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届柏林电影节:修订间差异
增加或調整內部連結 |
|||
第186行: | 第186行: | ||
[[Category:柏林电影节|57]] |
[[Category:柏林电影节|57]] |
||
[[Category:2007年]] |
[[Category:2007年]] |
||
[[Category:2007年電影| |
[[Category:2007年電影|*]] |
||
[[de:Internationale Filmfestspiele Berlin 2007]] |
[[de:Internationale Filmfestspiele Berlin 2007]] |
2011年4月9日 (六) 12:53的版本
第57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于当地时间2007年2月8日到2月18日举行。
本届电影节评委会主席由美国导演监编剧保罗·施瑞德(Paul Schrader)担任。评委会其他成员包括:法国巴勒斯坦裔女演员西亚姆·阿巴斯(Hiam Abbass)、美国演员威廉·达福(Willem Dafoe)、墨西哥演员盖尔·加西亚·伯纳尔(Gael García Bernal)、德国演员马里奥·阿道夫(Mario Adorf)、丹麦剪辑师莫利·玛琳·斯坦斯加德(Molly Malene Stensgaard)以及来自香港的电影制片人施南生女士。
開閉幕片
本屆的開閉幕片分別為:奧利維爾·達昂(Olivier Dahan)的《玫瑰人生》(La Môme) (法國/英國/捷克)與法蘭索瓦·奧桑(François Ozon)的《天使》(Angel)(法國),《玫瑰人生》同時也是競賽片之一。
競賽片
在正式比賽中展示了以下影片:
影片名稱 | 導演 | 生產國 | 主要演員 |
波佛特(Beaufort) | 約瑟夫·斯達(Joseph Cedar) | 以色列 | Alon Abutbul、Eli Altonio和Daniel Brook |
邊城(Bordertown) | 葛雷哥里·納瓦(Gregory Nava) | 美國、英國 | 珍妮佛·羅培茲、安東尼奧·班德拉斯和Martin Sheen |
另一位(El otro) | 艾瑞爾·羅特(Ariel Rotter) | 阿根廷、法國與德國 | 胡立歐·查維茲(Julio Chavez) |
偽鈔製造者(Die Fälscher/The Counterfeiters) | 史蒂芬·羅茲威斯基(Stefan Ruzowitzky) | 奧地利、德國 | Karl Markovics、August Diehl和Marie Bäumer |
柏林迷宮(The Good German – In den Ruinen von Berlin) | 史蒂芬·索德柏(Steven Soderbergh) | 美國 | 喬治·克隆尼、托比·馬圭爾和凱特·布蘭琪 |
再見曼德拉(Goodbye Bafana) | 比利·奧古斯都(Bille August) | 比利時、南非、英國、德國、義大利與盧森堡 | Joseph Fiennes、Dennis Haysbert和黛安·克魯格 |
偷窺者哈藍(Hallam Foe) | 大衛·麥坎茨(David Mackenzie) | 英國 | Jamie Bell |
沙漠夢(Hyazgar) | 張律(Zhang Lu) | 韓國與法國 | Bat-ulzii und Seo Jung |
追憶自我(In Memoria di me) | 薩維利奧·科斯坦佐(Saverio Costanzo) | 義大利 | Hristo Jivkov, Stefano Antonucci und André Hennicke |
洞裡春光(Irina Palm)[1] | 山姆·賈巴爾斯基(Sam Garbarski) | 比利時、盧森堡、英國、德國與法國 | Marianne Faithfull |
別碰斧頭(Ne touchez pas la hache) | 雅克·里維特(Jacques Rivette) | 法國 | Jeanne Balibar、Guillaume Depardieu和Michel Piccoli |
我父母去度假的那年(O ano em que meus pais saíram de férias) | 喬·漢巴格(Cao Hamburger) | 巴西 與 阿根廷 | Michel Joelsas、Germano Haiut和Daniela Piepczyk |
我曾伺候過英國國王(Obsluhoval jsem anglického krále) | 吉利·曼佐(Jiří Menzel) | 捷克、斯洛伐克 | Julia Jentsch |
特務風雲:中情局誕生秘辛(The Good Shepherd或Der gute Hirte) | 罗伯特·德尼罗(Robert De Niro) | 美國 | 麥特·戴蒙、安潔莉娜·裘莉和羅伯特·德尼羅 |
蘋果(Ping Guo) | 李玉 | 中國 | 梁家輝、范冰冰 |
The Real Life of Angel Deverell | 法蘭索瓦·奧桑 (François Ozon) |
英國、比利時、法國 | Romola Garai、Lucy Russell |
賽柏格之戀(Saibogujiman kwenchana或是I'm a Cyborg,But That's OK) | 朴贊郁(Park Chan-wook) | 韓國 | Su-jeong Lim |
證人(Les Témoins) | 安德烈·泰西內(André Téchiné) | 法國 | Emmanuelle Béart、Michel Blanc和Sami Bouajila |
圖雅的婚事(Tu ya de hun shi) | 王全安(Wang Quan'an) | 中國 | 余男 |
玫瑰人生*(La Môme或La Vie en Rose) | 奧利維爾·達昂(Olivier Dahan) | 法國、英國與捷克 | Marion Cotillard、Gérard Depardieu和Sylvie Testud |
森林裡的男人(When a Man Falls in the Forest)[2] | 雷恩·艾斯林格(Ryan Eslinger) | 美國與加拿大 | 莎朗·史東、Timothy Hutton和Dylan Baker |
耶萊(Yella) | 克里斯汀·沛籌(Christian Petzold) | 德國 | 妮娜·霍斯、Hinnerk Schönemann和Devid Striesow |
* = 開幕片
觀摩片
華語片在57屆柏林影展
根據官方網站上的分類,將華語片分為台灣、香港與中國大陆三個部份。
台灣方面
台灣電影入圍柏林影展的競賽單元只有華裔導演陳駿霖執導的短片《美》入圍。觀摩單元則有《豔光四射歌舞團》導演周美玲執導的新作《刺青》,獲邀參加電影大觀(Panorama)單元。
最後《刺青》獲得最佳同志電影泰迪熊獎,為台灣第一部獲得此殊榮之電影。而《美》也獲得短片類評審團大獎銀熊獎。
由楊丞琳、梁洛施主演的《刺青》描述女刺青師梁洛施與楊丞琳飾演的視訊女郎十年之間感情從壓抑到揭露的過程。
《美》描述南機場夜市麵攤老闆父女和一位青年的因緣際會,由北藝大學生姚淳耀、吳珈瑋合演。
中國大陆方面
本屆柏林影展競賽單元方面,有兩部中國電影入圍。分別是王全安執導的《圖雅的婚事》和李玉的新作《蘋果》。其中《圖雅的婚事》獲得最佳影片金熊獎。
余男主演的《圖雅的婚事》,以內蒙為背景,改編自真實故事,描述癱瘓老公逼老婆改嫁的故事。《蘋果》則以現代北京為背景,描述進城打工的年輕夫妻和鄰居中年夫妻發生桃色風暴,衍生連串的衝突,由佟大為、范冰冰、梁家輝、金燕玲等知名演員演出。
香港方面
本屆柏林影展競賽單元並沒有香港電影入圍。
收穫
本屆柏林影展華語片參加的數量雖少,但是得獎豐富,是華語電影收穫豐富的一屆。
得獎名單
- 最佳影片金熊獎:《圖雅的婚事》 中國,王全安導演
- 評審團大獎銀熊獎:《另一位》(El otro) 阿根廷、法國與德國,艾瑞爾.羅特(Ariel Rotter)導演
- 最佳導演銀熊獎:約瑟夫.斯達(Joseph Cedar)於以色列電影《波佛特》(Beaufort)
- 最佳男演員銀熊獎:胡里歐·查維茲(Julio Chávez)於阿根廷電影《另一位》(El otro)
- 最佳女演員銀熊獎:妮娜·霍斯(Nina Hoss)於德國電影《耶萊》(Yella)
- 最佳電影音樂銀熊獎:《偷窺者哈藍》(Hallam Foe) 英國,大衛.麥坎茨(David Mackenzie)導演
- 傑出藝術成就銀熊獎:《特務風雲:中情局誕生秘辛》(The Good Shepherd) 美國,罗伯特·德尼罗(Robert De Niro)導演
- 最佳電影首部作獎:《瓦娜雅》(Vanaja) 印度,Rajnesh Domalpalli導演
- 阿爾弗萊德獎(敢鬥獎):《賽柏格之戀》(Saibogujiman kwenchana) 韓國,朴贊郁(Park Chan-wook)導演
- 最佳影片金熊獎(短片):《Raak》 荷蘭,Hanro Smitsman導演
- 評審團大獎銀熊獎(短片):《Decroche》 法國,曼紐.沙比哈(Manuel Schapira)導演 與 《美》 台灣,陳駿霖(Arvin Chen)導演
- 泰迪熊最佳影片獎:《刺青》台灣,周美玲導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