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林本源園邸:修订间差异

坐标25°00′37″N 121°27′20″E / 25.01028°N 121.45556°E / 25.01028; 121.45556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无编辑摘要
无编辑摘要
第3行: 第3行:
[[File:2006-6-28_上午_11-16-18_0048.jpg|thumb|300px|林本源園邸庭園一景]]
[[File:2006-6-28_上午_11-16-18_0048.jpg|thumb|300px|林本源園邸庭園一景]]


'''林本源園邸'''(The Lin's Family Manshion and Garden)位於[[新北市]][[板橋區 (新北市)|板橋區]],為[[板橋]][[林本源家族]]興建的房舍,是目前臺灣僅存最完整的園林建築。該居可追朔至[[1847年]],當時為林本源家族北上屯租的租館,後經林國華、林國芳兩兄弟擴建,成為林本源家族之居所。[[1977年]],林本源家族將庭園部分捐給當時的[[臺北縣政府]](即今新北市政府),並於[[1982年]]開放大眾參觀。目前林本源園邸由[[中華民國文化部|文化部]]、[[中華民國內政部|內政部]]、[[交通部觀光局|觀光局]]、[[臺灣省政府]]以及[[新北市政府]]共同負責保護與整修的工作,並為園林類二級國家古蹟。
'''林本源園邸'''(The Lin's Family Manshion and Garden)位於[[新北市]][[板橋區 (新北市)|板橋區]],為[[板橋]][[林本源家族]]興建的房舍,是目前臺灣僅存最完整的園林建築。該居可追朔至[[1847年]],當時為林本源家族北上屯租的租館,後經林國華、林國芳兩兄弟擴建,成為林本源家族之居所。[[1977年]],林本源家族將庭園部分捐給當時的[[臺北縣政府]](即今新北市政府),並於[[1982年]]開放大眾參觀。目前林本源園邸由[[中華民國文化部|文化部]]、[[中華民國內政部|內政部]]、[[交通部觀光局|觀光局]]以及[[新北市政府]]共同負責保護與整修的工作,並為園林類二級國家古蹟。


林本源園邸總面積約6054坪,可分成「'''園'''」和「'''邸'''」兩個部分:'''園'''又被稱作「'''板橋林家花園'''」,指的是住屋之外的庭園部分,其中包含來青閣、月波水榭、定靜堂等多處房舍與人造山水;'''邸'''指的是林本源家族居住處,即庭園西側的三落大厝。目前三落大厝仍屬於林氏祭祀同業公會,需專人帶領才能入內導覽。
林本源園邸總面積約6054坪,可分成「'''園'''」和「'''邸'''」兩個部分:'''園'''又被稱作「'''板橋林家花園'''」,指的是住屋之外的庭園部分,其中包含來青閣、月波水榭、定靜堂等多處房舍與人造山水;'''邸'''指的是林本源家族居住處,即庭園西側的三落大厝。目前三落大厝仍屬於林氏祭祀公會,需專人帶領才能入內導覽。


== 歷史 ==
== 歷史 ==
{{main|林本源家族}}
{{main|林本源家族}}


林本源家族始祖[[林應寅]]於[[1778年]]來台,早先定居於[[新莊]]一帶,後其子[[林平侯]]靠販米為業,獲得大利,並大量收購農地,大抵奠定日後林本源家族的巨額財富。
林本源家族始祖[[林應寅]]於[[1778年]]來台,早先定居於[[新莊]]一帶,後其子[[林平侯]]靠販[[白]]為業,獲得大利,並大量收購農地,大抵奠定日後林本源家族的巨額財富。


到了[[1846年]]至[[1848年]]之間<sup id="fn_1_back">[[#fn 1|1]]</sup>,為了方便屯放收來的租榖,[[林平侯]]的三子林國華與五子林國芳在[[板橋]]一帶興建弼益館作為「租館」。該館面積約150坪,為特殊形式的四合院,並於前後設有涼亭,以作為點收租榖的地方。
到了[[1846年]]至[[1848年]]之間<sup id="fn_1_back">[[#fn 1|1]]</sup>,為了方便屯放收來的租榖,[[林平侯]]的三子林國華與五子林國芳在[[板橋]]一帶興建弼益館作為「租館」。該館面積約150坪,為特殊形式的四合院,並於前後設有涼亭,以作為點收租榖的地方。
第18行: 第18行:
[[1851年]],林本源家族遷居至[[板橋]]<sup id="fn_2_back">[[#fn 2|2]]</sup>,並於同年興建三落大厝以作為家族居所。這時由於[[漳州|漳州人]]與[[泉州|泉州人]]對峙,擁有龐大財力的林本源家族自然成為當地[[漳州|漳州人]]的主要領袖,而三落大厝也成為當時[[漳州|漳州人]]的主要指揮所,因此該厝不但在建築時加上諸多防禦設計,平日亦有數百壯丁在此戒備,並維持至[[台灣日治時期|日治時期]]初期。
[[1851年]],林本源家族遷居至[[板橋]]<sup id="fn_2_back">[[#fn 2|2]]</sup>,並於同年興建三落大厝以作為家族居所。這時由於[[漳州|漳州人]]與[[泉州|泉州人]]對峙,擁有龐大財力的林本源家族自然成為當地[[漳州|漳州人]]的主要領袖,而三落大厝也成為當時[[漳州|漳州人]]的主要指揮所,因此該厝不但在建築時加上諸多防禦設計,平日亦有數百壯丁在此戒備,並維持至[[台灣日治時期|日治時期]]初期。


[[1949年]]後,林家花園被林家主人借給政府暫時安置大陸各省的軍民,園林被民眾自行增建的違建佔據,[[1986年]]底才完成重建。
[[1949年]]後,林家花園被林家主人借給[[國民政府]],暫時安置無處容身[[外省人]]軍民,園林被民眾自行增建的[[違建]]佔據,[[1986年]]底才完成重建。


== 建築 ==
== 建築 ==

2013年7月30日 (二) 11:30的版本

Google地图: 北緯 25°0′37.95″, 東經 121°27′17.58″
林本源園邸庭園一景

林本源園邸(The Lin's Family Manshion and Garden)位於新北市板橋區,為板橋林本源家族興建的房舍,是目前臺灣僅存最完整的園林建築。該居可追朔至1847年,當時為林本源家族北上屯租的租館,後經林國華、林國芳兩兄弟擴建,成為林本源家族之居所。1977年,林本源家族將庭園部分捐給當時的臺北縣政府(即今新北市政府),並於1982年開放大眾參觀。目前林本源園邸由文化部內政部觀光局以及新北市政府共同負責保護與整修的工作,並為園林類二級國家古蹟。

林本源園邸總面積約6054坪,可分成「」和「」兩個部分:又被稱作「板橋林家花園」,指的是住屋之外的庭園部分,其中包含來青閣、月波水榭、定靜堂等多處房舍與人造山水;指的是林本源家族居住處,即庭園西側的三落大厝。目前三落大厝仍屬於「林氏祭祀公會」,需專人帶領才能入內導覽。

歷史

林本源家族始祖林應寅1778年來台,早先定居於新莊一帶,後其子林平侯靠販白米為業,獲得大利,並大量收購農地,大抵奠定日後林本源家族的巨額財富。

到了1846年1848年之間1,為了方便屯放收來的租榖,林平侯的三子林國華與五子林國芳在板橋一帶興建弼益館作為「租館」。該館面積約150坪,為特殊形式的四合院,並於前後設有涼亭,以作為點收租榖的地方。

遷居板橋

1851年,林本源家族遷居至板橋2,並於同年興建三落大厝以作為家族居所。這時由於漳州人泉州人對峙,擁有龐大財力的林本源家族自然成為當地漳州人的主要領袖,而三落大厝也成為當時漳州人的主要指揮所,因此該厝不但在建築時加上諸多防禦設計,平日亦有數百壯丁在此戒備,並維持至日治時期初期。

1949年後,林家花園被林家主人借給國民政府,暫時安置無處容身的外省人軍民,園林被民眾自行增建的違建佔據,1986年底才完成重建。

建築

庭園

七絃林
汲古書屋
香玉簃
月波水榭

汲古書屋

仿明代毛子晉之汲古閣而命名。昔收藏圖書數千卷不乏善本,為林家子弟讀書之所。前有雨亭造型奇巧。它是一座三開間並帶軒亭的建築,前後皆設格扇門,以利出入,作為書屋,其窗格子均採較簡潔大方的形式。前庭佈置名條花盆架,供擺奇花異卉,作為飽覽辟籍之餘的調劑。

方鑑齋

方鑑齋為昔日讀書之所,平時亦是騷人墨客吟詠唱和之處。前有一方形水池,水面如鏡,故稱為[方鑑]。池之四邊各有建築,包括戲亭、看臺、遊廊以及假山小橋,依遊廊前行可至來青閣。廊墻上刻有名人書法,惜年久剝落,可辨者很有限。

來青閣

走出方鑑齋,景色轉趨開朗,迎面而來的是來青閣,聳立在庭院的中央,鄉人又以繡樓或梳粧樓稱之,當年作為貴賓下榻之所。登樓眺望,附近綠野平疇及大屯觀音山盡收眼底,也許因而取名為來青吧!此閣全為楠木及樺木所見,且處處可見華麗的雕刻。閣之屋頂採歇山式,飛簷高昂,門窗精雕細琢,為林園建築物之冠,閣前又有一戲亭,其橫額題曰:「開軒一笑」。林園當年邀請戲班子娛賓,觀眾不是自家人就是貴賓,人數不太多,因此戲亭並不大。昔日招待貴賓處。登樓四望,青山綠野盡入眼底,故名來青。閣前有劇堂,有橫額題曰:「開軒一笑」故稱。

香玉簃

簃為閣邊小屋之意,觀賞花卉之所。簃前為花圃,每遇花季遍地似錦,與周圍臺閣相映,富有詩情畫意。香玉簃是由迴廊轉折擴大而成,面積不大,是觀賞花卉之所,前面有一花園,種植奇花異卉,每當花開時節,主人即邀請賓客共賞,此時花團錦簇與周圍亭閣相映,極富詩情畫意。

觀稼樓

它的方位與三落舊大厝一致,關係也很密切,可能是園內較早期的建築,當年由此可遠眺觀音山下田園裡農夫耕作。其本身亦有檔景的功能,使人不能一眼望穿大水池與假山壁。以觀碌樓為中心,旁又有曲折之迴廊,順此迴廊遊走,每有山窮水盡疑無路之感,那知峰迴路轉,又有一片幽靜的小天井又出現在你眼前。樓前小院圍有書卷形花牆,俗話說開門見山,這而卻是開門見書,大概隱喻開卷有益吧!更使人著迷的是牆上有,水果形漏窗,取用石榴、南瓜、仙桃於柿子為圖案,福、祿、壽、喜之意。登樓眺望,面對觀音山下一片田園,阡陌相連,田家風景盡數眼底,恍若置身圓明園之「多稼如雲」,故名。

定靜堂

定靜堂名係取大學「定而後能靜」,林維源親題,為光緒元年堂名匾額,為園中占地最廣的建築,它是四合院,前後進之間均以亭相連。兩廊不設門窗,直接面向天井。當時做為宴會場所,堂中開敞的廊亭可以擺酒席,約可同時容納一百多人用餐。定靜堂之外觀有些像住宅,兩側的圍墻是用八角花磚砌成,墻上有蝴蝶及蝙蝠的漏窗,代表「賜福」。

月波水榭

榭是蓋在水邊的建築,外型為雙菱形,因伸出水面所以有小橋與岸相連;屋頂有平台,可供人賞月。因月影映於水中,故名「月波水榭」。

榕蔭大池

為園內最大的水域,池畔深植老榕數株,岸北仿林家漳州龍溪故里敷石為山。繞池有釣魚磯、雲錦淙等臺榭。榕蔭大池為曲尺形的不規則水池,臨觀稼樓的案邊設有碼頭,可使船停泊。水池周圍分布著大小形式不同的涼亭,有八角亭,菱型亭及平行四邊形得疊亭,又依地勢作變化,表現靈巧。

敬字亭

榕蔭池邊,有一座焚紙爐,凡有字紙必拿至此焚燒,有石尊文字,珍視民族文化。敬惜字紙,乃國人之美德,旨在尊重文字,珍視民族文化。敬字亭即為敬惜字紙之唯一設施,古今奉行至謹。

三落大厝

參見

注釋

25°00′37″N 121°27′20″E / 25.01028°N 121.45556°E / 25.01028; 121.45556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