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裕北伐:修订间差异
无编辑摘要 |
内容扩充 |
||
第3行: | 第3行: | ||
==背景== |
==背景== |
||
刘裕在镇压[[卢遁孙恩之乱]]、[[桓玄之乱]]后, |
刘裕在镇压[[卢遁孙恩之乱]]、[[桓玄之乱]]后,<ref>邹纪万《中国通史:魏晋南北朝》,第一章 魏晋南北朝政治变迁,93页,九州出版社,2009年</ref>,晋元兴二年(404),刘裕起兵击败篡晋称帝的桓玄。次年,拥戴晋安帝复位,控制东晋朝政。时南燕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日益加剧,慕容超信用奸佞,诛戮贤良,赋役苛重,激起民众强烈反抗。为了宋朝的强大,刘裕决定兴师北上。刘裕为抗击南燕,外扬声威,遂欲挂帅北伐。 |
||
==灭南燕== |
==灭南燕== |
||
第26行: | 第25行: | ||
又王修与刘义真不和,义真听信左右之言,杀死王修,导致军队内部出现分裂。十一月,刘义真东归的时候,带了太多财货子女,无法快速离开此地和尽力作战,被赫连璝击溃,关中失守。刘裕精锐部队[[北府兵]]遭到重创,短时间内无力北伐。 |
又王修与刘义真不和,义真听信左右之言,杀死王修,导致军队内部出现分裂。十一月,刘义真东归的时候,带了太多财货子女,无法快速离开此地和尽力作战,被赫连璝击溃,关中失守。刘裕精锐部队[[北府兵]]遭到重创,短时间内无力北伐。 |
||
== 评价 == |
|||
总的来看,刘裕两次北伐,既抵抗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对南方的侵扰,又保护了南方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保证了江南经济开发不被破坏。 同时北伐又扩大了南朝的领土,刘宋也成为南朝中领土最大的政权,北伐也为南朝引入了新的政治力量,这些又为南朝 抵抗北魏提供了条件。 只有等北方民族融合完成, 统一条件成熟后,南北才又归于统一 。 刘裕北伐建立的功勋也受到了后来史家的赞扬。王夫之说:“宋武兴,东灭慕容超,西灭姚泓,拓跋嗣、赫连勃勃敛迹而穴处。自刘渊称乱以来,祖逖、庾翼、桓温、谢安经营百年而无能及此。后乎此者,二萧、陈氏无尺土之展,而浸以削亡。然则永嘉以降,仅延中国生人之气者,唯刘氏耳。”。王夫之的高度评价使我们对刘裕北伐的功绩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
|||
刘裕所策动的北伐,尤其是北伐后秦之战,是东晋北伐历史上最成功的,也是影响最深远的。虽然刘裕北伐,还抱有个人或集团的目的,但它并不能影响我们对其历史作用进行客观的评价。 司马光叙述刘裕北伐成功后匆忙东归,关中复失时,大发感叹:“惜乎,百年之寇,千里之土,得之艰难,失之造次,使丰、鄗之都复输寇手。荀子曰:‘兼并易能也,坚凝之难。’信哉‘。 不像司马光只是大发感叹,王夫之一言点破了长安得而复失的原因:“刘裕灭姚秦,欲留长安经略西北,不果而归,而中原遂终于沦没。史称将佐思归,裕之饰说也。……夫裕欲归而急于篡,固其情已”。但王夫之仍然肯定了“裕之北伐,非徒示威以逼主攘夺,而无志于中原者,青泥既败,长安失守,登高北望,慨然流涕,志欲再举”;他还将刘裕与曹操相比较,称其用人虽有不足,而“为功于天下,烈于曹操”。 显然也包括了对刘裕北伐成功的肯定。 笔者认为,从历史的长河来看,关中的得而复失,根本的原因还是刘裕受限于东晋的实力以及北魏对东晋的牵制,因此他不可能坚守长安,更不可能统一北方。换句话讲,不是刘裕不想成就统一的大业,而是当时南北统一的条件还未具备,时机尚不成熟。其后,北魏统一了北方,再后隋统一了全国,才真正实现了南北统一的局面。从这一点来看,刘裕北伐后秦的成功,可以算作一支插曲,它在魏晋南北朝到隋唐这一轮民族大迁徙、大融合从而大统一的进程中,把历史的车轮向前推进了一步。 |
|||
== 参考出处 == |
== 参考出处 == |
||
第35行: | 第37行: | ||
[[Category:東晉歷史事件]] |
[[Category:東晉歷史事件]] |
||
[[Category:东晋战役]] |
[[Category:东晋战役]] |
||
[[Category:刘裕]]刘裕在镇压[[卢遁孙恩之乱]]、[[桓玄之乱]]后,为了名正言顺的称帝<ref>邹纪万《中国通史:魏晋南北朝》,第一章 魏晋南北朝政治变迁,93页,九州出版社,2009年</ref>,效仿[[桓玄]]发动北伐战争。 |
|||
[[Category:刘裕]] |
2012年6月22日 (五) 05:27的版本
背景
刘裕在镇压卢遁孙恩之乱、桓玄之乱后,[1],晋元兴二年(404),刘裕起兵击败篡晋称帝的桓玄。次年,拥戴晋安帝复位,控制东晋朝政。时南燕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日益加剧,慕容超信用奸佞,诛戮贤良,赋役苛重,激起民众强烈反抗。为了宋朝的强大,刘裕决定兴师北上。刘裕为抗击南燕,外扬声威,遂欲挂帅北伐。
灭南燕
义熙五年(409年),刘裕率兵自建康出发。沿着水路,渡过长江、淮河、泗水,五月在下邳登陆,行军至琅琊[2]后又自东莞翻过大岘山,与燕兵战于临朐南,刘裕派参军檀韶、建威将军向弥秘密绕道到达燕兵背后,偷袭临朐得手。南燕君主慕容超只能前往救援临朐城南的段晖,被追击的晋军重创,南燕十余名大将被杀,慕容超逃往广固,晋军缴获大量战利品[3]晋军围攻广固,慕容超只知消极死守,不发挥自身骑兵多机动性强特点,打击对方粮道以及寻找对方薄弱处实行分割包围歼灭,任由对方就食于本国。于义熙六年正月(410年)被晋军攻破广固,俘虏慕容超送至建康斩首,南燕灭亡。
灭后秦
义熙十二年(416年)八月,在平定了荆扬之争四年后,刘裕开始第二次北伐。晋军分为五路,王镇恶、檀道济部为前锋,自寿阳出发,渡过淮河和淝水直插许昌、洛阳[4].。新野太守硃超石、宁朔将军胡籓进攻阳城。振武将军沈田子、建威将军傅弘之进攻武关。建武将军沈林子、彭城内史刘遵考带领水军出石门,自汴河进入黄河,以冀州刺史伍仲德督前锋诸军,开巨野泽入黄河。刘裕率领军驻扎在彭城作为后援。
义熙十三年(417年)正月,晋军王镇恶部连克项城,许昌。朱超部开至阳城,沈林子攻克仓桓,王仲德攻克滑台,这四支部队在洛阳会师。秦主姚泓遣越骑校尉阎生帅骑三千救之,武卫将军姚益男将步卒一万助守洛阳,又遣并州牧姚懿南屯陕津,为之声援。但在救援来到之前,洛阳已被晋军攻破,于是援兵回撤。
二月,晋军分兵两路,王镇恶部进军淹池,袭占弘农[5],并到达潼关。另一路檀道济所部攻击蒲坂不克,回师到潼关与王镇恶所部一起进攻潼关,秦军出城迎战被击败,潼关失守。七月,晋军沈田子部攻破武关。八月,刘裕击退骚扰的北魏军,到达潼关。此时,刘裕调整部署,派王镇恶带领水师沿着渭河西进,另一部由沈田子自青泥出发,剩下分成两支,由刘裕和朱超带领进攻定城、蒲坂。王镇恶所部于灞上大破后秦军,杀死后秦镇北将军姚强,恢武将军姚难逃往长安。[6]。沈田子部又于青泥重创秦主姚泓。镇恶又至渭桥击溃姚丕与姚泓所部,猛攻长安得手,秦主姚泓投降,后秦灭亡。
内讧
这年冬天,刘裕心腹刘穆之突然病死,刘裕恐国内生变,不得不返回建康,临行留下其子刘义真镇守关中[7]。
关中一向看重王猛,刘裕攻克长安,王猛孙子王镇恶功最多,南人皆惧其自立。沈田子又自以峣柳之捷,与镇恶争功不平。裕将回江南,田子及傅弘之屡次告诉裕说:“镇恶家在关中,不可保信。”裕答:“今留卿文武将士精兵万人,彼若欲为不善,正足自灭耳。勿复多言。”裕私下告诉田子说:“钟会不得遂其乱者,以有卫瓘故也。又语曰:‘猛兽不如群狐’,卿等十馀人,何惧王镇恶!”
这导致了后来的将领不和,义熙十四年(418年)正月,王镇恶被沈田子在傅弘之军营所诱杀,沈田子又被王修所杀。同月,晋军傅弘之所部大破赫连璝于池阳,又破之于寡妇渡,斩获甚众,夏兵乃退。
又王修与刘义真不和,义真听信左右之言,杀死王修,导致军队内部出现分裂。十一月,刘义真东归的时候,带了太多财货子女,无法快速离开此地和尽力作战,被赫连璝击溃,关中失守。刘裕精锐部队北府兵遭到重创,短时间内无力北伐。
评价
总的来看,刘裕两次北伐,既抵抗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对南方的侵扰,又保护了南方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保证了江南经济开发不被破坏。 同时北伐又扩大了南朝的领土,刘宋也成为南朝中领土最大的政权,北伐也为南朝引入了新的政治力量,这些又为南朝 抵抗北魏提供了条件。 只有等北方民族融合完成, 统一条件成熟后,南北才又归于统一 。 刘裕北伐建立的功勋也受到了后来史家的赞扬。王夫之说:“宋武兴,东灭慕容超,西灭姚泓,拓跋嗣、赫连勃勃敛迹而穴处。自刘渊称乱以来,祖逖、庾翼、桓温、谢安经营百年而无能及此。后乎此者,二萧、陈氏无尺土之展,而浸以削亡。然则永嘉以降,仅延中国生人之气者,唯刘氏耳。”。王夫之的高度评价使我们对刘裕北伐的功绩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刘裕所策动的北伐,尤其是北伐后秦之战,是东晋北伐历史上最成功的,也是影响最深远的。虽然刘裕北伐,还抱有个人或集团的目的,但它并不能影响我们对其历史作用进行客观的评价。 司马光叙述刘裕北伐成功后匆忙东归,关中复失时,大发感叹:“惜乎,百年之寇,千里之土,得之艰难,失之造次,使丰、鄗之都复输寇手。荀子曰:‘兼并易能也,坚凝之难。’信哉‘。 不像司马光只是大发感叹,王夫之一言点破了长安得而复失的原因:“刘裕灭姚秦,欲留长安经略西北,不果而归,而中原遂终于沦没。史称将佐思归,裕之饰说也。……夫裕欲归而急于篡,固其情已”。但王夫之仍然肯定了“裕之北伐,非徒示威以逼主攘夺,而无志于中原者,青泥既败,长安失守,登高北望,慨然流涕,志欲再举”;他还将刘裕与曹操相比较,称其用人虽有不足,而“为功于天下,烈于曹操”。 显然也包括了对刘裕北伐成功的肯定。 笔者认为,从历史的长河来看,关中的得而复失,根本的原因还是刘裕受限于东晋的实力以及北魏对东晋的牵制,因此他不可能坚守长安,更不可能统一北方。换句话讲,不是刘裕不想成就统一的大业,而是当时南北统一的条件还未具备,时机尚不成熟。其后,北魏统一了北方,再后隋统一了全国,才真正实现了南北统一的局面。从这一点来看,刘裕北伐后秦的成功,可以算作一支插曲,它在魏晋南北朝到隋唐这一轮民族大迁徙、大融合从而大统一的进程中,把历史的车轮向前推进了一步。
参考出处
- ^ 邹纪万《中国通史:魏晋南北朝》,第一章 魏晋南北朝政治变迁,93页,九州出版社,2009年
- ^ 《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五 义熙五年:刘裕发建康,帅舟师自淮入泗。五月,至下邳,留船舰、辎重,步进至琅邪。
- ^ 《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五 义熙五年:裕因纵兵奋击,燕众大败,斩段晖等大将十馀人,超遁还广固,获其玉玺、辇及豹尾。
- ^ 《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五 义熙十二年:丁巳,裕发建康,遣龙骧将军王镇恶、冠军将军檀道济将步军自淮、淝向许、洛
- ^ 邹纪万《中国通史:魏晋南北朝》第一章 魏晋南北朝的政治变迁,94页,九州出版社,2009年
- ^ 《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八卷 义熙十三年:王镇恶请帅水军自河入渭以趋长安,裕许之。秦恢武将军姚难自香城引兵而西,镇恶追之;秦主泓自灞上引兵还屯石桥以为之援,镇北将军姚强与难合兵屯泾上以拒镇恶。镇恶使毛德祖进击,破之,强死,难奔长安。
- ^ 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八卷 义熙十三年:裕以次子桂阳公义真为都督雍、梁、秦王州诸军事、安西将军、领雍、东秦二州刺史。
刘裕在镇压卢遁孙恩之乱、桓玄之乱后,为了名正言顺的称帝[1],效仿桓玄发动北伐战争。
- ^ 邹纪万《中国通史:魏晋南北朝》,第一章 魏晋南北朝政治变迁,93页,九州出版社,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