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李惟義:修订间差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Coco9903留言 | 贡献
Coco9903留言 | 贡献
无编辑摘要
第58行: 第58行:
*[[林文察]](兒女親家)
*[[林文察]](兒女親家)
*[[湘軍]]
*[[湘軍]]
*[[曾国藩]](的愛將)
*[[箱軍]][[曾国藩]](的愛將)
*[[太平天國]]
*[[太平天國]]
*[[義軍]]
*[[義軍]]

2011年2月5日 (六) 18:03的版本

義軍總兵
國家或地區臺灣民主國
效忠於臺灣民主國
種類軍隊家族
參與戰役太平天國之役
捻軍之役
乙未戰爭

李惟義 (1830年-1901年),字秀禮,清朝武官[1]義軍總兵[2]。部份文獻名為李維義[3]。於新竹陣亡之子弟兵被現代人稱為義民爺


出身

清朝道光22年(1842年),李惟義之叔李朝容獲巴宰族重用,組織股夥招募墾佃戶創「金華生」墾號,墾殖三義鄉通霄鎮等地。[4]1851年太平天國金田起義,大清帝國各地人心浮動,於是朱材哲命令李惟義之父李朝勳以「墾首」身份辦理兩營鄉勇團練。李朝勳於1854年因擒匪,獲得當時擔任澎湖水師協副將邵連科獎賞六品頂戴;1887年吳湯興等人薦舉,1889年清朝賞予「御准旌表五代同堂」。[5]

軍旅身涯

李惟義為武秀才(武童)出身。1859年投效武字營,於永州等地追勦勝利,獲賞六品頂戴。1861年因休甯點縣及徽州解圍,晉昇為把總1862年徽州解圍,晉昇為「藍翎千總」。1863年因江西青州解圍,蒙兩江總督曾國藩奏昇為守備加都司銜於湖南任職。1868年因平捻,晉昇為都司1872年因克復麻哈州城,晉昇為游擊駐於湖南1873年因克清黃等城,晉昇為參將,後昇任副將,獲記名簡放總兵花翎並加提督銜。清治時期台灣著名「禮」字營為李惟義訓練及收編,在太平軍捻軍滅亡後,大部份士兵解甲歸田,李惟義僅率領數營新楚軍駐守於湖南清朝軍機處檔摺件資料列為湖南長沙府寧鄉縣[1],實為出身自台灣客家義民軍[6]

1884年1885年林朝棟率領「禮」字營參加中法戰爭(西仔反),此即為棟軍的開端。1886年李惟義曾在台灣章高元林朝棟率隊招撫罩蘭(今苗栗縣卓蘭鎮)武榮社。[7]1894年清朝於中日甲午戰爭之時,將李惟義調回台灣加強軍事防備。1895年乙未戰爭,李惟義奉總統唐景崧命令,親率子弟兵英勇迎戰日軍。先前招撫的泰雅族原住民,更成為抗日精實部隊。1896年,苗栗地區義軍投靠泰雅族原住民。由「得磨波耐社」大頭目「北都巴博」率領,在馬那邦山區與日軍展開一場殊死戰。[8]總統唐景崧1895年6月4日潛逃大陸,李惟義仍率領屬下努力奮戰,於1901年結束其盡忠職守的一生。

軍隊組織

李惟義除擔任新楚軍總兵外,並將父叔所訓的鄉勇2營,擴充為臺灣義民軍五營[9][10]1884年中法戰爭及台灣建省後,再發展成18營以上正規軍,其中以林朝棟棟軍十營最具規模。至1895年李惟義所轄正規軍總兵力應在30營一萬五千人以上,戰時每營正規軍配置數營鄉勇營助戰。值得一提的是乙未戰爭之時,鄉勇營之戰鬥意志與戰技無異於正規軍。

  1. 新楚軍六營:配有炮隊營
  2. 臺灣義民仁營:發展成臺防仁字3營(陳澄波等人)
  3. 臺灣義民義營:發展成臺防義字3營
  4. 臺灣義民禮營:發展成棟軍10營(林朝棟)
  5. 臺灣義民智營:發展成臺防智字3營
  6. 臺灣義民信營:發展成臺防誠字3營(邱國霖);臺防信字3營[11][12]
  7. 全臺義民:大統領吳湯興率全台約200營鄉勇助戰。

後事

總兵李惟義兄弟盡忠報之後,僅剩孤苦無依幼孫數名。其中以李白濱年紀最幼,甚受兄長、吳湯興家族、黃南球家族、林文欽家族的疼愛。[13]

評價

雖然《清史》與《台灣通史》等文獻強調乙未戰爭臺方守軍為劉永福黑旗軍唐景崧的廣勇。不過如美國記者Davison目睹的場景描述,中國軍隊常是:「華兵互相吵鬧,殺害軍官,勒索搶劫,橫行無忌」;反觀台灣三峽至台灣中南部的台灣兵勇(即李惟義所轄之義軍),才是戰爭主角。有學者指出「乙未戰爭」台灣教科書竟只寫兩行字,是為客家人的悲哀。[14]

相關條目

參考文獻

  1. ^ 1.0 1.1 咨軍機處為奉批記名總兵李惟義留於湖南差遣委...
  2. ^ 連雅堂,《臺灣通史》卷三十六 列傳八 邱逢甲 吳徐姜林 吳彭年 唐劉
  3. ^ 国学导航-清代臺灣職官印錄
  4. ^ 三義簡介
  5. ^ 苗栗縣志
  6. ^ 郭弘斌,2005,〝日軍遇上了勇敢的台灣義民軍〞,《偉大的台灣人 日據時期 台灣史記》,建中書報總經銷,台北,pp.63-64。
  7. ^ 台灣文獻叢刊,劉壯肅公奏議,作者:劉銘傳,督兵剿中路叛番並就近巡閱地方摺(十二年九月初二日臺北府發)
  8. ^ 細說馬那邦山
  9. ^ 国学导航-劉壯肅公奏議
  10. ^ 国学导航-清代臺灣職官印錄
  11. ^ 臺灣史志論叢 156頁 作者:黃秀政
  12. ^ “台灣民主國”抗日史——“台灣民主國”的成立
  13. ^ 澗窩李氏族譜;台灣大學館藏2757153號族譜
  14. ^ 客家人的悲哀─ 「乙未戰爭」 教科書竟只寫兩行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