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姓:修订间差异
无编辑摘要 |
|||
第186行: | 第186行: | ||
==註釋== |
==註釋== |
||
<references/> |
<references/> |
||
== 外部來源 == |
|||
*{{zh-cn}}[http://big51.chinataiwan.org/zppd/GDZS/DL/200901/t20090106_811130.htm 中國台灣網 安海高氏宗祠] |
|||
{{台灣首一百個姓氏}} |
{{台灣首一百個姓氏}} |
2011年9月18日 (日) 09:03的版本
姓氏 | |
高 | |
《百家姓》第153位 | |
19: | 梅盛林刁 锺徐邱骆 |
20: | 高夏蔡田 樊胡凌霍 |
21: | 虞万支柯 昝管卢莫 |
郡望 | 渤海郡 |
高姓为中文姓氏之一,在排行第18位;《百家姓》中排名第153位。
起源
高夷族
最早的高姓據說出自高夷族,起始於黃帝時代。《呂氏春秋·勿躬篇》:「高元作室」。相傳高元為黃帝發明了房屋,可說是將人類史帶出穴居的重要貢獻者。
姜姓
以王父字为氏
齐惠公的儿子叫公子祁,字子高,其后裔世为高氏。
非漢族的改姓高
- 出自他族或他姓改姓。如魏时,鲜卑族有楼氏,后改高氏。
- 十六国时,后燕皇帝慕容云自称为高阳氏后裔,遂改姓高,称高云,其后裔有改复姓为单姓,称高氏。
- 高丽羽真氏,后有改高氏的。
- 南北朝时,先后有元氏和徐氏改姓为高氏。北齐文宣帝姓高名洋,当时有元景安、元文遥本鲜卑族,随汉姓元,因有功于北齐,高洋赐他们"高"姓;又北齐时重臣,高隆之,本姓徐,因其父与高欢交厚,遂改为高氏。
- 以"高"字开头的两个字的复姓,后有改单姓"高"为氏。譬如:高车氏、高堂氏、高阳氏、高陵氏等。
- 高句丽王室也是高姓。
迁徙分布
中國大陸
高氏的发源地虽说在今河南省境内,但自春秋以后的高姓却大都出自齐鲁之地。战国或秦时,高氏已自山东迁入今河北、辽宁省境。东汉时,有渤海王太守高洪定居渤海蓨(今河北省景县)。南北朝时,有渤海郡人高欢,曾在北魏执魏政达16年之久,死后,其儿子高洋便代东魏称帝,为北齐。京兆高氏又有与北齐同祖,初居文安(今属河北),后迁徙到京兆。吴丹阳太守高瑞,初居广陵,其后迁至秣陵(今属江苏)。高氏大批南迁始于西晋末年"永嘉之乱"时。唐初,有高氏随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辟漳州。唐僖宗时,有高钢(河南高氏)因避"黄巢之乱"南迁入闽,为高姓入闽后的始祖。在汉末时,又有一支高氏由陇西(今属甘肃)南迁至滇中(今属云南),后成为白蛮大姓。宋绍圣元年间,高升泰夺取大理段氏政权,自立为王,称大中国。传子高太明,于圣绍三年,又将王位还给段氏,仍封为中国公,世为大理宰相,控制大理国政权,被称为高国主。其后裔历经元、明、清数代均为云南土司。中国历史上,高姓称帝王者14人,曾建立北齐、燕、荆南等政权。
台灣
台湾的第三十个大姓,最早發源于中國山东。近代播迁到台湾的时间,是在康熙二十二年郑克爽归降清廷以后。依照台湾省文献会的调查统计,高姓的台湾省籍人士,大多聚居在台北一带。
論輩排字
周鲁先贤高柴公,文庙封共诚侯,居于卫,递传二十余世及冏公,后汉时由卫迁吴,历八世及肇公,自吴苏熟迁闽中,肇公生阁,阁于唐代宗大历9年生良器公,定居长乐龙门,自良器公至今已有四十余世,渤海龙门高氏谱字序如下:
(渤海原谱序)
良立朝宗、永季有本、叔公子必、汝彦士克、世继以伯、孟甫景
(龙门谱序)
仲维哲德、允守孝敬、道在纯诚、体仁居信、尊孔宪文、用中崇正、善则孚之、民皆顺应、天其显思、锡尔福庆
(民国十八年新增谱序)
国步昌明、家声振起、逢时翼运、俊杰济美、兴学毓才、贻谋恒久、培元定基、存心笃厚、如日东升、同登尚寿、传万年代、育英贤
明末迄今
另一支已排出60世,其中前20世已用過,排字如下: 鵬育岐安恆、天庭震九宗、清典宇體治、百世品仙成、聰明睿知臨、寬裕溫柔容、發強剛毅執、齊莊中正敬、忠孝傳家寶、內聖基業宏、仁義布德宗、外王至善功。
安平高氏(泉州譜序)
鋼囦木美(號土)。鎰惠桂善佖。稺溥章鳴賢。閭山廣卿吕。保佛積弘子。 文欽淳植炅。培鍾派標烶。墀銘泉樹炳。堂錦洙機煊。增鏇源本煥。
高氏鲁西南地方分支家谱序言(含谱序)
高氏族谱,谱高氏之祖。高氏始出于齐。周文、武时,姜太公望辅佐武王有功,尊为尚父,封于齐。太公后裔齐文子生赤,赤生子高子。易姜姓为高姓。高姓自此始。
传十世至柴祖,柴祖字子羔,圣门高足名列七十二贤,孔府西廊房有神牌可考。高氏论世系从柴祖始。高柴祖传三十世至北魏祖高欢,欢有功于魏封丞相上柱国大将军,加封渤海郡王,故又称渤海高氏。从柴祖至成祖计传五十三世。成祖字贯清,岁进士,明朝初年由青州(今山东益都县)迁巨野。
为高氏迁巨野一世祖,至今传二十余世,历六百余年,丁男蚁聚,甲第蝉联,盖先世积德之厚,故后裔流泽之长。六百年间,沧桑变更。朝代几经更易,族人散居各地。为报本追源,恐失统绪,先人曾修谱以记之。 明弘治十五年,即有重修族谱序的记载。谱按五世抬头,效欧阳文忠公法以尽五服之意,并附有房系,眉目清楚,同时制定了族规族法,使后世子孙有此恪守。
嗣后分别于清雍正五年、道光十年、同治八年、光绪二十二年、民国二十年、民国三十八年、一九八一年进行历次续修。八一年以来,天下太平,欣逢盛世,喜载尧天。
族长宝江公,族正潭珍公,十八代孙俊德公,二十一代孙壮真公,按族规谱十年一修,阖族欢迎,择吉日于一九九零年二月十二日至二月底结束。
此次续修发扬我族节约办事的原则,庶几慰先天之灵,无愧子孙后代。因子孙繁衍,分布星罗棋布,恐年久失修,共议二十字接前二十字之后以记之。
(二十代孙潭洪敬撰并沐手科书) 附:前二十字:宝腾观潭壮 扶荷巩以良 亭晓锡正典 环海佩凌骧。 新议二十字:仁显家声远 义存衍继长 道广文章盛 德厚恒世昌
序后记: 一世祖成,字贯清,岁进士,由青州迁巨野后定居万家堂(城东),配张氏生子兴。卒葬城东北城角。单传四世,并于清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由后裔墓碑以岁永志。碑文:高氏始祖岁进士(讳成号贯清)之墓。二世祖兴,字隆昌,配何氏生子玘。卒葬城东二十二里顺河集。三世祖玘,字佩玉,配付氏生子节。卒葬城东二十二里顺河集。四世祖节,配胡 翟 氏生四子:元、亨、利、贞,卒葬万家堂。元公配李氏乏绝。卒葬万家堂。亨公由万家堂迁高楼。利公仍居万家堂。卒万家堂。贞公由万家堂迁杨堂高庄。胡海马河南白庄、谷庄以及湖疃卞庄、奚阁十余村均系由高楼迁出。蒿庄、甘庄、大宁庄、吕官屯、程官屯、赵庙等村均系由杨堂高庄迁出。夏庄、单县东角梁堂、徐州铜山等村系由万家堂迁出。太平南边芦庄由吕官屯迁出。城内原准提阁街(新生队、文庙街)亦系于1921年(民国十年)由万家堂迁出。
台灣 高姓宗族
- 明末高姓先民從萬華地區沿淡水河流域,經 台北市公館、景美、新店、木柵、深坑、石碇開墾而上。因此大部分台灣高姓宗族散居於這些地區。
- 台灣原住民因國民黨主政初期因名字填寫麻煩強迫改姓高。
- 學海書院高姓在台灣的祠堂。
- 草山春暉述敘高銘宗兄弟在台灣及西雅圖奮鬥的故事。
堂号
- 厚余堂:孔子弟子高柴,做费城宰(今之县长)。孔子评他:"柴也愚"。朱熹注"愚是知不足而后知有余"。《词海》:愚,纯朴也。
- 渤海堂:唐朝时高固、高崇文都被封为渤海郡王;北齐高欢被封为渤海王。
- 漁陽堂:
- 遼東堂:
- 廣陵堂:
- 河南堂:
- 有繼堂:相傳大儒朱熹曾贈聯日:“後周忠節第,有宋尚書門。”為題堂名日“有繼堂”。[1]
- 供侯堂:
歷史名人
- 高元,發明房屋的始祖
- 高渐离,战国末年时燕人,擅长击筑,燕太子丹派荆轲谋刺秦王政(即秦始皇),到易水送行,他击筑,荆轲和歌。后因在筑内暗藏铅块扑击秦始皇,不中被杀。
現代名人
學界
政界
- 高承元,1926年曾任國民政府外交部部長。
- 高玉樹,中華民國前台北市市長、交通部部長及總統府資政。
- 高孔廉,中華民國海基會副董事長兼秘書長。
- 高志鵬,中華民國立法院民進黨籍立法委員。
- 高建智,中華民國立法院民進黨籍立法委員。
- 高思博,中華民國行政院政務委員。
- 高基讚,中華民國台中縣議會台聯黨籍縣議員。
商界
體界
- 高淑品,台灣女撞球選手。
- 高柏松,中華民國高爾夫名將,曾雅妮幼時啟蒙教練。
- 高英傑,中華民國棒球代表隊前總教練、現為台北體育學院教練。
- 高志綱,台灣中華職棒大聯盟棒球選手,目前效力於中華職棒統一7-ELEVEn獅隊。
- 高國慶,台灣中華職棒大聯盟棒球選手,目前效力於中華職棒統一7-ELEVEn獅隊。
軍人
藝界
- 高向鵬,台灣著名的男歌手。
- 高明俊,台灣著名的藝人。
- 高慧君,台灣著名的女歌手。
- 高希鈞
- 高志超,澳門聞名旅遊家兼食家,人稱膠超。
- 高可慧,無線電視藝員、配音員
- 高皓正,香港藝人
- 高康宇,為台灣著名的演藝工作人員。
- 高以翔,為台灣著名的演藝工作人員。
- 高海寧:無線電視藝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