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User:Aurora2704/Sandbox:修订间差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第5行: 第5行:


===呂尚受封與早期歷史===
===呂尚受封與早期歷史===
齊國早在西周時期已出現,當時周武王為了酬謝為周朝的功臣和宗室,大行封建制度,封功臣呂尚於齊,因國君為[[姜姓]],故又稱為'''姜姓齊國''', 史稱'''[[姜齊]]'''。後來[[三監之亂]]發生,[[周公]]被逼東征,為了控制新取來的地方勢力,周公決定把齊國遷到現今[[山東]]半島一帶,而諸侯也由呂尚改為他的兒子[[呂伋]]。
齊國早在西周時期已出現,當時周武王為了酬謝為周朝的功臣和宗室,大行封建制度,封功臣呂尚於齊,因國君為[[姜姓]],故又稱為'''姜姓齊國''', 史稱'''[[姜齊]]'''。後來[[三監之亂]]發生,[[周公]]東征,為了控制新取來的地方勢力,周公決定把齊國遷到現今[[山東]]半島一帶,而諸侯也由呂尚改為他的兒子[[呂伋]]。


齊國在諸侯中地位崇高,周成王曾在三監之亂後,使[[召康公]]命姜太公曰:「東至海, 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無棣,五侯九伯,實得征之。」齊國由此得到征伐之權,成為大國,建都於[[營丘]]。[[周康王]]時期,周康王分以珍寶之器分給齊丁公呂伋、[[衛國]]第二代君主[[衛康伯]]及[[晉國]]第二代君主[[晉侯燮]]和[[周公旦]]之子[[魯公伯禽]]。<ref>《左傳· 昭公十二年》:與之語曰:“昔我先王熊繹,與呂級、王孫牟、燮父、禽父,並事康王,四國皆有分,我獨無有。今吾使人於週,求鼎以為分,王其與我乎?”</ref>
齊國在諸侯中地位崇高,周成王曾在三監之亂後,使[[召康公]]命姜太公曰:「東至海, 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無棣,五侯九伯,實得征之。」齊國由此得到征伐之權,成為大國,建都於[[營丘]]。[[周康王]]時期,周康王分以珍寶之器分給齊丁公呂伋、[[衛國]]第二代君主[[衛康伯]]及[[晉國]]第二代君主[[晉侯燮]]和[[周公旦]]之子[[魯公伯禽]]。<ref>《左傳· 昭公十二年》:與之語曰:“昔我先王熊繹,與呂級、王孫牟、燮父、禽父,並事康王,四國皆有分,我獨無有。今吾使人於週,求鼎以為分,王其與我乎?”</ref>
第19行: 第19行:
齊桓公即位後,發兵迎擊魯國,在乾時(今山東省桓台縣)大戰,魯軍敗走。鮑叔牙給[[魯莊公]]寫了一封信,信中說:「公子糾是齊君的兄弟,不忍殺他,請魯國自己殺他。公子糾的老師召忽、管仲是仇人,請魯國把他們送來,剁成肉泥。如不從命,將要出兵討伐魯國。」魯人害怕,殺公子糾,[[召忽]]自殺,管仲被囚禁。桓公要殺管仲,鮑叔牙勸說:「臣幸運地跟從了君上,君上現在成為了國君。如果君上只想讓齊國成為強國,那麼有叔牙和高傒就夠了。如果君上 想成就天下霸業,那麼非管仲不可。管仲到哪個國家,哪個國家就能強盛,不可以失去他。」桓公聽從他的建議,假裝要殺仇人,把管仲接到齊國。桓公和管仲談論霸王之術,大喜過望,以其為大夫,委以政事。<ref>《[[s:春秋左氏傳/莊公|春秋左氏傳 莊公篇]]》秋,師及齊師戰於乾時,我師敗績,公喪戎路,傳乘而歸。秦子、梁子以公旗辟於下道,是以皆止。鮑叔帥師來言曰:「子糾,親也,請君討之。管、召、仇也,請受而甘心焉。」乃殺子糾於生竇,召忽死之。管仲請囚,鮑叔受之,乃堂阜而稅之。歸而以告曰:「管夷吾治於高傒,使相可也。」公從之。</ref>桓公任管仲為相,推行改革,實行軍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齊國逐漸強盛。桓公於前681年在甄(今山東鄄城)召集宋、陳等四國諸侯會盟,齊桓公是歷史上第一個充當盟主的諸侯。後宋國違背盟約,齊桓公以周天子的名義,率幾國諸侯伐宋,迫使宋國求和,此即為「九合諸侯」的第一次。另外,齊桓公還滅了譚、遂、鄣等小國。當時中原華夏各諸侯苦於戎狄等部落的攻擊,於是齊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旗號,北擊山戎,南伐楚國,桓公成為中原霸主,受到周天子賞賜,將齊國的霸業推至高峯。
齊桓公即位後,發兵迎擊魯國,在乾時(今山東省桓台縣)大戰,魯軍敗走。鮑叔牙給[[魯莊公]]寫了一封信,信中說:「公子糾是齊君的兄弟,不忍殺他,請魯國自己殺他。公子糾的老師召忽、管仲是仇人,請魯國把他們送來,剁成肉泥。如不從命,將要出兵討伐魯國。」魯人害怕,殺公子糾,[[召忽]]自殺,管仲被囚禁。桓公要殺管仲,鮑叔牙勸說:「臣幸運地跟從了君上,君上現在成為了國君。如果君上只想讓齊國成為強國,那麼有叔牙和高傒就夠了。如果君上 想成就天下霸業,那麼非管仲不可。管仲到哪個國家,哪個國家就能強盛,不可以失去他。」桓公聽從他的建議,假裝要殺仇人,把管仲接到齊國。桓公和管仲談論霸王之術,大喜過望,以其為大夫,委以政事。<ref>《[[s:春秋左氏傳/莊公|春秋左氏傳 莊公篇]]》秋,師及齊師戰於乾時,我師敗績,公喪戎路,傳乘而歸。秦子、梁子以公旗辟於下道,是以皆止。鮑叔帥師來言曰:「子糾,親也,請君討之。管、召、仇也,請受而甘心焉。」乃殺子糾於生竇,召忽死之。管仲請囚,鮑叔受之,乃堂阜而稅之。歸而以告曰:「管夷吾治於高傒,使相可也。」公從之。</ref>桓公任管仲為相,推行改革,實行軍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齊國逐漸強盛。桓公於前681年在甄(今山東鄄城)召集宋、陳等四國諸侯會盟,齊桓公是歷史上第一個充當盟主的諸侯。後宋國違背盟約,齊桓公以周天子的名義,率幾國諸侯伐宋,迫使宋國求和,此即為「九合諸侯」的第一次。另外,齊桓公還滅了譚、遂、鄣等小國。當時中原華夏各諸侯苦於戎狄等部落的攻擊,於是齊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旗號,北擊山戎,南伐楚國,桓公成為中原霸主,受到周天子賞賜,將齊國的霸業推至高峯。


===霸業崩潰與諸子爭位===
===諸子爭位與霸業崩潰===
桓公晚年昏庸,重用佞臣[[衞開方|公子開方]]、[[易牙]]、豎刁等人,當賢臣管仲、[[隰朋]]及鮑叔牙等相繼去逝,齊國開始走下坡。
桓公晚年昏庸,重用佞臣[[衞開方|公子開方]]、[[易牙]]、[[豎刁]]等人,當賢臣管仲、[[隰朋]]及鮑叔牙等相繼去逝,齊國開始走下坡。


齊桓公和管仲立[[齊孝公|公子昭]]為太子,並囑託[[宋襄公]]予以照應。桓公四十三年(前643年),齊桓公重病,五公子([[公子無虧]]、公子昭、[[齊昭公|公子潘]]、[[齊惠公|公子元]]、[[齊懿公|公子商人]])各率黨羽爭位。冬十月,齊桓公餓死。五公子互相攻打,齊國一片混亂。桓公屍體在床上放了六十七天,屍蟲都從窗子裡爬了出來,「身死不葬,蟲流出戶」。後來易牙、豎刁等人擁立的齊君無虧才把桓公收殮。公子昭逃奔宋國。<ref>《[[s:春秋左氏傳/僖公|春秋左氏傳 僖公篇]]》九月.公至.書曰.至自會.猶有諸侯之事焉.且諱之也.齊侯之夫人三.王姬.徐嬴.蔡姬.皆無子.齊侯好內.多內寵.內嬖如夫人者六人.長衛姬生武孟.少衛姬生惠公.鄭姬生孝公.葛嬴生昭公.密姬生懿公.宋華子生公子雍.公與管仲屬孝公於宋襄公.以為大子.雍巫有寵於衛共姬.因寺人貂以薦羞於公.亦有寵.公許之.立武孟.管仲卒.五公子皆求立.冬.十月.乙亥.齊桓公卒.易牙入.與寺人貂因內寵以殺群吏.而立公子無虧.孝公奔宋.</ref>前642年春,宋襄公聯合曹國、衞國、邾國領兵攻齊,以助公子昭歸國爭位。三月,迫於諸侯軍隊的壓力,齊眾大夫在[[國氏]]、[[高氏]]兩家的率領下誘殺豎刁、無虧,迎立太子昭。但其餘四公子的追隨者興兵攻打已入齊境的太子昭,迫使其逃回宋國。同年五月,宋襄公再度發兵,擊敗齊眾公子於甗(今[[ 山東]]濟南附近),太子昭遂得以入齊都臨淄(今山東淄博臨淄)即位。此次動亂之後,齊國國力衰落,齊桓公霸業告終。<ref>《[[s:春秋左氏傳/僖公|春秋左氏傳 僖公篇]]》三月.齊人殺無虧.鄭伯始朝于楚.楚子賜之金.既而悔之.與之盟曰.無以鑄兵.故以鑄三鍾.齊人將立孝公.不勝四公子之徒.遂與宋人戰.夏.五月.宋敗齊師于甗.立孝公而還.</ref>
齊桓公和管仲立[[齊孝公|公子昭]]為太子,並囑託[[宋襄公]]予以照應。桓公四十三年(前643年),齊桓公重病,五公子([[公子無虧]]、公子昭、[[齊昭公|公子潘]]、[[齊惠公|公子元]]、[[齊懿公|公子商人]])各率黨羽爭位。冬十月,齊桓公餓死。五公子互相攻打,齊國一片混亂。桓公屍體在床上放了六十七天,屍蟲都從窗子裡爬了出來,「身死不葬,蟲流出戶」。後來易牙、豎刁等人擁立的齊君無虧才把桓公收殮。公子昭逃奔宋國。<ref>《[[s:春秋左氏傳/僖公|春秋左氏傳 僖公篇]]》九月.公至.書曰.至自會.猶有諸侯之事焉.且諱之也.齊侯之夫人三.王姬.徐嬴.蔡姬.皆無子.齊侯好內.多內寵.內嬖如夫人者六人.長衛姬生武孟.少衛姬生惠公.鄭姬生孝公.葛嬴生昭公.密姬生懿公.宋華子生公子雍.公與管仲屬孝公於宋襄公.以為大子.雍巫有寵於衛共姬.因寺人貂以薦羞於公.亦有寵.公許之.立武孟.管仲卒.五公子皆求立.冬.十月.乙亥.齊桓公卒.易牙入.與寺人貂因內寵以殺群吏.而立公子無虧.孝公奔宋.</ref>前642年春,宋襄公聯合曹國、衞國、邾國領兵攻齊,以助公子昭歸國爭位。三月,迫於諸侯軍隊的壓力,齊眾大夫在[[國氏]]、[[高氏]]兩家的率領下誘殺豎刁、無虧,迎立太子昭。但其餘四公子的追隨者興兵攻打已入齊境的太子昭,迫使其逃回宋國。同年五月,宋襄公再度發兵,擊敗齊眾公子於甗(今[[ 山東]]濟南附近),太子昭遂得以入齊都臨淄(今山東淄博臨淄)即位。此次動亂之後,齊國國力衰落,齊桓公霸業告終。<ref>《[[s:春秋左氏傳/僖公|春秋左氏傳 僖公篇]]》三月.齊人殺無虧.鄭伯始朝于楚.楚子賜之金.既而悔之.與之盟曰.無以鑄兵.故以鑄三鍾.齊人將立孝公.不勝四公子之徒.遂與宋人戰.夏.五月.宋敗齊師于甗.立孝公而還.</ref>


孝公死後,其子被公子開方殺死,公子潘奪位,是為昭公。昭公死後,其子[[姜舍]]在位僅五個月,就被公子商人弒殺自立,是為懿公。三年後,懿公被弒,齊人恨懿公驕恣,廢其子而迎公子姜元於衞。姜元即位,是為齊惠公。一連串的爭位至此結束,但齊國因此國力衰落,時常跟隨晉國與楚國爭霸。
孝公死後,其子被公子開方殺死,公子潘奪位,是為昭公。昭公死後,其子[[姜舍]]在位僅五個月,就被公子商人弒殺自立,是為懿公。三年後,懿公被弒,齊人恨懿公驕恣,廢其子而迎公子姜元於衞。姜元即位,是為齊惠公。一連串的爭位至此結束,但齊國因此國力衰落,只能跟隨晉國與楚國爭霸。

===晏嬰相齊與田氏專權===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2011年11月6日 (日) 16:51的版本

歷史

姜齊時代

呂尚受封與早期歷史

齊國早在西周時期已出現,當時周武王為了酬謝為周朝的功臣和宗室,大行封建制度,封功臣呂尚於齊,因國君為姜姓,故又稱為姜姓齊國, 史稱姜齊。後來三監之亂發生,周公東征後,為了控制新取來的地方勢力,周公決定把齊國遷到現今山東半島一帶,而諸侯也由呂尚改為他的兒子呂伋

齊國在諸侯中地位崇高,周成王曾在三監之亂後,使召康公命姜太公曰:「東至海, 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無棣,五侯九伯,實得征之。」齊國由此得到征伐之權,成為大國,建都於營丘周康王時期,周康王分以珍寶之器分給齊丁公呂伋、衛國第二代君主衛康伯晉國第二代君主晉侯燮周公旦之子魯公伯禽[1]

齊丁公三傳至哀公,因受紀侯在周夷王前進讒言被夷王烹殺。[2]哀公死後,由他的異母弟呂靜被立為齊君,是為齊胡公。前866年,齊胡公為防紀國暗算,從營丘(臨淄)遷都至薄姑(臨淄西北五十里)。此舉令齊人震動及有怨言,齊哀公同母弟公子山與私黨率營丘人殺死胡公,將胡公之子驅逐出境,又把首都從薄姑遷到臨淄,是為齊獻公。[3]獻公兩傳至其孫厲公,厲公昏憒暴虐,國民痛恨他,遂聯絡齊胡公之子入齊國攻殺厲公。胡公之子皆戰死,齊人擁立厲公之子呂赤為國君,是為齊文公。齊文公把參與殺厲公的七十人全部處死,結束長達四十餘年的宮廷內亂。[4]

僖公小霸與齊國崛起

文公三傳至僖公。齊僖公先後與鄭莊公魯隱公結盟,得到兩國幫助,在其後十數年間齊僖公先後主持與多國會盟,平定宋、衞與鄭三國之間的鬥爭。[5]齊國與盟國鄭、魯以宋殤公不向周天子朝覲而討伐宋國、以郕國不聽從周天子之命令不而討伐郕國、平定許國逼使許莊公出走,立其弟許桓公為國君、平定宋國華督之亂。[6]前706年,齊僖公又在鄭國公子忽幫助下打敗狄戎,[7]但是因贈送禮物給各盟國時,魯、鄭交惡,於前702年,齊國在鄭國要求下聯鄭伐魯。[8]前699年,又應宋國要求,聯合宋、衞、燕三國討伐鄭國,[9]齊國遂形成一個小霸之局面。到了僖公之子襄公在位時,國力更強。在前690年,降服紀國。[10]前686年,齊國又與魯國討伐郕國,郕國降齊。[11]

桓公即位與齊國稱霸

前685年齊大夫連稱管至父弒殺齊襄公,立其堂弟公孫無知即位。齊大夫鮑叔牙早有預感齊國將發生大亂,在襄公在位期間就保護公子小白逃到莒國(山東莒縣),另一大夫管仲則協助公子糾逃奔魯國。前685年齊大臣雍廩殺國君無知與太夫連稱,國內無君,公子糾與公子小白爭相回國,魯國派管仲帶兵堵截住莒國到齊國的路,管仲一箭射中小白帶鉤。小白咬舌吐血假裝倒地而死,管仲派人回魯國報捷。這時小白已兼程趕回齊國,高傒迎公子小白回到臨淄即位,為齊桓公。[12]

齊桓公即位後,發兵迎擊魯國,在乾時(今山東省桓台縣)大戰,魯軍敗走。鮑叔牙給魯莊公寫了一封信,信中說:「公子糾是齊君的兄弟,不忍殺他,請魯國自己殺他。公子糾的老師召忽、管仲是仇人,請魯國把他們送來,剁成肉泥。如不從命,將要出兵討伐魯國。」魯人害怕,殺公子糾,召忽自殺,管仲被囚禁。桓公要殺管仲,鮑叔牙勸說:「臣幸運地跟從了君上,君上現在成為了國君。如果君上只想讓齊國成為強國,那麼有叔牙和高傒就夠了。如果君上 想成就天下霸業,那麼非管仲不可。管仲到哪個國家,哪個國家就能強盛,不可以失去他。」桓公聽從他的建議,假裝要殺仇人,把管仲接到齊國。桓公和管仲談論霸王之術,大喜過望,以其為大夫,委以政事。[13]桓公任管仲為相,推行改革,實行軍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齊國逐漸強盛。桓公於前681年在甄(今山東鄄城)召集宋、陳等四國諸侯會盟,齊桓公是歷史上第一個充當盟主的諸侯。後宋國違背盟約,齊桓公以周天子的名義,率幾國諸侯伐宋,迫使宋國求和,此即為「九合諸侯」的第一次。另外,齊桓公還滅了譚、遂、鄣等小國。當時中原華夏各諸侯苦於戎狄等部落的攻擊,於是齊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旗號,北擊山戎,南伐楚國,桓公成為中原霸主,受到周天子賞賜,將齊國的霸業推至高峯。

諸子爭位與霸業崩潰

桓公晚年昏庸,重用佞臣公子開方易牙豎刁等人,當賢臣管仲、隰朋及鮑叔牙等相繼去逝,齊國開始走下坡。

齊桓公和管仲立公子昭為太子,並囑託宋襄公予以照應。桓公四十三年(前643年),齊桓公重病,五公子(公子無虧、公子昭、公子潘公子元公子商人)各率黨羽爭位。冬十月,齊桓公餓死。五公子互相攻打,齊國一片混亂。桓公屍體在床上放了六十七天,屍蟲都從窗子裡爬了出來,「身死不葬,蟲流出戶」。後來易牙、豎刁等人擁立的齊君無虧才把桓公收殮。公子昭逃奔宋國。[14]前642年春,宋襄公聯合曹國、衞國、邾國領兵攻齊,以助公子昭歸國爭位。三月,迫於諸侯軍隊的壓力,齊眾大夫在國氏高氏兩家的率領下誘殺豎刁、無虧,迎立太子昭。但其餘四公子的追隨者興兵攻打已入齊境的太子昭,迫使其逃回宋國。同年五月,宋襄公再度發兵,擊敗齊眾公子於甗(今山東濟南附近),太子昭遂得以入齊都臨淄(今山東淄博臨淄)即位。此次動亂之後,齊國國力衰落,齊桓公霸業告終。[15]

孝公死後,其子被公子開方殺死,公子潘奪位,是為昭公。昭公死後,其子姜舍在位僅五個月,就被公子商人弒殺自立,是為懿公。三年後,懿公被弒,齊人恨懿公驕恣,廢其子而迎公子姜元於衞。姜元即位,是為齊惠公。一連串的爭位至此結束,但齊國因此國力衰落,只能跟隨晉國與楚國爭霸。

晏嬰相齊與田氏專權

參考文獻

  1. ^ 《左傳· 昭公十二年》:與之語曰:“昔我先王熊繹,與呂級、王孫牟、燮父、禽父,並事康王,四國皆有分,我獨無有。今吾使人於週,求鼎以為分,王其與我乎?”
  2. ^ 史記·卷三十二·齊太公世家第二》 哀公时,纪侯谮之周,周烹哀公而立其弟静,是為胡公。
  3. ^ 史記·卷三十二·齊太公世家第二》哀公之同母少弟山怨胡公,乃與其党率營丘人襲攻殺胡公而自立,是為獻公。
  4. ^ 史記·卷三十二·齊太公世家第二》厲公暴虐,故胡公子複入齊,齊人欲立之,乃與攻殺厲公。胡公子亦戰死。齊人乃立厲公子赤為君,是為文公,而誅殺厲公者七十人。
  5. ^ 春秋左氏傳 隱公篇》齊人卒平宋、衛於鄭。秋,會於溫,盟於瓦屋,以釋東門之役,禮也。八月丙戌,鄭伯以齊人朝王,禮也。公及莒人盟於浮來,以成紀好也。冬,齊侯使來告成三國。公使眾仲對曰:「君釋三國之圖,以鳩其民,君之惠也。寡君聞命矣,敢不承受君之明德。」
  6. ^ 春秋左氏傳 桓公篇》二年春,宋督攻孔氏,殺孔父而取其妻。公怒,督懼,遂弒殤公。君子以督為有無君之心,而後動於惡,故先書弒其君。會于稷,以成宋亂,為賂故,立華氏也。宋殤公立,十年十一戰,民不堪命。孔父嘉為司馬,督為大宰,故因民之不堪命,先宣言曰:「司馬則然。」已殺孔父而弒殤公,召莊公于鄭而立之,以親鄭。以郜大鼎賂公,齊、陳、鄭皆有賂,故遂相宋公。
  7. ^ 春秋左氏傳 桓公篇》夏,會于成。紀來諮謀齊難也。北戎伐齊,齊使乞師于鄭,鄭大子忽帥師救齊。六月,大敗戎師,獲其二帥,大良,少良。甲首三百,以獻於齊。
  8. ^ 春秋左氏傳 桓公篇》初,北戎病齊,諸侯救之。鄭公子忽有功焉。齊人餼諸侯,使魯次之。魯以周班後鄭。鄭人怒,請師于齊。齊人以衛師助之。故不稱侵伐。先書齊、衛,王爵也。
  9. ^ 春秋左氏傳 桓公篇》十有三年,春二月,公會紀侯、鄭伯。己巳,及齊侯、宋公、衛侯、燕人戰。齊師、宋師、衛師、燕師敗績。
  10. ^ 春秋左氏傳 莊公篇》秋,紀季以酅入於齊,紀於是乎始判。
  11. ^ 春秋左氏傳 莊公篇》夏,師及齊師圍郕。郕降於齊師。
  12. ^ 春秋左氏傳 莊公篇》九年春,齊人殺無知。公及齊大夫盟於既。夏,公伐齊納子糾。齊小白入於齊。
  13. ^ 春秋左氏傳 莊公篇》秋,師及齊師戰於乾時,我師敗績,公喪戎路,傳乘而歸。秦子、梁子以公旗辟於下道,是以皆止。鮑叔帥師來言曰:「子糾,親也,請君討之。管、召、仇也,請受而甘心焉。」乃殺子糾於生竇,召忽死之。管仲請囚,鮑叔受之,乃堂阜而稅之。歸而以告曰:「管夷吾治於高傒,使相可也。」公從之。
  14. ^ 春秋左氏傳 僖公篇》九月.公至.書曰.至自會.猶有諸侯之事焉.且諱之也.齊侯之夫人三.王姬.徐嬴.蔡姬.皆無子.齊侯好內.多內寵.內嬖如夫人者六人.長衛姬生武孟.少衛姬生惠公.鄭姬生孝公.葛嬴生昭公.密姬生懿公.宋華子生公子雍.公與管仲屬孝公於宋襄公.以為大子.雍巫有寵於衛共姬.因寺人貂以薦羞於公.亦有寵.公許之.立武孟.管仲卒.五公子皆求立.冬.十月.乙亥.齊桓公卒.易牙入.與寺人貂因內寵以殺群吏.而立公子無虧.孝公奔宋.
  15. ^ 春秋左氏傳 僖公篇》三月.齊人殺無虧.鄭伯始朝于楚.楚子賜之金.既而悔之.與之盟曰.無以鑄兵.故以鑄三鍾.齊人將立孝公.不勝四公子之徒.遂與宋人戰.夏.五月.宋敗齊師于甗.立孝公而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