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國民革命軍戰鬥序列:修订间差异
外观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第12行: | 第12行: | ||
**第3集團軍[[孫桐萱]] |
**第3集團軍[[孫桐萱]] |
||
**第76軍[[李鐵軍]](戰區直轄) |
**第76軍[[李鐵軍]](戰區直轄) |
||
⚫ | |||
===第二戰區=== |
===第二戰區=== |
||
*司令長官:[[衛立煌]] |
*司令長官:[[衛立煌]] |
||
第22行: | 第23行: | ||
**第7集團軍[[傅作義]] |
**第7集團軍[[傅作義]] |
||
**第18集團軍[[朱德]] |
**第18集團軍[[朱德]] |
||
兵力:32步兵師、14步兵旅、5騎兵師、3騎兵旅,其他特種部隊或地方部隊在外 |
|||
===第三戰區=== |
===第三戰區=== |
||
*司令長官[[顧祝同]] |
*司令長官[[顧祝同]] |
||
第31行: | 第33行: | ||
*[[新四军|新編第四軍]][[葉挺]](獨立) |
*[[新四军|新編第四軍]][[葉挺]](獨立) |
||
*共轄22個步兵師,2個步兵旅﹔不含特種部隊及游擊部隊。 |
*共轄22個步兵師,2個步兵旅﹔不含特種部隊及游擊部隊。 |
||
===第四戰區=== |
===第四戰區=== |
||
*司令長官 |
*司令長官[[張發奎]] |
||
*作戰地區為廣 |
*作戰地區為兩廣方面 |
||
**第 |
**第9集團軍:[[吳奇偉]] |
||
⚫ | |||
⚫ | |||
⚫ | |||
⚫ | |||
===第五戰區=== |
===第五戰區=== |
||
*司令長官[[李宗仁]] |
*司令長官[[李宗仁]] |
||
*作戰地區為安徽西部湖北北部及安徽南部 |
|||
*作戰地區為[[天津]]至[[南京]][[浦口]]之華東一帶([[津浦鐵路]]沿線) |
|||
**豫鄂皖邊區游擊總司令:[[廖磊]] |
|||
⚫ | |||
**第 |
**第33集團軍:[[張自忠]] |
||
**第 |
**第11集團軍:[[李品仙]] |
||
**第 |
**第22集團軍:[[孫震]] |
||
**第 |
**第29集團軍:[[王纘緒]] |
||
⚫ | |||
⚫ | |||
⚫ | |||
⚫ | |||
===第八戰區=== |
===第八戰區=== |
||
*司令長官 |
*司令長官朱邵良 |
||
*作戰地區為[[甘肅]] |
*作戰地區為[[甘肅]]、[[青海]]及綏遠一帶 |
||
**第 |
**第17集團軍:[[馬鴻逵]] |
||
**第 |
**第80軍:[[孔令恂]](獨立) |
||
**第 |
**第82軍:[[馬步芳]](獨立) |
||
**騎5軍:[[馬步青]](獨立) |
|||
⚫ | |||
**第191師:[[楊德亮]](獨立) |
|||
**騎2軍:[[何柱國]](獨立) |
|||
**新2軍:[[魯大昌]] |
|||
⚫ | |||
以上共轄6步兵師,9步兵旅,4騎兵師,4騎兵旅,不含特種部隊。 |
|||
===第九戰區=== |
|||
*司令長官[[陳誠]],[[薛岳]]代 |
|||
*作戰地區為[[江西]]、[[湖北]]及湖南一帶 |
|||
**第19集團軍:[[羅卓英]] |
|||
**第31集團軍:[[周碞]] |
|||
**第74軍:[[王耀武]](戰區直轄) |
|||
**第1集團軍:[[龍雲]] |
|||
**第27集團軍:[[楊森]] |
|||
**第30集團軍:[[王陵基]] |
|||
**第20集團軍:[[商震]] |
|||
⚫ | |||
===第十戰區=== |
|||
⚫ | |||
*作戰地區為[[陜西]] |
|||
**第34集團軍:蔣鼎文 |
|||
**第16軍:[[董釗]](戰區直轄) |
|||
以上共轄9步兵師,1步兵旅,1騎兵師,1騎兵旅,不含特種部隊。 |
|||
===魯蘇戰區=== |
|||
*司令長官[[于學忠]] |
|||
*作戰地區為[[江蘇]]北部及[[山東]]方面 |
|||
*第51軍-{于}-學忠 |
|||
*第89軍韓德勛 |
|||
*第57軍繆澂流 |
|||
*游擊總司令沈鴻烈 |
|||
共轄7步兵師4騎兵旅,不含特種部隊。 |
|||
===冀察戰區=== |
|||
**總司令:[[鹿鍾麟]] |
|||
*作戰地區:河北及察哈爾兩省 |
|||
*第99軍[[朱懷冰]] |
|||
*第69軍[[石友三]] |
|||
*第5軍[[孫魁元]] |
|||
*河北民團總指揮[[張蔭梧]] |
|||
,共轄5步兵師,1騎兵師,不含其他特種部隊。 |
|||
===其他=== |
|||
除了各大戰區,戰鬥序列還包含部分空軍、海軍及其他軍事編制單位。 |
|||
*[[武漢衛戌總司令部]] |
|||
⚫ | |||
*[[西安行營]] |
|||
⚫ | |||
*[[閩綏靖公署]] |
|||
**主任:[[陳儀]] |
|||
*[[軍事委員會直轄兵團]] |
|||
*整訓部隊 |
|||
*海軍 |
|||
*空軍 |
|||
*後方勤務部 |
|||
*防空 |
|||
*江防 |
|||
*衛戌 |
|||
==參考文獻== |
==參考文獻== |
||
*何應欽,《日軍侵華八年抗戰史》,1982年,臺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 |
*何應欽,《日軍侵華八年抗戰史》,1982年,臺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 |
2006年7月31日 (一) 09:12的版本
1939年國軍戰鬥序列編列發布於1939年,這裡的國軍是指中華民國所屬國民革命軍。該戰鬥序列是中日戰爭爆發後,統治中國之中華民國政府為了遷都重慶後的持久抗戰需要所編列的中國全境國軍戰鬥序列,此序列大致沿用至1944年。
戰鬥序列列表
軍事委員會
第一戰區
兵力:12步兵師、1步兵旅、1騎兵師、1騎兵旅,其他特種部隊在外
第二戰區
兵力:32步兵師、14步兵旅、5騎兵師、3騎兵旅,其他特種部隊或地方部隊在外
第三戰區
第四戰區
以上共轄18個步兵師,2個步兵旅,不含特種部隊。
第五戰區
以上共轄26個步兵師,1各騎兵師、不含特種部隊。
第八戰區
以上共轄6步兵師,9步兵旅,4騎兵師,4騎兵旅,不含特種部隊。
第九戰區
以上共轄52步兵師,不含特種部隊與游擊部隊。
第十戰區
以上共轄9步兵師,1步兵旅,1騎兵師,1騎兵旅,不含特種部隊。
魯蘇戰區
共轄7步兵師4騎兵旅,不含特種部隊。
冀察戰區
,共轄5步兵師,1騎兵師,不含其他特種部隊。
參考文獻
- 何應欽,《日軍侵華八年抗戰史》,1982年,臺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
- 張朋園、沈懷玉合編,《國民政府職官年表》,1987年,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 郭廷以,《中華民國史事日誌》,1984年,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注釋
國軍 | 日軍 | |
抗日戰爭第一期第一階段: | 1937年國民革命軍戰鬥序列 | 1937年北支那派遣軍戰鬥序列,1937年上海派遣軍戰鬥序列 |
抗日戰爭第一期第二階段及第三階段: | 1938年國民革命軍戰鬥序列 | 1938年北支那派遣軍戰鬥序列,1938年中支那派遣軍戰鬥序列 |
抗日戰爭第二期第一階段及第二階段: | 1939年國民革命軍戰鬥序列 | 1939年支那派遣軍戰鬥序列,1940年支那派遣軍戰鬥序列 |
抗日戰爭第二期第三階段及第三期: | 1944年國民革命軍戰鬥序列 | 1942年支那派遣軍戰鬥序列 |
空軍: | 1937年中華民國空軍編成 | 1937年北平航空兵團部隊編成 |
海軍: | 1937年中華民國海軍編成 | 1937年支那方面艦隊編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