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修订间差异
Fangyiwiki(留言 | 贡献) |
|||
第643行: | 第643行: | ||
=== 轨道交通 === |
=== 轨道交通 === |
||
[[File:Hangzhou Metro Logo.svg|thumb|right|100px|杭州地铁标志]] |
[[File:Hangzhou Metro Logo.svg|thumb|right|100px|杭州地铁标志]] |
||
* [[杭州軌道交通|杭州地铁]]:正在建设中。 |
* [[杭州軌道交通|杭州地铁]]:正在建设中,预计2012年10月1日[[杭州地铁一号线]]通车。 |
||
* [[杭州快速公交]]:杭州快速公交1号线、杭州快速公交2号线、杭州快速公交3号线、杭州快速公交4号线 |
* [[杭州快速公交]]:杭州快速公交1号线、杭州快速公交2号线、杭州快速公交3号线、杭州快速公交4号线 |
||
* [[无轨电车]] |
* [[无轨电车]] |
2012年7月16日 (一) 15:40的版本
30°16′00″N 120°12′00″E / 30.26667°N 120.20000°E
杭州市 杭 | |
---|---|
地级市 | |
綽號:临安、钱塘 | |
杭州市在浙江省的地理位置 | |
坐标:30°10′N 120°07′E / 30.16°N 120.12°E | |
国家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省 | 浙江省 |
設立 | 前222年 |
政府駐地 | 拱墅区环城北路杭州市市府大楼 |
下级行政区 | 8市辖区、3县级市、2县 |
政府 | |
• 市委書記 | 邵占维 |
• 人大常委會主任 | 黄坤明[2] |
面积 | |
• 地级市 | 16,596 平方公里(6,408 平方英里) |
• 陸地 | −00,000,009 平方公里(−3 平方英里) |
• 水域 | 1,328 平方公里(513 平方英里) |
• 市區 | 3,068 平方公里(1,185 平方英里) |
海拔 | 0 公尺(0 英尺) |
人口(2011) | |
• 常住 | [1] 873.80(常住人口,户籍人口为695.71)萬人 |
• 密度 | −0,000,000人/平方公里(0人/平方英里) |
• 市區(2010) | [1] 624.2萬人 |
語言 | |
• 方言 | 吴语太湖片:杭州小片、临绍小片、苕溪小片;吴语金衢片;吴语宣州片:太高小片;徽语績歙片;徽语严州片;江淮官话洪巢片 |
时区 | 北京时间(UTC+8) |
郵政編碼 | 310000 |
電話區號 | 571 |
車輛號牌 | 浙A |
气候 | 北亚热带季风气候 |
• 年均温 | [4] 17.4 ℃ |
• 年降水 | 1,728毫米 |
• 年日照 | 1,689小時 |
行政区划代码 | 3301XX(后两位代表县区) |
城市定位 | 区域中心城市 |
国内生产总值(2010) | ¥5,949.17 亿(全省第1位 内地第8位 (2010),佔全浙江省21.46%) 878.82 亿美元(汇率) 1,507.65 亿国际元(平价) |
• 人均 | ¥69,830 (全省第1位 内地第20位 (2010)) 10,315 美元(汇率) 17,696 國際元(平价) |
• 市区 | ¥4,740.78亿 |
網站 | 中国杭州 |
市象征 | |
歌曲 | 梦想天堂 |
花 | 桂花 |
树 | 樟树 |
杭州市,简称杭,中国浙江省省会,副省级城市,华东第二大城市[7],长三角第一大副中心城市,金融中心综合竞争力位列全国第五,排在第二级金融中心首位,仅次于上海、北京、深圳、广州[8],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第五大金融中心。杭州萧山国际机场是华东第二大国际机场、亚洲一级国际机场[9]。浙江省政治、经济、文化、科教中心,全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大陆国际形象最佳城市之一,中国七大古都之一。古时杭州曾称“临安”、“钱塘”、“武林”等,素有“东南第一州”之称。连续五年被《福布斯》评为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钱江新城核心区是杭州市的中央商务区。
历史
古代
公元前222秦初次置钱唐县、余杭县,同属会稽郡。西汉时属于吴郡管辖,郡治在吴县(今苏州),主要管辖长江以南闽、浙全省等,孙坚家族就出于吴郡寒族。后来吴郡北部平原区人口增多,逐步改造自然,和南部山越地区出现了差异,东汉时候吴郡南部以“会稽郡”的名号分离出去独立设郡了。 南朝年间,先后置临江郡、钱唐郡。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首度改称杭州,并开建城垣,是为杭州建城之始。此后,隋炀帝开凿自京口(今江苏镇江)至杭州的江南运河,长800余里。杭州逐步成为水陆交通的要冲,具备了成为大都市的条件。唐代,为避讳,改钱唐为钱塘。杭州刺史李泌和诗人白居易在城中凿井筑堤,疏浚西湖,使生活环境得到了改善,杭州人口迅速增加,逐渐成为东南名郡。
923年,钱镠建立吴越国,定都杭州,杭州首次成为一个政权的首都。吴越国尊崇佛教,“保境安民”,杭州也成为全浙江及周边地区的政治、经济的中心。杭州的著名石塔(保俶塔、雷峰塔、白塔等)多建于这一时期。
北宋期间,置两浙路,杭州为路治所。苏轼等人大兴水利,使杭州更加繁荣,西湖更为秀美,为杭州博得了“地有湖山美,东南第一州”的美誉[10]。北宋时期的杭州在科技方面也有长足发展。庆历年间,毕昇发明胶泥活字印刷术。《梦溪笔谈》的作者沈括也是当时杭州人物的代表。
南宋150多年间,是古代杭州发展的鼎盛阶段。1129年宋高宗南渡後以建康府為行都,之後於1138年改杭州為臨安府,正式定臨安為行都,此後杭州成為宋朝實際意義上的首都。杭州是南宋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北方大批人口南迁入杭,使杭州成为当时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11]。据咸淳《临安志》记载,其时临安府人口已达124万多人。北方移民中的文人学士和能工巧匠,促进了杭州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其中,丝绸、造纸、印刷、陶瓷、造船业尤为发达。
南宋被元所灭,杭州基本保持原貌,临安府改名杭州路,是江浙等处行中书省的治所。当时,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来到杭州,曾称之为“世界上最美丽华贵”的“天城”[12]。元末,张士诚举兵攻占杭州,并改筑城墙,新开运河,奠定了此后数百年杭州城区的轮廓。1366年,朱元璋攻陷杭州。
明代,改杭州路为杭州府,为浙江行中书省和浙江布政使司的治所。清代,仍称杭州府,为浙江行省省会。1860年代,杭州成为太平天国与清军反复争夺的战略要地,城市也受到了极大破坏,收藏四库全书的“文澜阁”也曾毁于战火。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根据《马关条约》,杭州被辟为通商口岸,在拱宸桥地区设立通商场和日本租界。1911年11月5日,新军起义,俘获浙江巡抚,结束了杭州的封建时代。
明清时期,杭州手工业发展迅速。除丝绸外,还出现了张小泉剪刀、王星记扇子、孔凤春化妆品、胡庆余堂丸药、毛源昌眼镜、邵芝岩笔庄等名特产品。另外,创办书院之风盛行,曾出现崇文书院、敷文书院、紫阳书院、诂经精舍和求是书院(浙江大学前身)等著名书院。明代正德年间,杭州知府杨孟瑛疏浚西湖,恢复旧貌。清代康熙、乾隆多次巡游杭州,对西湖也十分关注,康熙帝还为西湖十景题字立碑。
近现代
中华民国成立后,以原钱塘、仁和县地置杭县,为浙江省省会。1927年,设立杭州市。此后,杭州一度为军阀混战之地。1937年,杭州建成首座由中国人设计建造的现代化桥梁——钱塘江大桥。后为阻日军入侵,竣工不久的大桥由设计者茅以升亲自指导炸毁。抗日战争期间,浙江大学师生由竺可桢带领,举校西迁,誉为“文军长征”。
1949年5月3日,解放军占领杭州,杭州进入中華人民共和國时期。
自然环境
杭州市位于浙江省西北部,东临杭州湾,省内最大河流钱塘江从西南向东北方向流经全市大部分地区。按顺时针方向,依次与绍兴、金华、衢州、黄山(安徽)、宣城(安徽)、湖州、嘉兴等地级市相邻。土地总面积16,596平方公里,市区面积3,068平方公里[13]。市域的四至分别为:北纬29°11′至30°34′;东经118°20′至120°37′。
杭州地处长江三角洲南沿和钱塘江流域下游,地形复杂多样。杭州市西部、中部和南部属浙西丘陵区,主干山脉有天目山、白际山、昱岭、千里岗和龙门山等,其中有多座海拔超过1500米的山峰,其中全市最高点在白际山的清凉峰(1787米)。东部属浙北平原(组成杭嘉湖平原和宁绍平原),地势低平,海拔仅3~6米,河网和湖泊密布,较大河流有钱塘江、东苕溪和京杭大运河,主要的水体包括新安江水库(又称“千岛湖”)、青山湖和西湖等,具有典型的“江南水乡”特征。全市土地面积中,山地丘陵占65.6%,平原占26.4%,各类水体共占8%,故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说。
杭州市处于亚热带季风区,最明显的气候特征是冬夏季风交替明显,四季分明,降水与日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5℃~17℃,全年一月份最冷,平均气温3~5℃;七月份最热,平均气温27℃~30℃,市区极端最高气温40.3℃(2003年8月1日),市区极端最低气温-9.6℃(1969年2月6日)。≥10℃积温4700~5700℃,无霜期230~260天。年平均降水量1100~1600毫米[14][15],1971—2000年市区年均≥35℃的高温天数21.4天,2001—2010年增至37.0天[16]。温暖湿润的气候有利于水稻和多种农作物的生长,也为杭州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独特的生态环境。杭州夏季气候炎热湿润,有“小火炉”之称;而冬季阴冷潮湿,虽然气温基本不低于零度,但人体感觉格外寒冷。与此相对,春秋两季气候宜人,恰逢中国法定长假期间,是观光旅游的黄金季节。
杭州 (1971-2000) | |||||||||||||
---|---|---|---|---|---|---|---|---|---|---|---|---|---|
月份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全年 |
历史最高温 °C(°F) | 22.8 (73.0) |
28.1 (82.6) |
30.4 (86.7) |
33.1 (91.6) |
35.6 (96.1) |
37.4 (99.3) |
39.9 (103.8) |
39.0 (102.2) |
38.7 (101.7) |
35.0 (95.0) |
28.7 (83.7) |
24.2 (75.6) |
39.9 (103.8) |
平均高温 °C(°F) | 8.0 (46.4) |
9.4 (48.9) |
13.7 (56.7) |
20.6 (69.1) |
25.5 (77.9) |
28.6 (83.5) |
33.0 (91.4) |
32.4 (90.3) |
27.5 (81.5) |
22.7 (72.9) |
16.8 (62.2) |
11.1 (52.0) |
20.8 (69.4) |
平均低温 °C(°F) | 1.5 (34.7) |
2.7 (36.9) |
6.4 (43.5) |
12.1 (53.8) |
17.0 (62.6) |
21.1 (70.0) |
24.9 (76.8) |
24.5 (76.1) |
20.3 (68.5) |
15.0 (59.0) |
8.9 (48.0) |
3.4 (38.1) |
13.2 (55.8) |
历史最低温 °C(°F) | −8.6 (16.5) |
−6.2 (20.8) |
−1.9 (28.6) |
0.2 (32.4) |
9.0 (48.2) |
12.8 (55.0) |
17.5 (63.5) |
18.7 (65.7) |
12.0 (53.6) |
4.0 (39.2) |
−2.0 (28.4) |
−8.4 (16.9) |
−8.6 (16.5) |
平均降水量 mm(英寸) | 73.2 (2.88) |
84.2 (3.31) |
138.2 (5.44) |
126.6 (4.98) |
146.6 (5.77) |
231.1 (9.10) |
159.4 (6.28) |
155.8 (6.13) |
145.2 (5.72) |
87.0 (3.43) |
60.1 (2.37) |
47.1 (1.85) |
1,454.6 (57.27) |
平均降水天数(≥ 0.1 mm) | 12.4 | 12.3 | 16.3 | 15.2 | 14.6 | 15.2 | 13.0 | 13.6 | 12.6 | 10.0 | 8.6 | 8.1 | 151.9 |
平均相對濕度(%) | 75 | 75 | 78 | 76 | 76 | 81 | 78 | 79 | 81 | 77 | 74 | 72 | 76.8 |
月均日照時數 | 107.2 | 99.1 | 109.5 | 140.6 | 163.3 | 141.9 | 216.1 | 209.5 | 147.2 | 148.3 | 137.6 | 136.2 | 1,756.7 |
数据来源:中国气象局 国家气象信息中心 |
杭州市自然资源和天然能源较丰富,其中水力资源首推新安江水库。该水库又称“千岛湖”,建成于1959年9月,是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最大的水库,库区面积570多平方公里,有大小岛屿1000余个。该水库下游的新安江水电站是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建成的第一座大型水电站。另外,杭州的红壤和水稻土适宜茶叶和水稻、油菜、棉麻、蔬菜等作物生长。临安天目山以其种类繁多的动植物品种被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矿产方面,主要有铁、钼、铜、萤石、白云岩、石灰岩、膨润土等,另外,临安昌化特产的鸡血石,是中国用于图章用石的四大名石之一(其余三种为:寿山石、青田石、巴林石)。
行政区划
杭州市包括8个市辖区、3个县级市和2个县。分别为:
城市布局
杭州拥有约1,400多年的建城史,是一个典型的组团式城市,现由1个主城、3个副城(江南城、临平城、下沙城)、6个卫星城(临浦、瓜沥、义蓬、塘栖、余杭、良渚)组成。除了主城外,“三大副城”作为主城人口和市级功能转移的接纳地,“六大组团”作为杭州中心城市的卫星城。[17]西湖、钱塘江以及周边丘陵构成了杭州的山水风景。 2007年2月16日国务院正式批复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国函[2007]19号),在批复中明确了杭州的城市性质和功能定位,确定了“一主三副六组团”的城市格局,即:从以旧城为核心的团块状布局,转变为以钱塘江为轴线的跨江、沿江,网络化组团式布局。采用点轴结合的拓展方式,组团之间保留必要的绿色生态开敞空间,形成“一主三副、双心双轴、六大组团、六条生态带”开放式空间结构模式。从此杭州市城市的发展由“西湖时代”走向“钱塘江时代”。
一主三副,即中心城区,由主城、江南城、临平城和下沙城组成。承担生活居住、行政办公、商业金融、旅游服务、科技教育、文化娱乐、都市型和高新技术产业功能。逐步形成体现杭州城市形象的主体区域。江南城:由滨江区、萧山城区和江南临江地区组成,是以高科技工业园区为骨干,产、学、研协调发展的现代化科技城和城市远景商务中心。沿江地区为居住生活区、公建区和远景城市商务中心,南部为商贸、居住生活区,东、西部为工业区和文教科研区。规划城市人口11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102平方千米。临平城:由临平城区、运河镇等组成,是以城市现代加工制造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城。北部为工业区和配套生活服务区,中部为公建区和居住生活区,南部为物流区。规划城市人口5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46平方千米。下沙城:由下沙、九堡、乔司组成,是以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教园区为骨干的综合性新城。北部为教育科研区,南部、西部为工业区,中部及东部临江地区为居住生活区。规划城市人口6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54平方千米。
六大组团:分成北片和南片,北片由塘栖、良渚和余杭组团组成,南片由义蓬、瓜沥和临浦组团组成。六大组团的功能主要在于吸纳中心城区人口及产业等功能的扩散,形成相对独立、各具特色、功能齐全、职住平衡、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组合城镇。塘栖组团:是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城市北部的休闲旅游观光基地和余杭经济开发区(临平工业区)、钱江经济开发区的配套服务基地。东部为居住生活区,西部为工业区。规划城市人口4万人。良渚组团:是城市西北部以良渚文化和生态农业为主题的文化休闲旅游基地。严格保护良渚文化遗址群,合理控制人口和建设用地规模。北部为良渚遗址保护区,西部、东南部为居住生活区,西南为生态农业旅游区。规划城市人口4万人。余杭组团:是城市西部的近郊住宅区和高教科研基地。西部为居住生活区,南部为休闲度假区,东部为教育科研区。规划城市人口7万人。义蓬组团:是城市东部大型综合性工业发展基地。东部和东南部为工业区,西部和西南部为居住生活区,北部和东部临江地区为生态旅游区。规划城市人口16万人。瓜沥组团:是城市东南部以临港工业、轻纺工业、服装加工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区和区域性物流中心。北部为工业、物流区,南部为居住生活区。规划城市人口5万人。临浦组团:是城市南部未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主要基地。北部为居住生活区,南部为高新科技园区。规划城市人口4万人。
六条生态带:在各组团之间、组团与中心城区之间,利用自然山体、水体、绿地(农田)等形成绿色开敞空间,划定生态敏感区,避免城市连片发展而影响生态、景观和城市整体环境水平。 规划建设六片绿色生态开敞空间分别是:1.灵山、龙坞、午潮山风景区--西湖风景名胜区;2.径山风景区--北、南湖滞洪区--闲林、西溪湿地风景区;3.超山风景区--半山、皋亭山、黄鹤山风景区--彭埠交通生态走廊;4.石牛山风景区--湘湖旅游度假区;5.青化山风景区--航坞山--新街绿化产业区(大型苗木基地);6.东部钱塘江滨海湿地保护区--生态农业区。
双心双轴:旅游商业文化服务中心、城市新中心、城市生态轴、城市发展轴。双心,即湖滨、武林广场地区--旅游商业文化服务中心;临江地区--由北岸的钱江新城和南岸的钱江世纪城共同组成的城市新中心。双轴,即东西向以钱塘江为轴线的城市生态轴;南北向以主城--江南城为轴线的城市发展轴。
人口及语言
2011年末,全市常住人口873.8万人,其中户籍人口695.71万人。在户籍人口中,农业人口319.68万人,非农业人口376.03万人。市辖区户籍人口440.34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17.63万人,是中国的超大城市之一。人口出生率为10.16‰,自然增长率为4.64‰。[18][19] 进入21世纪以来,杭州市老龄化进程加快,老年人抚养系数增大。在2007年末常住人口中,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84.99万人,占常住人口10.81%。由于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老年人口增加,2007年老年人的抚养系数达14.19。[20]
另一方面,杭州的人口素质在全国处于较高水平,根据2009年国家民政部统计显示,杭州市拥有大学及以上学历的人口比例在全国省会城市中仅次于西安市,高于成都市,位居第二位。2007年,全市受大专及以上教育程度人口占6岁及以上常住人口的比重为14.92%;受高中教育程度人口占14.99%。文盲、半文盲人口占1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为7.44%。[20]
区划名称 | 面积(公里²) | 常住人口 | 户籍人口 | 非农业户籍人口 |
---|---|---|---|---|
杭州市 | 16,596 | 8,738,000 | 6,957,100 | 3,760,300 |
杭州市区 | 3,068 | 4,403,400 | 3,176,300 | |
拱墅区 | 88 | 314,000 | 314,000 | |
上城区 | 18 | 327,900 | 327,900 | |
下城区 | 31 | 403,700 | 403,700 | |
江干区 | 210 | 452,800 | ||
西湖区 | 263 | 639,700 | ||
滨江区 | 73 | 159,900 | ||
萧山区 | 1,163 | 1,228,700 | 506,500 | |
余杭区 | 1,222 | 876,700 | 463,900 | |
桐庐县 | 1,780 | 404,700 | 124,600 | |
淳安县 | 4,452 | 456,564 | 79,218 | |
建德市 | 2,364 | 511,623 | 130,055 | |
富阳市 | 1,808 | 653,800 | 139,800 | |
临安市 | 3,124 | 526,974 | 110,267 |
典型姓氏
杭州一度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此后历经战乱变迁,人口流动频繁,因此非常典型的大姓并不多。但有几个大姓在杭州繁衍不息,如始自五代吴越国王钱鏐的钱姓和南宋岳飞后裔的岳姓。此外,如清吟巷王家、元宝街胡家、横河桥许家、以及头发巷丁家等等,都曾为杭州的大姓。现代杭州的姓氏排名的前十名如下[21]:
排 名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姓 氏 | 王 | 陈 | 张 | 徐 | 李 | 沈 | 周 | 吴 | 朱 | 方 |
人 数 | 391154 | 375996 | 256413 | 247747 | 204774 | 202358 | 179404 | 172007 | 156949 | 136261 |
比例(%) | 5.95 | 5.73 | 3.87 | 3.80 | 3.12 | 3.09 | 2.73 | 2.61 | 2.40 | 2.10 |
全国前十大[22] | 王 | 李 | 张 | 刘 | 陈 | 杨 | 黄 | 赵 | 吴 | 周 |
上海前十大[23] | 张 | 王 | 陈 | 李 | 朱 | 徐 | 周 | 沈 | 吴 | 陆 |
杭州话
杭州话是杭州地区方言的重要部分,为“杭州历史的活化石”。其主要分布在杭州市区和近郊,不包括远郊以及萧山、余杭两地。保守估计,中国以杭州话为母语的人口在120万~150万之间。杭州话属于吴语太湖片杭州小片,是吴语与北方方言长期融合演变的产物。包围在吴语方言区中的杭州话经常发生“儿化”,与周围地区有很大的差异。
南宋年间,开封及周边地区的北方军民随宋室大举南迁,定居临安。此后,清朝的八旗兵在杭州驻扎,时间长达200年以上。由于北方移民急剧增加,导致占人口优势的吴语与占政治优势的北方官话进行融合,这一特征在杭州城区内尤其突出。杭州因此成为吴语区中独特的语言孤岛[24]。另外,杭州话也较大程度地受到了绍兴话的影响。杭州与绍兴的依存关系类似上海与苏州。 以下是杭州话与普通话及周边吴语的区别示例:
北方方言 | 杭州话 | 典型吴语 (括号外为上海话,括号内为苏州话、绍兴话、温州话) |
说 明 |
时候 | 辰光 | 辰光 | 与吴语相同 |
脖子 | 头颈 | 头颈 | |
你、我 | 你、我 | 侬(内,乃)、阿拉(偶,吾) | 与北方方言相同 |
脸盆 | 脸盆 | 面盆 | |
脸 | 脸孔 | 面孔 | 吴语、官话杂糅 |
傍晚 | 晚快边儿 | 夜快边 | 与吴语相同但有儿化 |
吵架 | 闹架儿 | 吵相骂(杀相骂) | 不同于其他地区的儿化 |
玩儿 | 耍子儿 | 孛相(白相) | |
筷子 | 筷儿 | 筷儿(ng) | |
零食 | 消闲果儿 | 小食 | |
今天 | 今朝 | 今朝(该日,今日天光) | 和太湖片苏沪嘉近似 |
不要,不行 | 嫑,不来塞 | 弗要,弗来塞(弗来塞哉,弗能ng) |
杭州人
传统意义上的杭州人指上城区、下城区、拱墅区、西湖区(不包括三墩、蒋村附近的原余杭地区)、江干区(不包括九堡以东的原余杭地区)的430平方千米范围内的原住民,大约有200万人。所指的范围包括原住民与杭州开埠后来自浙江等地区的移民。改革开放后,各地移民纷纷涌入杭州,部分人为杭州的经济建设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他们被称为“新杭州人”。根据杭州市民政局统计,截止2008年12月底,杭州市自1954年后来杭获得杭州市区户籍的人口,即“杭州户口人”占杭州市区总人口的47%,其中1954年-1979年间迁入的人口占21%,这部分人口中大多数已经在杭州有了第一代,甚至第二代子女。1979年-2002年间迁入的占19%,而2002年后,杭州实行了较严格的户籍准入制度,仅有7%的新迁入人口获得杭州户口。而来杭工作的外来流动人口占总人口的37%-44%,也就意味着事实上杭州市区中1954年以前就居住在杭州的真正“老杭州人”(包含其下一代子女)仅占杭州市区人口的22%-27%。
经济
杭州经济史(1990年以前)
隋朝江南运河的通航,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当时杭州“川泽沃衍,有海陆之饶,珍异所聚,故商贾并辏”[25]。唐以后,杭嘉湖地区成为全国主要粮食产地,杭州所产的绯绫、白编绫等,通过丝绸之路远销中亚。当时杭州的官府财政收入占全国总收入的二十四分之一[26]。
五代十国时期,中原战乱纷起,唯独杭州在“保境安民”的吴越国钱氏政权下安定富足,逐渐发展为全国的大都会。其经济支柱是农业、丝织业和商业。官府开办官营织造作坊,进贡中原的丝织品以数万匹计。另外,杭州与邻近的南方各国以及海外的新罗、百济、日本、印度等国都有频繁的海上商贸往来。
1138年,宋室南迁,对杭州的经营建设近150年,使杭州一跃成为全国第一大都会,在当时的世界上仅仅有三个可以影响世界经济的城市,其中杭州为首,另外两个城市是四川省的成都和意大利的威尼斯[27]。丝织业更是进一步发展,官营作坊和民间工场并存,织染技术、生产工具和蚕丝材料都达到当时全国最高水平。南宋官窑生产的青瓷制作精美,对后世的陶瓷业产生了很大影响。
元代,杭州的城市地位逐渐下降,落后于南京、扬州等地,明万历中兴后得到一度恢复,但是明末清初的战争杭州遭受的破坏很大,不过到了清中期,杭州经济恢复发展。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马关条约》将杭州辟为通商口岸,进出口贸易日趋活跃[28]。清朝杭州丝绸产量位居江南三织造(宁、苏、杭)之首,鼎盛时年产量达6559匹(乾隆十六年)。清末杭州金融业快速发展,胡雪岩的阜康钱庄、浙江兴业银行和中国最早的省银行—浙江银行是其代表。
民国时期,由于沪杭铁路和浙赣铁路通车,杭州成为华东商品的集散中转地。当时杭州工业以丝绸业为主导。1929年的西湖博览会一时刺激了经济发展。在进出口贸易方面,杭州主要依托上海。这一时期,银行业发展较快,杭州成为全省金融中心。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时期,杭州经济再次陷入了低谷[29]。
1949年后,杭州经济逐渐复苏,各行各业基本被国有化,也建立了一批工业企业如杭钢、杭氧、杭州电视机厂、杭州自行车厂等,形成了半山地区的重工业区、城东食品工业区、拱宸桥的轻纺工业区等。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杭州轻工业逐渐占主要地位,其中名牌产品包括丝绸、青春宝牌保健品、西湖电视机、华日冰箱等[30]。1981年,杭州成为全国15个经济中心城市之一。[31]
1982年,杭州确定为全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后,第三产业尤其是旅游业发展较快[32]。
当代经济(1990年以后)
进入1990年代,杭州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民营经济占全市GDP比重在70%左右,经济总量在省会城市中仅次于广州,高于成都,位于全国第二位。國家統計局年鑒數據顯示,該市2007年經濟總量達4100億元,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分別佔4%、50.2%、45.8%。[33] 2008年杭州GDP达到4781亿元,高于青岛市(4409亿元),低于重庆市(5096亿元)位居全国第八位(省会城市第二位),2010年杭州市辖区GDP已经达到2008年全市水平,为4740亿元,位居全国第七位,低于重庆主城区(5334亿元),高于南京市区(4633亿元)。2011年杭州GDP达到7011.8亿元,继续居全国第8位。在2011年的GDP数据中市辖区GDP5581.84亿元,县域GDP1429.96亿元。[34]但受欧债危机导致外需减少,出口下降,以及国家调控楼市等一系列宏观调控等影响,从2011年下半年以来杭州GDP增长幅度逐步放缓。再加上国家对中西部地区的政策扶持力度加大,一些中西部大城市经济开始发力,杭州与紧随其后的城市差距缩小。2012年1季度的单季GDP已经从次于重庆市的全国第8位下滑至全国第10位,被成都、武汉超过。但由于杭州商贸型企业居多,因此在人均收入上依然保持较强竞争力。杭州无论城区还是远郊,投资环境优良,几乎每个区县都有实力很强的自主企业,连续多年获得福布斯杂志中国最佳商业城市[35]。2007年5月25日,包括杭州、湖州、嘉兴、绍兴四城市在内的杭州都市经济圈市长联席会议第一次会议在杭州召开,标志着四城市联手打造杭州都市经济圈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位于江干区的钱江新城是杭州市正在建设的中央商务区。钱江新城核心区是华东地区仅次于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的商务中心区。[36]
区划名称 |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 占比(%) |
---|---|---|
杭州市 | 7,011.80 | 100.00 |
杭州市区 | 5,581.84 | 79.61 |
富阳市 | 491.21 | 7.01 |
建德市 | 224.13 | 3.20 |
临安市 | 340.76 | 4.86 |
桐庐县 | 233.51 | 3.33 |
淳安县 | 140.35 | 2.00 |
著名公司
总部位于杭州市的知名企业有:
文化教育
高等教育
省部属本科院校有: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中国美术学院、浙江理工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工商大学、中国计量学院、浙江中医药大学、浙江林学院、浙江财经学院、浙江科技学院、浙江广播电视大学、浙江教育学院、浙江传媒学院、中国工商银行杭州金融研修学院、浙江树人大学。
属于杭州市市属的四所高校是:杭州师范大学、杭州职业技术学院、杭州广播电视大学、浙江大学城市学院。
中学
- 省一级重点中学:杭州第二中学、杭州学军中学、杭州高级中学、杭州第十四中学、浙江大学附属中学、杭州第四中学、杭州长河高级中学、杭州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杭州外国语学校、浙江萧山中学、萧山三中、萧山二中、萧山五中、余杭高级中学、余杭第二高级中学
- 省二级重点中学:杭州市第七中学、杭州市源清中学、杭州西湖高级中学、杭州市第二中学分校、杭州市第四中学分校、杭州市第九中学、杭州市第十一中学
旅游
旅游线
- 三西:西湖、西溪、西泠
- 三堤:苏堤、白堤、杨公堤
- 运河:塘栖镇、运河镇、拱宸桥、小河直街、运河广场、信义坊、卖鱼桥、十里湖墅、西湖时代广场、中北桥、三堡船闸
- 钱江新城:市民公园、城市阳台、市民中心、杭州大剧院、森林公园、杭州国际会议中心、波浪文化城
景点
- 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
特色街区
餐饮
名菜:
小吃:
名店:
龙井茶
龙井茶是中国最著名的绿茶,为中国十大名茶之首,以杭州龙井周边所产西湖龙井为正宗。因品牌保护不当,浙江各地茶农纷纷将自己生产的扁平茶叶称龙井。有关方面出面调解的结果是杭州以外产茶改称“浙江龙井”,而将优质的西湖周边原产地产品称西湖龙井。龙井茶以明前(清明节前采摘)为上品,虎跑泉水泡出的新茶尤为世人称道。
其它特产
文化遗产
杭州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 |
---|---|
杭州西湖(世界文化遗产) | 富春江-新安江 |
杭州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
六和塔 | 岳飞墓 |
飞来峰造像 | 胡庆余堂 |
闸口白塔 | 良渚遗址 |
临安城遗址 | 吴越国王陵(临安) |
凤凰寺 | 文澜阁 |
功臣塔(临安) | 宝成寺麻曷葛剌造像 |
梵天寺经幢 | 西泠印社 |
跨湖桥遗址 | 茅湾里窑址 |
郊坛下和老虎洞窑址 | 于谦墓 |
钱塘江大桥 | 之江大学旧址 |
笕桥中央航校旧址 | 章太炎故居 |
杭州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
白蛇传传说 | 梁祝传说 |
西湖传说 | 古琴艺术(浙派) |
江南丝竹 | 十番音乐 |
余杭滚灯 | 杭州摊簧 |
小热昏 | 杭州评词 |
杭州评话 | 独脚戏 |
武林调 | 翻九楼 |
金石篆刻(西泠印社) | 张小泉剪刀锻制技艺 |
王星记扇 | 余杭清水丝绵制作技艺、杭罗织造技艺 |
铜雕技艺 | 西湖绸伞 |
绿茶制作技艺(西湖龙井) | 胡庆余堂中药文化 |
端午节 |
市内交通
杭州的城市原点(零公里标志)设在上城区紫薇园坐标原点。城市内的建筑、道路、水系及名胜古迹,都可根据该原点标出方位和与原点的距离[38]。
巴士
的士
杭州的士设有四个服务中心。
轨道交通
其他交通
艮山门开往拱宸桥。虽说也是城市公共交通的一种,市政府鼓励市民乘坐水巴上下班。但实际目前主要作为观光线路使用。并且已经将杭州的运河--西溪--钱塘江连接起来。
- 轮渡
- 杭州公共自行车
外部交通
在建线路包括沪杭高速铁路、杭宁客运专线、杭长客运专线、杭黄客运专线、杭深线
铁路站点包括:
- 磁悬浮:沪杭磁悬浮交通项目
- 公路:绕城高速公路、杭州第二绕城高速公路(规划)、杭州第三绕城高速公路(提上议程)、沪杭高速公路、杭甬高速公路、杭宁高速公路、杭金衢高速公路、杭徽高速公路、杭新景高速公路、杭浦高速公路(沪杭复线)、杭绍甬高速公路(杭甬复线)、杭长高速公路、杭千高速公路、申嘉湖(杭)高速公路。
杭州著名人物
毕昇,中國北宋时期发明家,發明活字版印刷术。
林逋,北宋诗人。
马可·波罗,宋末元初,從歐洲到中國遊歷,曾經稱讚杭州為「世界上最美丽华贵之天城」。
章炳麟,清末民初思想家,史學家,樸学大师,民族主義革命者。
钱学森,中国空气动力学家,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
夏衍,中国现代剧作家。
蒋筑英,光学家、全国劳动模范。
胡灵群,世界著名麻醉教育家,无痛分娩中国行 (No Pain Labor N' Delivery)发起人。
历任領導人
中華人民共和國杭州市政府历任市长 |
中共杭州市委历任书记 |
友好城市
截至2008年12月,杭州共与17个国外城市建立了国际友好城市关系,列表如下[40]。(按建立关系年份排序)
此外,杭州还与国外许多城市结成了“友好交流关系城市”和“友好交流往来城市”[41]。
脚注
- ^ 1.0 1.1 杭州统计信息网. 杭州概况(General Situation). 杭州统计信息网. 2012-05-01 [2011-10-15] (中文(简体)).
- ^ 中国杭州政府门户网站. 杭州市委召开全市领导干部大会. 中国杭州政府门户网站. 2010-01-21 [2010-01-26] (中文(简体)).
- ^ 一说16,847,两种说法主要区别点来自于萧山区的面积,杭州市官方的数据是1163平方千米,但是萧山区官方的数据是1420.22平方千米,见:http://www.xiaoshan.gov.cn/hsxs/xsjj/201105/t20110512_236123.htm
- ^ 4.0 4.1 杭州统计信息网. 杭州概况(General Situation). 杭州统计信息网. 2009-06-9 [2010-1-26] (中文(简体)).
- ^ 一说3,372,两种说法主要区别点来自于萧山区的面积,杭州市官方的数据是1163平方千米,但是萧山区官方的数据是1420.22平方千米,见:http://www.xiaoshan.gov.cn/hsxs/xsjj/201105/t20110512_236123.htm
- ^ 杭州统计信息网. 2011年杭州统计年鉴. 杭州统计信息网. 2011-06-18 [2011-10-15] (中文(简体)).
- ^ 杭州全市(包括市属县市)总面积16596平方千米,是长三角乃至华东地区最大的城市,经济总量位居省会城市第二(仅次于广州),副省级城市(仅次于广州与深圳),其综合实力位居华东第二
- ^ 根据杭州市社科院与“中国金融中心指数”(CDI CFCI)显示,杭州市金融实力在长江三角洲所有城市中仅次于上海,位居第二;全国范围内,金融总量和金融综合竞争力也仅次于上海、北京、深圳、广州,均位居各大中城市第五位,排在第二级金融中心首位
- ^ 上海市政府官方网站明确指出杭州萧山国际机场是华东第二大国际机场:http://www.hd.chinajcdj.org/html/dongnanpindao/difangfengcai/hangzhoufengcai/20120303/7487.html
- ^ 1057年梅挚出任杭州知府,临走时宋仁宗赐诗相勉,其中有“地有吴山美,东南第一州”的句子。一说为“地有湖山美、东南第一州”。
- ^ George Modelski, World Cities: –3000 to 2000, Washington DC: FAROS 2000, 2003. ISBN 0-9676230-1-4. 参见en:List of largest cities throughout history
- ^ 学术界对于马可·波罗是否真的到过中国,仍存在争议。
- ^ 《杭州年鉴2007年版》
- ^ 杭州市志. 中华书局. : 第一卷自然环境篇概述 [2009-01-15]. ISBN 7101015379.
- ^ [1]
- ^ http://news.163.com/10/0804/07/6D7NQ7CD00014AEE.html 2010年杭州高温天数41天
- ^ http://www.csup.gov.cn/article/article.asp?id=16014&classid=12&station=%B3%A4%C9%B3
- ^ 2011年杭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杭州市统计局. 2012年5月1日.
- ^ 县市人口数据参见各县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2011年统计公报
- ^ 20.0 20.1 统计显示杭州老龄化进程加快 老人抚养系数增大. 杭州日报. 2008-03-05 [2009-01-01].
- ^ 杭州姓氏最新排名:王、陈、张、徐、李居前五 《钱江晚报》2006年10月2日A4版
- ^ 公安部统计全国十大姓氏 《北京晚报》2007年9月24日
- ^ 上海户籍人口统计研究结果出炉 东方网 2006年9月12日
- ^ 《杭州方言里儿尾的发音》,史瑞明,《方言》1989年03期。
- ^ 《隋书·地理志》
- ^ 当时杭州每年缴纳中央的税钱达50万缗。
- ^ 据耐得翁《都城纪胜》所载,杭州工商业有414行,分工甚细。《梦粱录》卷十三《团行》记载,手工业作坊有22种之多。
- ^ 据《海关关册》统计,光绪二十二年到宣统二年,经由杭州海关继运的土洋各货累计值银227,486,341关平两。
- ^ 《杭州市志》第三卷经济综述篇1-6页 1999年4月出版 中华书局
- ^ 《杭州市志》第三卷工业篇概述 第69页 1999年4月出版 中华书局
- ^ 其他14个为:北京、天津、沈阳、大连、长春、哈尔滨、上海、无锡、青岛、武汉、广州、重庆、西安、兰州
- ^ 三大产业构成中,第三产业发展迅速,从1978年的18.1%上升至1985年的24.8%。引自《杭州市志》第三卷第32页 中华书局1999年版
- ^ http://www.stats.gov.cn/tjsj/ndsj/2008/indexch.htm
- ^ http://hzdaily.hangzhou.com.cn/dskb/html/2012-04/10/node_1244.htm
- ^ 福布斯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杭州连续5年列第一. 新华网. 2008-09-02 [2009-01-02].
- ^ 杭州都市经济圈市长联席会议第一次会议在杭州举行. 2007-05-24 [2009-01-02].
- ^ 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首页
- ^ 《杭州零公里标志将设在紫薇园坐标原点》 杭州政府网,2007年6月2日报道。
- ^ 2007年统计显示,杭州机场的客货运量均居全国机场第八位。参见 2007年民航机场生产统计公报 中国民航新闻 发布时间:2008-7-14
- ^ 《杭州市国际友好城市一览表》,杭州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编制,于2009年1月5日查阅。
- ^ 《杭州市国际友好交流城市浏览表》,杭州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编制,于2009年2月12日查阅。友好交流往来城市分布图,来源同上。
参考文献
主要地方史志
-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宋·李心传编
- 《乾道临安志》 宋·周淙主编
- 《淳祐临安志》 宋·施愕主编
- 《咸淳临安志》 元·潜说友编
- 《万历杭州府志》明·刘伯缙修,陈善等纂
- 《康熙杭州府志》 清·马如龙修,杨鼐等纂
- 《乾隆杭州府志》 清·邵齐然修,汪沆等纂
- 《民国杭州府志》 民国·齐耀珊修,吴庆坻等纂
- 《杭州市志》 杭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纂,中华书局1995年出版
- 《杭州年鉴》历年版本
- 《西湖游览志》 明·田汝成
- 《西湖志》 清·李卫主持修纂
- 《西湖新志》 民国·胡祥翰辑
- 《武林掌故丛编》 清·丁丙、丁申编纂
笔记体文学
- 《梦粱录》 宋·吴自牧撰
- 《武林旧事》 宋·周密撰
- 《都城纪胜》 宋·耐得翁撰
- 《西湖老人繁胜录》 宋·西湖老人撰
- 《西湖梦寻》 清·张岱撰
- 《湖山便览》 清·翟灏、翟瀚编
其他
- 《浙江通史》 金普森、陈剩勇主编 浙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
- 《杭州历史丛编》 周峰主编 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
- 《说说杭州话》 鲍士杰著 杭州出版社2005年
- 《浙北杭嘉湖方言语音研究》 徐越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
外部链接
- 杭州民俗节日活动
- 閱讀杭州-杭州旅遊繁體官方網站
- 杭州旅游网
- 杭州杂志
- 杭州地图
- 品质生活网
- 杭州市人民政府
- 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
- 杭州市志
- 杭州地铁
- 便民中心-大杭州
- 杭州旅游景点列表(英文)
- 杭州历史建筑
- 杭州新闻
前任者: -- |
中国首都 907年-978年 吴越国 |
繼任者: 北宋开封 |
前任者: 北宋开封 |
中国首都 1127年-1279年 南宋 |
繼任者: 元大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