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山街道 (青岛市):修订间差异
小 修正笔误 |
→行政区划: 内容扩充 |
||
第11行: | 第11行: | ||
== 行政区划 == |
== 行政区划 == |
||
灵山镇下辖 河南一村、河南二村、河南三村、上河北村、[[中河北村]]、下河北村、卫东村、泊子村、前山后村、后山后村、岚埠湾村、大稻池村、小稻池村、东黄家庄村、仁义庄村、段埠庄村、金家湾村、灵东村、东山坡村、西山坡村、东三泉庄村、西三泉庄村、周家疃村、崔家庵村、石旺河村、泉上村、松树庄村、西黄家庄村、李前庄村、韩流庄村、索戈庄村、甲于庄村、前小于庄村、后小于庄村、集旺疃村、孙旺疃村、刘旺疃村、院东村、岚前岭村、西姜村、中姜村、东姜村。 |
灵山镇下辖 河南一村、河南二村、河南三村、上河北村、[[中河北村]]、下河北村、卫东村、泊子村、前山后村、后山后村、岚埠湾村、大稻池村、小稻池村、东黄家庄村、仁义庄村、段埠庄村、金家湾村、灵东村、东山坡村、西山坡村、东三泉庄村、西三泉庄村、周家疃村、崔家庵村、石旺河村、泉上村、松树庄村、西黄家庄村、李前庄村、韩流庄村、索戈庄村、甲于庄村、前小于庄村、后小于庄村、集旺疃村、孙旺疃村、刘旺疃村、院东村、岚前岭村、西姜村、中姜村、东姜村。 |
||
2001年,即墨市撤销[[乔家屯]]乡,其中8个行政村划入灵山镇 |
|||
== [[灵山老母]]的传说 == |
== [[灵山老母]]的传说 == |
2013年4月2日 (二) 08:24的版本
灵山镇位于即墨市以北16.5公里,灵山西北麓,烟青公路横贯镇中。阴历二、七逢集,是县内八大集市之一。
镇名由来
因灵山村而得名。村名源于村南灵山,灵山素以灵气著称,山上有碧霞元君和灵山老母庙,亦因山形灵芝,故又名“灵芝山”。
气候环境
气候属平原、丘陵半湿润温凉区,年平均气温12℃,无霜期200左右,常年降水量600-750毫米。灵山位于针驻地南2公里,秀丽的灵山诸峰于万顷平原之中拔地而起,韵味无穷。地表水和地下水丰富,是蒙沙河、流浩河的发源地,域内有水库、平塘50余座,水质甘冽。
行政区划
灵山镇下辖 河南一村、河南二村、河南三村、上河北村、中河北村、下河北村、卫东村、泊子村、前山后村、后山后村、岚埠湾村、大稻池村、小稻池村、东黄家庄村、仁义庄村、段埠庄村、金家湾村、灵东村、东山坡村、西山坡村、东三泉庄村、西三泉庄村、周家疃村、崔家庵村、石旺河村、泉上村、松树庄村、西黄家庄村、李前庄村、韩流庄村、索戈庄村、甲于庄村、前小于庄村、后小于庄村、集旺疃村、孙旺疃村、刘旺疃村、院东村、岚前岭村、西姜村、中姜村、东姜村。
2001年,即墨市撤销乔家屯乡,其中8个行政村划入灵山镇
灵山老母的传说
灵山原名“灵芝山”,占地4平方公里。海拔154.6米,山体三峰呈东西走向排列,西峰最高。2001年被命名为“即墨市灵山森林公园”,2007年被评为国家A级旅游景区。 明朝万历年间,重修元君庙,掘地得元君遗壳并有一石碑,碑文记载了灵山老母成仙的故事。国子监祭酒周如砥为此撰写了元君碑记。清朝乾隆版《即墨县志》记载:“灵山青霄元君祠,不知起于何时。万历年重修,掘得元君遗蜕并一石碑。乃周元王五年建。碑载:元君招远王氏,许配墨邑金门,貌陋甚,十八岁尚未婚。孝事翁姑。一日出汲于山之东,遇一白马素袍者曰:‘吾奉帝命取尔上升,四月十五日其期也。’乃以巾搽元君面,容貌顿改。及期,果音乐远播,紫云罩山,遂登顶坐石而化。后,一小牧儿被雷击死,寻苏,言见云中羽扇鹤驾,顶冠翡翠曰:‘吾清霄元君也,救而传语,唯孝当钦。’土人遂建祠于山巅云。”综合上述记载及民间传说:周朝时,招远王氏女淑娘自幼父母双亡,由哥嫂抚养,倍受哥嫂讥讽打骂和虐待。然而,淑娘心地善良,尽力为家里劳作,默默为街坊排难,极得邻里好评,乡民都憎其哥嫂对淑娘的虐待,常有街坊邻居指责其嫂之过。哥嫂一怒,将淑娘卖到灵山金家湾村给金家做童养媳。在这里她极孝翁婆、体贴丈夫、操持家务,善待姑叔,对街坊邻居无不尽力相帮,对妇孺老幼均都爱护有加,充分展现了中国伟大女性的高尚情操。
一日在灵山汲水时,遇到一素袍老人,在老人的指引下,换回真容,于当年的四月十五日在灵山山巅坐化成仙。成仙后,用自己的法力治病救人、扶危济困、保佑一方百姓平安。人们极为尊崇,称其为“灵山老母”,又名“青霄元君”。
自周朝开始,当地百姓自发地捐资捐物修祠塑像,对庙宇逐年修缮扩建,渐成规模,特别是唐、明两朝官家的参与,使灵山庙宇一度成为胶东地区最大的庙宇建筑群。相传灵山老母(青霄元君)与泰山老母(碧霞元君)是姐妹,在即墨地区凡是建灵山老母庙的地方均建有泰山老母庙。人们将老母成仙之日即每年的农历四月十五日定为灵山庙会,是即墨数十处山庙会中规模、会期最大,参会人数最多的庙会。清朝一位文人的一句“灵山四月扛马行”,形象地反映了灵山庙会的盛况。
灵山老母的传说源远流长,灵山老母救苦救难、普度众生的传说已深深地烙印于人们的心中。“灵山前,大乱不乱、大减不减”等谚语流传至今。
灵山东山坡村的来由也足以说明灵山老母香火的鼎盛,灵山前有一个村庄叫东山坡,据村庄有关族谱记载:该村原叫蓝家庄,是以即墨城蓝家为首的大户人家,为了来灵山膜拜灵山老母的方便,在灵山山前买得土地,并盖了房子,以到灵山膜拜老母住宿、休息之用。平日则雇人照看,久而久之,即墨及即墨以外的有钱人家,相继在此购买土地、盖房搭屋,渐渐地成了一个村落。由于西边一路之隔的村叫山坡,为分辨两村,故而称之东山坡,西边的原山坡改名为西山坡。
随着近代中国的战火不断,经济萧条,特别是解放战争年间,灵山这座方圆百里拔地而起的孤山,是交通网络里的唯一制高点,成为备受敌我双方注重的军事要地。据《中国解放战争史》记载:在这弹丸之地,敌我双方曾投入数万兵力,你争我夺,比较大的战役就有三次,使山上的自然景观和庙宇建筑全部被战火摧毁。“文化大革命”期间,与灵山老母传说有关的一些残存遗迹,又遭受了毁灭性的破坏。自此,关于灵山老母传说的很多文化物质载体在世上消失了,但有许多东西仍散落于民间,灵山老母传说的精神仍牢牢根植于人们的心中。
这是一篇與青岛市相關的小作品。您可以通过编辑或修订扩充其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