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蒙古烤肉:修订间差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第8行: 第8行:
*[[鐵板燒]]
*[[鐵板燒]]


螢橋並非現在的中正橋, 原有的螢橋位於和平西路一段與廈門街口附近,隨著該條小溪流於十年填平為廈門街25巷之後,已拆除.
螢橋並非現在的中正橋, 原有的螢橋位於和平西路一段與廈門街口附近,隨著該條小溪流於民國五年填平為廈門街25巷之後,已拆除.


中正橋於日治時代名為川端橋, 與螢橋相距數百公尺以上, 是不同的兩座橋樑.
中正橋於日治時代名為川端橋, 與螢橋相距數百公尺以上, 是不同的兩座橋樑.


依據吳先生口述店址位於同安街底與大河邊(非文中所寫的淡水河,應該是新店溪), 河邊看到的橋應該是民國40年已改名的中正橋, 而非螢橋.
依據吳先生口述店址位於同安街底與大河邊(非文中所寫的淡水河,應該是新店溪), 民國40年在大河邊看到的橋應該是光復後已改名的中正橋, 而非螢橋.


但該區域於日治時代在汀州路, 廈門街口附近設有螢橋火車站, 故亦有人統稱附近區域為螢橋, 非指單一橋樑而言, 容易產生誤解.
但該區域於日治時代在汀州路, 廈門街口附近設有螢橋驛(火車站)(已拆除), 故當年亦有人統稱附近區域為螢橋, 非指單一橋樑而言, 後人容易產生誤解.


== 外部連結 ==
== 外部連結 ==

2011年10月3日 (一) 09:35的版本

蒙古烤肉,類似燒烤,通常是由多種肉類與蔬菜等置於平鐵板上拌炒而成的料理。為自助餐的一種形式,顧客取料並由廚師拌炒。 蒙古烤肉源自成吉思汗遠征歐洲時行軍的便宜之計,以盾為鍋、以矛為筷烹煮食物,就是現在蒙古烤肉大鼎爐和長筷子的濫觴;後來進入太平盛世,這個料理方式被帶回北京。

蒙古烤肉起源於台灣,並非蒙古傳統飲食。相聲大師吳兆南與一群退休老兵在1951年一起發想出蒙古烤肉,在淡水河邊的螢橋(現在的中正橋)旁,開了「烤肉香」,是台灣第一家蒙古烤肉專賣店。當時吳兆南在淡水河畔開店,一口氣把鼎爐放大至直徑約雙手張開的寬度,這是一個創舉,被沿用至今。此外,肉品、配料和醬料也變得多元,牛羊雞豬肉加上蔬菜,再淋上醬油、麻油、大蒜、辣椒、檸檬汁、鳳梨等十餘種配料,成為眾所周知的「蒙古烤肉」。蒙古烤肉在台灣從創始至今,都是一價吃到飽的形式,只是當時的路邊攤一個人只要三十元,現在因肉品的檔次更高,加上燒餅、酸菜白肉鍋等配套多,一個人約五百元。

參見

螢橋並非現在的中正橋, 原有的螢橋位於和平西路一段與廈門街口附近,隨著該條小溪流於民國五十幾年填平為廈門街25巷之後,已拆除.

中正橋於日治時代名為川端橋, 與螢橋相距數百公尺以上, 是不同的兩座橋樑.

依據吳先生口述店址位於同安街底與大河邊(非文中所寫的淡水河,應該是新店溪), 民國40年在大河邊能看到的橋應該是光復後已改名的中正橋, 而非螢橋.

但該區域於日治時代在汀州路, 廈門街口附近設有螢橋驛(火車站)(已拆除), 故當年亦有人統稱附近區域為螢橋, 非指單一橋樑而言, 後人容易產生誤解.

外部連結

相聲大師:蒙古烤肉我創的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