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则里拉山口:修订间差异

坐标27°22′02″N 88°51′57″E / 27.36722°N 88.86583°E / 27.36722; 88.86583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Wangernest留言 | 贡献
修饰语句
Wangernest留言 | 贡献
内容扩充
第11行: 第11行:




'''则里拉山口''' (海拔{{convert|4270|m|abbr=on}};Jelepla), [[藏文]]意为“可爱的平坦隘口”。是联系[[中国]][[西藏]]和[[印度]][[锡金]]之间的两个主要山口之一〔另一个是[[乃堆拉山口]]〕,山口长度{{convert|46|m|abbr=on}},坐标{{Coord|27|22|02|N|88|51|57|E}},位於中國西藏日喀則地區亞東縣與印度錫金的邊境,历史上曾是中印之間两条主要的陸路貿易通道之一,经[[甘托克]]通道走乃堆拉山口,经[[噶伦堡]]通道走则里拉山口。
'''则里拉山口''' (海拔{{convert|4270|m|abbr=on}};旧称[[咱利纳]];Jelepla), [[藏文]]意为“可爱的平坦隘口”。是联系[[中国]][[西藏]]和[[印度]][[锡金]]之间的两个主要山口之一〔另一个是[[乃堆拉山口]]〕,山口长度{{convert|46|m|abbr=on}},坐标{{Coord|27|22|02|N|88|51|57|E}},位於中國西藏日喀則地區亞東縣與印度錫金的邊境,历史上曾是中印之間两条主要的陸路貿易通道之一,经[[甘托克]]通道走乃堆拉山口,经[[噶伦堡]]通道走则里拉山口。


==历史==
==历史==

2013年9月18日 (三) 14:04的版本


则里拉山口
位置 印度 中國
山脉喜马拉雅山
坐标27°22′02″N 88°51′57″E / 27.36722°N 88.86583°E / 27.36722; 88.86583


则里拉山口 (海拔4,270米(14,010英尺);旧称咱利纳;Jelepla), 藏文意为“可爱的平坦隘口”。是联系中国西藏印度锡金之间的两个主要山口之一〔另一个是乃堆拉山口〕,山口长度46米(151英尺),坐标27°22′02″N 88°51′57″E / 27.36722°N 88.86583°E / 27.36722; 88.86583,位於中國西藏日喀則地區亞東縣與印度錫金的邊境,历史上曾是中印之間两条主要的陸路貿易通道之一,经甘托克通道走乃堆拉山口,经噶伦堡通道走则里拉山口。

历史

藏军士兵在练习火绳枪
藏军在纳塘(Gnathong)的工事
伦敦画报》上的托马斯·格拉汉姆准将與英軍官兵

则里拉山口及其南面的隆吐山〔Lingtu;Longthu;Lungthung,现在位于锡金印度西孟加拉邦边境〕铭刻着英国侵略西藏的历史。

19世紀,英國發動多次戰爭,控制了尼泊爾緬甸哲孟雄(錫金)、布嚕克巴(不丹)等國家,對中國西南邊疆形成包圍之勢。為阻止外國勢力的滲透,西藏一直禁止西方人入境遊歷、探路。1875年马嘉理事件后,1876年9月13日,清朝李鸿章英国公使威妥玛签订《烟台条约》和《入藏探路专条》,其中除赔款、谢罪之外,还允许英国人开辟印度与西藏间的交通。1885年,英國發動第三次英緬戰爭,滅亡緬甸貢榜王朝,緬甸成为英国殖民地。1886年,總理衙門大臣奕劻與英國公使歐格納簽訂《中英會議緬甸條款》,中國承認緬甸為英國屬地,英國則允許緬甸繼續向中國納貢,並同意暫緩派員進入西藏。1884年左右,英国开始兴建道路,准备吞并中国西藏的外藩锡金并进而觊觎西藏。藏族人民非常愤怒,在1886年,藏军越过则里拉山口,在当时西藏与锡金的习惯边境线附近的隆吐山顶设卡,企图阻止英国对西藏的入侵。英国侵占锡金后,蛮横地单方面划定锡金与中国西藏的边界,指责藏军在隆吐山设卡行为是对锡金的侵略,多次要求中国清廷命令西藏把藏军从隆吐山撤回则里拉山口以北。


1888年(光緒十四年)3月20日,英国军官纳尔率兵四、五百名,由隆吐山下的扎鲁〔Jeluk;Zuluk 〕隘口突然发动了对藏军的进攻。守卫隆吐山的藏军仅有一个营,约200人,在隆吐山高地碉堡配置的生铁铸造的称之为“色石”的两尊大炮轰击下,手持土枪、刀、弓箭、矛等兵器的藏军,将英军击退。3月21日晨,英军再度发动进攻,遭藏军毙伤英军大约百余人,藏军五团甲本欧珠次仁等18名英雄也在这次战斗中壮烈牺牲。3月25日,英军调来大批援军,派格雷姆〔托马斯·格拉汉姆准将〕将军率队又一次进攻,并运来了大炮等重型武器,接连用密集的炮火向隆吐山阵地狂轰滥炸,造成藏军很大伤亡,藏军阵地工事全摧毁,损失惨重,情况危急。此时噶厦摄政德木·阿旺洛桑赤列绕杰派来的锡金边境藏军总司令噶伦拉鲁·伊喜洛布旺曲亲临前线,继续指挥战斗,顽强地守御隆吐山阵地。然而,藏军终因寡不敌众,无奈突围,隆土失守,“色石”也被英军缴获。藏军退至捻纳附近的卓玛依等地。

拉鲁·伊喜罗布汪曲为了收复失地,积极部署力量,不断组织反攻。 1888年6月,藏军3000人向隆吐山第二次反攻,企图收复失地,但结果又遭失败。

一批批从康区工布波密等地征调的军队经过拉萨开往前线,十三世达赖亲自为每个藏军战士摩顶祝福。8月,援军到达亚东前线,集结军民武装一万余人,与英军对峙。9月,拉鲁·伊喜罗布汪曲指挥藏军在捻纳山都纳山两山头扎营扼守,部署第三次反攻。

1888年10月,藏军第三次反攻开始,这次藏军乘英军夜晚驻扎在距纳塘(Gnathong,现在属于印度锡金)一英里半的地方,于一夜之间,在海拔4115米的提俄可岭上筑起了一道长三里、高三、四尺的屏障。到第二天拂晓,被英军发觉,“惊诧为鬼工”,英人于是便“举队前进”,向聚集在此的数千名藏兵“开炮轰击,藏人终至大败涂地”,纳塘就此落入敌手,英军乘胜追击,藏军“连夜奔逃,以致咱利、亚东、朗热等隘同日失去”,“统带噶布伦公爵伊喜洛布汪曲于二十日败回仁进冈”〔仁进冈现在叫仁青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亚东县下亚东乡下辖的一个村〕,遇江孜守备都司萧占先,“伊喜洛布汪曲仓皇面告萧占先云,洋兵火炮甚利,万难抵敌,赶紧迅速同走逃命为是”,“言语之间,枪声不断,(英军)旋踵而至”,“伊喜洛布汪曲见洋兵已近,飞窜而去”。 江孜守备萧占先奉文庄命,往止藏番无妄动,闻败,立江孜泛帜于道。英兵见之,乃止不攻。占先与英将萨海会于仁进冈,占先曰:“奈何涉吾境?”萨海曰:“藏番来攻,追之及此。”占先曰:“藏番,吾属也。乱番可诛,良番何罪,受此屠戮?君独不念中英两国之谊乎?”萨海曰:“惟然,故入境无所犯。天气渐寒,今归耳。”乃退师。 据《泰晤士报》估计,在藏军三次反攻这三个多月的战事中,有l000多名藏军和平民被英军杀害。[1] [2] [3] [4]

战争结束之后,清政府派升泰赴亚东与英国方面会谈。1890年,升泰與英印官員在亞東簽訂《中英藏印條約》,承認哲孟雄(錫金)為英國保護國,開放亞東為商埠,英国在亚东享有治外法权。此后,1893年,清政府又与英国在印度大吉岭签订《中英会议藏印条款》(《藏印续约》),在西藏开亚东关通商,“听任英国诸色商民前往贸易”,英印政府可派员驻扎亚东关查看贸易,亚东关开关之后,五年内藏印贸易互免关税。自此,英国势力侵入西藏。

1947年印度独立后,印度全盘继承英属印度衣钵。锡金,当时的一个君主制国家,继续被迫同意印度宗主国的地位,它的国防和外交事务由印度管理。1950年,中国和平解放西藏后,于1954年与印度签订通商协定,废除了印度在亚东的特权。1959年西藏叛乱被镇压后,则里拉山口成为西藏叛军逃往印度的一个管道,从这年开始中国被迫关闭则里拉山口至今。

参考文献

  1. ^ 顾浙秦. 西藏抗英斗争歌谣评析. 中国西藏信息中心. 2003-03-17 [2003-03-17]. 
  2. ^ 丹奔昂珠. 西藏百年. 民族风. 2003-03-17 [2003-03-17]. 
  3. ^ 杨公素. 所谓“西藏独立”活动的由来及剖析. 西藏文化网. 2008-02-25 [2008-02-25]. 
  4. ^ 刘体仁. 异辞录. 是何年. 2013-6-20 [2013-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