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臺灣美術展覽會:修订间差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Teacoffeetowers留言 | 贡献
无编辑摘要
Teacoffeetowers留言 | 贡献
第17行: 第17行:
無鑑查:萩谷秋琴、須田安洲
無鑑查:萩谷秋琴、須田安洲


許多原先頗負盛名的畫家都遭落選的命運,如蔡雪溪、[[呂鐵州]]、李學樵、國島水馬。臺籍畫家中,只有當時年輕且沒沒無聞的[[陳進 (畫家)|陳進]]、[[林玉山]]、[[郭雪湖]]三人入選,史稱「臺展三少年」。造成這樣的現象,審查員木下靜涯指出參展作品中像是「擦筆肖像畫」、「隨便一筆帶過的蘭花、竹子、達摩」、「從《芥子園畫譜》抄襲而來」這樣的作品是無法入選的。實際上就是反對臺灣漢文化系統的傳統水墨臨摹的風氣,而鼓勵寫生的新藝術觀念。但謝里法認為入選作品中,像是鷹取岳陽、伊坂旭江,甚至是臺籍的郭雪湖,也都有臨摹仿作的成分。
許多原先頗負盛名的畫家都遭落選的命運,如蔡雪溪、[[呂鐵州]]、李學樵、國島水馬。臺籍畫家中,只有當時年輕且沒沒無聞的[[陳進 (畫家)|陳進]]、[[林玉山]]、[[郭雪湖]]三人入選,史稱「臺展三少年」。造成這樣的現象,審查員木下靜涯指出參展作品中像是「擦筆肖像畫」、「隨便一筆帶過的蘭花、竹子、達摩」、「從《[[芥子園畫譜]]》抄襲而來」這樣的作品是無法入選的。實際上就是反對臺灣漢文化系統的傳統水墨臨摹的風氣,而鼓勵寫生的新藝術觀念。但謝里法認為入選作品中,像是鷹取岳陽、伊坂旭江,甚至是臺籍的郭雪湖,也都有臨摹仿作的成分。


因此,憤憤不平的落選畫家們,在中治稔郎的發起下,於臺灣日日新報社三樓舉行落選展。希望激起輿論的力量,對評審的結果進行反擊。其中呂鐵州的〈百雀圖〉甚獲好評,使得主辦臺展的臺灣教育會遭到各界猛烈的抨擊。
因此,憤憤不平的落選畫家們,在中治稔郎的發起下,於臺灣日日新報社三樓舉行落選展。希望激起輿論的力量,對評審的結果進行反擊。其中呂鐵州的〈百雀圖〉甚獲好評,使得主辦臺展的臺灣教育會遭到各界猛烈的抨擊。
第51行: 第51行:
本屆最受注目的畫家當屬在第一屆時以〈百雀圖〉慘遭落選,卻在落選展中贏得讚譽的呂鐵州。受到在第一屆落選的激勵,呂氏前往日本京都隨名畫家福田平八郎習畫,畫風由原本的傳統水墨轉向以膠彩進行客觀寫實描繪。他的花鳥畫形象力求準確,但花、葉造形銳利、具裝飾風格的平面化,塗染漸層呈現理想化的秩序感。可說在自然主義與理想主義間取得很好的平衡。
本屆最受注目的畫家當屬在第一屆時以〈百雀圖〉慘遭落選,卻在落選展中贏得讚譽的呂鐵州。受到在第一屆落選的激勵,呂氏前往日本京都隨名畫家福田平八郎習畫,畫風由原本的傳統水墨轉向以膠彩進行客觀寫實描繪。他的花鳥畫形象力求準確,但花、葉造形銳利、具裝飾風格的平面化,塗染漸層呈現理想化的秩序感。可說在自然主義與理想主義間取得很好的平衡。


郭雪湖的〈春〉仍然是延續之前的巧密畫風。郭雪湖的老師蔡雪溪經歷了前兩屆的落選,毅然放下身段向郭雪湖請教,在此屆也以〈秋之圓山〉獲得入選,蔚為佳談。林玉山的〈周濂溪〉則是少數採用傳統水墨的作品。對於傳統水墨的作品越來越少的情形,審查員松林桂月提出呼籲,應該重視南畫表現個性的傳統,勿因入選之考量,而無視個人人格之發揮。
郭雪湖的〈春〉仍然是延續之前的巧密畫風。郭雪湖的老師蔡雪溪經歷了前兩屆的落選,毅然放下身段向郭雪湖請教,在此屆也以〈秋之圓山〉獲得入選,蔚為佳談。施玉山的〈朝天宮之祭〉沿用頗受歡迎的民俗活動題材,並且以特殊的遠近表現,和摩登事物的描繪,受到相當的注目。林玉山的〈周濂溪〉則是少數採用傳統水墨的作品。對於傳統水墨的作品越來越少的情形,審查員松林桂月提出呼籲,應該重視南畫表現個性的傳統,勿因入選之考量,而無視個人人格之發揮。


第四屆

特選臺展賞:林玉山〈蓮池〉

臺展賞:郭雪湖〈南街殷賑〉

臺日賞:蔡媽達〈姊妹弄唵蝶〉

特選:陳進〈年輕的日子〉

審查員:木下靜涯、鄉原古統、勝田焦琴

無鑑查:呂鐵州、木下靜涯、陳進、鄉原古統、勝田蕉琴、郭雪湖

對臺灣東洋畫而言,這一屆象徵著新的階段。首先,展覽的給獎制度在特選外增設臺展賞、臺日賞。接著,鄉原古統提出「臺展型」


==會場==
==會場==

2013年6月5日 (三) 09:34的版本

臺灣美術展覽會,簡稱為「臺展」,或稱作「灣展」,為臺灣第一個大型美術展覽會。時間自1927年至1936年共舉辦十回,主辦單位為台灣教育會,係隸屬於日本統治時期臺灣總督府文教局的外圍法人組織。1937年原預計轉由臺灣總督府舉辦但因中日發生廬溝橋事件(當時稱為「支那事變」)而停辦,1938年方由臺灣總督府舉辦第一回,至1943年共計六回,簡稱「府展」。

歷史

台展的最初構想,原本是一些在台的日本籍美術教師和一些美術愛好者所推動,原先希望是由民間來推動舉辦。當時的雜誌《台灣時報》曾刊出鹽月桃甫的文章,當中提及他與鄉原古統石川欽一郎等人在台北新公園附近商討有關籌辦台灣美術展覽會事宜。不過當他們將此事向官方通報後,官方人士向他們表示想由總督府當局來主辦這場展覽會。後來台灣美術展覽會由台灣教育會主辦,名義上雖然是民間的法人,但其中的主要成員均為總督府的重要官員,因此台展其實是可以被視作帶有殖民地當局品味的官方展覽活動。

政府想要介入美術展覽活動,自有其重要的政治意涵。台展由台灣教育會主辦,可以知道對殖民當局而言,展覽會是一種教育手段。文教局長石田英彥於第一屆台展前即著文提及:「為島民提供嗜好與鼓吹其興趣。」可以知道這是「提升」台灣人民水準品味的方式,更清楚的說,即是某種「同化」的方法。透過美術展覽會的舉辦,宣傳日本品味及日本審美觀念,是台灣人能「訓化」成能為母國所用之民,亦是向國際宣揚殖民地政績的一個重要方式。

展覽分為東洋畫部、西洋畫部兩個部門。

東洋畫部

第一屆

特選:村上英夫〈基隆燃放水燈圖〉

審查員:木下靜涯、鄉原古統

無鑑查:萩谷秋琴、須田安洲

許多原先頗負盛名的畫家都遭落選的命運,如蔡雪溪、呂鐵州、李學樵、國島水馬。臺籍畫家中,只有當時年輕且沒沒無聞的陳進林玉山郭雪湖三人入選,史稱「臺展三少年」。造成這樣的現象,審查員木下靜涯指出參展作品中像是「擦筆肖像畫」、「隨便一筆帶過的蘭花、竹子、達摩」、「從《芥子園畫譜》抄襲而來」這樣的作品是無法入選的。實際上就是反對臺灣漢文化系統的傳統水墨臨摹的風氣,而鼓勵寫生的新藝術觀念。但謝里法認為入選作品中,像是鷹取岳陽、伊坂旭江,甚至是臺籍的郭雪湖,也都有臨摹仿作的成分。

因此,憤憤不平的落選畫家們,在中治稔郎的發起下,於臺灣日日新報社三樓舉行落選展。希望激起輿論的力量,對評審的結果進行反擊。其中呂鐵州的〈百雀圖〉甚獲好評,使得主辦臺展的臺灣教育會遭到各界猛烈的抨擊。

本屆獲得特選的〈基隆燃放水燈圖〉,展現臺灣本土風俗,但其形式風格則明顯屬於日本浮世繪的延伸。其他如須田安洲的〈涼爽的傍晚〉、常久常春的〈百蝶亂舞〉,都顯現日本畫線描、細膩、塗重於染的特性。


第二屆

特選:郭雪湖〈圓山附近〉、陳進〈野分〉

審查員:木下靜涯、鄉原古統、松林桂月

無鑑查:村上無羅(英夫)、鄉原古統、木下靜涯、松林桂月

邀請了日本國內出身圓山四條派南畫系統的名畫家松林桂月來擔任評審。松林鼓勵畫家們要能夠完成真正屬於臺灣的鄉土藝術。這一點在日後數屆一直被不斷地強調。

郭雪湖一改上屆傳統山水畫的風格,以膠彩搭配細密描繪的風格,呈現華麗的名作〈圓山附近〉。此作承襲上屆鄉原古統的作品〈南薰得(綽)約〉的巧密、全幅填滿的構圖,穠麗的敷色。〈圓山附近〉一出,蔚為風潮,也是日後臺北畫壇形成「雪湖派」的原因。

這一屆臺籍畫家以寫生的風格大量入選。來自臺南的民間畫師潘春源,以〈牧場所見〉展現驚人的寫實功力。潘氏並未接受過學院的美術教育,但早先已經以擅長肖像畫成名。

傳統山水的作品仍然有獲得入選的例子,像是徐清蓮的〈八獎溪〉。


第三屆

特選:呂鐵州〈梅〉、郭雪湖〈春〉、陳進〈秋聲〉

審查員:木下靜涯、鄉原古統、松林桂月

無鑑查:陳進、郭雪湖、木下靜涯、鄉原古統

本屆最受注目的畫家當屬在第一屆時以〈百雀圖〉慘遭落選,卻在落選展中贏得讚譽的呂鐵州。受到在第一屆落選的激勵,呂氏前往日本京都隨名畫家福田平八郎習畫,畫風由原本的傳統水墨轉向以膠彩進行客觀寫實描繪。他的花鳥畫形象力求準確,但花、葉造形銳利、具裝飾風格的平面化,塗染漸層呈現理想化的秩序感。可說在自然主義與理想主義間取得很好的平衡。

郭雪湖的〈春〉仍然是延續之前的巧密畫風。郭雪湖的老師蔡雪溪經歷了前兩屆的落選,毅然放下身段向郭雪湖請教,在此屆也以〈秋之圓山〉獲得入選,蔚為佳談。施玉山的〈朝天宮之祭〉沿用頗受歡迎的民俗活動題材,並且以特殊的遠近表現,和摩登事物的描繪,受到相當的注目。林玉山的〈周濂溪〉則是少數採用傳統水墨的作品。對於傳統水墨的作品越來越少的情形,審查員松林桂月提出呼籲,應該重視南畫表現個性的傳統,勿因入選之考量,而無視個人人格之發揮。


第四屆

特選臺展賞:林玉山〈蓮池〉

臺展賞:郭雪湖〈南街殷賑〉

臺日賞:蔡媽達〈姊妹弄唵蝶〉

特選:陳進〈年輕的日子〉

審查員:木下靜涯、鄉原古統、勝田焦琴

無鑑查:呂鐵州、木下靜涯、陳進、鄉原古統、勝田蕉琴、郭雪湖

對臺灣東洋畫而言,這一屆象徵著新的階段。首先,展覽的給獎制度在特選外增設臺展賞、臺日賞。接著,鄉原古統提出「臺展型」

會場

第一回至第三回在樺山小學校大禮堂(今新聞局北邊址),第四回在臺灣總督府舊廳舍(今臺北市中山堂址),第五回至第十回在台灣教育會館

由審査委員選出。

相關項目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