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子愷:修订间差异
小 →生平 |
|||
第20行: | 第20行: | ||
先祖在故鄉開了一家染坊,父親豐鐄長於詩文,是中國史上最後一年及第的舉人。他是長男,排行第7,有6個姊姊,1個妹妹和兩個弟弟,但兩個弟弟皆早夭。 |
先祖在故鄉開了一家染坊,父親豐鐄長於詩文,是中國史上最後一年及第的舉人。他是長男,排行第7,有6個姊姊,1個妹妹和兩個弟弟,但兩個弟弟皆早夭。 |
||
豐子愷 |
豐子愷在讀師範時期,有兩位恩師。一位是藝術家[[李叔同]],一位是教育家[[夏丏尊]]。在預科班二年級時,上李叔同教授畫石膏像課,豐子愷沉迷其中,畫藝進步很快。在李叔同的指點與鼓勵下,豐子愷一方面努力寫生,一方面觀摩西洋名畫,並學習繪畫理論。也向李叔同學習音樂,苦練鋼琴。夏丏尊當時在第一師範本任舍監一職,後改任為國文老師。夏丏尊以教授新文藝寫作聞名,對學生教導甚嚴,寫作文時要求「不准講空話,要老實寫」。 |
||
1919年,豐子愷自[[第一師範]]畢業,出國深造學習美術是他的理想。於是他賣祖產,並向姐夫借了四百元錢,到[[東京]]展開他的留學生涯。豐子愷的[[日語]]是向兩位曾留日的老師──[[李叔同]]、[[夏丏尊]]學習的。他在東京做短期進修。4個月後,他拉完了三冊提琴練習本和幾個輕歌劇曲子。美術方面,豐子愷專攻炭筆畫。 但某日,他在舊書攤上看到《夢二畫集˙春之卷》。[[竹久夢二]]是日本一位自學成功的畫家,專攻簡筆漫畫,在當時可謂自成一家。竹久夢二的畫構圖技巧來自西方,但畫趣卻是東洋味。豐子愷認為,這些畫作簡直就是「無聲的詩」。從竹久夢二的作品中,豐子愷找到了日後美術的途徑。 |
1919年,豐子愷自[[第一師範]]畢業,出國深造學習美術是他的理想。於是他賣祖產,並向姐夫借了四百元錢,到[[東京]]展開他的留學生涯。豐子愷的[[日語]]是向兩位曾留日的老師──[[李叔同]]、[[夏丏尊]]學習的。他在東京做短期進修。4個月後,他拉完了三冊提琴練習本和幾個輕歌劇曲子。美術方面,豐子愷專攻炭筆畫。 但某日,他在舊書攤上看到《夢二畫集˙春之卷》。[[竹久夢二]]是日本一位自學成功的畫家,專攻簡筆漫畫,在當時可謂自成一家。竹久夢二的畫構圖技巧來自西方,但畫趣卻是東洋味。豐子愷認為,這些畫作簡直就是「無聲的詩」。從竹久夢二的作品中,豐子愷找到了日後美術的途徑。 |
2012年11月14日 (三) 02:25的版本
丰子恺 | |
---|---|
File:Fengzikai.jpg | |
出生 | 大清浙江崇德县 | 1898年11月9日
逝世 | 1975年9月15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上海 | (76歲)
职业 | 中国散文家、畫家和教育家 |
豐子愷(1898年11月9日—1975年9月15日),中國浙江崇德(今嘉兴桐乡市崇福镇)人,散文家、畫家、文學家、美術與音樂教育家,原名潤,又名仁、仍,號子覬,後改為子愷,筆名TK。师从弘一法师(李叔同),以中西融合畫法創作漫画以及散文而著名。
生平
豐子愷,1898年(清德宗光緒24年)11月9日在浙江省崇德縣石門灣(今桐鄉市石門鎮)出生。
先祖在故鄉開了一家染坊,父親豐鐄長於詩文,是中國史上最後一年及第的舉人。他是長男,排行第7,有6個姊姊,1個妹妹和兩個弟弟,但兩個弟弟皆早夭。
豐子愷在讀師範時期,有兩位恩師。一位是藝術家李叔同,一位是教育家夏丏尊。在預科班二年級時,上李叔同教授畫石膏像課,豐子愷沉迷其中,畫藝進步很快。在李叔同的指點與鼓勵下,豐子愷一方面努力寫生,一方面觀摩西洋名畫,並學習繪畫理論。也向李叔同學習音樂,苦練鋼琴。夏丏尊當時在第一師範本任舍監一職,後改任為國文老師。夏丏尊以教授新文藝寫作聞名,對學生教導甚嚴,寫作文時要求「不准講空話,要老實寫」。
1919年,豐子愷自第一師範畢業,出國深造學習美術是他的理想。於是他賣祖產,並向姐夫借了四百元錢,到東京展開他的留學生涯。豐子愷的日語是向兩位曾留日的老師──李叔同、夏丏尊學習的。他在東京做短期進修。4個月後,他拉完了三冊提琴練習本和幾個輕歌劇曲子。美術方面,豐子愷專攻炭筆畫。 但某日,他在舊書攤上看到《夢二畫集˙春之卷》。竹久夢二是日本一位自學成功的畫家,專攻簡筆漫畫,在當時可謂自成一家。竹久夢二的畫構圖技巧來自西方,但畫趣卻是東洋味。豐子愷認為,這些畫作簡直就是「無聲的詩」。從竹久夢二的作品中,豐子愷找到了日後美術的途徑。
豐子愷在日本遊學10個月,盤纏用盡後不得已返國。回國後迫於家計他再執起教鞭,授課講學。平日在教學之餘,開始從事英、日文的翻譯工作。豐子愷創作漫畫的動機,先是因校務會議過於無趣之餘,他便觀察同事不同的姿態,回宿舍後畫成圖稿,頗覺有趣,便開始嘗試其他內容。朱自清與俞平伯合辦一份刊物《我們的七月》,他便向豐子愷要了張畫,刊登在1924年的期刊上。那一幅圖畫題目為「人散後,一勾新月天如水」,引起在上海辦《文學周報》的鄭振鐸的注意。
1925年,《文學周報》開始連續刊載豐子愷的畫作,鄭振鐸給這些畫定了「子愷漫畫」的標題。
1960年,上海市中國畫院成立,他擔任首任院長。
1961年到1965年,他翻譯日本古典名著長篇小說《源氏物語》(世界上最早的長篇小說),幼女豐一吟協助。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發,他蒙受屈辱;背著莫須有的罪名,遭批鬥、迫害,摧折他的身心。
1975年8月,癌症病發(9月診斷為右葉尖肺癌);並得知胞姐逝世噩耗令病情惡化,同年9月15日12時8分在上海華山醫院急診觀察室逝世,享年77歲。直到1978年6月5日才平反,書面通知送交長子豐華瞻。
年表
- 1914年2月首度發表作品
- 1918年首度發表詩詞
- 1922年12月開始漫畫創作,為中國漫畫藝術的先驅,漫畫造形簡約,畫風樸實,饒富童趣,在眾多畫家中,獨樹一格。曾先後在香港、臺灣及各地舉辦畫展。
- 1926年創辦開明書店
- 1927年從弘一法師皈依佛門净土宗,法名嬰行。於上海參加創辦立達中學(後改為立達學園)。
豐子愷的四位良友
豐子愷稱他一生之中有四位「良友」相隨,即:煙、酒、茶、唱機。「老煙槍」這個稱號對豐子愷而言是不為過的。他在早年得到肺結核,醫生囑咐須戒菸,不得已只好努力減到一天六、七根。酒,對豐子愷而言,喝酒是為了興味,是一種「酒逢知己千杯少」的真情流露,所以說「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感覺之間。喜歡唱機,乃是喜歡聆賞音樂。酒可醉人,茶可醒人。茶,是豐子愷書房中不可或缺的良朋益友。
出版作品
出版的作品有:散文集《緣緣堂隨筆》、《緣緣堂續筆》、彩色畫冊《子愷漫畫選》、藝術理論著作《豐子愷美術講堂》、《豐子愷音樂講堂》及漫畫集《子愷漫畫》、《護生畫集》[1]等。譯作有日本廚川白村《苦悶的象徵》、夏目漱石選集;俄國屠格涅夫《獵人筆記》、柯羅連科《我的同時代人》;日本古典小說《源氏物語》、《落窪物語》、《竹取物語》、《伊勢物語》。
《護生畫集》是近代佛教藝術的珍品。全套六集共四百五十幅,內容以戒殺、護生、善行為三大題材。由豐子愷作畫,文字由弘一法師(第一、二集)、葉恭綽(第三集)、朱幼蘭(第四、六集)、虞愚(第五集)書寫,前後相繼創作的過程長達四十六年。在第六集的序言中,廣洽法師對護生畫作了一個總結:「蓋所謂護生者,即護心也,亦即維護人生之趨向和平安寧之大道,糾正其偏向於惡性之發展及暴力恣意之縱橫也。是故護生畫集以藝術而作提倡人道之方便,在今日時代,益覺其需要與迫切。雖曰爝火微光,然亦足以照千年之暗室,呼聲綿邈,冀可喚回人類蘇醒之覺性。」[2]
他的散文《漸》被台灣龍騰版高級中學國文教科書第2冊收錄,台灣教科書開放民編前的國立編譯館版高級中學國文教科書也曾收錄。散文《山中避雨》曾收錄於國立編譯館版國民中學國文教科書。
2012年11月9日,Google為紀念豐子愷114歲誕辰,將首頁的標誌改成豐子愷的畫作。
子女
漫畫作品
- 不畏浮雲遮望眼 自緣身在最高層
- 長堤樹老閱人多
- 海內存知己 天涯若比鄰
- 紅了櫻桃綠了芭蕉
- 孔乙己是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
- 取蘋果
- 挖耳朵
- 燕歸人未歸
- 餘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