接
前任: 毛澤東 |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 1959年4月27日-1969年11月12日 |
繼任: 董必武 (代主席) |
新設 |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長 1954年-1959年 |
繼任: 朱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