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世功:修订间差异
小 机器人:移除3个跨语言链接,现在由维基数据的d:q2376811提供。 |
无编辑摘要 |
||
第103行: | 第103行: | ||
|注釋 = |
|注釋 = |
||
}} |
}} |
||
'''林世功'''({{ryu|r=林世功|kn=リンシコー|rm= |
'''林世功'''({{ryu|r=林世功|kn=リンシコー|rm=Rin shikō|f=h}};{{bd|1842年|2月3日|1880年|11月20日|CatIdx=S林}}),[[字]]'''子敘''',[[號]]'''春傍'''。和名'''名城里之子親雲上春傍'''({{ryu|r=名城 里之子親雲上 春傍|kn=ナーグシク サトゥヌシペーチン スンポー|rm=Nagushiku Satunushipechin Shunpō}})。[[琉球國|琉球]][[第二尚氏王朝]]末期[[士族]]、親清派政治家。 |
||
林世功出生在琉球[[久米村]]的林氏新垣家。其祖籍[[福建省]][[福州府]][[閩縣]]林浦(今福州市[[倉山區]]林浦),至林世功已是第八世。林世功是[[若秀才]][[林奕保]]與鄭氏思鶴的次子。 |
林世功出生在琉球[[久米村]]的林氏新垣家。其祖籍[[福建省]][[福州府]][[閩縣]]林浦(今福州市[[倉山區]]林浦),至林世功已是第八世。林世功是[[若秀才]][[林奕保]]與鄭氏思鶴的次子。 |
||
[[1865年]],23歲的林世功因精通詩文而被選為[[官生]](官費留學生),人稱「'''官生新垣'''」({{ryu|r=官生 新垣|kn=クァンソー アラカチ|rm= |
[[1865年]],23歲的林世功因精通詩文而被選為[[官生]](官費留學生),人稱「'''官生新垣'''」({{ryu|r=官生 新垣|kn=クァンソー アラカチ|rm=Kwansyō Arakachi}})。[[1868年]]10月,與[[毛啓祥]]、[[葛兆慶]]、[[林世忠]]一起,作為[[琉球國]]4名官生的一員前往[[清朝]]留學,并於次年到達[[京師]](今[[北京]]),入學[[國子監]]。4年後學成歸國。 |
||
[[1874年]],剛剛歸國的林世功就被任命為[[久米村]]詩文官話經書師匠,同年12月轉任久米村文組主取。次年6月,林世功擔任琉球王府的[[國學 (琉球)|國學]]大師匠;9月又成為[[中城王子]][[尚典]]的[[講解官]]。當時由於林世功世子師的身份,當時普遍認為在未來尚典繼位的時候林世功會被昇為[[國師]]并執掌朝政。林世功自己也滿懷為國貢獻的抱負。 |
[[1874年]],剛剛歸國的林世功就被任命為[[久米村]]詩文官話經書師匠,同年12月轉任久米村文組主取。次年6月,林世功擔任琉球王府的[[國學 (琉球)|國學]]大師匠;9月又成為[[中城王子]][[尚典]]的[[講解官]]。當時由於林世功世子師的身份,當時普遍認為在未來尚典繼位的時候林世功會被昇為[[國師]]并執掌朝政。林世功自己也滿懷為國貢獻的抱負。 |
||
第117行: | 第117行: | ||
清廷因此派遣[[李鴻章]]與日本談判。李鴻章提出包括[[沖繩本島]]在內的中部各島歸還琉球,恢復琉球王國,將[[宮古群島|宮古]]及[[八重山群島|八重山]]以南各島劃歸[[中國]],將包括[[奄美大島]]在內的五島劃歸[[日本]]。(即「琉球三分方案」)但日本方面堅持「分島改約案」(割宮古、八重山兩島給中國)。得知消息的林世功等人認為兩島土地貧瘠無法生存,因此分島改約案與亡國無異,萬萬不可接受。隨後李鴻章再次同日本談判,但日本方面拒絕了清朝的要求,日本代表[[竹添進一郎]]離席而去,談判陷入僵局。清朝的大臣們也對是否支持琉球復國產生了爭論,從此琉球問題被擱置。 |
清廷因此派遣[[李鴻章]]與日本談判。李鴻章提出包括[[沖繩本島]]在內的中部各島歸還琉球,恢復琉球王國,將[[宮古群島|宮古]]及[[八重山群島|八重山]]以南各島劃歸[[中國]],將包括[[奄美大島]]在內的五島劃歸[[日本]]。(即「琉球三分方案」)但日本方面堅持「分島改約案」(割宮古、八重山兩島給中國)。得知消息的林世功等人認為兩島土地貧瘠無法生存,因此分島改約案與亡國無異,萬萬不可接受。隨後李鴻章再次同日本談判,但日本方面拒絕了清朝的要求,日本代表[[竹添進一郎]]離席而去,談判陷入僵局。清朝的大臣們也對是否支持琉球復國產生了爭論,從此琉球問題被擱置。 |
||
身處天津的[[向德宏]]托人將自己探聽到的談判消息告訴了林世功。林世功向清朝請願的願望破滅,決定以死抗議[[日本]]的呑併。他向清廷寫下了奏摺 |
身處天津的[[向德宏]]托人將自己探聽到的談判消息告訴了林世功。林世功向清朝請願的願望破滅,決定以死抗議[[日本]]的呑併。他向清廷寫下了奏摺,希望清朝向日本交涉。隨後留下絕命詩二首,在[[北京]][[總理衙門]]前揮劍自殺,以死抗議[[日本]]的呑併。他的奏摺則被琉球使臣[[蔡大鼎]]上呈清廷。22日,得知此事的[[慈禧太后]]認為林世功是琉球王室的忠臣,贈白銀200兩,厚葬於[[通縣]][[張家灣]]立禪庵村(今[[北京市]][[通州區]][[張家灣鎮 (北京市)|張家灣鎮]]立禪庵村)。[[1931年]],[[九一八事變]]發生後,一些日本學者曾前來當地考察,後來林世功等13名[[琉球人]]的墳墓被[[反日情緒|仇日]]的村民誤當作[[日本人]]墓拆毀洩憤。 |
||
{{cquote|[[琉球國]]陳情通事林世功謹稟,為一死泣請天恩,迅賜救亡存國,以全臣節事。竊功因主辱國亡,已於客歲九月,隨同前往[[進貢]]正使[[耳目官]][[毛精長]]等,改裝入都,疊次匍叩憲轅,號乞賜救各在案,惟是作何辦法,尚未蒙諭示。昕夕焦灼,寢饋俱廢,泣念奉王命抵閩告急,已曆三年,敝國慘遭日人益肆鴟張,一則宗社成墟,二則[[尚泰王|國王]][[尚典|世子]]見執東行,繼則百姓受其暴虐。皆由功不能痛哭請救所致,已屬死有餘罪,然國主未返,世子拘留,猶期雪恥以圖存,未敢捐軀以塞責,今晉京守侯,又逾一載,仍複未克濟事,何以為臣?計惟有以死泣請王爺,暨大人俯准,據情具題,傳召駐京倭使,諭之以大義,威之以聲靈,妥為籌辦,還我君王,複我國都,以全臣機節。則功雖死無憾矣,謹稟。}} |
|||
隨後留下絕命詩二首: |
|||
{{cquote|古來忠孝幾人全,<br/>憂國思家已五年。<br/>一死猶期存社稷,<br/>高堂專賴弟兄賢。}} |
|||
{{cquote|廿年定省半違親,<br/>自認乾坤一罪人。<br/>老淚憶兒雙白髮,<br/>又聞噩耗更傷神。}} |
|||
留下絕命詩後,林世功在[[北京]][[總理衙門]]前揮劍自殺,以死抗議[[日本]]的呑併。他的奏摺則被琉球使臣[[蔡大鼎]]上呈清廷。22日,得知此事的[[慈禧太后]]認為林世功是琉球王室的忠臣,贈白銀200兩,厚葬於[[通縣]][[張家灣]]立禪庵村(今[[北京市]][[通州區]][[張家灣鎮 (北京市)|張家灣鎮]]立禪庵村)。[[1931年]],[[九一八事變]]發生後,一些日本學者曾前來當地考察,後來林世功等13名[[琉球人]]的墳墓被[[反日情緒|仇日]]的村民誤當作[[日本人]]墓拆毀洩憤。 |
|||
林世功的著作有《[[琉球詩錄]]》。 |
林世功的著作有《[[琉球詩錄]]》。 |
||
第138行: | 第128行: | ||
*[[琉球国#清政府的交涉]] |
*[[琉球国#清政府的交涉]] |
||
== 參考資料 == |
== 參考資料 == |
||
{{Wikisource author}} |
|||
*[http://kotobank.jp/word/%E6%9E%97%E4%B8%96%E5%8A%9F {{lang|ja|林世功とは?}}] |
*[http://kotobank.jp/word/%E6%9E%97%E4%B8%96%E5%8A%9F {{lang|ja|林世功とは?}}] |
||
*《[[北上雜記]]》,[[蔡大鼎]]著 |
*《[[北上雜記]]》,[[蔡大鼎]]著 |
2013年3月18日 (一) 11:08的版本
林世功 | |||||||
---|---|---|---|---|---|---|---|
琉球第二尚氏王朝外交官 | |||||||
國家 | 琉球國 | ||||||
姓名 | 林世功 | ||||||
字 | 子敘 | ||||||
號 | 春傍 | ||||||
封爵 | 名城里之子親雲上 | ||||||
封地 | 真壁間切名城村 | ||||||
童名 | 加那 | ||||||
其他名號 | 官生新垣 | ||||||
出生 | 1842年2月3日 琉球國久米村 | ||||||
逝世 | 1880年11月20日 清國京師總理衙門前 | ||||||
墳墓 | 清國通縣張家灣立禪庵村 (今北京通州區張家灣鎮立禪庵村) | ||||||
| |||||||
經歷 | |||||||
1865年~1874年為國子監的琉球官生 1875年任世子師 1876年~1880年期間,就日本吞併琉球一事前往清朝交涉 | |||||||
著作 | |||||||
《琉球詩錄》 | |||||||
林世功(琉球語:林世功/リンシコー Rin shikō ?;1842年2月3日—1880年11月20日),字子敘,號春傍。和名名城里之子親雲上春傍(琉球語:名城 里之子親雲上 春傍/ナーグシク サトゥヌシペーチン スンポー Nagushiku Satunushipechin Shunpō)。琉球第二尚氏王朝末期士族、親清派政治家。
林世功出生在琉球久米村的林氏新垣家。其祖籍福建省福州府閩縣林浦(今福州市倉山區林浦),至林世功已是第八世。林世功是若秀才林奕保與鄭氏思鶴的次子。
1865年,23歲的林世功因精通詩文而被選為官生(官費留學生),人稱「官生新垣」(琉球語:官生 新垣/クァンソー アラカチ Kwansyō Arakachi)。1868年10月,與毛啓祥、葛兆慶、林世忠一起,作為琉球國4名官生的一員前往清朝留學,并於次年到達京師(今北京),入學國子監。4年後學成歸國。
1874年,剛剛歸國的林世功就被任命為久米村詩文官話經書師匠,同年12月轉任久米村文組主取。次年6月,林世功擔任琉球王府的國學大師匠;9月又成為中城王子尚典的講解官。當時由於林世功世子師的身份,當時普遍認為在未來尚典繼位的時候林世功會被昇為國師并執掌朝政。林世功自己也滿懷為國貢獻的抱負。
然而,與林世功官運亨通相對地則是琉球處境的危險。1874年,牡丹社事件發生後,日本強迫琉球停止向清朝朝貢。琉球多次向日本交涉,皆被日本拒絕。因此在1876年12月,琉球國王尚泰與三司官向居謙(浦添親方朝昭)商議,秘密遣向德宏(幸地親方朝常)赴福州,假借探問未歸國的進貢使毛精長(國頭親雲上盛乘)的名義,向清朝交涉。林世功以陈情通事的身份隨同前往。一行共19人,從北山名護間切的湖邊底港(今名護市許田地區的湖邊底)出發,在伊江島遭遇颱風,險些觸礁沉沒。在經過八重山群島之後,次年到達福州,被安置於柔遠驛。向德宏、林世功等人將尚泰王的秘密書信轉交給閩浙總督何璟,輾轉送達清廷。但清政府並未對此作出任何反應。
1879年,琉球被日本吞併,尚泰王等王族成員被日本遷往東京,史稱第二次琉球處分。向德宏、蔡大鼎、林世功等人聞訊大驚,薙髮易服扮作商販,從福州萬壽橋(今福州倉山區解放大橋)附近的渡口出發,經海路於八月二十七日(西曆7月2日)到達天津,上書李鴻章,要求清朝就此事向日本交涉。向德宏由於擔心受到日本特務的追殺,留在了天津李鴻章處尋求庇護;林世功等其他人則前往京師求救。他們於八月十四日同毛精長聯名,將請願書送交總理衙門,請求出兵救援琉球。但清廷未作出反應;最後他們絕食的方法请求清廷向日本交涉。
清廷因此派遣李鴻章與日本談判。李鴻章提出包括沖繩本島在內的中部各島歸還琉球,恢復琉球王國,將宮古及八重山以南各島劃歸中國,將包括奄美大島在內的五島劃歸日本。(即「琉球三分方案」)但日本方面堅持「分島改約案」(割宮古、八重山兩島給中國)。得知消息的林世功等人認為兩島土地貧瘠無法生存,因此分島改約案與亡國無異,萬萬不可接受。隨後李鴻章再次同日本談判,但日本方面拒絕了清朝的要求,日本代表竹添進一郎離席而去,談判陷入僵局。清朝的大臣們也對是否支持琉球復國產生了爭論,從此琉球問題被擱置。
身處天津的向德宏托人將自己探聽到的談判消息告訴了林世功。林世功向清朝請願的願望破滅,決定以死抗議日本的呑併。他向清廷寫下了奏摺,希望清朝向日本交涉。隨後留下絕命詩二首,在北京總理衙門前揮劍自殺,以死抗議日本的呑併。他的奏摺則被琉球使臣蔡大鼎上呈清廷。22日,得知此事的慈禧太后認為林世功是琉球王室的忠臣,贈白銀200兩,厚葬於通縣張家灣立禪庵村(今北京市通州區張家灣鎮立禪庵村)。1931年,九一八事變發生後,一些日本學者曾前來當地考察,後來林世功等13名琉球人的墳墓被仇日的村民誤當作日本人墓拆毀洩憤。
林世功的著作有《琉球詩錄》。
相關條目
參考資料
- 林世功とは?
- 《北上雜記》,蔡大鼎著
- 《琉球の英傑たち》,大城立裕著
- 《近代沖縄の精神史》,比屋根照夫著,社會評論社。
- 《沖繩:一個島嶼人民的歷史》(Okinawa: The History of an Island People),(美國)柯喬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