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項式係數:修订间差异
小 r2.5.1) (機器人 新增: ta:ஈருறுப்புக் குணகம் |
|||
第70行: | 第70行: | ||
若''α''是一非負整數''n'',則所有''k'' > ''n''的項為零,此無窮級數變成有限項的和,還原為二項式公式,但對於''α''的其他值,包括負數和有理數,此級數為無窮級數。 |
若''α''是一非負整數''n'',則所有''k'' > ''n''的項為零,此無窮級數變成有限項的和,還原為二項式公式,但對於''α''的其他值,包括負數和有理數,此級數為無窮級數。 |
||
== 帕斯卡三角形 == |
== 帕斯卡三角形 (楊輝三角形) == |
||
[[Image:Pascal's triangle - 1000th row.png|150px|right|thumb|帕斯卡三角形的第1000行,垂直排列,且以灰階表示係數的十進制數位,向右對齊,故左邊邊界約是二項式係數的對數,圖中可見數族形成一[[對數凹數列]]。]] |
[[Image:Pascal's triangle - 1000th row.png|150px|right|thumb|帕斯卡三角形的第1000行,垂直排列,且以灰階表示係數的十進制數位,向右對齊,故左邊邊界約是二項式係數的對數,圖中可見數族形成一[[對數凹數列]]。]] |
||
2011年12月9日 (五) 19:24的版本
二項式係數在數學上是二項式定理中的係數族。其必然為正整數,且能以兩個非負整數為參數確定,此兩參數通常以n和k代表,並將二項式係數寫作,亦即是二項式冪(1 + x) n的多項式展式中,x k項的係數。如將二項式係數的n值順序排列成行,每行為k值由0至n列出,則構成帕斯卡三角形。
此數族亦常見於其他代數學領域中,尤其是組合數學。任何有n個元素的集合,由其衍生出擁有k個元素的子集,即由其中任意k個元素的組合,共有個。故此亦常讀作「n選取k」。二項式係數的特性使表達式的定義不再局限於n和k均為非負整數及k ≤ n,然此等表達式仍被稱為二項式係數。
雖然此數族早已被發現(見帕斯卡三角形),但表達式則是由Andreas von Ettingshausen於1826年始用[1]。最早探討二項式係數的論述是十世紀的Halayudha寫的印度教典籍《Pingala的計量聖典》(chandaḥśāstra),及至約1150年,印度數學家Bhaskaracharya於其著作《Lilavati》[2] 中給出一個簡單的描述。
二項式係數亦有不同的表達方式,包括:C(n, k)、nCk、nCk、、[3],其中的C代表組合(combinations)或選擇(choices)。
定義及概念
考慮包含0的自然數n和k,則二項式係數定義為(1 + X)n的展式中,單項Xk的係數,亦即在二項式定理中的係數
(任何交換環元素x、y中有定義),亦因此得名為「二項式係數」。
此數的另一出處在組合數學,表達了從n物中,不計較次序取k物有多少方式,亦即從一n元素集合中所能組成k元素子集的數量。此定義與上述定義相同,理由如下:若將冪(1 + X)n的n個因數逐一標記為i(從1至n),則任一k元素子集則建構成展式中的一個Xk項,故此該單項的係數等如此種子集的數量。亦因此,就任何自然數n和k而言,亦為自然數。此外,二項式係數亦見於很多組合問題的解答中,如由n個位元(如數字0或1)組成的所有序列中,其和為k的數目為,又如算式,其中每一ai均為非負整數,則有種寫法。這些例子中,大部分可視作等同於點算k個元素的組合的數量。
計算二項式係數
除展開二項式或點算組合數量之外,尚有多種方式計算的值。
遞歸公式
以下遞歸公式可計算二項式係數:
其中特別指定:
此公式可由計算(1 + X)n−1(1 + X)中的Xk項,或點算集合{1, 2, ..., n}的k個元素組合中包含n與不包含n的數量得出。
顯然,如果k > n,則。而且對所有n,,故此上述遞歸公式可於此等情況下中斷。遞歸公式可用作建構帕斯卡三角形。
乘數公式
個別二項式係數可用以下公式計算:
上式中第一個分數的分子是一階乘冪。此公式可以二項式係數在計算組合數量的意義理解:分子為從n個元素中取出k個元素的序列之數量,當中包含同樣的元素但不同排列次序的序列。分母則計算同樣的k個元素可有多少種排序方式。
階乘公式
二項式係數最簡潔的表達式是階乘:
其中「n!」是n的階乘,此公式從上述乘數公式中分子分母各乘以(n − k)!取得,所以此公式中的分子分母有眾同共同因子。除非先行抵銷兩邊中的共同因子,否則以此公式進行計算時較率欠佳,尤因階乘的數值增長特快。惟此公式展示了二項式係數的對稱特性:
一般化形式及其與二項式級數的關係
若將n換成任意數值(負數、實數或複數)α,甚至是在任何能為正整數給出逆元素的交換環中的一元素,則二項式係數可籍乘數公式擴展[4]:
此定義能使二項式公式一般化(其中一單項為1),故仍能相稱地稱作二項式係數:
此公式對任何複數α及X,|X| < 1時成立,故此亦可視作X的冪級數的恆等式,即係數為常數1,任意冪之級數定義,且在此定義下,對於冪的恆等式成立,例如
若α是一非負整數n,則所有k > n的項為零,此無窮級數變成有限項的和,還原為二項式公式,但對於α的其他值,包括負數和有理數,此級數為無窮級數。
帕斯卡三角形 (楊輝三角形)
此式可以用於數學歸納法,以証明對於所有n和k均為自然數(等同於証明k!為所有k個連續整數之積的因數),此特性並不易從公式(1)中得出。
帕斯卡法則建構出帕斯卡三角形:
0: 1 1: 1 1 2: 1 2 1 3: 1 3 3 1 4: 1 4 6 4 1 5: 1 5 10 10 5 1 6: 1 6 15 20 15 6 1 7: 1 7 21 35 35 21 7 1 8: 1 8 28 56 70 56 28 8 1
第n橫行列出的k = 0,…,n項,其建構方法為在外邊填上1,然後將上一行中每兩個相鄰數相加的和填在其下,此方法可快速地計算二項式係數而不涉及乘法或分數,例如從第5橫行可馬上得出
- (x + y)5 = 1 x5 + 5 x4y + 10 x3y2 + 10 x2y3 + 5 x y4 + 1 y5
在斜線上相鄰項的差就是上一斜線上的數值,此乃上述遞歸等式(3)的延申意義。
組合數學和統計學
二項式係數是組合數學中的重要課題,因其可用於眾多常見的點算問題中,例如
- 共有種方式從n元素中選取k項。見組合。
- 共有種方式從一個n元素集合中選取(容許重覆選取)k元素建立多重集。
- 共有個字符串包含k個1和n個零。
- 共有個字符串包含k個1和n個零,且沒有兩個1相鄰。[5]
- 卡塔蘭數是
- 統計學中的二項式分佈是
- 貝茲曲線的公式。
以多項式表達二項式係數
就任就非負整數k,可表達為一多項式除以k!:
此為帶有理數係數,變量是t的多項式,可對任意實數或複數t運算以得出二項式係數,此「廣義二項式係數」見於牛頓廣義二項式定理。
就任意k,多項式可看成是惟一的k次多項式p(t)滿足p(0) = p(1) = ... = p(k − 1) = 0 及 p(k) = 1.
其係數可以第一類斯特靈數表示,即:
以二項式係數為多項式空間之基底
在任何包含Q的域中,最多d階的多項式有惟一的線性組合。係數ak是數列p(0), p(1), …, p(k)的第k差分,亦即: [6]
整數值多項式
每一多項式在整數參數時均是整數值(可在k上,用帕斯卡法則以歸納法証明)。故此,二項式係數多項式的整數線性組合亦為整數值。反之,(3.5)表達了任何整數值的多項式均是二項式係數多項式的整數線性組合。一般而言,對於一個特徵0域K的任何子環R,在K[t]內的多項式在整數參數時之值均在R內當且僅當該多項式是一二項式係數多項式的R-線性組合。
例
整數值多項式 3t(3t + 1)/2 可表達作:
有關二項式係數的恆等式
階乘公式能聯係相鄰的二項式係數,例如在k是正整數時,對任意n有:
再者:
備註
- ^ Higham (1998)
- ^ Lilavati 第6節,第4章(見Knuth (1997))。
- ^ Shilov (1977)
- ^ 見(Graham, Knuth & Patashnik 1994),其中就定義了,其他一般化形式包括考慮兩參數為實數或複數時以伽瑪函數為時定義,但此舉會令大部分二項式係數的恆等式失效,故未有被廣泛採用。然而,此方法替不等於零的參數下定義則可得出如Hilton, Holton and Pedersen, Mathematical reflections: in a room with many mirrors, Springer, 1997中那種好看的「帕斯卡風車」,但是卻會令帕斯卡法則在原點失效。
- ^ Muir, Thomas. Note on Selected Combinations. 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Edinburgh. 1902.
- ^ 此可視作泰勒定理的離散形式,亦與牛頓多項式有關,此式的交錯項之和可以Nörlund–Rice積分表示。
參考文獻
- Benjamin, Arthur T.; Quinn, Jennifer (2003). Proofs that Really Count: The Art of Combinatorial Proof , Mathematical Association of America.
- Bryant, Victor. Aspects of combinatoric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3. ISBN 0521419743.
- Flum, Jörg; Grohe, Martin. Parameterized Complexity Theory. Springer. 2006. ISBN 978-3-540-29952-3.
- Fowler, David. The Binomial Coefficient Function. The American Mathematical Monthly (Mathematical Association of America). 1996, 103 (1): 1–17. JSTOR 2975209. doi:10.2307/2975209. 已忽略未知参数
|month=
(建议使用|date=
) (帮助) - Graham, Ronald L.; Knuth, Donald E.; Patashnik, Oren. Concrete Mathematics Second. Addison-Wesley. 1994: 153–256. ISBN 0-201-55802-5.
- Higham, Nicholas J. Handbook of writing for the mathematical sciences. SIAM. 1998: 25. ISBN 0898714206.
- Knuth, Donald E. The Art of Computer Programming, Volume 1: Fundamental Algorithms Third. Addison-Wesley. 1997: 52–74. ISBN 0-201-89683-4.
- Singmaster, David. Notes on binomial coefficients. III. Any integer divides almost all binomial coefficients. J. London Math. Soc. (2). 1974, 8 (3): 555–560. doi:10.1112/jlms/s2-8.3.555.
- Shilov, G. E. Linear algebra. Dover Publications. 1977. ISBN 9780486635187.
外部連結
本條目含有来自PlanetMath《Binomial Coefficient》的內容,版权遵守知识共享协议:署名-相同方式共享协议。
本條目含有来自PlanetMath《Bounds for binomial coefficients》的內容,版权遵守知识共享协议:署名-相同方式共享协议。
本條目含有来自PlanetMath《Proof that C(n,k) is an integer》的內容,版权遵守知识共享协议:署名-相同方式共享协议。
本條目含有来自PlanetMath《Generalized binomial coefficients》的內容,版权遵守知识共享协议:署名-相同方式共享协议。 Template:Link G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