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山断层:修订间差异
外观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无编辑摘要 |
|||
第5行: | 第5行: | ||
==现状== |
==现状== |
||
龙门山断层自[[1657年]][[4月21日]]之后,不甚活跃,在300多年间其发生地震的频率不及附近的[[鲜水河断层]],强度也从未超过[[里氏震级|里氏]]6级,因此曾被认为是已逐渐沉寂的古老断层。但是[[2001年]]青藏高原北缘的[[昆仑山]]发生8.1级大地震,此后青藏高原对亚欧板块主体的主要挤压方向从北部转向东部,龙门山断层和周边其他断层均受到影响,重新活跃。[[2008年]][[5月12日]],该断层发生[[汶川大地震]],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2013年]][[4月20日]],该断层发生7.0级[[雅安 |
龙门山断层自[[1657年]][[4月21日]]之后,不甚活跃,在300多年间其发生地震的频率不及附近的[[鲜水河断层]],强度也从未超过[[里氏震级|里氏]]6级,因此曾被认为是已逐渐沉寂的古老断层。但是[[2001年]]青藏高原北缘的[[昆仑山]]发生8.1级大地震,此后青藏高原对亚欧板块主体的主要挤压方向从北部转向东部,龙门山断层和周边其他断层均受到影响,重新活跃。[[2008年]][[5月12日]],该断层发生[[汶川大地震]],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2013年]][[4月20日]],该断层发生7.0级[[雅安地震]]。 |
||
==参考资料== |
==参考资料== |
2013年4月20日 (六) 08:43的版本
龙门山断层是中国西南部的一个逆冲断层,位于青藏高原东缘,与四川盆地相交,由龙门山后山断裂、龙门山主中央断裂、龙门山主边界断裂三条断裂带组成,东北-西南走向,长约500公里,宽达70公里,是地震多发区。
成因
亚欧板块由于遭到印度-澳洲板块朝向北略偏东方向的积压,形成巨大的青藏高原隆起。青藏高原以每年10-15毫米的速度向东流动,在龙门山一带受到坚硬的四川地块的阻挡,积聚了大量的构造应力,形成了断层。该断层在不断受到青藏高原挤压的情况下,成为逆冲运动的多发区,因而易于发生地震。
现状
龙门山断层自1657年4月21日之后,不甚活跃,在300多年间其发生地震的频率不及附近的鲜水河断层,强度也从未超过里氏6级,因此曾被认为是已逐渐沉寂的古老断层。但是2001年青藏高原北缘的昆仑山发生8.1级大地震,此后青藏高原对亚欧板块主体的主要挤压方向从北部转向东部,龙门山断层和周边其他断层均受到影响,重新活跃。2008年5月12日,该断层发生汶川大地震,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2013年4月20日,该断层发生7.0级雅安地震。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这是一篇與中國地理相關的小作品。您可以通过编辑或修订扩充其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