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金馬獎:修订间差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歷史:​ 修飾語句
第1,045行: 第1,045行:
|-
|-
| 演技優良特別獎
| 演技優良特別獎
| [[歐弟]]《[[汪洋中的一條船 (電影)|汪洋中的一條船]]》
| [[陳俊傑|歐弟]]《[[汪洋中的一條船 (電影)|汪洋中的一條船]]》
|
|
|-
|-
第1,083行: 第1,083行:
|-
|-
| 最佳劇情片童星
| 最佳劇情片童星
| 歐弟《小城故事》<br />[[連晨帆]]《歡顏》
| [[陳俊傑|歐弟]]《小城故事》<br />[[連晨帆]]《歡顏》
| 並列獎項
| 並列獎項
|-
|-

2013年4月29日 (一) 15:54的版本

金馬獎
Golden Horse Awards
第49屆金馬獎
File:Golden Horse Film Festival.jpg
日期每年11月
地点 臺灣各大城市
国家/地区 中華民國
主办单位中華民國電影事業發展基金會台北金馬影展執行委員會
首次颁发1962年
官方网站http://www.goldenhorse.org.tw/

金馬獎是一個台灣電影獎,由中華民國政府在1962年創立,為全世界第一個华语電影獎項,評選影片為兩岸三地華語電影。目前由財團法人中華民國電影事業發展基金會主辦,並做為每屆台北金馬影展華語電影競賽部分。自1970年代以來,即是華語電影界最受矚目的電影盛會之一,亦與爾後舉辦之中国電影金鸡奖香港電影金像獎並稱為華語電影界三大獎項。

參加資格

金馬獎在第40屆(2003年)以前的報名簡章中曾規定,參賽影片必須是「以華語為主要發音的影片」。但之後刪去「主要」兩字,僅要片中有華語,都可參加[1]。而華語的定義概指國語(即現代標準漢語)及中華各地的方言,例如閩南語客家語粵語四川話上海話[2]。也因此有部分入圍或得獎影片為非華語為主影片:例如以日本語為主的《吳清源》曾在43屆入圍,而以臺灣原住民語言日本語為主的《賽德克·巴萊》獲得48屆最佳劇情片。自第47屆起,也放寬「華人電影」參賽資格,影片工作人員中只要導演為華人,且其他主創人員中五位(含)以上為華人,(「主創工作人員」包括:男主角、女主角、男配角、女配角、原著劇本(或改編劇本)、攝影、美術設計、剪輯、原創電影音樂以及音效。)主要語言無需為華語也能角逐,例如包含中、英、法語的《臉》即在第47屆入圍並獲得最佳造型、美術,第48屆最佳新導演何蔚廷的得獎作品《台北星期天》則以菲律賓話為主。

歷史

1957年正值台語電影的興盛時期,徵信新聞社(中國時報前身)舉辦第一屆「台語片電影展覽會」,簡稱台語片影展,於11月30日在台北國際學舍舉行頒獎典禮,由徵信新聞社社長余紀忠主持;當時有32部電影參與角逐,影展仿效美國奧斯卡金像獎模式,由頒獎人將獎項交給受獎者。獎項類別可分為:由專業評審選定的「金馬獎」11項,觀眾票選的「銀星獎」10名,另增設有「榮譽獎」1名和「觀眾票選優勝獎」10名——此為五年後行政院新聞局(本文簡稱「新聞局」)創辦金馬獎的前身,也是「金馬獎」之名第一次在正式場合出現;不過台語片影展只舉辦一屆就停辦了。

1962年中華民國政府為促進本國電影事業的發展,鼓勵優良國語影片及優秀電影工作者,由新聞局舉辦金馬獎[3][4]。「金馬」二字源自金門馬祖外島地名的字首;由於金、馬兩地為冷戰背景下,中華民國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軍事對峙的最前線[5],該獎以「金馬」命名旨在鼓勵中華民國電影業界,能效法前線國軍官兵們堅強奮發的精神,努力開創新局[6]。此外,它亦符合全球主要影展名稱以「金字招牌」為號召的潮流。

1968年(第五屆)以後,金馬獎曾改由教育部文化局主辦,至1984年再改由新聞局主辦、民間電影團體輪流協辦。直到1990年(第二十七屆)起,為順應政府「公營事業民營化」的政策,新聞局宣佈決定將金馬獎與金鐘獎金曲獎,由官方全部轉交給民間團體主辦[7]1990年5月16日,電影聯合會議中決定成立常設機構及執行委員會,也就是後來的「台北金馬國際影展執行委員會」(1992年更名為「台北金馬影展執行委員會」)[8]。但由於該執行委員會為非法人組識,其法律定位備受各界質疑,故新聞局與各團體研商後,將該會併入中華民國電影事業發展基金會[9]1991年7月1日,在台北市影片商業同業公會強力要求下,新聞局全面退出基金會的會務[10]。此後金馬獎由財團法人中華民國電影事業發展基金會統籌主辦,但仍接受新聞局的公款補助。該基金會籌組台北金馬影展執行委員會,敦聘九至十五位電影研究者及從業人員擔任執行委員,設主席一人、秘書長一人、副秘書長一人負責推動會務,下設行銷宣傳、競賽、影展等三組,辦理台北金馬影展。[11]影展分為「國際影片觀摩項目」與「華人電影競賽項目」兩大部分:「國際影片觀摩項目」以售票方式籌款,加上電影事業發展基金會的補助運作;「華人電影競賽項目」則由金馬獎執行委員會專責處理。

2013年是金馬獎50周年,第50屆金馬獎頒獎禮暨金馬獎50周年慶典晚會將於2013年11月份在台北小巨蛋舉行[12]

頒獎典禮

由於早期中國與香港並未設置類似之電影競賽,金馬獎自1970年代以來,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成為華語電影界最受矚目的電影盛會[13]。在1980年代以前,由於台灣海峽兩岸間的政治對立,金馬獎評選對象以台灣及香港電影為主;隨著台海兩岸經貿文化交流的開展,加上台灣電影工業衰落、香港電影工作人員流失等因素的作用,1990年代中期以來,中國電影參加競賽項目的數量不僅大增,並且逐漸成為入圍獎項的大宗。

此外,每届金马奖頒獎,金马奖筹委会都會邀请香港电影金像奖筹委会香港演藝人协会香港电影工作者总会香港导演协会等組織参与,并定期举行电影探讨会,以期提升華語電影的素質。

星光大道

1993年起,金馬獎效法美國奧斯卡金像獎、金鐘獎法國戛纳电影节,於頒獎典禮前設置星光大道,讓受邀參加典禮的入圍者、知名影人及其他各界人士經由鋪有紅地毯的動線進入會場,同時接受現場群眾的歡呼,以及媒體攝影採訪,為典禮增加曝光度及話題。

司儀及主持人

前十四屆的金馬獎頒獎典禮是沒有主持人的,典禮的流程全由司儀一職來執掌、也曾由新聞局局長沈劍虹來主持。其主要工作是負責報幕、提調頒獎事宜、訪談得獎人等,性質與現在的主持人差不多,但負責的工作項目更多。儘管早期的司儀不失幽默風趣,但仍不免流於嚴肅、枯燥的官方氣息,因此醞釀了後來加入主持人的一大轉變,並承接司儀原先在主持方面的工作[14]。近年來的司儀,專門負責幕後報幕的配音工作(又稱為旁白),是一份相當吃重的工作,需要相當的歷練才能勝任。歷屆在幕前的司儀有丁秉燧安鵬等人,以及近年來活躍於「三金典禮」(指金馬、金鐘、金曲三獎的頒獎典禮)及「亞太影展」幕後的賈培德(德仔)[15][16]

主持人一職自1978年第十五屆頒獎典禮正式加入,該年度由王豪凌波擔任,隔年和後年由蔣光超張艾嘉擔任[17]。其主持風格多承襲早期的典禮司儀,以維持金馬獎傳統的莊重風格。因此主持人可以發揮的空間很有限,但近年來風格已較過去自由許多。金馬獎頒獎典禮的主持人常有「一港一台」(一名台湾主持人、一名香港主持人)互相搭配的傳統,历届金马奖主持人包括香港名人或明星,如吴君如郑丹瑞郑裕玲曾志伟黃霑岑建勋萧芳芳冯宝宝葉童許冠文洪金寶成龙沈殿霞麦嘉等;近年来,金马奖的主持队伍也涌现过不少香港电影面孔,如冯德伦吴彦祖莫文蔚梁詠琪等,港台联动的逗笑幽默,颇受观众好评。近年來,一些非電影界的綜藝節目主持人,例如張小燕胡瓜陶晶瑩蔡康永徐熙娣等也參與到主持工作,但綜藝娛樂化被批評過於八卦和低俗[1]2012年第49屆頒獎典禮由曾寶儀黃渤擔綱主持,其中黃渤為首位來自中國大陆主持人

頒獎嘉宾

在典禮中負責頒獎的人稱為頒獎人或頒獎嘉賓。早期多由政府官員、電影公司單位主管,以及資深演員負責頒獎。自第15屆開始,一改過去在典禮前十幾天就公佈名單的模式,由頒獎人從評審委員手中接過密封,並在現場拆封揭曉得獎名單[18]。同時,頒獎人也多了訪問得獎人這項重要任務,開始有了過場主持的性質[19]。金马奖筹委会也多次邀请香港的著名艺人、香港演藝人協會、香港電影界巨星担任颁奖嘉賓,包括曾志伟郑裕玲吴君如梁家輝周润发張學友郑丹瑞黄霑沈殿霞萧芳芳吴彦祖Twins余文乐等。及大陆演員和香港新生代藝人,如陈坤周迅Angelababy陈奂仁李治廷周柏豪等;此外,許多國際著名的導演及演員也曾受邀頒獎,包括伊莉莎白·泰勒亞蘭·德倫雪歌妮·薇佛江角真紀子宮澤理惠江口洋介宮崎葵等。

主題曲

1980年,第17屆金馬獎的主題曲《金馬奔騰》,由著名音樂家樊曼儂與作詞家孫儀合作完成,並邀請女高音蔡敏和國立臺灣大學的百人合唱團演唱。1996年,由張宇張清芳合唱重新詮釋。近年來,只在頒獎典禮中純演奏而已。

《金馬奔騰》歌詞

讓金馬帶動 電影的巨輪 如金之真純 如馬之奔騰

為藝術獻身 至善至美至真 以喜怒哀樂 表達人生

讓金馬精神 引導著我們 追求著理想 向前飛奔[20]

歷屆得獎名單

以下僅列出歷屆得獎單位,完整獎項資料(包含獲提名、入圍者)可參見金馬獎獎項列表,評審過程、頒獎典禮等資訊,則可參閱歷屆金馬獎條目。

第1屆-第7屆(1962-1969年)
金馬獎
屆次 年度 獎項 得獎人士/得獎公司 備註
第1屆 1962年 最佳劇情片 星星月亮太陽電影懋業公司
最佳導演 陶秦千嬌百媚
最佳男主角 王引《手槍》
最佳女主角 尤敏星星月亮太陽
最佳男配角 矮仔財宜室宜家
最佳女配角 唐寶雲《颱風》
最佳童星 費立金喇叭
最佳編劇 秦亦孚《星星月亮太陽》
最佳彩色攝影 黃明《星星月亮太陽》
最佳黑白攝影 華慧英《宜室宜家》
最佳剪輯 姜興隆《楊貴妃》
最佳音樂 姚敏《千嬌百媚》
最佳錄音 鄺護《楊貴妃》
第2屆 1963年 最佳劇情片 梁山伯與祝英台邵氏電影公司
最佳導演 李翰祥梁山伯與祝英台
最佳男主角 唐菁黑夜到黎明
最佳女主角 樂蒂梁山伯與祝英台
最佳男配角 馬驥白雲故鄉
最佳女配角 杜娟巫山春回
最佳童星 羅宛琳《街頭巷尾》
最佳編劇 葛瑞芬為誰辛苦為誰忙
最佳彩色攝影 從缺
最佳黑白攝影 何鹿影《荷花》
最佳剪輯 姜興隆梁山伯與祝英台
最佳音樂 周藍萍梁山伯與祝英台
最佳錄音 從缺
最佳演員特別獎 凌波梁山伯與祝英台
最佳社會教育特別獎 吳鳳台灣省電影製片廠
第3屆 1965年 最佳劇情片 養鴨人家中央電影公司
最佳導演 李行養鴨人家
最佳男主角 葛香亭《養鴨人家》
最佳女主角 李麗華故都春夢
最佳男配角 井淼《故都春夢》
最佳女配角 王萊《人之初》
最佳童星 小龍《最後的裁判》
最佳編劇 江榴照謀海四壯士
最佳彩色攝影 賴成英《養鴨人家》
最佳黑白攝影 王劍寒《一毛錢》
最佳剪輯 王朝曦《深宮怨》
最佳彩色美術設計 曹年龍《狀元及第》
最佳音樂 王朝曦《深宮怨》
駱明道《情人石》
並列得獎
最佳錄音 孫冰韻《深宮怨》
最佳藝術設計特別獎 春江花月夜台灣省電影製片廠
最佳發揚民族精神特別獎 《謀海四壯士》電懋公司
第4屆 1966年 最佳劇情片 西施台灣省電影製片廠國聯電影公司
最佳導演 李翰祥《西施》
最佳男主角 趙雷《西施》
最佳女主角 歸亞蕾《煙雨濛濛》
最佳男配角 吳家驤金玉奴
最佳女配角 盧碧雲《煙雨濛濛》
最佳童星 謝玲玲婉君表妹
最佳編劇 胡金銓大地兒女
最佳彩色攝影 王劍寒《西施》
最佳黑白攝影 從缺
最佳剪輯 姜興隆《大地兒女》
最佳彩色美術設計 顧毅西施
最佳音樂 左宏元啞女情深
最佳錄音 洪瑞庭《啞女情深》
特別演技獎 王莫愁《啞女情深》
最佳發揚民族精神特別獎 《大地兒女》邵氏公司
第5屆 1967年 最佳劇情片 我女若蘭中央電影公司
最佳導演 李嘉我女若蘭
最佳男主角 歐威《故鄉劫》
最佳女主角 江青幾度夕陽紅
最佳男配角 崔福生貞節牌坊
最佳女配角 於倩藍與黑
最佳童星 謝玲玲我女若蘭
最佳編劇 秦亦孚蘇小妹
最佳彩色攝影 林文錦《我女若蘭》
最佳黑白攝影 從缺
最佳剪輯 汪晉臣《我女若蘭》
最佳彩色美術設計 翁文燈《我女若蘭》
最佳音樂非歌劇(舞)片 顧嘉輝何日君再來
最佳錄音 殷變平《蘇小妹》
發揚民族精神特別獎 還我河山中央電影公司
揭發共匪暴政特別獎 故鄉劫中央製片廠
第6屆 1968年 最佳劇情片 中央電影公司
最佳導演 白景瑞寂寞的十七歲
最佳男主角 崔福生
最佳女主角 凌波烽火萬里情
最佳男配角 井淼《烽火萬里情》
最佳女配角 歐陽莎菲《烽火萬里情》
最佳童星 嘉嘉《多少柔情多少淚》
最佳編劇 胡金銓龍門客棧
最佳彩色攝影 林贊庭寂寞的十七歲
最佳黑白攝影 余如季白鷺人家
最佳剪輯 沈業康寂寞的十七歲
最佳彩色美術設計 李季《寂寞的十七歲
最佳音樂 王福齡《烽火萬里情》
最佳錄音 洪瑞庭寂寞的十七歲
最佳社會教育特別獎 梨山春曉台灣省電影製片廠
最佳攝製技術特別獎 《寂寞的十七歲》中央電影公司
戰地採訪特別獎 越南戰地採訪》台灣電視公司
第7屆 1969年 最佳劇情片 小鎮春回台灣省電影製片廠
最佳導演 白景瑞新娘與我
最佳男主角 楊群揚子江風雲
最佳女主角 李麗華《揚子江風雲》
最佳男配角 孫越《揚子江風雲》
最佳女配角 張冰玉小鎮春回
最佳童星 吳鳳凰小情人逃亡
最佳編劇 吳桓小鎮春回
最佳彩色攝影 鄭潔《小鎮春回》
最佳黑白攝影 從缺
最佳剪輯 汪晉臣《新娘與我》
最佳彩色影片美術設計 葉英晉張國雄《月滿西樓》
最佳音樂(非歌劇) 周藍萍水上人家
最佳錄音 王永華《珊珊》
第8屆-第16屆(1970-1979年)
金馬獎
屆次 年度 獎項 得獎人士/得獎公司 備註
第8屆 1970年 最佳劇情片 家在台北中央電影公司
最佳導演 張曾澤路客與刀客
最佳男主角 葛香亭高山青
最佳女主角 歸亞蕾家在台北
最佳男配角 儀銘歌聲魅影
最佳女配角 夏台鳳《歌聲魅影》
最佳童星 愈健生《不敢跟你講》
最佳編劇 魯稚子《歌聲魅影》
最佳彩色攝影 賴成英群星會
最佳黑白攝影 從缺
最佳剪輯 汪晉臣《家在台北》
最佳彩色美術設計 高山嵐《幸運草》
最佳音樂(非歌劇) 周藍萍路客與刀客
最佳錄音 洪瑞庭《群星會》
發揚民族精神特別獎 《重慶一號》台聯有限公司
《我愛國旗》
並列得獎
第9屆 1971年 最佳劇情片 緹縈中國電影製片廠
最佳導演 丁善璽《落鷹峽》
最佳男主角 王引緹縈
最佳女主角 盧燕《董夫人》
最佳男配角 王戎《庭院深深》
最佳女配角 陳莎莉落鷹峽
最佳童星 游龍《精忠報國》
最佳編劇 李翰祥緹縈
最佳彩色攝影 范金玉《緹縈》
最佳黑白攝影 郝和熙《董夫人》
最佳剪輯 郭延鴻新獨臂刀
最佳彩色影片美術設計 梁延興緹縈
最佳黑白影片美術設計 包天鳴《董夫人》
最佳音樂(非歌劇) 夏祖輝《緹縈》
最佳錄音 林丁貴《落鷹峽》
最佳技術特別獎 《再見阿郎》萬聲有限公司
第10屆 1972年 最佳劇情片 秋決大眾電影公司
最佳導演 李行秋決
最佳男主角 歐威《秋決》
最佳女主角 翁倩玉《真假千金》
最佳男配角 魏蘇大地春雷
最佳女配角 傅碧輝《秋決》
最佳童星 從缺
最佳編劇 張永祥《還君明珠雙淚垂》
最佳彩色攝影 賴成英《秋決》
最佳黑白攝影 從缺
最佳剪輯 張耀宗精武門
最佳彩色影片美術設計 陳上林《俠女下集》
最佳音樂 從缺
最佳錄音 洪瑞庭《大地春雷》
最佳技藝特別獎 李小龍
最能反映愛國精神特別獎 《留美中國同學反共愛國大會》留美中國同學會
第11屆 1973年 最佳劇情片 鳳鳴電影公司
最佳導演 程剛十四女英豪
最佳男主角 楊群《忍》
最佳女主角 上官靈鳳馬路小英雄
最佳男配角 王宇突破國際死亡線
最佳女配角 盧燕十四女英豪
最佳童星 湯志偉《天倫樂
最佳編劇 鳳鳴編劇小組《忍》
最佳彩色影片攝影 古廣源《陸軍飛彈部隊》
最佳黑白影片攝影 從缺
最佳剪輯 張耀宗猛龍過江
最佳彩色影片美術設計 鄒志良《彩雲飛》
最佳音樂(非歌劇) 劉家昌愛的天地
最佳錄音 王永華《十四女英豪》
宣揚中國文字特別獎 《中國文字演變》中華卡通公司
優秀演技特別獎 嘉凌《忍》
優秀演員特別獎 狄龍《刺馬》
第12屆 1975年 最佳劇情片 吾土吾民大眾電影公司
最佳導演 劉藝長情萬縷
最佳男主角 秦祥林《長情萬縷》
最佳女主角 盧燕傾國傾城
最佳男配角 儀銘雲深不知處
最佳女配角 蕭芳芳女朋友
最佳童星 從缺
最佳編劇 張永祥吾土吾民
最佳彩色影片攝影 林贊庭《女朋友》
最佳黑白影片攝影 從缺
最佳剪輯 張耀宗《直搗黃龍》
最佳彩色影片美術設計 陳景森《傾國傾城》
最佳非歌劇影片音樂 溫隆信《雲深不知處》
最佳錄音 王永華少林五祖
最佳發揚民族精神特別獎 英烈千秋中央電影公司
第13屆 1976年 最佳劇情片 梅花中央電影公司、香港第一公司
最佳導演 張佩成狼牙口
最佳男主角 常楓香花與毒草
最佳女主角 徐楓《刺客》
最佳男配角 郎雄狼牙口
最佳女配角 張艾嘉碧雲天
最佳童星 從缺
最佳編劇 鄧育昆《梅花》
最佳彩色影片攝影 林贊庭《梅花》
最佳黑白影片攝影 從缺
最佳剪輯 張耀宗《密宗聖手》
最佳彩色美術設計 王童《楓葉情》
最佳非歌劇影片音樂 劉家昌梅花
最佳錄音 忻江盛《梅花》
最具發揚民族精神特別獎 八百壯士中央電影公司
最具表現時代意義特別獎 香花與毒草中國電影製片廠
第14屆 1977年 最佳劇情片 筧橋英烈傳中央電影公司
最佳導演 張曾澤筧橋英烈傳
最佳男主角 秦祥林人在天涯
最佳女主角 陳秋霞《秋霞》
最佳男配角 白鷹千刀萬里追
最佳女配角 胡茵夢《人在天涯》
最佳童星 鄔裕康《艷陽三月天》
最佳編劇 何曉鐘《筧橋英烈傳》
最佳彩色影片攝影 林鴻鍾《筧橋英烈傳》
最佳黑白影片攝影 從缺 取消獎項
最佳剪輯 王其洋《筧橋英烈傳》
最佳彩色影片美術設計 陳景森《乾隆下江南
最佳非歌劇片音樂 顧嘉輝《秋霞》
最佳錄音 忻江盛《筧橋英烈傳》
演技優異特別獎 柯俊雄《愛有明天》
第15屆 1978年 最佳劇情片 汪洋中的一條船中央電影公司
最佳劇情片導演 李行汪洋中的一條船
最佳劇情片男主角 秦漢汪洋中的一條船
最佳劇情片女主角 恬妞蒂蒂日記
最佳劇情片男配角 谷名倫日落北京城
最佳劇情片女配角 歸亞蕾蒂蒂日記
最佳劇情片童星 黃一龍鄉野奇談
最佳劇情片編劇 張永祥汪洋中的一條船
最佳劇情片攝影 陳坤厚汪洋中的一條船
最佳劇情片剪輯 張耀宗賣身契
最佳劇情片美術設計 陳景森《金玉良緣紅樓夢》
最佳劇情片音樂 黃茂山《鄉野奇談》
最佳劇情片錄音 林焜炘煙水寒
演技優良特別獎 歐弟汪洋中的一條船
攝製技術優良特別獎 多情劍客無情劍》邵氏公司
最佳新聞價值特別獎 《飛向白日青天》中國電影製片廠
第16屆 1979年 最佳劇情片 小城故事大眾電影公司
最佳劇情片導演 胡金銓山中傳奇
最佳劇情片男主角 柯俊雄黃埔軍魂
最佳劇情片女主角 林鳳嬌小城故事
最佳劇情片男配角 韓甦《歡顏》
最佳劇情片女配角 沈時華一個女工的故事
最佳劇情片童星 歐弟《小城故事》
連晨帆《歡顏》
並列獎項
最佳劇情片原著劇本 張永祥《小城故事》 新增獎項
最佳劇情片改編劇本 李翰祥乾隆下揚州
最佳劇情片攝影 陳俊傑山中傳奇
最佳劇情片剪輯 姜興隆冷血十三鷹
最佳劇情片美術設計 胡金銓《山中傳奇》
最佳劇情片配樂 吳大江山中傳奇
最佳劇情片電影插曲 【歡顏】《歡顏
詞:沈呂白/曲:李泰祥
新增獎項
最佳劇情片錄音 周少龍山中傳奇
第17屆-第26屆(1980-1989年)
金馬獎
屆次 年度 獎項 得獎人士/得獎公司 備註
第17屆 1980年 最佳劇情片 早安台北大眾電影公司
最佳劇情片導演 王菊金六朝怪談
最佳劇情片男主角 王冠雄茉莉花
最佳劇情片女主角 徐楓
最佳劇情片男配角 向雲鵬鄉野人
最佳劇情片女配角 邵佩玲《茉莉花》
最佳劇情片童星 林小樓《鄉野人》
最佳劇情片原著劇本 宋項如候鳥之愛
最佳劇情片改編劇本 劉正謙賭國仇城
最佳劇情片攝影 鍾志文瘋劫
最佳劇情片剪輯 余燦峰瘋劫
最佳劇情片美術設計 張季平《源》
最佳劇情片配樂 王菊金《地獄天堂
最佳劇情片電影插曲 【大公雞】《鄉野人》
詞:張佩成/曲:溫隆俊
最佳劇情片錄音 忻江盛《古寧頭大戰
最佳歌舞片音樂 從缺
優等策劃特別獎 《古寧頭大戰》台灣省電影製片廠
第18屆 1981年 最佳劇情片 假如我是真的永昇電影公司
最佳劇情片導演 徐克夜來香
最佳男主角 譚詠麟《假如我是真的》
最佳女主角 張艾嘉我的爺爺
最佳男配角 王玨皇天后土
最佳女配角 王萊《小葫蘆》
最佳童星 鄭傳文《原鄉人
最佳原著劇本 吳念真同班同學
最佳改編劇本 張永祥《假如我是真的》
最佳攝影 黃仲標《夜來香
最佳剪輯 周國忠《夜來香》
最佳美術設計 陳景森《徐老虎與白寡婦》
最佳服裝設計 李燕萍《徐老虎與白寡婦 新增獎項
最佳劇情片原作配樂 李泰祥《名劍風流
最佳劇情片改編音樂 從缺
最佳劇情片錄音 鄺護《愛殺
最具時代意義特別獎 皇天后土中央電影公司
第19屆 1982年 最佳劇情片 辛亥雙十中央電影公司邵氏電影公司
最佳導演 章國明邊緣人
最佳男主角 艾迪《邊緣人》
最佳女主角 汪萍武松
最佳男配角 谷峰《武松》
最佳女配角 葉德嫻汽水加牛奶
最佳童星 周品君在那河畔青草青
最佳原著劇本 張鍵《邊緣人》
最佳改編劇本 從缺
最佳攝影 林鴻鍾《苦戀》
最佳剪輯 江煌雄《人肉戰車
最佳美術設計 黃銳民《再生人
最佳服裝設計 劉季友、李燕萍《武松》
最佳原作音樂 駱明道《辛亥雙十
最佳改編音樂 關維鵬《彩雲曲》
最佳電影插曲 成明、趙寧、琳妮《辛亥雙十》
最佳錄音 宇宙錄音室《再生人》
第20屆 1983年 最佳劇情片 小畢的故事中央電影公司
最佳導演 陳坤厚小畢的故事
最佳男主角 孫越搭錯車
最佳女主角 陸小芬看海的日子
最佳男配角 谷峰待罪的女孩
最佳女配角 英英看海的日子
最佳童星 石安妮《魔輪》
最佳原著劇本 蔡繼光、許默《男與女
最佳改編劇本 朱天文侯孝賢、丁亞民、許淑真《小畢的故事
最佳攝影 宋立平《今年的湖畔會很冷
最佳剪輯 周道淳、林善良《大輪迴
最佳美術設計 張季平《大輪迴》
最佳服裝設計 王童、胡金銓《天下第一》
最佳原作電影音樂 陳志遠、李壽全《搭錯車
最佳改編電影音樂 從缺
最佳電影插曲 【一樣的月光】《搭錯車》
詞:吳念真、羅大佑/曲:李壽全/唱:蘇芮
最佳錄音 高富國《搭錯車》
第21屆 1984年 最佳劇情片 老莫的第二個春天高仕電影公司
最佳導演 麥當雄省港旗兵
最佳男主角 李修賢公僕
最佳女主角 楊惠姍小逃犯
最佳男配角 常楓頤園飄香
最佳女配角 陳秋燕油麻菜籽
最佳童星 林鼎翽《玉卿嫂
最佳原著劇本 吳念真老莫的第二個春天
最佳改編劇本 侯孝賢廖輝英油麻菜籽
最佳攝影 黃仲標《花城
最佳剪輯 張耀宗省港旗兵
最佳美術設計 陳景森、鄺廣賢《唐朝豪放女
最佳服裝設計 王榕生《金大班的最後一夜
最佳原著音樂 張弘毅《玉卿嫂》
最佳改編音樂 從缺
最佳電影插曲 【最後一夜】《金大班的最後一夜
詞:慎芝/曲:陳志遠/唱:蔡琴
最佳錄音 王榮芳《玉卿嫂》
第22屆 1985年 最佳劇情片 我這樣過了一生中央電影公司
最佳導演 張毅我這樣過了一生
最佳男主角 周潤發等待黎明
最佳女主角 楊惠姍我這樣過了一生
最佳男配角 陳博正超級市民
最佳女配角 唐如韞童年往事
最佳童星 從缺 取消獎項
最佳原著劇本 朱天文侯孝賢童年往事
最佳改編劇本 蕭颯、張毅《我這樣過了一生
最佳攝影 陳坤厚結婚
最佳剪輯 蔣國權《NG慢半拍
最佳美術設計 林崇文、古金田、王童策馬入林
最佳服裝設計 王童、顏昭世《策馬入林》
最佳原著音樂 陳揚《結婚》
最佳改編音樂 張弘毅《國四英雄傳
最佳電影插曲 【未來的未來】《超級市民
詞:張大春/曲、唱:李壽全
最佳錄音 杜篤之《超級市民》
第23屆 1986年 最佳劇情片 恐怖份子中央電影公司
最佳導演 吳宇森英雄本色
最佳男主角 狄龍《英雄本色》
最佳女主角 張艾嘉《最愛》
最佳男配角 秦沛天天星期七
最佳女配角 繆騫人《最愛》
最佳原著劇本 小野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
最佳改編劇本 吳念真父子關係
最佳攝影 黃永恆英雄本色
最佳剪輯 黃銘林《飛躍羚羊
最佳美術設計 張叔平《最愛》
最佳服裝設計 張叔平《夢中人
最佳原著音樂 左宏元、史擷詠《唐山過台灣》
最佳改編音樂 從缺 取消獎項
最佳電影插曲 【唐山過台灣】《唐山過台灣》
詞、曲:史擷詠/唱:蔡幸娟
最佳錄音 新藝城影業公司《英雄本色》
第24屆 1987年 最佳劇情片 稻草人中央電影公司
最佳導演 王童稻草人
最佳男主角 周潤發流氓大亨
最佳女主角 梅艷芳胭脂扣
最佳男配角 午馬倩女幽魂
最佳女配角 林珊如期待你長大
最佳原著劇本 王小棣、宋紘《稻草人》
最佳改編劇本 阮繼志《倩女幽魂》
最佳攝影 黃仲標《胭脂扣》
最佳剪輯 新藝剪輯組《倩女幽魂》
最佳美術設計 馬光榮《胭脂扣》
最佳服裝設計 陳顧方《倩女幽魂》
最佳原著音樂 張弘毅尼羅河女兒
最佳電影插曲 【桂花巷】《桂花巷
詞:吳念真/曲:陳揚/唱:潘越雲
最佳錄音 新藝錄音室《衛斯理傳奇
第25屆 1988年 最佳劇情片 七小福邵氏電影公司嘉禾電影公司
最佳導演 羅啟銳七小福
最佳男主角 萬梓良大頭仔
最佳女主角 鄭裕玲星星月亮太陽
最佳男配角 周星馳霹靂先鋒
最佳女配角 王萊《海峽兩岸
最佳原著劇本 羅啟銳、張婉婷《七小福》
最佳改編劇本 從缺
最佳攝影 鍾志文《七小福》
最佳剪輯 鄺志良、余純《七小福》
最佳美術設計 黃銳民《警察故事續集
最佳服裝設計 王耀年《傾城之戀
最佳原著音樂 盧冠廷《七小福》
最佳電影插曲 【一場遊戲一場夢】《黃色故事
詞、曲:王文清/唱:王傑
最佳錄音 邵氏錄音室、嘉禾配音室、徐炳光《七小福》
第26屆 1989年 最佳劇情片 三個女人的故事學甫有限公司
最佳導演 侯孝賢悲情城市
最佳男主角 陳松勇《悲情城市》
最佳女主角 張曼玉三個女人的故事
最佳男配角 張世香蕉天堂
最佳女配角 李淑楨魯冰花 最年輕該獎項得主(時年11歲)
最佳原著劇本 邱戴安平《三個女人的故事》
最佳改編劇本 從缺
最佳攝影 黃仲標《三個女人的故事》
最佳剪輯 王獻箎、鄒長根《三個女人的故事》
最佳美術設計 張季平、粟通、陳耀圻、李寶琳《晚春情事
最佳服裝設計 朴若木《三個女人的故事》
最佳原著音樂 張弘毅《三個女人的故事》
最佳電影插曲 【魯冰花】《魯冰花》
詞:王新蓮/曲:陳揚/唱:曾淑勤
最佳錄音 嘉禾錄音室、楊偉強《三個女人的故事》
第27屆-第36屆(1990-1999年)
金馬獎
屆次 年度 獎項 得獎人士/得獎公司 備註
第27屆 1990年 最佳劇情片 滾滾紅塵湯臣電影公司
最佳導演 嚴浩滾滾紅塵
最佳男主角 梁家輝愛在他鄉的季節
最佳女主角 林青霞《滾滾紅塵》
最佳男配角 張學友《笑傲江湖》
最佳女配角 張曼玉《滾滾紅塵》
最佳原著劇本 吳念真《客途秋恨
最佳改編劇本 小野《刀瘟》
最佳攝影 潘恆生《滾滾紅塵》
最佳剪輯 金馬《愛在他鄉的季節》
最佳美術設計 張西美、廖鳳平《滾滾紅塵》
最佳造型設計 張西美《滾滾紅塵》
最佳電影音樂 史擷詠《滾滾紅塵》
最佳電影插曲 【滄海一聲笑】《笑傲江湖》
詞、曲:黃霑/唱:許冠傑
最佳錄音 沈聖德《愛在他鄉的季節》
評審特別推薦 文希蓮《愛在他鄉的季節》
第28屆 1991年 最佳劇情片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楊德昌工作室
最佳導演 王家衛阿飛正傳
最佳男主角 郎雄推手
最佳女主角 張曼玉阮玲玉
最佳男配角 關海山五億探長雷洛傳
最佳女配角 王萊推手
潘迪華阿飛正傳
並列得獎
最佳原著劇本 楊德昌閻鴻亞楊順清賴銘堂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最佳改編劇本 從缺
最佳攝影 潘恆生阮玲玉
最佳剪輯 譚家明、奚傑偉《阿飛正傳
最佳美術設計 張叔平阿飛正傳
最佳造型設計 張叔平阿飛正傳
最佳電影音樂 黃霑、戴樂民《武狀元黃飛鴻
最佳電影插曲 【何日】《何日君再來》
詞:黃霑/曲:倫永亮/唱:梅豔芳
最佳錄音 陳偉雄《阿飛正傳》
第29屆 1992年 最佳劇情片 無言的山丘中央電影公司
最佳導演 王童無言的山丘
最佳男主角 成龍警察故事Ⅲ:超級警察
最佳女主角 陳令智浮世戀曲
最佳男配角 顧寶明暗戀桃花源
最佳女配角 顧美華《浮世戀曲》
最佳原著劇本 吳念真無言的山丘
最佳改編劇本 賴聲川暗戀桃花源
最佳攝影 李德成《霧都情仇
最佳剪輯 張耀宗、張嘉輝《警察故事Ⅲ:超級警察
最佳美術設計 李富雄無言的山丘
最佳造型設計 李富雄《無言的山丘
最佳電影歌曲 【男兒當自強】《黃飛鴻之二:男兒當自強
詞、曲:黃霑/唱:成龍
最佳電影配樂 黃舒駿青少年哪吒
最佳錄音 杜篤之、楊靜安《少年吔,安啦!
最佳武術指導 程小東、元彬《新龍門客棧 新增獎項
第30屆 1993年 最佳劇情片 喜宴三一股份公司嘉禾電影公司
最佳導演 李安喜宴
最佳男主角 成龍重案組
最佳女主角 吳家麗《赤祼的誘惑》
最佳男配角 郎雄喜宴
最佳女配角 歸亞蕾喜宴
最佳原著劇本 馮光遠、李安《喜宴》
最佳改編劇本 胡大為、鄧碧燕、林紀陶、于仁泰白髮魔女傳
最佳攝影 李屏賓戲夢人生
最佳剪輯 張耀宗《功夫皇帝方世玉
最佳美術設計 葉錦添、李偉明、楊佔家《誘僧
最佳造型設計 阮佩芸、張光慧《戲夢人生
最佳電影音樂 劉以達、韋啟良《誘僧》
最佳電影歌曲 【紅顏白髮】《白髮魔女傳
詞:林夕/曲、唱:張國榮
最佳錄音 杜篤之《戲夢人生》
最佳動作指導 元奎、元德《功夫皇帝方世玉
第31屆 1994年 最佳劇情片 愛情萬歲三一股份公司雄發電影公司
最佳導演 蔡明亮愛情萬歲
最佳男主角 梁朝偉重慶森林
最佳女主角 陳冲紅玫瑰白玫瑰
最佳男配角 王柏森獨立時代
最佳女配角 金燕玲《獨立時代》
最佳原著劇本 楊德昌《獨立時代》
最佳改編劇本 林奕華《紅玫瑰白玫瑰
最佳攝影 杜可風東邪西毒
最佳剪輯 奚傑偉譚家明《東邪西毒》
最佳美術設計 朴若木紅玫瑰白玫瑰
最佳造型設計 朴若木《紅玫瑰白玫瑰
最佳電影音樂 陳煥昌《紅玫瑰白玫瑰
最佳電影歌曲 【一直搖頭】《多桑
詞:陳致成/曲、唱:蔡振南
最佳錄音 楊靜安《愛情萬歲
最佳動作指導 成家班、劉家良醉拳Ⅱ
第32屆 1995年 最佳劇情片 女人四十嘉禾電影公司
最佳導演 侯孝賢好男好女
最佳男主角 林揚超級大國民
最佳女主角 蕭芳芳女人四十
最佳男配角 羅家英女人四十
最佳女配角 文英熱帶魚
最佳原著劇本 陳玉勳熱帶魚
最佳改編劇本 朱天文好男好女
最佳攝影 李屏賓《女人四十
最佳剪輯 張叔平、黃銘林《墮落天使
最佳美術設計 張叔平《墮落天使》
最佳造型設計 丁遠大人約黃昏
最佳電影音樂 李壽全范宗沛超級大國民
最佳電影歌曲 【為愛痴狂】《我的美麗與哀愁
詞、曲:陳昇/唱:劉若英
最佳錄音 杜篤之好男好女
最佳動作指導 元奎、成家班、洪家班《霹靂火
最佳視聽科技 朱家欣《人間有情》 新增獎項
第33屆 1996年 最佳劇情片 陽光燦爛的日子協和影視公司港龍電影公司
最佳導演 姜文陽光燦爛的日子
最佳男主角 夏雨陽光燦爛的日子
最佳女主角 蕭芳芳虎度門
最佳男配角 王啟讚麻將
最佳女配角 邱秀敏忠仔
最佳原著劇本 張澤鳴月滿英倫
最佳改編劇本 姜文陽光燦爛的日子
最佳攝影 顧長衛陽光燦爛的日子
最佳剪輯 張耀宗、張家輝《EU衝鋒隊
最佳美術設計 李富雄《紅柿子
最佳造型設計 霍榮齡《飛天
最佳電影音樂 Davood Tabrizel《浮生》
最佳電影歌曲 【自我毀滅】《南國再見,南國
詞、曲、唱:林強
最佳音效 顧長寧陽光燦爛的日子
最佳動作指導 唐季禮簡單任務
最佳視覺特效 馬彥量《冒險王
第34屆 1997年 最佳劇情片 甜蜜蜜嘉禾電影公司、電影人公司
最佳導演 陳果香港製造
最佳男主角 謝君豪南海十三郎
最佳女主角 張曼玉《甜蜜蜜》
最佳男配角 陳進興《愛情來了
最佳女配角 廖慧珍愛情來了
最佳原著劇本 陳果香港製造
最佳改編劇本 杜國威南海十三郎
最佳攝影 杜可風春光乍洩
最佳剪輯 高志森南海十三郎
最佳美術設計 馬磬超宋家皇朝
最佳造型設計 莫鈞傑《半生緣
最佳電影音樂 喜多郎宋家皇朝
最佳電影歌曲 【半生緣】《半生緣
詞:林夕/曲:黃國倫/唱:黎明
最佳音效 曾景祥《宋家皇朝
最佳動作指導 成家班、曹榮《一個好人
最佳視覺特效 先濤數碼影畫《宋家皇朝
第35屆 1998年 最佳劇情片 天浴》呢喃的草地有限合夥公司
最佳導演 陳冲天浴
最佳男主角 洛桑群培天浴
最佳女主角 李小璐天浴 最年輕該項得主(時年17歲)
最佳男配角 曾志偉愈快樂愈墮落
最佳女配角 舒淇洪興十三妹
最佳原著劇本 張婉婷羅啟銳玻璃之城
最佳改編劇本 陳冲嚴歌苓天浴
最佳攝影 馬楚成玻璃之城
最佳剪輯 李明文玻璃之城
最佳美術設計 黃文英、曹智偉《海上花
最佳造型設計 利碧君風云:雄霸天下
最佳電影音樂 小蟲《天浴
最佳電影歌曲 【慾水】《天浴
詞、曲:小蟲/唱:齊豫
最佳音效 曾景祥《玻璃之城
最佳動作指導 成家班《我是誰》
最佳視覺特效 先濤數碼影畫製作有限公司《風云:雄霸天下
第36屆 1999年 最佳劇情片 千言萬語卡士有限公司
最佳導演 許鞍華千言萬語
最佳男主角 柯俊雄《一代梟雄:曹操》
最佳女主角 李麗珍千言萬語
最佳男配角 戴立忍想死趁現在
最佳女配角 葉德嫻笨小孩
最佳原著劇本 張作驥黑暗之光
最佳改編劇本 從缺
最佳攝影 黃岳泰紫雨風暴
最佳剪輯 陳博文黑暗之光
最佳美術設計 潘燚森《千言萬語
最佳造型設計 潘燚森千言萬語
最佳電影音樂 金培達《紫雨風暴》
最佳電影歌曲 【幸福進行曲】《天馬茶房
詞:陳明章/曲:陳明章、曾郁雯/唱:林強
最佳音效 曾景祥《紫雨風暴
最佳動作指導 董瑋紫雨風暴
最佳視覺特效 先濤數碼影畫製作有限公司《中華英雄
第37屆-第46屆(2000-2009年)
金馬獎
屆次 年度 獎項 得獎人士/得獎公司 備註
第37屆 2000年 最佳劇情片 臥虎藏龍》縱橫影視國際公司、哥倫比亞電影製作(亞洲)
新力影業、好機器國際公司
評審團特別獎 運轉手之戀
最佳導演 杜琪峰鎗火
最佳男主角 吳鎮宇《鎗火》
最佳女主角 張曼玉花樣年華
最佳男配角 太保運轉手之戀
最佳女配角 趙美齡沙河悲歌
最佳新演員 姚月明細路祥 新增獎項
最佳原著劇本 陳果《細路祥》
最佳改編劇本 胡安黃丹唐婁彝Kate RaiszBob McAdrew西洋鏡
最佳攝影 鲍德熹臥虎藏龍
最佳剪輯 Tim Squyres臥虎藏龍
最佳美術設計 李富雄沙河悲歌
最佳造型設計 張叔平花樣年華
最佳電影音樂 譚盾臥虎藏龍
最佳電影歌曲 【認命】《我叫阿銘啦
詞、曲、唱:張羽偉
最佳音效 Eugene Gearty臥虎藏龍
最佳動作指導 袁和平臥虎藏龍
最佳視覺特效 Leo LoRob Hodgson臥虎藏龍
第38屆 2001年 最佳劇情片 榴槤飄飄》Nicetop Independent Ltd.
最佳導演 關錦鵬藍宇
最佳男主角 劉燁藍宇 最年輕該獎項得主(時年23歲)
最佳女主角 秦海璐榴槤飄飄
最佳男配角 譚耀文野獸之瞳
最佳女配角 羅慧英愛上我吧
最佳新演員 秦海璐榴槤飄飄
最佳原著劇本 陳果榴槤飄飄
最佳改編劇本 魏紹恩藍宇
最佳攝影 李屏賓千禧曼波
最佳剪輯 張叔平藍宇
最佳美術設計 何劍雄傅德林蜀山傳
最佳造型設計 馮君孟關美寶利碧君蜀山傳
最佳原創電影音樂 林強、黃凱宇《千禧曼波
最佳原創電影歌曲 【風感】《慌心假期
詞:及川眠子/曲:梅林茂/唱:純名里沙
最佳音效 杜篤之千禧曼波
最佳動作設計 程小東我的野蠻同學
最佳視覺特效 先濤數碼企劃有限公司《少林足球
第39屆 2002年 最佳劇情片 美麗時光》張作驥電影工作室有限公司
最佳導演 陳果香港有個荷里活
最佳男主角 黎明三更之回家
最佳女主角 李心潔見鬼
最佳男配角 黃秋生想飛
最佳女配角 林嘉欣男人四十
最佳新演員 林嘉欣男人四十
最佳原著劇本 岸西男人四十
最佳改編劇本 從缺
最佳攝影 杜可風三更之回家
最佳剪輯 羅永昌、邱志偉《暗戰2
最佳美術設計 黃茂森古智紹給我一隻貓
最佳造型設計 戴美玲香港有個荷里活
最佳原創電影音樂 張藝美麗時光
最佳原創電影歌曲 【雨衣】《7-ELEVEN之戀
詞、曲、唱:黃品源
最佳音效 廖嘉文香港有個荷里活
最佳動作設計 孟龍暗戰2
最佳視覺特效 先濤數碼企畫有限公司《見鬼
第40屆 2003年 最佳劇情片 無間道寰亞電影有限公司
最佳導演 劉偉強麥兆輝無間道
最佳男主角 梁朝偉無間道
最佳女主角 吳君如金雞
最佳男配角 黃秋生無間道
最佳女配角 林美秀黑狗來了
最佳新演員 鄭智允跑吧!孩子
王寶強盲井
並列得獎。鄭智允為最年輕該項得主(時年10歲)
最佳原著劇本 游乃海、歐健兒《PTU機動部隊
最佳改編劇本 李揚盲井
最佳攝影 廖本榕不見
最佳剪輯 陳勝昌不散
最佳美術設計 奚仲文黃炳耀《金雞》
最佳造型設計 奚仲文吳裡璐《金雞》
最佳原創電影音樂 溫浩傑黑白森林
最佳原創電影歌曲 【迴旋木馬的終端】《向左走.向右走
詞:林夕/曲:林一峰/唱:梁詠琪
最佳音效 曾景祥《無間道》
最佳動作設計 甄子丹《千機變》
最佳視覺特效 黃宏顯千機變
第41屆 2004年 最佳劇情片 可可西里華誼兄弟哥倫比亞電影製作(亞洲)
最佳導演 杜琪峰大事件
最佳男主角 劉德華無間道Ⅲ:終極無間
最佳女主角 楊貴媚月光下,我記得
最佳男配角 吳彥祖新警察故事
最佳女配角 白靈餃子:三更2之一
最佳新演員 洪顥瑄擁抱大白熊
楊祐寧十七歲的天空
並列得獎
最佳原著劇本 游乃海葉天成歐健兒柔道龍虎榜
最佳改編劇本 林正盛月光下,我記得
最佳攝影 曹郁可可西里
最佳剪輯 David Richardson大事件
最佳美術設計 張叔平邱偉明2046
最佳造型設計 陳淑津賴蔚炅豔光四射歌舞團
最佳原創電影音樂 梅林茂Peer Raben2046
最佳原創電影歌曲 【流水艷光】《豔光四射歌舞團
詞:周美玲/曲:陳建騏張見宇/唱:陳煜明馬翊航賴昱錡
最佳音效 曹源峰經過
最佳動作設計 李忠志成家班新警察故事
最佳視覺效果 黃宏達何志輝《新警察故事》
第42屆 2005年 最佳劇情片 功夫》哥倫比亞電影、中國電影集團公司
、北京電影製片廠、華納兄弟
最佳導演 周星馳功夫
最佳男主角 郭富城三岔口
最佳女主角 舒淇最好的時光
最佳男配角 黃秋生頭文字D
最佳女配角 元秋功夫
最佳新演員 周杰倫頭文字D
最佳原著劇本 游乃海葉天成黑社會
最佳改編劇本 馮小剛王剛林黎勝張家魯天下無賊
最佳攝影 潘耀明三岔口
最佳剪輯 邱志偉《三岔口
最佳美術設計 王逸飛人魚朵朵
最佳造型設計 陳顧方功夫
最佳原創電影音樂 李欣芸《深海》
最佳原創電影歌曲 【陽光】《翻滾吧!男孩
詞、曲、唱:何俊明
最佳音效 莫美華羅柏禹黑社會
最佳動作設計 劉家良董瑋熊欣欣七劍
最佳視覺效果 鍾志行馬永安譚啟昆洪毓良《功夫》
第43屆 2006年 最佳劇情片 父子》寬銀幕電影工作室
最佳導演 陳可辛如果‧愛
最佳男主角 郭富城父子
最佳女主角 周迅如果‧愛
最佳男配角 吳景滔父子 最年輕該項得主、金馬獎最年輕得主(時年9歲)
最佳女配角 謝欣穎愛麗絲的鏡子
最佳新演員 張睿家盛夏光年
最佳原著劇本 寧浩瘋狂的石頭
最佳改編劇本 寧岱、張元看上去很美:小紅花
最佳攝影 鮑德熹如果‧愛
最佳剪輯 陳博文劉春秀一年之初
最佳美術設計 葉錦添夜宴
最佳造型設計 葉錦添《夜宴》
最佳原創電影音樂 林強一年之初
最佳原創電影歌曲 十字街頭】《如果‧愛》
詞:岑偉宗/曲:高世章/唱:金城武周迅
最佳音效 杜篤之郭禮杞柯宜均松鼠自殺事件
最佳動作設計 凌振幫黃志偉《放.逐》
最佳視覺效果 胡陞忠詭絲
第44屆
(頒獎典禮)
2007年 最佳劇情片 色,戒》焦點影業
最佳導演 李安色,戒
最佳男主角 梁朝偉色,戒
最佳女主角 陳冲
最佳男配角 梁家輝戰·鼓
最佳女配角 范冰冰心中有鬼
最佳新演員 湯唯色,戒
終身成就紀念獎 楊德昌
最佳原著劇本 Tony Ayres
最佳改編劇本 王蕙玲詹姆斯·夏姆斯色,戒
最佳攝影 李屏賓心中有鬼
最佳剪輯 張一凡姜文太陽照常升起
最佳美術設計 Anuson PinyopotjaneeC+偵探
最佳造型設計 朴若木呂鳳珊色,戒
最佳原創電影音樂 亞歷山大·德斯普拉色,戒
最佳原創電影歌曲 不能說的祕密 詞:方文山 曲、唱:周杰倫不能說的祕密
最佳音效 杜篤之郭禮杞湯湘竹最遙遠的距離
最佳動作設計 甄子丹導火線
最佳視覺效果 黃宏達黃宏顯鄭耀明賴俊羽不能說的祕密
年度台灣傑出電影工作者 李安
年度台灣傑出電影 不能說的秘密
觀眾票選最佳年度電影 落葉歸根
第45屆
(頒獎典禮)
2008年 最佳劇情片 投名狀
最佳導演 陳可辛投名狀
最佳男主角 張涵予集結號
最佳女主角 劉美君我不賣身.我賣子宮
最佳男配角 馬如龍海角七號
最佳女配角 梅芳囧男孩
最佳新演員 姜聖民跳格子
終身成就紀念獎 常楓
最佳原著劇本 蔡宗翰林書宇九降風
最佳改編劇本 劉恒《集結號》
最佳攝影 鄭兆強《文雀》
最佳剪輯 邱志偉保持通話
最佳美術設計 趙思豪停車
最佳造型設計 黃育男康俊偉《花吃了那女孩》
最佳原創電影音樂 呂聖斐駱集益海角七號
最佳原創電影歌曲 國境之南 詞:嚴雲農 曲:曾志豪 唱:范逸臣海角七號
最佳音效 Steve Burgess《謎屍
最佳動作設計 李忠志保持通話
最佳視覺效果 吳炫輝鄒志盛郭惠玲投名狀
年度台灣傑出電影工作者 魏德聖
年度台灣傑出電影 海角七號
觀眾票選最佳年度電影 海角七號
最佳創作短片 跳格子
最佳紀錄片 沿江而上
特別貢獻獎 黃仁
國際影評人費比西獎 停車
第46屆
(頒獎典禮)
2009年 最佳劇情片 不能沒有你
最佳導演 戴立忍不能沒有你
最佳男主角 黃渤鬥牛
張家輝証人
並列得獎
最佳女主角 李冰冰風聲 (電影)
最佳男配角 王學圻梅蘭芳 (電影)
最佳女配角 惠英紅心魔
最佳新演員 余少群梅蘭芳 (電影)
終身成就紀念獎 明驥
最佳原著劇本 戴立忍陳文彬不能沒有你
最佳改編劇本 管虎《鬥牛》
最佳攝影 曹郁南京!南京!
最佳剪輯 張經緯音樂人生
最佳美術設計 李天爵Patrick DechesneAlain-Pascal Housiaux
最佳造型設計 Christian Lacroix王佳惠Anne Dunsford
最佳原創電影音樂 竇唯畢曉笛李米的猜想
最佳原創電影歌曲 遇見 詞:曾檐曲 曲:曾檐曲 唱:陶虹譚維維米香
最佳音效 張經緯音樂人生
最佳動作設計 洪金寶梁小熊葉問
最佳視覺效果 王建雄陳京民李麗萍瘋狂的賽車
年度台灣傑出電影工作者 李龍禹
年度台灣傑出電影 不能沒有你
觀眾票選最佳年度電影 不能沒有你
最佳創作短片 溫知儀片刻暖和
最佳紀錄片 音樂人生
特別貢獻獎 王玨
費比西國際影評人獎 陽陽
第47屆-第49屆(2010-2012年)
金馬獎
屆次 年度 獎項 得獎人士/得獎公司 備註
第47屆 2010年 最佳劇情片 當愛來的時候
最佳導演 鍾孟宏第四張畫
最佳男主角 阮經天艋舺
最佳女主角 吕麗萍《玩酷青春》
最佳男配角 吳朋奉父後七日
最佳女配角 郝蕾第四張畫
最佳新演員 李千娜茱麗葉
最佳新導演 何蔚庭台北星期天
終身成就紀念獎 徐立功
最佳原著劇本 高山劉杰透析
最佳改編劇本 劉梓潔父後七日
最佳攝影 張展當愛來的時候
最佳剪輯 布萊松弗洛朗斯翁首鳴曾劍春風沉醉的夜晚
最佳美術設計 彭維民當愛來的時候
最佳造型設計 吳里璐十月圍城
最佳原創電影音樂 雅兹達尼爾佩春風沉醉的夜晚
最佳原創電影歌曲 第36個故事 詞:雷光夏 曲:雷光夏 唱:雷光夏第36個故事
最佳音效 杜篤之艋舺
最佳動作設計 洪金寶葉問2
最佳視覺效果 南相宇通天神探狄仁傑
年度台灣傑出電影工作者 李烈艋舺
年度台灣傑出電影 第四張畫
觀眾票選最佳年度電影 當愛來的時候
最佳創作短片 杜均堂馬嘎巴海
最佳紀錄片 街舞狂潮
特別貢獻獎 孫越
費比西國際影評人獎 第四張畫
第48屆
(頒獎典禮)
2011年 最佳劇情片 賽德克·巴萊
最佳導演 許鞍華桃姐
最佳男主角 劉德華桃姐
最佳女主角 葉德嫻桃姐
最佳男配角 徐詣帆賽德克·巴萊
最佳女配角 唐群到阜陽六百里
最佳新演員 柯震東
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
最佳新導演 烏爾善刀見笑
終身成就紀念獎 丁善璽 2009年過世
最佳原著劇本 楊南倩鄧勇星
秦海璐葛文喆席然《到阜陽六百里》
最佳改編劇本 朱蘇進述平姜文
郭俊立危笑李不空讓子彈飛
最佳攝影 趙非《讓子彈飛》
最佳剪輯 陳曉東尋找背海的人
最佳美術設計 奚仲文孫立武俠
最佳造型設計 郝藝《刀見笑》
最佳原創電影音樂 何國杰賽德克·巴萊
最佳原創電影歌曲 完美落地《翻滾吧!阿信
最佳音效 杜篤之吳書瑤湯湘竹賽德克·巴萊
最佳動作設計 甄子丹武俠
最佳視覺效果 翁國賢姜鍾翊《武俠》
年度台灣傑出電影工作者 王偉六
最佳創作短片 小偷
最佳紀錄片 金城小子
三三電影製作有限公司
觀眾票選最佳年度電影 賽德克·巴萊
國際影評人費比西獎 鋼的琴
第49屆
(頒獎典禮)
2012年 最佳劇情片 神探亨特張
最佳導演 杜琪峯奪命金
最佳男主角 劉青雲奪命金
最佳女主角 桂綸鎂女朋友。男朋友
最佳男配角 鄭中基低俗喜劇
最佳女配角 曾靜殺生
最佳新演員 齊溪浮城謎事
最佳新導演 張榮吉逆光飛翔
終身成就紀念獎 石雋
最佳原著劇本 銀河創作組、歐健兒、黃勁輝《奪命金
最佳改編劇本 鮑鯨鯨失戀33天
最佳攝影 鄔迪神探亨特張
最佳剪輯 楊紅雨神探亨特張
最佳美術設計 林木殺生
最佳造型設計 張世傑消失的子彈
最佳原創電影音樂 Peyman Yazdanian、Johann Johannsson《浮城謎事
最佳原創電影歌曲 DoReMi高海拔之戀II
最佳音效 曾景祥黎志雄大追捕
最佳動作設計 錢嘉樂黃偉輝吳海堂車手
最佳視覺效果 金旭、鍾智行、Josh Cole《龍門飛甲
年度台灣傑出電影工作者 黃裕翔
最佳創作短片 拾荒少年
最佳紀錄片 千錘百煉
觀眾票選最佳年度電影 女朋友。男朋友
國際影評人費比西獎 逆光飛翔


紀錄

金馬史上紀錄

在金馬獎這麼多年的歷史中,每屆都會有不同的新得主出現,在這歷史上也創下了許多史無前例地的痕跡。

  • 第46屆最佳男主角,首次出現兩位得主,分別是中國演員黃渤與香港演員張家輝;電影《如夢》入圍九項為當屆入圍最多項的影片,但最後卻一獎未得飲恨。
  • 第39屆電影《香港有個荷里活》和第47屆電影《當愛來的時候》風光入圍14項,成為史上入圍最多項的電影。
  • 第38屆金馬獎會場首次在東台灣花蓮小巨蛋體育場舉行。
  • 第43屆演員吳景滔憑藉電影《父子》中的精湛的演技入圍了最佳新演員及最佳男配角,並且最後獲得最佳男配角,並成為金馬史上最年輕的得主。
  • 演員楊惠姍在第21、22屆獲得最佳女主角的榮譽,成為首位連任的女演員。
  • 第28屆電影《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中有五位演員入圍本屆演員獎,男主角:張震張國柱;女主角:楊靜怡;女配角:金燕玲姜秀瓊,為歷屆最多。
  • 演員張曼玉連續入圍第26、27、28、29屆的演員獎,並連續在第26、27、28屆中得獎。
  • 演員成龍在第29、30屆獲得最佳男主角的榮譽,成為首位連任的男演員。
  • 第35屆電影《天浴》榮獲該屆最佳劇情片、最佳導演(陳冲)、最佳改編劇本、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為目前唯一一部大滿貫作品。
  • 演員阮經天在第47屆金馬獎中,以《艋舺》獲最佳男主角,也是繼柯俊雄得獎11年後,該獎項再回到中華民國籍演員手中。
  • 演員陳冲是首位橫跨導演、最佳女主角的得主(橫跨導演及演員),另外,陳冲也是金馬影史上第一位獲最佳導演的女導演。
  • 電影《三個女人的故事》入圍11項大獎,得獎8項,為目前得獎最多之電影。
  • 香港男演員杜汶澤是首位同時入圍最佳男主角與最佳男配角兩個獎項的演員。分別以《低俗喜劇》和《DIVA華麗之後》入圍第49屆金馬獎。

歷年之最

項目 名字 數據 備註
獲獎最多的導演 李行 3次

第3屆《養鴨人家
第10屆《秋決
第15屆《汪洋中的一條船

杜琪峯 3次

第37屆《鎗火
第41屆《大事件
第49屆《奪命金

獲獎最多男主角 梁朝偉 3次

第31屆《重慶森林
第40屆《無間道
第44屆《色,戒

獲獎最多女主角 張曼玉 4次

第26屆《三個女人的故事
第28屆《阮玲玉
第34屆《甜蜜蜜
第37屆《花樣年華

獲獎最多男配角 黃秋生 3次

第39屆《想飛
第40屆《無間道
第42屆《頭文字D

獲獎最多女配角 王萊 4次

第3屆《人之初
第18屆《小葫蘆
第25屆《海峽兩岸
第28屆《推手

同片同項最多入圍

林慶台
徐詣帆
林源傑

3/4 第48屆最佳新演員獎入圍《賽德克·巴萊

該屆得主為柯震東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

該年同片得獎最多 第26屆《三個女人的故事 8項 最佳劇情片、最佳女主角、最佳原著劇本、最佳攝影、最佳剪輯、最佳服裝設計、最佳原著音樂、最佳錄音
第27屆《滾滾紅塵 8項 最佳劇情片、最佳導演、最佳女主角、最佳女配角、最佳攝影、最佳美術設計、最佳造型設計、最佳電影音樂
該年同片入圍最多 第39屆《香港有個荷里活 14項 最佳劇情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最佳女配角、最佳新演員、最佳原著劇本、最佳攝影、最佳美術設計、最佳造型設計、最佳剪輯、最佳音效、最佳原創電影音樂、最佳原創電影歌曲
第47屆《當愛來的時候 14項 最佳劇情片、最佳導演、最佳男配角、最佳女配角、最佳新演員、最佳原著劇本、最佳攝影、最佳美術設計、最佳造型設計、最佳剪輯、最佳音效、最佳原創電影音樂、最佳原創電影歌曲、年度台灣傑出電影
該年落選比率最高前三

(時間關係只計算近10年)

第46屆《如夢 9/9(100%) 落選數/入圍數(比率%)
第39屆《美麗時光 8/9(89%) 落選數/入圍數(比率%)
第48屆《賽德克·巴萊 9/11(82%) 落選數/入圍數(比率%)
該年得獎比率最高

(時間關係只計算近10年)

第43屆《一年之初 3/3(100%) 獲獎數/入圍數(比率%)
第46屆《音樂人生 3/3(100%) 獲獎數/入圍數(比率%)
金馬獎各項最年輕得主 夏雨 20歲 第33屆最佳男主角《陽光燦爛的日子
李小璐 17歲 第35屆最佳女主角《天浴
吳景滔 9歲 第43屆最佳男配角《父子
李淑楨 11歲 第26屆最佳女配角《魯冰花
鄭智允 10歲 第40屆最佳新人獎《跑吧!孩子
史上最短命入圍者 金城武 6小時 入圍第45屆年度臺灣傑出電影工作者,因屬日本籍,在入圍名單公布6小時後遭到撤銷提名

爭議

評審制度

1978年,行政院新聞局代局長宋楚瑜於邀請影壇人士座談徵詢意見後,決定仿傚奧斯卡金像獎,實施兩階段評審制度,即第一階段評審閱畢全部參賽影片後,開會討論,表決提出入圍影片及各單項名單並公佈,然後再評選得獎名單、於頒獎典禮時公布最後結果;此制於同年十五屆試辦、自第十六屆起正式實施。

1982年,「台灣新電影」由《光陰的故事》發端,一時蔚為風潮,更在焦雄屏黃建業等「新派」影評人的大力推介下,成為當時台灣藝文界的新興潮流;但在1984年後,多部走「新電影」路線的影片票房收益不佳,使這股風潮受到一些「舊派」影評人的質疑,引發了「新舊影評之爭」,並且延續到了金馬獎的評審上。後來,金馬獎評審團的結論,常被解讀為偏重鼓勵藝術色彩濃厚之創作,其藝術化、抽象化等呈現手法,往往無法反映市場的風向,形成「叫好不叫座」的評價;此外,因為台灣新電影符合多數評審的喜好,亦引起许多香港和大陆电影人的不满及杯葛。過去也認為,重視藝術並受評番青睞的藝術電影,以及重視票房卻不受評番青睞的商業電影,只能選擇或偏重其中一種取向來製作。

金马奖历来由十几位電影從業人員组成的评审团决定获奖者,缺乏广泛性和代表性,也無觀眾參與,常招致获奖名单多元性不足等質疑,且每届得奖影片水平落差較大。包括電影工作者焦雄屏、导演侯孝賢蔡明亮,香港導演王晶陈嘉上在內的人士,均曾批評金马奖的「小圈子」评审制度,並呼吁金马奖设立类似香港电影金像奖的多轮、多人、多层面的电影评审制度,以及由专业影評人等团体和各界观众组成评审团,以期兼顧各方電影专业,以及商業市場的角度。然而金馬獎評審不受外界影響,及所有評審皆在嚴格規定下完成審片、討論、投票程序的嚴謹,也是它在華語電影獎項中最受肯定、也被得獎者視為至高榮譽的主因。

獎項部分

金馬獎在入圍名單中,出現幾次入圍後發現資格不符又遭到撤銷入圍資格,亦是入圍名單公布後發生爭議事件。
1、第40屆原同時以《飛躍情海》入圍最佳女主角、最佳新演員的林依晨,被以前一年演出《空手道少女組》並擔任女主角而取消最佳新演員入圍資格,當年最佳女主角亦敗給演出《金雞》的女演員吳君如
2、第45屆原入圍年度臺灣傑出電影工作者金城武,在名單公布6小時後被因國籍(因屬日籍)資格不符,取消該獎項入圍資格,成為金馬獎史上最短命入圍者;最佳新演員入圍者田中千繪傳出出道多年早已在多部電影參與演出,入圍資格備受爭議,金馬獎委員會出面解釋,新人獎中的首次演出認定,在於是否擔任片中主/配角,對於只是客串性質演出在入圍資格認定上不構成問題。
3、第49屆原入圍最佳原創電影歌曲的《沉默如謎的呼吸》(詞:周雲蓬,曲:周雲蓬,唱:周雲蓬,出自影片《神探亨特張》)與「驚惶」(詞:沼澤樂隊,曲:沼澤樂隊,唱:沼澤樂隊,出自影片《浮城謎事》),在入圍名單於2012年10月2日下午5點公布後,經台北金馬影展執行委員會查證並非影片原創歌曲,也與電影公司求證確認後,於同日晚間10點在官方網站公告取消兩首歌曲的提名資格。

相關條目

註腳

  1. ^ 金馬獎坦承疏失 吳清源又可參賽,聯合報
  2. ^ 台灣金馬獎參展格局擴大為全球華語影片,中新網
  3. ^ 幼獅社訊:〈獎勵國語影片辦法 今年起有重大改變 對劇情片及紀錄片不給獎金 另設置金馬獎作為最高榮譽〉,《聯合報》,1962年1月22日,第8版。
  4. ^ 行政院新聞局令:〈公布「51年獎勵國語影片辦法」〉,《總統府公報》,1962年5月25日。
  5. ^ 中華民國的年輕男性國民依法須服義務兵役,在抽籤決定服役單位時,若結果是在以往仍為戰區的金門或馬祖,常被謔稱為中了「金馬獎」。
  6. ^ 沈劍虹:〈五年新聞局長的回憶〉,《傳記文學》,1987年3月。
  7. ^ 王介中:〈公營不如民營 金馬、金鐘、金曲獎新聞局決定移交〉,《民生報》,1990年4月15日,第1版。
  8. ^ 胡幼鳳:〈輔導金預算有望提高 電影文化政策亟待確立 電影聯合會閉幕贏得立委支持〉,《民生報》,1990年5月17日,第10版。
  9. ^ 黃仁、王唯:《台灣電影百年史話-下》(台北:中華影評人協會,2004),頁381。
  10. ^ 臺灣電影網,財團法人中華民國電影事業發展基金會-基本資料,[2010-11-23]
  11. ^ 行銷宣傳組負責所有廠商合作、造勢及週邊活動、媒體宣傳及文宣刊物製作等業務;競賽組負責華語影片競賽、金馬獎頒獎典禮及國際數位短片競賽等;影展組則負責影展內容策劃、影片及影人邀約、字幕翻譯製作、拷貝運送及影展現場執行等各項事宜。
  12. ^ YouTube上的【金馬五十】2013.11.23
  13. ^ 由於金馬獎对华语电影具有指标性意义,台灣及香港電影界知名導演與演員,都非常重視金馬獎的競賽;不少香港資深電影演员成龍譚詠麟鄭裕玲周潤發蕭芳芳吳君如狄龍黎明郭富城刘德华李麗珍謝君豪吳振宇黃子華等都曾获得金馬獎表演類獎項。
  14. ^ 高愛倫:〈為使本屆金馬獎大典更生動 主持人蔣光超、張艾嘉將全力以赴〉,《民生報》,1979年11月2日,第9版。
  15. ^ 江祥綾:〈配音員的告白…DJ德仔 獻聲工作零成就〉,《星報》,2006年2月13日,第6版。
  16. ^ 江祥綾:〈紅牌配音員德仔 壟斷三金典禮司儀〉《聯合報》,2009年11月28日,C2版。
  17. ^ 高愛倫:〈為使本屆金馬獎大典更生動 主持人蔣光超、張艾嘉將全力以赴〉,《民生報》,1979年11月2日,第9版。
  18. ^ 本報特稿:〈國片金馬獎頒獎型態將有改變 擬採初選複選兩重手續 提昇獎座的榮譽價值〉,《民生報》,1978年8月10日,第10版。
  19. ^ 本報訊:〈「金馬獎」頒獎典禮 仍採傳統方式進行〉,《民生報》,1978年10月21日,第10版。
  20. ^ 金馬獎歌1980
  21. ^ 詳見2010 台北金馬影展-關於我們「大事記」說明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