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特族:修订间差异
小无编辑摘要 |
|||
第1行: | 第1行: | ||
'''尼特族'''({{lang-en|'''NEET'''}})是指一些不升學、不[[就業]]、不進修或參加就業輔導,終日無所事事的[[青年]][[族群]],其[[英文]]全稱是:「'''N'''ot in '''E'''mployment, '''E'''ducation or '''T'''raining」,中文也称作'''啃老族'''、'''雙失青年'''或'''歸巢族'''。尼特族最早使用於[[英國]],之後漸漸的使用在其他國家。在英國,尼特族指的是16至18歲的年輕族群;在[[日本]],則是指15至34歲的族群。 |
'''尼特族'''({{lang-en|'''NEET'''}})是指一些不升學、不[[就業]]、不進修或參加就業輔導,終日無所事事的[[青年]][[族群]],其[[英文]]全稱是:「{lang-en|'''N'''ot in '''E'''mployment, '''E'''ducation or '''T'''raining}}」,中文也称作'''啃老族'''、'''雙失青年'''或'''歸巢族'''。尼特族最早使用於[[英國]],之後漸漸的使用在其他國家。在英國,尼特族指的是16至18歲的年輕族群;在[[日本]],則是指15至34歲的族群。 |
||
== 各地的名稱 == |
== 各地的名稱 == |
2012年9月2日 (日) 01:53的版本
尼特族(英語:NEET)是指一些不升學、不就業、不進修或參加就業輔導,終日無所事事的青年族群,其英文全稱是:「{lang-en|Not in Employment, Education or Training}}」,中文也称作啃老族、雙失青年或歸巢族。尼特族最早使用於英國,之後漸漸的使用在其他國家。在英國,尼特族指的是16至18歲的年輕族群;在日本,則是指15至34歲的族群。
各地的名稱
尼特族是世界性的社會問題。主要在發達國家和經濟高增長、生活水準高國家的青年階層中產生。在香港則稱之為雙失青年(失學兼失業的青年);在美國稱為歸巢族(Boomerang Kids),意指孩子畢業又回到家庭,繼續依靠父母的照顧及經濟支援;在中國被稱為啃老族,靠啃食父母老本生活。在台灣亦間有被稱為「米蟲」或「家裡蹲」[1][2],但由於實際上尼特族與家裡蹲所指的群體有所區別,故現在多仿效日本直接以「尼特族」或「御宅族」稱之。
尼特族的心態
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大學畢業人數逐漸增加,因為高學歷的心態以及受到近年經濟不景氣的影響,有不少人求職困難四處碰壁,也不願低就高勞動低薪資的工作,造成心理受挫或不平衡;另一方面也是因為現代部分被稱為草莓族的青年吃不了苦,不願去從事太辛勞的工作,要求工作輕鬆錢又多,常以參加國考等各項考試為拖延藉口[3],對親友假裝為全職考生,呈現空等狀態,沒工作也沒升學進修。对于家庭生活的依赖和对于社会生活的不习惯,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4][5]。尼特族亦可以說是「自願性失業」的一種。
中國社會上流傳這樣一段對尼特族的形容:「一直無業,二老啃光,三餐飽食,四肢無力,五官端正,六親不認,七分任性,八方逍遙,九(久)坐不動,十分無用。」[6]
尼特族的特性
可分為四類「眼高手低型、喪失自信型、自我封閉型和家庭溺愛型」[7]。
- 眼高手低型
- 對於自己的現實工作有著超出能力的待遇要求,導致好的工作找不到,差的工作又不願意做。
- 喪失自信型
- 因工作經驗失敗,對往後就業心存挫折,信心遭受打擊,不敢再面對就業。
- 自我封閉型
- 從小與社會接觸環境自然隔閡造成。
- 家庭溺愛型
- 從小受到家人的期待,升學只為了滿足家人的期待,擁有學歷卻不就業,有自己的想法,追求自由。
尼特族衍生的社會問題
尼特族依附家人而不就業,除了本身沒有自行謀生能力外,也造成家人的負擔;而家人的生活供應,並不能長久養到生命結束那天,會加速家庭經濟的危機。不就業的人口增加,相對的社會上要救濟的人數也會增加,整個社會經濟曲線亦會呈現向下的趨勢。家庭氣氛也會連帶受影響,成天不做事的尼特族賴在家中,家人會擔心自己兒女的未來,除非是有錢人,有足夠的經濟能力養活下一代;不然,多數家庭會產生爭吵,家庭不美滿,人的心理也會有改變[8]。
解決尼特族衍生問題的方法
尼特族由於大多數是青年人,且屬於適齡於工作的中堅性人口,因此造成的勞動資源浪費是不容忽視的。政府與社會資源為了降低社會因此一族群而造成的社會問題,會用各種方案去試圖解決,如擴張就業、職業訓練等。然而當經濟情況長期未見好轉時,尼特族造成對社會秩序的壓力會與日俱增,衝突也會激化。有證據顯示,為了解決青年勞動力過剩的問題,國家會透過公共建設、強制就業或募兵等方式來消除此問題,但如果經濟本身不能改善,以吸收失業人口,在資源不足下,政府的強制性作為會使事件變得更糟,甚至引發內亂或戰爭。日本與德國皆曾面對青壯年人口在經濟蕭條期大量失業的情況,亦使用強制手段來解決,結果卻演變成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線,因此除了以經濟層面解決外,別無他法以治本。
根據日本內田樹教授的分析,尼特族之所以成為尼特族,是因為他們認為世間冷漠,所以應傳達出世間還是有溫暖的訊息,讓尼特族了解生命的意義是與他人的連結及付出,並知道自己的存在價值,想辦法找出適合自己的性向及能勝任的工作[9]。
參見
參考資料
- ^ 尼特族現象 蔓延台灣 - 民生報 2005.04.24
- ^ 正視台灣的尼特族問題 - 玉山周報 第77期
- ^ 啃老族:爸媽是我的提款機。. Career職場情報誌網.
- ^ 傘下的新鮮人 漫談尼特族. 喀報 Cast Net - 傳科學生網.
- ^ 尼特族》孩子啊,你要學習妥協!. 聯合晚報.
- ^ 房價高就業難 催生大陸「啃老族」. 看雜誌.
- ^ 日本暢銷書給NEET族支招. 人民網.
- ^ 拒絕長大── 「尼特」風暴來襲?. 台灣光華雜誌.
- ^ 施百俊. 宅經濟全攻略. 台灣: 商周出版. 2009年07月: 265至266頁. ISBN 97898664728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