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帕尼人:修订间差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第17行: 第17行:
公元前247年,在[[安條克二世]]逝世後,埃及的[[托勒密三世]]攻陷了塞琉古帝國的首都[[安條克]],「使塞琉古帝國的前景變得堪虞」<ref name="Bivar_2003">{{harvnb|Bivar|2003|loc=第6段}}</ref>,此時[[塞琉古帝國]]的[[帕提亞]]([[大呼羅珊|呼羅珊]]西部)總督[[安德拉戈拉斯]]宣佈獨立。
公元前247年,在[[安條克二世]]逝世後,埃及的[[托勒密三世]]攻陷了塞琉古帝國的首都[[安條克]],「使塞琉古帝國的前景變得堪虞」<ref name="Bivar_2003">{{harvnb|Bivar|2003|loc=第6段}}</ref>,此時[[塞琉古帝國]]的[[帕提亞]]([[大呼羅珊|呼羅珊]]西部)總督[[安德拉戈拉斯]]宣佈獨立。


同時,「具有斯基泰血統的[[阿爾沙克一世|阿爾沙克]]獲選為帕尼部落領袖」<ref name="Curtis(2007)7"/>。由於失去了塞琉古帝國的軍事支援,安德拉戈拉斯在脫離了塞琉古帝國後難以維持他的領土,在約公元前238年,阿爾沙克與他的兄弟[[梯里達底一世|梯里達底]]帶領帕尼人入侵帕提亞<ref name="Curtis(2007)7"/><ref>{{harvnb|Bivar|2003|p=29}}</ref><ref>{{harvnb|Bickerman|1983|p=19}}</ref>,並控制了北部地區。
同時,「具有斯基泰血統的[[阿爾沙克一世|阿爾沙克]]獲選為帕尼部落領袖」<ref name="Curtis(2007)7"/>。由於失去了塞琉古帝國的軍事支援,安德拉戈拉斯在脫離了塞琉古帝國後難以維持他的領土,在約公元前238年,阿爾沙克與他的兄弟[[梯里達底一世|梯里達底]]帶領帕尼人入侵帕提亞<ref name="Curtis(2007)7"/><ref name="Bivar(2003)29">{{harvnb|Bivar|2003|p=29}}</ref><ref>{{harvnb|Bickerman|1983|p=19}}</ref>,並控制了北部地區。

不久後,帕尼人奪得安德拉戈拉斯控制的帕提亞,安德拉戈拉斯陣亡。雖然[[塞琉古二世]]對帕尼人的討伐並不成功,但[[安條克三世]]在公元前209年得以在[[阿爾沙克二世]]手中為塞琉古帝國收復失地,阿爾沙克二世求和並作為塞琉古帝國的附庸<ref name="Bivar(2003)29"/>。直到阿爾沙克二世的孫兒[[弗拉特斯一世]]帶領帕尼人取得獨立地位<ref name="Bivar(2003)31">{{harvnb|Bivar|2003|p=31}}</ref>。


== 註腳 ==
== 註腳 ==

2011年8月31日 (三) 16:20的版本

帕尼人英語Parni希臘語Πάρνοι Parnoi)是黑海東南哈里河河谷的東伊朗語語系民族[1],帕尼人是大益三個部落的其中一個[2]

約公元前三世紀,帕尼人入侵帕提亞,「趕走了希臘總督,並獲得了獨立,建立了新王朝」,即是安息帝國[3]

識別

伊朗語原文的來源並沒有交代帕尼人的任何跡象[1],關於這個民族的資料全部都源自希臘和拉丁的記述,而且這些資料都不是出自同一個時期。由於希臘語或拉丁語的命名和音譯並不一致,而且它的名字與其他部落相似,使帕尼人更難以被識別。另外,帕尼人可能與這些民族有關,「他們可能原居於俄羅斯南部,並與其他斯基泰人一起遷移」[1]。現今對帕尼人的定位是基於希臘地理學家斯特拉博的著作而得,他的著作指出帕尼人居於黑海地區,相當於錫斯坦地區。

語言

帕尼人所用的語言並未得到完全證實,但是帕尼人被認為採納了安息語,「由於帕尼人親近東伊朗的薩克人,他們的語言也表現了強烈的東伊朗元素」。安息人對亞美尼亞有著一定的影響力,因此在亞美尼亞語當中仍可找到帕尼人語言的痕跡[1]

帕尼人所用的語言「被查士丁形容為斯基泰語與米底語之間,兼備兩者的特色」[4]

崛起

公元前247年,在安條克二世逝世後,埃及的托勒密三世攻陷了塞琉古帝國的首都安條克,「使塞琉古帝國的前景變得堪虞」[5],此時塞琉古帝國帕提亞呼羅珊西部)總督安德拉戈拉斯宣佈獨立。

同時,「具有斯基泰血統的阿爾沙克獲選為帕尼部落領袖」[2]。由於失去了塞琉古帝國的軍事支援,安德拉戈拉斯在脫離了塞琉古帝國後難以維持他的領土,在約公元前238年,阿爾沙克與他的兄弟梯里達底帶領帕尼人入侵帕提亞[2][6][7],並控制了北部地區。

不久後,帕尼人奪得安德拉戈拉斯控制的帕提亞,安德拉戈拉斯陣亡。雖然塞琉古二世對帕尼人的討伐並不成功,但安條克三世在公元前209年得以在阿爾沙克二世手中為塞琉古帝國收復失地,阿爾沙克二世求和並作為塞琉古帝國的附庸[6]。直到阿爾沙克二世的孫兒弗拉特斯一世帶領帕尼人取得獨立地位[8]

註腳

  1. ^ 1.0 1.1 1.2 1.3 Lecoq 1987,第151頁
  2. ^ 2.0 2.1 2.2 Curtis & Stewart 2007,第7頁
  3. ^ de Blois & van der Spek 1997,第145頁
  4. ^ Curtis & Stewart 2007,第8頁
  5. ^ Bivar 2003,第6段
  6. ^ 6.0 6.1 Bivar 2003,第29頁
  7. ^ Bickerman 1983,第19頁
  8. ^ Bivar 2003,第31頁

參考文獻

  • (英文)Lecoq, Pierre, Aparna, Encyclopaedia Iranica 2, Routledge & Kegan Paul, 1987 
  • (英文)Curtis, Vesta Sarkhosh; Stewart, Sarah, The age of the Parthians, I.B.Tauris, 2007, ISBN 184511406X 
  • (英文)de Blois, Lukas; van der Spek, R. J., An introduction to the ancient world, Routledge, 1997, ISBN 0415127742 
  • (英文)Bivar, A.D.H., Gorgan v.: Pre-Islamic History, Encyclopaedia Iranica, iranica.com, 2003 
  • (英文)Bickerman, Elias J., The Seleucid Period, Yarshater, Ehsan (编), Cambridge History of Iran, Cambridge UP, 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