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1972年瑞穗地震:修订间差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SSR2000留言 | 贡献
无编辑摘要
第25行: 第25行:
}}
}}


'''1972年瑞穗地震'''發生於當地時間([[UTC+8]])1972年4月24日17:57(UTC 09:57)。[[美國地質調查局]]發布的地震規模是 M<sub>s</sub> 7.2<ref>http://neic.usgs.gov/neis/eq_depot/1999/eq_990920/setting.html</ref>;而[[中央氣象局]]發布的是 M<sub>L</sub> 6.9<ref>[http://www.cwb.gov.tw/V6/education/encyclopedia/eq100-all.pdf 中央氣象局地震百問]</ref>。震央位於台灣[[花蓮縣]][[瑞穗鄉]]。台北和花蓮最大震度為 4 級<ref>[http://ir.lib.ntnu.edu.tw/ir/retrieve/20542/ntnulib_ja_B0001_0009_063.pdf 台灣的地震與防災教育]</ref>。
'''1972年瑞穗地震'''發生於當地時間([[UTC+8]])1972年4月24日17:57(UTC 09:57)。[[美國地質調查局]]發布的地震規模是 M<sub>s</sub> 7.2<ref>http://neic.usgs.gov/neis/eq_depot/1999/eq_990920/setting.html</ref>;而[[中央氣象局]]發布的是 M<sub>L</sub> 6.9<ref>[http://www.cwb.gov.tw/V6/education/encyclopedia/eq100-all.pdf 中央氣象局地震百問]</ref>。震央位於台灣[[花蓮縣]][[瑞穗鄉]]。台北和花蓮最大震度為4級<ref>[http://ir.lib.ntnu.edu.tw/ir/retrieve/20542/ntnulib_ja_B0001_0009_063.pdf 台灣的地震與防災教育]</ref>。


==傷亡與損失==
==傷亡與損失==
5 人死亡,[[瑞穗大橋]]斷裂<ref>
5人死亡,[[瑞穗大橋]]斷裂<ref>
[http://eng6.swcb.gov.tw/wuhe/manager/down/file/%E7%91%9E%E7%A9%97%E9%84%89%E5%BF%97%20%20%E5%A4%A7%E4%BA%8B%E8%A8%98.pdf 瑞穗鄉志]</ref>。瑞穗的汙水處理廠損壞。
[http://eng6.swcb.gov.tw/wuhe/manager/down/file/%E7%91%9E%E7%A9%97%E9%84%89%E5%BF%97%20%20%E5%A4%A7%E4%BA%8B%E8%A8%98.pdf 瑞穗鄉志]</ref>。瑞穗的汙水處理廠損壞。


==地質背景==
==地質背景==
該地震是因為[[瑞穗斷層]]活動引發,造成 70 公分垂直移動<ref>[http://gisapsrv01.cpami.gov.tw/CPIS/cprpts/hualien/total/tab-img/tab1-3.htm 花蓮縣地震斷層概況]</ref><ref>[http://cgsweb.moeacgs.gov.tw/Result/921/5.%E6%9D%8E%E5%85%83%E5%B8%8C.pdf 台灣活動斷層調查的回顧與展望]</ref>。瑞穗斷層是長 150 公里的花東縱谷的一部分,是有左移分量的[[逆斷層]]<ref>http://twgeoref.moeacgs.gov.tw/storage/2008%5C20080070/eab.pdf</ref>。[[歐亞板塊]]和[[菲律賓海板塊]]的交界即位於花東縱谷<ref>Structure and evolution of the active fold-andthrust belt of southwestern Taiwan from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analysis, J. B. Hickman, D. V. Wiltschko, J.-H. Hung, P. Fang, Y. Bock. Geology and geophysics of an arc-continent collision, Taiwan, T. B. Byrne, C.-S. Liu, 2002.</ref>。
該地震是因為[[瑞穗斷層]]活動引發,造成70公分垂直移動<ref>[http://gisapsrv01.cpami.gov.tw/CPIS/cprpts/hualien/total/tab-img/tab1-3.htm 花蓮縣地震斷層概況]</ref><ref>[http://cgsweb.moeacgs.gov.tw/Result/921/5.%E6%9D%8E%E5%85%83%E5%B8%8C.pdf 台灣活動斷層調查的回顧與展望]</ref>。瑞穗斷層是長150公里的花東縱谷的一部分,是有左移分量的[[逆斷層]]<ref>http://twgeoref.moeacgs.gov.tw/storage/2008%5C20080070/eab.pdf</ref>。[[歐亞板塊]]和[[菲律賓海板塊]]的交界即位於花東縱谷<ref>Structure and evolution of the active fold-andthrust belt of southwestern Taiwan from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analysis, J. B. Hickman, D. V. Wiltschko, J.-H. Hung, P. Fang, Y. Bock. Geology and geophysics of an arc-continent collision, Taiwan, T. B. Byrne, C.-S. Liu, 2002.</ref>。


==參見==
==參見==

2011年12月17日 (六) 01:45的版本

1972年瑞穗地震
1972年瑞穗地震在臺灣的位置
1972年瑞穗地震
日期1972年4月24日17:57(UTC+8
震级MS 7.2
震源深度15 公里
震中23°30′N 121°24′E / 23.5°N 121.4°E / 23.5; 121.4
影響地區 臺灣
傷亡5

1972年瑞穗地震發生於當地時間(UTC+8)1972年4月24日17:57(UTC 09:57)。美國地質調查局發布的地震規模是 Ms 7.2[1];而中央氣象局發布的是 ML 6.9[2]。震央位於台灣花蓮縣瑞穗鄉。台北和花蓮最大震度為4級[3]

傷亡與損失

5人死亡,瑞穗大橋斷裂[4]。瑞穗的汙水處理廠損壞。

地質背景

該地震是因為瑞穗斷層活動引發,造成70公分垂直移動[5][6]。瑞穗斷層是長150公里的花東縱谷的一部分,是有左移分量的逆斷層[7]歐亞板塊菲律賓海板塊的交界即位於花東縱谷[8]

參見

參考資料

  1. ^ http://neic.usgs.gov/neis/eq_depot/1999/eq_990920/setting.html
  2. ^ 中央氣象局地震百問
  3. ^ 台灣的地震與防災教育
  4. ^ 瑞穗鄉志
  5. ^ 花蓮縣地震斷層概況
  6. ^ 台灣活動斷層調查的回顧與展望
  7. ^ http://twgeoref.moeacgs.gov.tw/storage/2008%5C20080070/eab.pdf
  8. ^ Structure and evolution of the active fold-andthrust belt of southwestern Taiwan from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analysis, J. B. Hickman, D. V. Wiltschko, J.-H. Hung, P. Fang, Y. Bock. Geology and geophysics of an arc-continent collision, Taiwan, T. B. Byrne, C.-S. Liu,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