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足太阳膀胱经:修订间差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内容扩充
Isnow留言 | 贡献
--en
第1行: 第1行:
'''足太陽膀胱經'''(Bladder Meridian of Foot-Taiyang,BL)是一條[[經脈]],[[十二正经]]之一,与[[足少陰腎經]]相表里。本經起於[[睛明穴|睛明]],止於[[至陰穴|至陰]],左右各67個[[腧穴]],有49個穴位分佈在頭面部、項背部和腰背部,18個穴位分佈在下肢後。
'''足太陽膀胱經''',[[十二正经]]之一,与[[足少陰腎經]]相表里。本經起於[[睛明穴|睛明]],止於[[至陰穴|至陰]],左右各67個[[腧穴]],有49個穴位分佈在頭面部、項背部和腰背部,18個穴位分佈在下肢後。


==经脉循行==
==经脉循行==

2011年1月8日 (六) 09:49的版本

足太陽膀胱經十二正经之一,与足少陰腎經相表里。本經起於睛明,止於至陰,左右各67個腧穴,有49個穴位分佈在頭面部、項背部和腰背部,18個穴位分佈在下肢後。

经脉循行

足太陽膀胱經首穴從內眼角睛明穴,上行額部(攢竹、眉衝、曲差;會神庭、頭臨泣),交會於頭頂(五處、承光、通天、百會),分支至耳上角,在枕部分出兩支向下,分別循行分佈於背腰、臀部,末穴是小趾端至陰穴[1][2]

主治概要

本经主要治疗心、項、目、背、腰、下肢部的病变。

穴位

  1. 睛明
  2. 攢竹
  3. 眉衝
  4. 曲差
  5. 五處
  6. 承光
  7. 通天
  8. 絡卻
  9. 玉枕
  10. 天柱
  11. 大杼
  12. 風門
  13. 肺俞
  14. 厥陰俞
  15. 心俞
  16. 督俞
  17. 膈俞
  18. 肝俞
  19. 膽俞
  20. 脾俞
  21. 胃俞
  22. 三焦俞
  23. 腎俞
  24. 氣海俞
  25. 大腸俞
  26. 關元俞
  27. 小腸俞
  28. 膀胱俞
  29. 中膂俞
  30. 白環俞
  31. 上髎
  32. 次髎
  33. 中髎
  34. 下髎
  35. 會陽
  36. 承扶
  37. 殷門
  38. 浮郄
  39. 委陽
  40. 委中
  41. 附分
  42. 魄戶
  43. 膏肓
  44. 神堂
  45. 噫譆
  46. 膈關
  47. 魂門
  48. 陽綱
  49. 意舍
  50. 胃倉
  51. 肓門
  52. 志室
  53. 胞肓
  54. 秩邊
  55. 合陽
  56. 承筋
  57. 承山
  58. 飛揚絡穴
  59. 跗陽,陽蹻郄穴
  60. 崑崙經穴
  61. 僕參
  62. 申脈八脈交會穴,通於陽蹻脈
  63. 金門郄穴
  64. 京骨原穴
  65. 束骨輸穴
  66. 足通谷滎穴
  67. 至陰井穴

参考文献

  1. ^ 孙国杰 主编. 针灸学. 上海科技出版社. 1997: 73. ISBN 7-5323-4102-X. 
  2. ^ 靈樞·經脈》:膀胱足太陽之脈,起於目內眦,上額,交巔。 其支者:從巔至耳上角。 其直者:從巔入絡腦,還出別下項,循肩膊內,夾脊抵腰中,入循膂,絡腎,屬膀胱。 其支者:從腰中,下夾脊,貫腎,入膕中。 其支者:從膊內左右別下貫胛,夾脊內,過髀樞,循髀外後廉下合膕中,以下貫踹內,出外踝之後,循京骨至小指外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