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修订间差异
Yehmingyinng(留言 | 贡献) 无编辑摘要 |
Yehmingyinng(留言 | 贡献) |
||
第78行: | 第78行: | ||
* [[昭慶公主]],母孝惠皇后賀氏 |
* [[昭慶公主]],母孝惠皇后賀氏 |
||
* [[延慶公主]],母孝惠皇后賀氏 |
* [[延慶公主]],母孝惠皇后賀氏 |
||
* [[ |
* [[陳國大長公主]] |
||
* 申國公主,早亡 |
* 申國公主,早亡 |
||
* 成國公主,早亡 |
* 成國公主,早亡 |
||
* 永國公主,早亡 |
* 永國公主,早亡 |
||
== 參看 == |
== 參看 == |
2011年6月25日 (六) 07:41的版本
宋太祖 | |||||||||||||
---|---|---|---|---|---|---|---|---|---|---|---|---|---|
統治 | 960年2月4日—976年11月14日 | ||||||||||||
安葬 | 永昌陵[1] | ||||||||||||
| |||||||||||||
政权 | 北宋 |
宋太祖赵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中国北宋王朝的建立者,庙号太祖,涿州(今河北)人[2]。
生平
出身军人家庭,高祖赵朓,祖父赵敬[3],趙弘殷次子。948年,投后汉枢密使郭威幕下,屡立战功。951年,郭威称帝,建立后周,赵匡胤任禁军军官,为东西班行首,后随柴荣征讨淮南、扬州等地,官至匡國軍節度使、殿前都點檢,后又拜为检校太傅殿前都检点,称为禁军总将领。
陈桥兵变黃袍加身
周世宗柴荣死后,恭帝即位。959年授赵匡胤为归德军节度检校太尉。建隆元年(960年),他以“镇定二州”的名义,谎报契丹联合北汉大举南侵,领兵出征,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代周称帝,建立宋朝,定都开封。
重文轻武中央集权
赵匡胤统治时期,吸取唐朝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导致灭亡的教训,削夺了武官的權力,从而重文轻武,加强中央集权,使宋朝没有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問題。宋太祖大力興辨儒學,增加科舉取錄的名額。比起其他朝代,宋朝社会比较安定和公平,文學、哲學、美術、科技、教育等也比較發達。但重文輕武的結果也導致宋朝軍事力量不足,和外族戰爭多以敗仗收場[4]。
暴亡
开宝九年十月二十癸丑(976年11月14日),赵匡胤與其弟趙光義在万岁殿飲酒,共宿宮中;隔日清晨,赵匡胤暴斃,年49岁。赵匡胤死因不明,兒子們也未能繼位,而是弟弟趙光義即位,是為宋太宗。宋太宗登基後,反常地立刻更改年號,隔年七月,方葬赵匡胤於永昌陵,宋太宗又逼赵匡胤兒子趙德昭自殺,赵匡胤兒子趙德芳則是離奇地病死。
關於赵匡胤的死,《湘山野錄》有“燭影斧聲”的說法大行於世,認為赵匡胤是被意圖篡位的趙光義謀殺。
延伸家族
北宋除赵匡胤外,其他皇帝為其弟赵匡義(宋太宗)的後代;而南宋除宋高宗外,其他皇帝為赵匡胤之後代。赵匡胤之子趙德芳的後代有宋孝宗、宋光宗、宋寧宗。赵匡胤之子趙德昭的後代有宋理宗、宋度宗、宋恭帝、宋端宗、宋幼主。
授予官職
宰相
誓碑遺訓
相傳太祖趙匡胤曾在石碑上(一說為鐵塊上)刻下留給子孫的遺言,宋朝歷任皇帝在即位時,都必須拜讀這份遺訓;不過,這分遺訓至為機密,除了特定宮中人士之外,甚至連宰相都不知道。後來金軍打敗宋王朝,佔領皇宮時,才發現這份文件的存在。遺訓記載的內容有下列三點:
- (一)柴氏子孙有罪,不得加刑,纵犯谋逆,止于狱中赐尽,不得市曹刑戮,亦不得连坐支属。
- (二)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
- (三)子孙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
宋朝的皇帝基本上都遵守了誓碑遺訓,從柴家子孫與南宋共存亡,以及在新舊黨爭當中失勢的官員並沒有被殺,還可能會隨著政局的演變由罷黜而回到中央這兩點就可以證明。趙匡胤溫厚的個性透過這個石碑遺訓,表現在整個宋王朝的政治上。
家族
父母
兄弟
妻
子
女
參看
評價
- 元朝官修正史《宋史》脱脱等的評價是:“昔者尧、舜以禅代,汤、武以征伐,皆南面而有天下。四圣人者往,世道升降,否泰推移。当斯民涂炭之秋,皇天眷求民主,亦惟责其济斯世而已。使其必得四圣人之才,而后以其行事畀之,则生民平治之期,殆无日也。五季乱极,宋太祖起介胄之中,践九五之位,原其得国,视晋、汉、周亦岂甚相绝哉?及其发号施令,名藩大将,俯首听命,四方列国,次第削平,此非人力所易致也。建隆以来,释藩镇兵权,绳赃吏重法,以塞浊乱之源。州郡司牧,下至令录、幕职,躬自引对。务农兴学,慎罚薄敛,与世休息,迄于丕平。治定功成,制礼作乐。在位十有七年之间,而三百余载之基,传之子孙,世有典则。遂使三代而降,考论声明文物之治,道德仁义之风,宋于汉、唐,盖无让焉。乌呼,创业垂统之君,规模若是,亦可谓远也已矣!”[5]
參考資料
- ^ 1.0 1.1 1.2 《宋史·卷三 本紀第三 太祖三》“太平興國二年四月乙卯,葬永昌陵。大中祥符元年,加上尊諡曰啟運立極英武睿文神德聖功至明大孝皇帝。”
- ^ 陈邦瞻的《宋史纪事本末》卷一载:“帝,涿郡人。”王世贞、袁黄合纂《增评加批历史纲鉴》补卷二十八载:“帝讳匡胤,姓赵氏,涿郡人。”毕沅《续资治通鉴》卷一称:“帝讳匡胤,姓赵氏,涿郡人。”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宋太祖:祖籍涿郡(今河北涿州)”。
- ^ 吴处厚《青箱杂记》卷九记载:“赵氏世为保州人,而僖祖、顺祖、翼祖、宣祖皆生于河朔。”苏舜钦《刘公墓志》记载:“公讳文质,字士彬,世占数于保州保塞县。曾祖延,不仕。祖昌,后唐为平州刺使、幽蓟垦田使者。保塞,皇家之故乡也。翼祖皇帝之在民间,昌阴知其非常,归以息女,今庙号简穆皇后。”
- ^ “(宋)太祖惩唐季藩镇,削其兵柄,收其赋入。一兵之籍,一财之源,一地之守,皆人主自为之也。然专其大利,而受其大害。废人而用法,废官而用吏,禁防纤悉,大与古异。威权最为不分,故人才衰乏,外强中弱”(叶适《始论篇》)
- ^ 《宋史·太祖本紀》
外部链接
前任: 後周恭帝柴宗訓 |
中国皇帝 960年—976年 |
繼任: 三弟太宗趙匡義 |
─ | 中国大宋皇帝(北宋) 960年—976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