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光华大学:修订间差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Baidutieba985留言 | 贡献
无编辑摘要
Baidutieba985留言 | 贡献
第28行: 第28行:
抗战胜利后,成都分部交四川省地方接办,变更为“私立[[成华大学]]”。[[1952年]]9月,私立成华大学并入[[西南财经大学|四川财经学院]](现为[[西南财经大学]])。本部于[[1946年]]复校,由于原大西路校址已被日军夷为平地,政府拨给[[欧阳路]]旧日侨学校(今上海无线电七厂所在地)为校址。[[1951年]]光华大学被化整为零,商学院并入上海财经学院(现[[上海财经大学]]),土木工程系并入[[同济大学]],法律系并入华东政法学院(现[[华东政法大学]]),而其文、理科与[[大夏大学]]等的科系合并成立了[[华东师范大学]],[[光华附中]]则和大夏附中合并成[[华东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华东师大附中]]。
抗战胜利后,成都分部交四川省地方接办,变更为“私立[[成华大学]]”。[[1952年]]9月,私立成华大学并入[[西南财经大学|四川财经学院]](现为[[西南财经大学]])。本部于[[1946年]]复校,由于原大西路校址已被日军夷为平地,政府拨给[[欧阳路]]旧日侨学校(今上海无线电七厂所在地)为校址。[[1951年]]光华大学被化整为零,商学院并入上海财经学院(现[[上海财经大学]]),土木工程系并入[[同济大学]],法律系并入华东政法学院(现[[华东政法大学]]),而其文、理科与[[大夏大学]]等的科系合并成立了[[华东师范大学]],[[光华附中]]则和大夏附中合并成[[华东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华东师大附中]]。


光华大学和附中从[[1925年]]到[[1951年]]间,先后入校学生有14000余人,毕业4000余人。曾就读该校的学生中包括[[邓拓]]、[[张允和]]、[[穆时英]]、[[姚依林]]、[[尉健行]]、[[荣毅仁]]、[[董寅初]]、[[袁則留]]等。
光华大学和附中从[[1925年]]到[[1951年]]间,先后入校学生有14000余人,毕业4000余人。曾就读该校的学生中包括[[周有光]]、[[汪道涵]]、[[邓拓]]、[[张允和]]、[[穆时英]]、[[姚依林]]、[[尉健行]]、[[荣毅仁]]、[[董寅初]]、[[袁則留]]等。


==校址变迁==
==校址变迁==

2013年1月23日 (三) 22:40的版本

光华大学
Kwang Hua University
File:光华大学大门.jpg
光华大学大门
校训格至诚正
创办时间1925年
停办时间1951年
学校类型私立大学
校址中国上海市虹口区欧阳路

光華大學Kwang Hua University)是民国时代上海的一所私立大学,1925年6月由退出美国教会学校圣约翰大学的数百名师生所创建,培养了大批有为学生。1951年与大夏大学合并成立华东师范大学

歷史與沿革

上海創校

1925年五卅惨案在上海爆发,各界纷纷走上街头。圣约翰大学及附中的师生也组织罢课抗议,但遭到校方阻挠。于是6月3日,学生553人以及全体华籍教师19人,集体宣誓脱离圣约翰大学,10余名应届大学毕业生声明不接受圣约翰大学颁发的毕业文凭。这一日便定为光华的校庆日。6月4日,离校学生教师集会商议自行设校事宜,他们的举动受到社会各界和学生家长们的支持,出钱出地。经过各方协助,在短短三个月内就成立了新的「光华大学」。“光华”二字取自《尚书大传·虞夏传》里的《卿云歌》:「日月光华,旦复旦兮」,以日月卿云为校旗,红白为校色,「知行合一」四字为校训(1930年改为「格至诚正」)。租上海法租界霞飞路房屋为大学校舍,租新西区丰林桥房屋为中学校舍。1927年,光华大学搬到大西路法华乡王丰镐所捐之新校舍。

创办伊始,学校设文、理、商、工四科。1927年工科停办。1929年学校经教育部批准立案,改文、理、商三科为文、理、商三个学院。文学院设国文系(内分国学组、国史组)、英文系(内分文学组、西史组),政治社会系(内分政治组、社会组)、教育系(内分教育组、哲学心理组);理学院设数学系、化学系、生物学系,商学院设经济系、工商管理系、会计系、银行系。学校还设有光华附中,附中为当时上海三大知名中学之一。

發展與變遷

1927年鲁迅在光华大学演讲后

从圣约翰大学辞职的19位中国教师作为光华初期的教学骨干,另有许多博学人士纷纷前来光华任教,以表示对爱国斗争的支持。当时的校长是张寿镛,文学院长是张东荪,中国文学系系主任是钱基博,政治学系系主任是罗隆基,教育系系主任是廖世承,社会学系系主任是潘光旦胡适徐志摩吴梅卢前蒋维乔黄任之江问渔吕思勉王造时彭文应周有光钱钟书等知识分子都曾在光华大学任教,是当时中国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云集的一所私立大学。教员多用英语授课。

抗战中,“八一三事变”爆发后,日军入侵上海,光华大学校舍全部为日军炸毁,但学校仍坚持租房上课,未曾间断。同时校长张寿镛和校董事会商议决定将一部分学校内迁入四川,成立“光华大学成都分部”。在上海的本部不再公开招生,对外改为两个学社,一名“诚正文学社”,即原文学院;一名“格致理商学社”,原理学院和商学院;壬午补习班,原附属中学。

抗战胜利后,成都分部交四川省地方接办,变更为“私立成华大学”。1952年9月,私立成华大学并入四川财经学院(现为西南财经大学)。本部于1946年复校,由于原大西路校址已被日军夷为平地,政府拨给欧阳路旧日侨学校(今上海无线电七厂所在地)为校址。1951年光华大学被化整为零,商学院并入上海财经学院(现上海财经大学),土木工程系并入同济大学,法律系并入华东政法学院(现华东政法大学),而其文、理科与大夏大学等的科系合并成立了华东师范大学光华附中则和大夏附中合并成华东师大附中

光华大学和附中从1925年1951年间,先后入校学生有14000余人,毕业4000余人。曾就读该校的学生中包括周有光汪道涵邓拓张允和穆时英姚依林尉健行荣毅仁董寅初袁則留等。

校址变迁

光华大学自建校以来曾几易其址:

  • 1925-1927:草创时期的光华大学条件十分简陋,第一年由于校舍还在建设,暂租借旧法租界霞飞路(今淮海中路)附近的房屋为临时校舍,而宿舍分为四处。
  • 1927-1937:光华大学自1926年1月5日起在王省三先生捐出的大西路法华乡兴建新校舍,同年九月竣工,第二学年在新校址开学。1937年“八一三事变”爆发后,日军入侵上海,光华大学所在的大西路校区被日军夷为平地。(1951年华东纺织工学院在光华大学大西路校区废墟旧址上成立)
  • 1937-1946:抗战后的光华迁入公共租界内的汉口路华商证券交易所三楼和八楼上课。期间张寿镛校长委托当时正在四川的商学院院长谢霖在大后方筹备光华大学成都分部(后成为西南财经大学的主要前身之一)。
  • 1946-1951:1946年秋,光华大学暨附中迁至欧阳路校址(今上海无线电七厂所在地)上课,直至1951年并入华东师范大学。

历任校长

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