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凉山彝族自治州:修订间差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无编辑摘要
Realize36留言 | 贡献
无编辑摘要
第5行: 第5行:
*县级市:[[西昌]]市。
*县级市:[[西昌]]市。
*县:[[木里]]县、[[盐源]]县、[[德昌]]县、[[会东]]县、[[宁南]]县、[[普格]]县、[[布拖]]县、[[金阳]]县、[[昭觉]]县、[[喜得]]县、[[冕宁]]县、[[越西]]县、[[甘洛]]县、[[美姑]]县、[[雷波]]县、[[会理]]县。
*县:[[木里]]县、[[盐源]]县、[[德昌]]县、[[会东]]县、[[宁南]]县、[[普格]]县、[[布拖]]县、[[金阳]]县、[[昭觉]]县、[[喜得]]县、[[冕宁]]县、[[越西]]县、[[甘洛]]县、[[美姑]]县、[[雷波]]县、[[会理]]县。



== 一、概 况 ==
*凉山彝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西南部,面积6万平方公里,辖1市16县,有605个乡镇,372 5个村,耕地面积472万亩。首府西昌市素有“月城”之雅称,是闻名中外的航天城。
凉山州是由原西昌地区和原凉山州合并而成的。1950年3月西昌获得解放,建立了西昌专员 公署。1952年10月1日以昭觉为首府建立了凉山彝族自治区(州级)。1955年将雷波工委下属 的昭觉、乐山、昭通分工委撤并成立了凉山彝族自治州。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撤销西昌地 区建制,将米易、盐边两县划属攀枝花市,其余各县并入凉山州,州府由昭觉迁驻西昌至今 。凉山具有以下特点:
1.凉山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也是一个多民族地区。全州390万人口中,彝族165 .9 0万人,占42.5%;汉族210.40万人,占53.9%;藏、回、苗、蒙古、傈僳等1 1个世居少数民族占3.6%。州辖的木里县为藏族自治县。
2.凉山是从奴隶制、封建农奴制社会“一步跨千年”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边远贫困地区, 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1994年,按国家定的标准核定,全州有10个国定贫困县,另外,还 有一个省定贫困县、一个州定贫困县,面积4万多平方公里,有贫困人口210万。其中,绝大 部分群众居住在海拔高、土地贫脊、自然条件恶劣的高山、二半山,有的还处于人畜混居一 室、衣不蔽体、食不果腹、房不避风雨的状况,连基本的生产、生活条件都不具备。这与境 内发展相对较快的西昌等安宁河流域地区形成强烈的反差,构成了凉山鲜明的二元经济结构 特点。
3.凉山是一个资源十分丰富、开发潜力巨大的地区。四大资源优势最具特色:一是以储量 大、品位高、易开采、综合利用价值高为特点的有色、黑色金属矿产资源得天独厚;二是金 沙江、雅砻江、大渡河三江干流水能资源富甲天下;三是安宁河流域日照充足,降水丰富, 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光、热、水、土农业资源十分丰富,农作物产量高、质量优;四是泸 沽湖、邛海、螺髻山、马湖、彝海等自然景观和古朴的民族风情,以及高科技的卫星发射基 地为主的旅游资源绚丽多彩。凉山将成为祖国重要的冶金、能源、粮食和名优特新农副产品 基地。

== 二、民主改革的伟大胜利 ==
*1950年3月,凉山获得解放。经过五年多的民族工作的开辟,疮痍满目的凉山发生了明显的 变化,废除了民族压迫制度,实现了各民族间在政治上的平等,为消除各民族之间互不信任 、互相猜疑和隔阂,建立和发展各民族团结、合作、共同发展、共同进步的新型民族关系奠 定了基础,社会生产力也有了初步发展。但是,这一切工作和变化都是在没有触动旧有的剥 削制度下进行并取得的,奴隶制度依然存在,剥削制度和生产资料的私有制仍然没有改变, 产生民族压迫的社会根源和阶级根源还没有铲除,广大劳动人民,特别是奴隶群众仍然生活 在水深火热之中,过着牛马不如的、没有人身自由的悲惨生活。要实现真正彻底的民族平等 和 民族繁荣进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就必须彻底打碎奴隶制的枷锁,消灭旧有的剥削制度, 解放奴隶阶级,实现以土地为基本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社会主义变革。
为了顺应历史发展的必然,加速民族地区的发展,党中央于1955年9月在中央工作会议上作 出了适时在彝族地区进行民主改革的英明决定。随后,四川省委对民主改革作出了部署,提 出了要求。中共凉山工委和各县委按照中央和省委的指示抽调人员组建了工作团,赴凉山各 地开 展了系统的调查研究和试点,从思想、组织、政策、干部、物资、交通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准 备工作。1955年11月,四川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在凉山彝族地区实行民 主改革的决议。1956年初,以彝族奴隶为主体,有全体劳动人民和赞成民主改革的上层进步 人士参加的轰轰烈烈的民主改革运动在凉山全面展开。
民主改革是一场从根本上废除残酷落后的奴隶制度,废除奴隶主阶级的一切特权,解放奴隶 和给无地少地的奴隶分配土地,砸断套在奴隶身上的锁链的彻底的阶级革命和社会变革运动 。民主改革以乡为单位,按照重点突破、全面开展的原则,采取“重点开展,分批完成”的 办法。经过宣传政策,解放奴隶,放手发动、组织、武装群众,开展平叛斗争;划分阶级成 分,没收、征收和征购土地等生产资料,帮助奴隶安家,建立基层政权,发展党团组织,处 理遗留问题,巩固改革成果等阶段,先后分四批,历时两年多而胜利完成。民主改革触动了 奴隶主阶级的根本利益,他们凭借原有的统治地位,依仗他们掌握的武器,发动了反抗民主 改革的武装叛乱,到处围困、袭击解放军部队和工作团,镇压奴隶群众,屠杀干部和民改积 极 分子,大肆抢夺国家物资和群众财物,甚至攻打县城。党领导驻凉山的解放军指战员和地方 工作团的干部,团结进步的上层人士,带领广大奴隶群众,不畏艰险,不怕流血牺牲,开展 了一场平息武装叛乱的斗争。在两年多的平叛斗争中,经历了大小战斗四千多次,歼灭了叛 乱武装五万多人,缴获各种枪炮六万余支,子弹二十余万发,手榴弹六百多枚,打垮了奴隶 主武装,巩固了民主改革的胜利成果。
原西昌地区彝族聚居区和木里藏区的民主改革也先后于1956年和1957年进行,分别历时两年 多取得了全面胜利。
波澜壮阔的民主改革历时两年多,取得了辉煌战果,伟大胜利。首先是彻底推翻了奴隶制的 罪恶统治,广大彝族奴隶翻身做了主人,特别是数以万计的毫无人身自由的锅庄奴隶被解放 了出来,得到了妥善安置,从此扬眉吐气,过上了新生活。民主改革中,原凉山地区解放了 被残 酷压迫剥削的奴隶40多万人,其中锅庄奴隶达4万多人;原西昌地区共解放奴隶12万多人, 其中锅庄奴隶近1.5万人。许多被折磨得奄奄一息的奴隶娃子得到了救治,许 多被拆散的骨肉重新团聚,许多被摧残失去生活能力的孤老残疾奴隶得到了医治和收养。其 次,民主改革使100%的翻身奴隶和80%以上的劳动者获得了基本的生产生活资料。民主改革 中,仅凉山东部地区就没收奴隶主土地120多万亩,征收耕牛23万头,房屋7000多间,粮食1 400万斤;原西昌地区没收土地11万多亩,征收耕牛6000多头,农具4000多件,房屋1400多 间,粮食160多万斤。与此同时,奴隶主的一切特权和一切债务剥削统治被废除了。没收、 征收的生产、生活资料,作为胜利的果实,全部分给了翻身奴隶和劳动人民。广大奴隶和劳 动人民第一次拥有了自己的土地、房屋、牛羊和其他生产、生活资料,掌握了自己的命运, 昂首阔步走上了历史的政治舞台,成为了新时代的真正主人。再次是民主改革深刻地教育和 锻炼了群众和干部。民主改革中,共发展劳动协会会员22万余人,自卫队员11万余名,培养 积极分子3500名,发展党员2380多名。建立党支部251个,发展共青团员8060名,建立团支 部363个。与此同时,在运动中培养提拔了2300余名彝族干部,担任了基层政权和群众团体 的领导工作,并选拔了一批民族干部继续培养深造。
凉山民主改革的伟大胜利是中国共产党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国家的大力支持和各兄弟民族无 私帮助的结果,是广大彝族群众积极争取、英勇奋斗的结果。全州军民为之付出了沉重的代 价,数以千计的解放军指战员和各族烈士献出了宝贵的生命,长眠在凉山土地上。据不完全 统计,有1450多人受伤,有1618人献出了生命,其中汉族干部、战士达884人,占56. 4%。他们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在凉山民主改革的史册上谱写了光辉的一页。
民主改革是凉山历史上划时代的伟大历史变革,是一件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伟大历史事件。 民主改革的胜利,结束了世界上最后一个保持完整的奴隶社会,是凉山历史发展的伟大转折 ,标志着凉山社会从奴隶社会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完成了一步跨千年的历史性飞跃,开创 了凉山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新纪元,为彝族人民摆脱贫困落后、走向繁荣进步、跻身于 先进民族之林创造了条件,奠定了基础,开辟了道路。

== 历任领导 ==
*[[施嘉明]](州委书记)
*[[严友圣]](州委书记兼州委组织部部长)
*[[骆玉祥]](州委书记)
*[[吴靖平]](州委书记兼凉山军分区政委)
*[[曲木史哈]](州长)
*[[张作哈]](州长)
*[[施正华]](州长)
*[[张支铁]](州长)


{{四川行政区划}}
{{四川行政区划}}

2006年1月31日 (二) 06:28的版本

凉山彝族自治州,是四川省的一个地级的自治州。

行政区划

辖1市16县:


一、概 况

  • 凉山彝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西南部,面积6万平方公里,辖1市16县,有605个乡镇,372 5个村,耕地面积472万亩。首府西昌市素有“月城”之雅称,是闻名中外的航天城。

凉山州是由原西昌地区和原凉山州合并而成的。1950年3月西昌获得解放,建立了西昌专员 公署。1952年10月1日以昭觉为首府建立了凉山彝族自治区(州级)。1955年将雷波工委下属 的昭觉、乐山、昭通分工委撤并成立了凉山彝族自治州。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撤销西昌地 区建制,将米易、盐边两县划属攀枝花市,其余各县并入凉山州,州府由昭觉迁驻西昌至今 。凉山具有以下特点: 1.凉山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也是一个多民族地区。全州390万人口中,彝族165 .9 0万人,占42.5%;汉族210.40万人,占53.9%;藏、回、苗、蒙古、傈僳等1 1个世居少数民族占3.6%。州辖的木里县为藏族自治县。 2.凉山是从奴隶制、封建农奴制社会“一步跨千年”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边远贫困地区, 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1994年,按国家定的标准核定,全州有10个国定贫困县,另外,还 有一个省定贫困县、一个州定贫困县,面积4万多平方公里,有贫困人口210万。其中,绝大 部分群众居住在海拔高、土地贫脊、自然条件恶劣的高山、二半山,有的还处于人畜混居一 室、衣不蔽体、食不果腹、房不避风雨的状况,连基本的生产、生活条件都不具备。这与境 内发展相对较快的西昌等安宁河流域地区形成强烈的反差,构成了凉山鲜明的二元经济结构 特点。 3.凉山是一个资源十分丰富、开发潜力巨大的地区。四大资源优势最具特色:一是以储量 大、品位高、易开采、综合利用价值高为特点的有色、黑色金属矿产资源得天独厚;二是金 沙江、雅砻江、大渡河三江干流水能资源富甲天下;三是安宁河流域日照充足,降水丰富, 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光、热、水、土农业资源十分丰富,农作物产量高、质量优;四是泸 沽湖、邛海、螺髻山、马湖、彝海等自然景观和古朴的民族风情,以及高科技的卫星发射基 地为主的旅游资源绚丽多彩。凉山将成为祖国重要的冶金、能源、粮食和名优特新农副产品 基地。

二、民主改革的伟大胜利

  • 1950年3月,凉山获得解放。经过五年多的民族工作的开辟,疮痍满目的凉山发生了明显的 变化,废除了民族压迫制度,实现了各民族间在政治上的平等,为消除各民族之间互不信任 、互相猜疑和隔阂,建立和发展各民族团结、合作、共同发展、共同进步的新型民族关系奠 定了基础,社会生产力也有了初步发展。但是,这一切工作和变化都是在没有触动旧有的剥 削制度下进行并取得的,奴隶制度依然存在,剥削制度和生产资料的私有制仍然没有改变, 产生民族压迫的社会根源和阶级根源还没有铲除,广大劳动人民,特别是奴隶群众仍然生活 在水深火热之中,过着牛马不如的、没有人身自由的悲惨生活。要实现真正彻底的民族平等 和 民族繁荣进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就必须彻底打碎奴隶制的枷锁,消灭旧有的剥削制度, 解放奴隶阶级,实现以土地为基本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社会主义变革。

为了顺应历史发展的必然,加速民族地区的发展,党中央于1955年9月在中央工作会议上作 出了适时在彝族地区进行民主改革的英明决定。随后,四川省委对民主改革作出了部署,提 出了要求。中共凉山工委和各县委按照中央和省委的指示抽调人员组建了工作团,赴凉山各 地开 展了系统的调查研究和试点,从思想、组织、政策、干部、物资、交通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准 备工作。1955年11月,四川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在凉山彝族地区实行民 主改革的决议。1956年初,以彝族奴隶为主体,有全体劳动人民和赞成民主改革的上层进步 人士参加的轰轰烈烈的民主改革运动在凉山全面展开。 民主改革是一场从根本上废除残酷落后的奴隶制度,废除奴隶主阶级的一切特权,解放奴隶 和给无地少地的奴隶分配土地,砸断套在奴隶身上的锁链的彻底的阶级革命和社会变革运动 。民主改革以乡为单位,按照重点突破、全面开展的原则,采取“重点开展,分批完成”的 办法。经过宣传政策,解放奴隶,放手发动、组织、武装群众,开展平叛斗争;划分阶级成 分,没收、征收和征购土地等生产资料,帮助奴隶安家,建立基层政权,发展党团组织,处 理遗留问题,巩固改革成果等阶段,先后分四批,历时两年多而胜利完成。民主改革触动了 奴隶主阶级的根本利益,他们凭借原有的统治地位,依仗他们掌握的武器,发动了反抗民主 改革的武装叛乱,到处围困、袭击解放军部队和工作团,镇压奴隶群众,屠杀干部和民改积 极 分子,大肆抢夺国家物资和群众财物,甚至攻打县城。党领导驻凉山的解放军指战员和地方 工作团的干部,团结进步的上层人士,带领广大奴隶群众,不畏艰险,不怕流血牺牲,开展 了一场平息武装叛乱的斗争。在两年多的平叛斗争中,经历了大小战斗四千多次,歼灭了叛 乱武装五万多人,缴获各种枪炮六万余支,子弹二十余万发,手榴弹六百多枚,打垮了奴隶 主武装,巩固了民主改革的胜利成果。 原西昌地区彝族聚居区和木里藏区的民主改革也先后于1956年和1957年进行,分别历时两年 多取得了全面胜利。 波澜壮阔的民主改革历时两年多,取得了辉煌战果,伟大胜利。首先是彻底推翻了奴隶制的 罪恶统治,广大彝族奴隶翻身做了主人,特别是数以万计的毫无人身自由的锅庄奴隶被解放 了出来,得到了妥善安置,从此扬眉吐气,过上了新生活。民主改革中,原凉山地区解放了 被残 酷压迫剥削的奴隶40多万人,其中锅庄奴隶达4万多人;原西昌地区共解放奴隶12万多人, 其中锅庄奴隶近1.5万人。许多被折磨得奄奄一息的奴隶娃子得到了救治,许 多被拆散的骨肉重新团聚,许多被摧残失去生活能力的孤老残疾奴隶得到了医治和收养。其 次,民主改革使100%的翻身奴隶和80%以上的劳动者获得了基本的生产生活资料。民主改革 中,仅凉山东部地区就没收奴隶主土地120多万亩,征收耕牛23万头,房屋7000多间,粮食1 400万斤;原西昌地区没收土地11万多亩,征收耕牛6000多头,农具4000多件,房屋1400多 间,粮食160多万斤。与此同时,奴隶主的一切特权和一切债务剥削统治被废除了。没收、 征收的生产、生活资料,作为胜利的果实,全部分给了翻身奴隶和劳动人民。广大奴隶和劳 动人民第一次拥有了自己的土地、房屋、牛羊和其他生产、生活资料,掌握了自己的命运, 昂首阔步走上了历史的政治舞台,成为了新时代的真正主人。再次是民主改革深刻地教育和 锻炼了群众和干部。民主改革中,共发展劳动协会会员22万余人,自卫队员11万余名,培养 积极分子3500名,发展党员2380多名。建立党支部251个,发展共青团员8060名,建立团支 部363个。与此同时,在运动中培养提拔了2300余名彝族干部,担任了基层政权和群众团体 的领导工作,并选拔了一批民族干部继续培养深造。 凉山民主改革的伟大胜利是中国共产党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国家的大力支持和各兄弟民族无 私帮助的结果,是广大彝族群众积极争取、英勇奋斗的结果。全州军民为之付出了沉重的代 价,数以千计的解放军指战员和各族烈士献出了宝贵的生命,长眠在凉山土地上。据不完全 统计,有1450多人受伤,有1618人献出了生命,其中汉族干部、战士达884人,占56. 4%。他们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在凉山民主改革的史册上谱写了光辉的一页。 民主改革是凉山历史上划时代的伟大历史变革,是一件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伟大历史事件。 民主改革的胜利,结束了世界上最后一个保持完整的奴隶社会,是凉山历史发展的伟大转折 ,标志着凉山社会从奴隶社会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完成了一步跨千年的历史性飞跃,开创 了凉山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新纪元,为彝族人民摆脱贫困落后、走向繁荣进步、跻身于 先进民族之林创造了条件,奠定了基础,开辟了道路。

历任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