馳龍屬:修订间差异
內容擴充 |
內容擴充 |
||
第49行: | 第49行: | ||
馳龍有可能是吃腐屍的動物,或是以牠的頜部來捕捉獵物。牠可能較[[蜥鳥盜龍]]更為適合捕捉大型的獵物。 |
馳龍有可能是吃腐屍的動物,或是以牠的頜部來捕捉獵物。牠可能較[[蜥鳥盜龍]]更為適合捕捉大型的獵物。 |
||
== |
==演化關係== |
||
巴納姆·布郎等人根據類似的顱骨比例,將馳龍歸類於[[恐齒龍科]](現為[[暴龍科]]的異名),並設置[[馳龍亞科]]以包含馳龍屬<ref name="matthew1922"/>。在1969年,[[約翰·奧斯特倫姆]](John Ostrom)發現馳龍與迅猛龍、新發現的[[恐爪龍]]有數個共同特徵,將牠們歸類於新建立的[[馳龍科]]<ref name="ostrom">{{cite journal |last=Ostrom |first=John H. |year=1969 |title=Osteology of ''Deinonychus antirrhopus'', an unusual theropod from the Lower Cretaceous of Montana |journal=Peabody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Bulletin|volume=30|pages=1–165 }}</ref>。自此之後,有更多的馳龍類化石被發現。 |
|||
==演化關係== |
|||
[[Image:Dromaeosaurus feet.JPG|thumb|left|150px|馳龍的腳掌]] |
[[Image:Dromaeosaurus feet.JPG|thumb|left|150px|馳龍的腳掌]] |
||
目前仍不清楚馳龍的演化關係。雖然牠們的粗糙外型令人感覺是較為原始,但牠們其實已是相當特化的動物<ref name="paul">{{cite book |last=Paul |first=Gregory S. |year=1988 |title=Predatory Dinosaurs of the World |publisher=Simon & Schuster |isbn=0671619462 |chapter=The Wonderful and Spectacular Dromaeosaurian Sickle-Claws |pages=357–370}}</ref>。[[馳龍亞科]]的名稱來自於馳龍,該亞科還包括:[[猶他盜龍]]、[[阿基里斯龙]]。但是,這個亞科在馳龍科中的演化關係仍然未有定論。馳龍A形態(''Dromaeosaurus Morphotype A'')是指那些在[[艾伯塔省]]發現的有稜脊的獨特馳龍科牙齒。這些牙齒的來處不明,有可能不是屬於馳龍的<ref name="currie1990" />。 |
目前仍不清楚馳龍的演化關係。雖然牠們的粗糙外型令人感覺是較為原始,但牠們其實已是相當特化的動物<ref name="paul">{{cite book |last=Paul |first=Gregory S. |year=1988 |title=Predatory Dinosaurs of the World |publisher=Simon & Schuster |isbn=0671619462 |chapter=The Wonderful and Spectacular Dromaeosaurian Sickle-Claws |pages=357–370}}</ref>。[[馳龍亞科]]的名稱來自於馳龍,該亞科還包括:[[猶他盜龍]]、[[阿基里斯龙]]、[[惡靈龍]]。但是,這個亞科在馳龍科中的演化關係仍然未有定論。馳龍A形態(''Dromaeosaurus Morphotype A'')是指那些在[[艾伯塔省]]發現的有稜脊的獨特馳龍科牙齒。這些牙齒的來處不明,有可能不是屬於馳龍的<ref name="currie1990" />。 |
||
[[模式種]]是[[艾伯塔馳龍]](''D. albertensis'')。其他的[[物種]]由於缺乏資料,有可能都是牠的[[異名]]。 |
|||
==大眾文化== |
==大眾文化== |
2012年5月28日 (一) 11:55的版本
馳龍 化石時期: | ||||||||||||||||||||
---|---|---|---|---|---|---|---|---|---|---|---|---|---|---|---|---|---|---|---|---|
覆蓋羽毛版的馳龍模型
| ||||||||||||||||||||
保护状况 | ||||||||||||||||||||
化石
| ||||||||||||||||||||
科學分類 | ||||||||||||||||||||
| ||||||||||||||||||||
種 | ||||||||||||||||||||
馳龍(學名Dromaeosaurus)又名奔龍, 是一類獸腳亞目恐龍,生活於上白堊紀坎帕階的加拿大艾伯塔省與美國西部,約7,600萬到7,200萬年前[1][2]。
敘述
馳龍是種小型肉食性恐龍,大小如狼,身長約1.8公尺,重量約15公斤。嘴部有許多銳利的牙齒,每個腳掌的第二趾有銳利鐮刀狀趾爪。馳龍的生存年代為白堊紀晚期的坎潘階,但某些破碎的骨頭、牙齒可能來自於馬斯垂克階的蘭斯組、海爾河組,相當於6550萬年前[3]。
馳龍的頭顱骨較為粗狀,口鼻部上下距離高。牙齒相當大,上頜骨有九顆牙齒[4]。馳龍具有大型眼睛,視覺良好。頜部結構堅固。頸部彎曲、靈活。尾巴基部靈活,其餘部分因為交錯的骨棒而較僵直,使尾巴保持在稍微上抬的角度。雖然後肢的已發現部分不多,已可顯示馳龍是種強壯的動物。其近親的羽毛證據,顯示馳龍也可能身體覆蓋羽毛。
研究人員在艾伯塔馳龍的一個頭顱骨,發現兩條血管從頸部前方肌肉通到腦殼後方的痕跡[5]。
化石
馳龍屬已有數個已命名種,但只有模式種艾伯塔馳龍(D. albertensis)具有較完整的標本[4]。與其他小型獸腳類恐龍相比,馳龍似乎是種少見的動物。馳龍是最早發現較完整顱骨的小型獸腳類恐龍之一[4]。
在1914年,巴納姆·布郎(Barnum Brown)率領的美國自然史博物館挖掘隊伍在艾伯塔省的紅鹿河進行挖掘,發現馳龍的首個化石,包含:一個長24公分的部份頭顱骨、及腳掌碎片[1]。該地目前屬於省立恐龍公園[4]。正模標本(編號AMNH 5356)是一個部分頭顱骨,長約24公分、下頜、兩個舌骨、第一掌骨、以及一些腳掌骨頭,缺少口鼻部上方的大部分[4][1]。幾組發現於亞伯達省與蒙大納州的其他骨骼、及約30個獨立牙齒,也被歸類於馳龍[6]。
在1922年,巴納姆·布郎等人將這些化石建立為馳龍屬,模式種是艾伯塔馳龍(D. albertensis)。屬名是來自古希臘文的「δρομευς」(意思「奔馳」),加上「σαυρος」(意為「蜥蜴」);種名則是以亞伯達省為名。
之後有其他7種曾被歸類於馳龍屬,愛德華·德林克·科普命名的D. laevifrons、頂飾馳龍(D. cristatus)、D. explanatus、D. falculus,奧塞內爾·查利斯·馬什命名的D. minutus、纖弱馳龍(D. gracilis),以及瑞欽·巴思缽命名的蒙古馳龍(D. mongoliensis)。這些種大部分只有零歲的化石材料,某些以被改歸類於其他屬,或是被認為是疑名[4]。 與其他小型獸腳類恐龍相比,艾伯塔馳龍似乎是種少見的動物,但卻是最早被詳細研究的馳龍類之一[4]。
古生物學與食性
馳龍與大部份其他馳龍科的不同特徵,是牠的頭顱骨較短及大,下頜較深,及牙齒較堅固[4]。較牠的近親蜥鳥盜龍相比,牠們的牙齒的磨損狀況較明顯,這顯示牠的頜部是用來壓碎及撕開獵物,而非單純地撕開肉體[6]。在2005年,有研究人員推算馳龍的咬石力是迅猛龍的三倍,顯示牠們較常使用頜部撕咬獵物,而非使用鐮刀狀趾爪殺死獵物[7]。
馳龍有可能是吃腐屍的動物,或是以牠的頜部來捕捉獵物。牠可能較蜥鳥盜龍更為適合捕捉大型的獵物。
演化關係
巴納姆·布郎等人根據類似的顱骨比例,將馳龍歸類於恐齒龍科(現為暴龍科的異名),並設置馳龍亞科以包含馳龍屬[1]。在1969年,約翰·奧斯特倫姆(John Ostrom)發現馳龍與迅猛龍、新發現的恐爪龍有數個共同特徵,將牠們歸類於新建立的馳龍科[8]。自此之後,有更多的馳龍類化石被發現。
目前仍不清楚馳龍的演化關係。雖然牠們的粗糙外型令人感覺是較為原始,但牠們其實已是相當特化的動物[9]。馳龍亞科的名稱來自於馳龍,該亞科還包括:猶他盜龍、阿基里斯龙、惡靈龍。但是,這個亞科在馳龍科中的演化關係仍然未有定論。馳龍A形態(Dromaeosaurus Morphotype A)是指那些在艾伯塔省發現的有稜脊的獨特馳龍科牙齒。這些牙齒的來處不明,有可能不是屬於馳龍的[6]。
大眾文化
馳龍出現在探索頻道的節目《與恐龍共舞》(Walking with Dinosaurs)中,追蹤一隻幼年牛角龍,並偷走暴龍的蛋。儘管馳龍常出現在大眾恐龍書籍,但馳龍的化石很少,各大博物館的馳龍骨架模型其實多是參考其他馳龍類而重建完成,包含著名的皇家泰瑞爾博物館。
參考資料
- ^ 1.0 1.1 1.2 1.3 Matthew, W. D. and B. Brown. The family Deinodontidae, with notice of a new genus from Cretaceous of Alberta. Bulletin of the American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1922, 66: 367–385.
- ^ Colbert, E. and D. A. Russell. The small Cretaceous dinosaur Dromaeosaurus. American Museum Novitates. 1969, 2380: 1–49.
- ^ Weishampel, David B.; Dodson, Peter; and Osmólska, Halszka (eds.): The Dinosauria, 2nd,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861 pp. ISBN 0-520-24209-2.
- ^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Currie, P. J. New information on the anatomy and relationships of Dromaeosaurus albertensis (Dinosauria: Theropoda). Journal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 1995, 15 (3): 576–591.
- ^ Larsson, H.C.E. 2001. Endocranial anatomy of Carcharodontosaurus saharicus (Theropoda: Allosauroidea)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theropod brain evolution. pp. 19–33. In: Mesozioc Vertebrate Life. Ed.s Tanke, D. H., Carpenter, K., Skrepnick, M. W.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 ^ 6.0 6.1 6.2 Currie, P. J., K. J. Rigby; et al. Theropod teeth from the Judith River Formation of southern Alberta, Canada. P. J. Currie and K. Carpenter (编). Dinosaur Systematics: Perspectives and Approache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0: 107–125.
- ^ Therrien, Francois; Henderson, Donald M.; Ruff, Christopher B. Bite Me: Biomechanical models of theropod mandibles and implications for feeding. Carpenter, Kenneth (编). The Carnivorous Dinosaurs. Life of the Past.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2005: 179–237. ISBN 0253345391.
- ^ Ostrom, John H. Osteology of Deinonychus antirrhopus, an unusual theropod from the Lower Cretaceous of Montana. Peabody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Bulletin. 1969, 30: 1–165.
- ^ Paul, Gregory S. The Wonderful and Spectacular Dromaeosaurian Sickle-Claws. Predatory Dinosaurs of the World. Simon & Schuster. 1988: 357–370. ISBN 0671619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