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汪琬:修订间差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取消114.36.154.142 (对话)的编辑;更改回114.42.117.59的最后一个版本
第4行: 第4行:
'''堯峯'''生於[[世族]][[官宦]]之家,曾參與[[復社]]事。[[順治]]十二年([[1655年]])[[進士]],歷任[[戶部]][[主事]]、[[刑部]][[郎中]]。
'''堯峯'''生於[[世族]][[官宦]]之家,曾參與[[復社]]事。[[順治]]十二年([[1655年]])[[進士]],歷任[[戶部]][[主事]]、[[刑部]][[郎中]]。


與[[侯朝宗]]、[[魏易堂]]合稱明末清初散文“三大家”<ref>《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說:“古文一脈,自明代膚濫於七子,([[李夢陽]]、[[王世貞]]等[[前七子]],[[李攀龍]]、[[何景明]]等[[後七子]])纖佻於[[三袁]]([[公安派]][[袁宏道]]兄弟),至啟、禎而極敝。國初風氣還淳,一時學者始復講唐宋以來之矩矱。而(汪)琬與魏禧、侯方域稱為最三。”</ref>,「然禧才縱橫,未歸於純粹,方域體兼華藻,惟琬學術最深,軌轍復正。」其散文疏暢條達,論文要求明於辭義,合乎經旨,所谓“扬之欲其高,敛之欲其深”<ref>《答陈霭公书二》</ref>,論者以為其文風深受[[歐陽修]]的影響,而近於[[南宋]]諸家。計東認為“若其文章,溯宋而唐。明理卓絕,似[[李翱|李習之]];簡潔有氣,似[[柳宗元|柳子厚]]”。康熙曾稱讚他:“嘗與近臣論本朝文學砥行之儒,首稱數先生。”<ref>[[李元度]]《國朝先正事略》</ref>
與[[侯方域]]、[[魏]]合稱明末清初散文“三大家”<ref>《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說:“古文一脈,自明代膚濫於七子,([[李夢陽]]、[[王世貞]]等[[前七子]],[[李攀龍]]、[[何景明]]等[[後七子]])纖佻於三袁([[公安派]][[袁宏道]]兄弟),至啟、禎而極敝。國初風氣還淳,一時學者始復講唐宋以來之矩矱。而(汪)琬與魏禧、侯方域稱為最三。”</ref>,「然禧才縱橫,未歸於純粹,方域體兼華藻,惟琬學術最深,軌轍復正。」其散文疏暢條達,論文要求明於辭義,合乎經旨,所谓“扬之欲其高,敛之欲其深”<ref>《答陈霭公书二》</ref>,論者以為其文風深受[[歐陽修]]的影響,而近於[[南宋]]諸家。計東認為“若其文章,溯宋而唐。明理卓絕,似[[李翱|李習之]];簡潔有氣,似[[柳宗元|柳子厚]]”。康熙曾稱讚他:“嘗與近臣論本朝文學砥行之儒,首稱數先生。”<ref>[[李元度]]《國朝先正事略》</ref>


代表作有《陈处士墓表》、《尧峰山庄记》、《绮里诗选序》、《江天一传》、《书沈通明事》等。[[康熙]]十八年([[1679年]]),召試[[博學鴻詞科]],授翰林院[[編修]],預修《[[明史]]》,在館六十餘日。乞病歸。晚年結廬於[[太湖]]之堯峰山,閉戶撰述,不問世事。著有《钝翁类稿》,晚年自订为《尧峰文钞》。
代表作有《陈处士墓表》、《尧峰山庄记》、《绮里诗选序》、《江天一传》、《书沈通明事》等。[[康熙]]十八年([[1679年]]),召試[[博學鴻詞科]],授翰林院[[編修]],預修《[[明史]]》,在館六十餘日。乞病歸。晚年結廬於[[太湖]]之堯峰山,閉戶撰述,不問世事。著有《钝翁类稿》,晚年自订为《尧峰文钞》。

2011年3月23日 (三) 09:13的版本

汪琬(1624年—1691年),字苕文,號鈍翁江南長洲(今江蘇省蘇州市)人,曾结庐居于太湖尧峯,學者稱堯峯先生。明末清初散文家。康熙时举博学鸿词科,授翰林编修。與侯方域魏禧合稱「清初三大家」,亦能,唯成就不及其文。

簡介

堯峯生於世族官宦之家,曾參與復社事。順治十二年(1655年進士,歷任戶部主事刑部郎中

侯方域魏禧合稱明末清初散文“三大家”[1],「然禧才縱橫,未歸於純粹,方域體兼華藻,惟琬學術最深,軌轍復正。」其散文疏暢條達,論文要求明於辭義,合乎經旨,所谓“扬之欲其高,敛之欲其深”[2],論者以為其文風深受歐陽修的影響,而近於南宋諸家。計東認為“若其文章,溯宋而唐。明理卓絕,似李習之;簡潔有氣,似柳子厚”。康熙曾稱讚他:“嘗與近臣論本朝文學砥行之儒,首稱數先生。”[3]

代表作有《陈处士墓表》、《尧峰山庄记》、《绮里诗选序》、《江天一传》、《书沈通明事》等。康熙十八年(1679年),召試博學鴻詞科,授翰林院編修,預修《明史》,在館六十餘日。乞病歸。晚年結廬於太湖之堯峰山,閉戶撰述,不問世事。著有《钝翁类稿》,晚年自订为《尧峰文钞》。

注釋

  1. ^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說:“古文一脈,自明代膚濫於七子,(李夢陽王世貞前七子李攀龍何景明後七子)纖佻於三袁(公安派袁宏道兄弟),至啟、禎而極敝。國初風氣還淳,一時學者始復講唐宋以來之矩矱。而(汪)琬與魏禧、侯方域稱為最三。”
  2. ^ 《答陈霭公书二》
  3. ^ 李元度《國朝先正事略》

參考書目

  • 汪琬:《汪氏族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