莼:修订间差异
外观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小无编辑摘要 |
小无编辑摘要 |
||
第21行: | 第21行: | ||
由地下葡萄茎萌发须根和叶片,并发出4~6个分枝,形成丛生状水中茎,再生分枝。深绿色椭圆形叶子互生,長約6至10公分,每节1~2片,浮生在水面或潜在水中,嫩茎和叶背有胶状透明物质。夏季抽生花茎,开暗红色小花。 |
由地下葡萄茎萌发须根和叶片,并发出4~6个分枝,形成丛生状水中茎,再生分枝。深绿色椭圆形叶子互生,長約6至10公分,每节1~2片,浮生在水面或潜在水中,嫩茎和叶背有胶状透明物质。夏季抽生花茎,开暗红色小花。 |
||
《[[詩經]]·魯頌》提到:「思樂泮水,薄采其茆。魯侯戾止,在泮飲酒。」<ref>三國東吳陸璣《毛詩草木鳥獸蟲魚疏》說:「茆與荇菜相似,江南人稱蓴菜或水葵。」</ref>《[[世說新語]]》也記載有「千里蓴羹」的名言<ref>《世說新語·言語篇》:陸機詣王武子,武子前置數斛羊酪,指以示陸曰:「卿江東何以敵此?」陸-{云}-:「有千里蓴羹,末下鹽豉耳!」</ref>。晉朝[[張翰 (晉朝)|張翰]]因見秋風起,乃思吳中菰菜、蓴羹、鱸魚膾,曰:「人生貴得適志,何能羈宦數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駕而歸。<ref>《晉書·張翰傳》</ref>自古吳人好蓴菜,宋朝陳普《秋日即事詩》中提到「季鷹自是知機者,一念蓴鱸便到吳。」 |
|||
蓴菜本身沒有味道,勝在口感的圓融。中國的江蘇太湖、浙江蕭山湖和杭州西湖有莼菜生長。蓴菜在台灣幾已絕跡,過去多產於日月潭<ref>《雲林縣采訪冊》記載:「朝經水沙連,暮宿大坪頂。……其上多白雲,其下產蓴莛。」</ref>,後來發現密生崙埤池亦有蓴菜。蓴菜本身含有豐富的透明膠質,《[[本草綱目]]》記載蓴菜具有腸胃方面之保健效果。 |
嫩叶可供食用,蓴菜本身沒有味道,勝在口感的圓融。中國的江蘇太湖、浙江蕭山湖和杭州西湖有莼菜生長。蓴菜在台灣幾已絕跡,過去多產於日月潭<ref>《雲林縣采訪冊》記載:「朝經水沙連,暮宿大坪頂。……其上多白雲,其下產蓴莛。」</ref>,後來發現密生崙埤池亦有蓴菜。蓴菜本身含有豐富的透明膠質,《[[本草綱目]]》記載蓴菜具有腸胃方面之保健效果。 |
||
{{Wikispecies|Brasenia schreberi}} |
{{Wikispecies|Brasenia schreberi}} |
2012年10月17日 (三) 19:45的版本
蓴菜 | ||||||||||||||
---|---|---|---|---|---|---|---|---|---|---|---|---|---|---|
蓴菜(Brasenia schreberi)
| ||||||||||||||
科學分類 | ||||||||||||||
| ||||||||||||||
二名法 | ||||||||||||||
Brasenia schreberi J.F.Gmel., 1791 |
莼菜(brasenia schreberi),又名“水葵”,多年生水生宿根草本。性喜温暖,适宜于清水池生长。
由地下葡萄茎萌发须根和叶片,并发出4~6个分枝,形成丛生状水中茎,再生分枝。深绿色椭圆形叶子互生,長約6至10公分,每节1~2片,浮生在水面或潜在水中,嫩茎和叶背有胶状透明物质。夏季抽生花茎,开暗红色小花。
《詩經·魯頌》提到:「思樂泮水,薄采其茆。魯侯戾止,在泮飲酒。」[1]《世說新語》也記載有「千里蓴羹」的名言[2]。晉朝張翰因見秋風起,乃思吳中菰菜、蓴羹、鱸魚膾,曰:「人生貴得適志,何能羈宦數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駕而歸。[3]自古吳人好蓴菜,宋朝陳普《秋日即事詩》中提到「季鷹自是知機者,一念蓴鱸便到吳。」
嫩叶可供食用,蓴菜本身沒有味道,勝在口感的圓融。中國的江蘇太湖、浙江蕭山湖和杭州西湖有莼菜生長。蓴菜在台灣幾已絕跡,過去多產於日月潭[4],後來發現密生崙埤池亦有蓴菜。蓴菜本身含有豐富的透明膠質,《本草綱目》記載蓴菜具有腸胃方面之保健效果。
注釋
这是一篇與植物相關的小作品。您可以通过编辑或修订扩充其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