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張腔:修订间差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第2行: 第2行:


在台灣,因為[[胡蘭成]]的影響,有人將這兩人的風格並舉,稱為「張腔胡調」。
在台灣,因為[[胡蘭成]]的影響,有人將這兩人的風格並舉,稱為「張腔胡調」。
==源起==
這個名詞最早出現在台灣作家[[王德威]]1933年的一篇散文。
==歷史==
==歷史==
在[[台灣文學]]界,最早介紹張愛玲作品的為作家[[朱西甯]]一家。他透過《三三集刊》推廣與介紹了張愛玲作品,使得當時年輕寫作者,皆以張愛玲為模倣對象,形成一種特殊的文學風格。
在[[台灣文學]]界,最早介紹張愛玲作品的為作家[[朱西甯]]一家。他透過《三三集刊》推廣與介紹了張愛玲作品,使得當時年輕寫作者,皆以張愛玲為模倣對象,形成一種特殊的文學風格。

2010年9月2日 (四) 12:01的版本

張腔,一種以模倣張愛玲作品為主的文學風格,曾經在台灣、香港與馬來西亞的文壇造成風潮。

在台灣,因為胡蘭成的影響,有人將這兩人的風格並舉,稱為「張腔胡調」。

源起

這個名詞最早出現在台灣作家王德威1933年的一篇散文。

歷史

台灣文學界,最早介紹張愛玲作品的為作家朱西甯一家。他透過《三三集刊》推廣與介紹了張愛玲作品,使得當時年輕寫作者,皆以張愛玲為模倣對象,形成一種特殊的文學風格。

代表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