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伦纳德·伯恩斯坦:修订间差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Chlewbot留言 | 贡献
robot Adding: hr, lt
无编辑摘要
第1行: 第1行:
[[Image:Bernstein.jpg|thumb|right|伦纳德·伯恩斯坦]]
[[Image:Bernstein.jpg|thumb|right|李奧納多·伯恩斯坦]]
'''李奧納多·伯恩斯坦''' (Leonard Bernstein [[1918年]][[8月25日]]生于美国麻塞诸塞州的[[劳伦斯]]~[[1990年]][[10月14日]]), [[美国]][[指挥家]],[[作曲家]]。
'''李奧納多·伯恩斯坦''' (Leonard Bernstein [[1918年]][[8月25日]]生于美国麻塞诸塞州的[[劳伦斯]]~[[1990年]][[10月14日]]), [[美国]][[指挥家]],[[作曲家]]。



2006年2月22日 (三) 08:56的版本

李奧納多·伯恩斯坦

李奧納多·伯恩斯坦 (Leonard Bernstein 1918年8月25日生于美国麻塞诸塞州的劳伦斯1990年10月14日), 美国指挥家作曲家

伯恩斯坦的出生名字为路易·伯恩斯坦。16岁时他更名为伦纳德。1935年入哈佛大学,师从W.俾斯顿、EB 希尔学习作曲,1939年毕业。后入费城柯蒂斯音乐学院学习指挥。1941年任波士顿交响乐团助理指挥。师从布鲁诺·瓦尔特

1943年,临时代替生病的布鲁诺·瓦尔特上台,指挥了三个难曲中的难曲而大获成功,自此在乐坛上崭露头角(当时的曲目为《唐吉诃德》、舒曼《曼弗雷德》序曲与瓦格纳的《纽伦堡的名歌手》序曲)。当时他就已经有不少作品面世,包括第一号交响曲《耶利米》、芭蕾舞剧《自由想像》、音乐剧《夜生活》等等。自1943年起频频担任纽约爱乐的客席指挥,在1959年升任为该乐团音乐总监,成为土生土长美国人中,第一位获得指挥国际级乐团殊荣的指挥家。他在任的十一年间,开创了该团的黄金时代,其间他曾荣获“桂冠指挥家”的称号,从此一举确立了第一流指挥家的名声。这十一年间号称纽约爱乐的黄金岁月。期间,他还和乐团拍摄了电视节目《年轻人的音乐会》,为古典音乐在年轻人群体中的推广起到很大的作用。

自纽爱退休后,他转往欧洲发展,希望多花点时间作曲,不过显然事与愿违。他在欧洲最重要的功绩是与维也纳爱乐保持长久良好的关系。因此维也纳爱乐颁给伯恩斯坦“荣誉副同志”的殊荣。

永远值得纪念的是1989年12月23日12月25日两天,伯恩斯坦在钢琴家朱斯图斯·弗朗兹的邀请下到柏林指挥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地点分别是柏林爱乐大厅音乐会堂,由Unitel摄影。当时正值柏林墙倒下,伯恩斯坦将交响曲中席勒欢乐颂改为“自由颂”。伯恩斯坦对此说道:“我肯定,贝多芬会同意咱们这么做的”。超过20个国家,一亿人通过电视转播收看了这场音乐会。

他的指挥曲目曲目范围广大,从巴洛克,到现代,各家都有涉猎,尤其是浪漫派作品。其中又以马勒的作品为最。但是,作为作曲家,他也有不少著名作品。1935年他完成了第一部作品,为钢琴与人声所作的《赞歌148》。他一生共创造了3部交响曲(第一交响乐“耶利米”、第二交响乐“焦虑的年代”、第三交响乐“犹太诗文”),《西区故事》、《天真汉》、《在小镇上》等多部音乐剧,以及一些歌剧歌曲等。

经典录音

伯恩斯坦早期在CBS(现在的Sony Classics)录音,活动的中心是美国。70年代后,他主要在欧洲和德国唱片公司合作,这个时期的录音绝大部分是现场录音或录影。


柏辽兹:交响乐“幻想”(Sony SMK 47525)
格什温:蓝色狂想曲 (Sony SMK 47529)
李斯特:交响乐“浮士德” (Sony SMK 47570)
马勒:交响乐全集 (Sony SMK 47573~47585)(DG 459 094)
贝多芬:d小调第九交响乐“合唱” (DG 410 859)
马勒:声乐组曲“大地之歌” (Decca 417 783)
伯恩斯坦:音乐剧“西区故事” (DG 415 253)
伯恩斯坦纪念集 (DG 431 946)

参看

卡拉扬

托斯卡尼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