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士林刀:修订间差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无编辑摘要
第2行: 第2行:
{{unreferenced|time=2010-09-13T10:00:29+00:00}}
{{unreferenced|time=2010-09-13T10:00:29+00:00}}
{{reqimage}}
{{reqimage}}
'''士林刀''',又名八芝蘭刀、茄柄竹葉刀,一種台灣傳統的折疊[[小刀]],刀身如竹葉狀,刀柄為牛角包銅,形如茄子,刀身可折疊收入刀柄中。1870年出現在台北巿[[士林區]],設計者為[[郭合]]
'''士林刀''',又名八芝蘭刀、茄柄竹葉刀,一種台灣傳統的折疊[[小刀]],刀身如竹葉狀,刀柄為牛角包銅,形如茄子,刀身可折疊收入刀柄中。1870年出現在台北巿[[士林區]],最早由一名廣東鎖匠貓牛師打造
==歷史==
==歷史==
士林刀最早源起於一位廣東鎖匠(俗稱:貓牛師)。在日據時代來台,在士林開鎖店,他製作了一種類似刀柄似茄子、刀身似竹葉的刀子,並收了幾名徒弟。
士林刀是位廣東鎖匠(俗稱:貓牛師)首先打造的。一百多年前,這位廣東鎖匠(貓牛師)東渡來台,在士林開了一家鎖店,由於生意清淡,他就闢了一片菜圃,種菜打發時間。有一天,鎖匠看到菜圃裡的小茄子,形狀玲瓏可愛,激發他的靈感。於是他用既有的治煉設備,做了幾把刀柄像茄子,刀身像竹葉的刀子試賣,想不到用過的人一致讚好。以後鎖匠(貓牛師)乾脆集中全力製刀,造鎖反而成了副業。當時,這位貓牛師廣收徒弟,傳授製刀的訣竅,士林刀就這樣代代相傳,流傳至今。(民國68年於 光華雜誌) (民國74年 時報雜誌)


設計者郭合先生,在18歲時,向一名廣東來的打鐵師父「貓牛師學習打鐵製刀。之後在1869年,製造了第一把八芝蘭刀(當時士林被稱為八芝蘭到今天的郭明讓已是第五代傳人。
其弟子[[郭合]]先生,在18歲時,向貓牛師學習打鐵製刀。之後在1869年,製造了第一把八芝蘭刀(當時士林被稱為八芝蘭),到今天的郭明讓已是第五代傳人。


士林名刀則尚有傳人邱顯曜〈70多歲〉、邱顯誠〈60多歲〉二位師傅。
士林名刀則尚有傳人邱顯曜、邱顯誠二位師傅。


==製作者==
==製作者==
第14行: 第14行:
{{Taiwan-stub}}
{{Taiwan-stub}}
[[category:刀]]
[[category:刀]]
據說在甲午戰爭前,這位廣東(貓牛師)師傅,帶了一些積蓄返鄉探親,結果臺灣割讓給日本,戰亂四起,他也就沒有再回臺灣了。
廣東(貓牛師)師傅是走了,但是技藝留下,徒眾留下,小刀的市場仍然活絡,於是這些徒眾開始繼承廣東師傅的事業,繼續生產小刀,由於生意好,技藝逐漸流傳,有嚴格父子相承的,也有對外招徒授藝的,會製小刀的人開始多了,店也一家家設立,這時候八芝蘭已經改名為士林,當這些小刀賣到外地時,一般的人開始稱呼這種小刀為士林刀,於是無名的小刀被冠上了地名,而成為[士林刀]。

曾風光一時的「士林名刀」,畢竟競爭不過全自動化製造的刀,其盛況早已不再,如今只剩下郭合後代所開的「郭合記」及郭合徒弟後代所開的「士林名刀」兩家,依然堅持著手工打造,並進一步改良,以鎢鋼取代白鐵,大大提高刀子的韌性和強度,且不易生鏽,往往一把刀可使用二十年以上,所以「士林名刀」也成為玩刀行家競相收藏的對象。為配合收藏家的需求,「士林名刀」發展出折疊後尺寸,由八分至六寸,每半寸一種尺寸,共十二種尺寸;且每一把刀都會蓋下製造日期鋼印,作為士林名刀的品質保證。

2013年1月7日 (一) 03:28的版本

此處的模板應該放置在討論頁Talk:士林刀

士林刀,又名八芝蘭刀、茄柄竹葉刀,一種台灣傳統的折疊小刀,刀身如竹葉狀,刀柄為牛角包銅,形如茄子,刀身可折疊收入刀柄中。1870年出現在台北巿士林區,最早由一名廣東鎖匠貓牛師打造。

歷史

士林刀最早源起於一位廣東鎖匠(俗稱:貓牛師)。在日據時代來台,在士林開鎖店,他製作了一種類似刀柄似茄子、刀身似竹葉的刀子,並收了幾名徒弟。

其弟子郭合先生,在18歲時,向貓牛師學習打鐵製刀。之後在1869年,製造了第一把八芝蘭刀(當時士林被稱為八芝蘭),到今天的郭明讓已是第五代傳人。

士林名刀則尚有傳人邱顯曜、邱顯誠二位師傅。

製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