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島戰役:修订间差异
使用 reflist 改正失效的引用 |
金門八二三砲戰也是屬於國共內戰 |
||
第16行: | 第16行: | ||
|casualties2= 3,3000人 损失战机2架,伤舰船5艘、沉1艘。 |
|casualties2= 3,3000人 损失战机2架,伤舰船5艘、沉1艘。 |
||
}} |
}} |
||
'''海南島戰役'''是[[1950年]]3月到5月發生於[[雷州半岛]]至[[海南島]]的一場戰役 |
'''海南島戰役'''是[[1950年]]3月到5月發生於[[雷州半岛]]至[[海南島]]的一場戰役。最终,[[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勝[[中華民國國軍]],攻占整個[[海南島]]。 |
||
== 战前局势 == |
== 战前局势 == |
2013年11月7日 (四) 17:28的版本
海南島戰役 | |||||||
---|---|---|---|---|---|---|---|
第二次国共内战的一部分 | |||||||
解放军海上练兵 | |||||||
| |||||||
参战方 |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第12兵团40军、第15兵团43军(由15兵团统一指挥) 琼崖纵队 | 中華民國國軍琼崖防卫总司令部所属第32、62、64军,109军163师,地方武装4个师,空军指挥所,海军第3舰队 | ||||||
指挥官与领导者 | |||||||
鄧華 賴傳珠 馮白駒 韓先楚 |
薛岳 李彌 | ||||||
兵力 | |||||||
100,000名士兵 15,000游擊隊兵 |
100,000名士兵 飞机40架、舰艇52艘 | ||||||
伤亡与损失 | |||||||
4,600人 | 3,3000人 损失战机2架,伤舰船5艘、沉1艘。 |
海南島戰役是1950年3月到5月發生於雷州半岛至海南島的一場戰役。最终,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勝中華民國國軍,攻占整個海南島。
战前局势
國共內戰进入1949年後,中国人民解放军经过三大战役,消灭了国军精锐主力部队,取得了完全的优势。之后,第四野战军奉命南下,一路勢如破竹,至1950年初,中華民國政府在中國大陸中南地区完整控制的省級行政區僅剩下海南特別行政區。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广东后,国军残部撤到海南岛约有10万人,中华民国海军第三舰队司令部也设在岛上。此时的海南岛上,有冯白驹领导的琼崖纵队仍在坚持和国军进行战斗,本来冯白驹认为凭借岛上琼崖纵队的兵力,足以击败岛上国军,占领海南岛。但随着国军败退到海南岛上的兵力日益增多,此计划已经不可能成功了。冯白驹遂向中共中央请求派主力部队和琼崖纵队里应外合,攻占海南岛。此时海南岛上的国军在薛岳的指挥下构筑了“伯陵防线”,国军宣称“伯陵防线”固若金汤,同时加紧围剿五指山中的琼崖纵队。[1]:437-438
1949年12月中旬,解放军第四野战军12兵团40军,15兵团43军,在15兵团的统一指挥下,先后进入雷州半岛,准备进攻海南岛。鉴于解放军缺少渡海作战经验,且之前金门战役失利,因此此次进攻海南岛解放军非常谨慎。一方面,解放军加紧筹集船只和改造机帆船,另一方面,解放军也加紧练兵合作政治思想工作。解放军一度想前往香港购买登陆艇,但最终没有成功。[2]:110-113
解放军还专门在一批木帆船上加装平射炮和火箭筒等将其改成土炮艇,专门负责掩护偷渡的解放军运兵船。解放军偷渡过程中遭到中华民国海军拦截,与解放军土炮艇编队爆发激战,激战过程中,国民党海军多艘军舰遭解放军土炮艇重创,拦截无果。
两次偷渡
为了确保登陆作战成功,解放军决定先派部分成建制的部队偷渡登上海南岛,和岛上的琼崖纵队会合。
1950年3月5日19时,40军352团1营,乘坐14艘船,在师参谋长苟在松、团长罗继福率领下,从徐闻县灯头角起航,开始偷渡海南岛。船队航至半途,海风停了,偷渡部队在划船的情况下,最终从海南岛南侧登上海南岛,并和琼崖纵队接应人员会合。[2]:115-116
首次偷渡成功,3月26日,40军一个加强团和43军一个加强团,再次偷渡海南岛。本来这次解放军打算从海南岛东侧登陆,但由于航行途中风向改变,40军的一个加强团偏离预定航路,最后从国军正面强行登陆。国军调集4个团兵力,在10余架飞机的配合下,阻止解放军登陆。经过数次战斗,解放军于29日下午与接应部队会师。43军的一个加强团则于次日3时至6时顺利登陆。两次登陆成功后,解放军大举进攻海南岛的条件已经成熟了。[2]:116
大举登陆
两次登陆成功后,解放军内部为是继续小规模偷渡还是大规模登陆发生了分歧。最后,经过韩先楚力陈,解放军决定大举登陆海南岛。
1950年4月16日19时30分,解放军40军和43军起航开始进攻海南岛。17日3时许,40军119师和118师先头船队先后在临高角一带抢滩登陆,突破国军防御阵地。6时左右,40军全部登陆。身在北京的代总参谋长聂荣臻听到消息后问韩先楚在什么位置,得知韩先楚已经上岛后,聂荣臻说:“有这一句就够了。”[2]:123
43军两个团经过残酷战斗,也从东路登上了海南岛,并进至美亭地区,包围了那里的国军。薛岳认为这次又是解放军的小规模偷渡,遂调集四个师兵力将43军两个团反包围,43军两个团的战斗异常艰苦,而薛岳则认为自己胜券在握了。43军经过血战坚守住了要地风门岭,为美亭决战的最后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124
美亭决战
按照原计划,西路韩先楚应当指挥40军首先围歼临高县城的国军,然后主力向加来市急进,包围国军64军,另以一个团向那大市前进。但当40军和琼崖纵队1纵队和先期偷渡部队包围临高城才发现原本应该有国军一个师的临高,此时只剩下国军一个师部和一个团了。韩先楚经过分析后认为薛岳很可能将部队调去了东线。遂果断决定,40军主力开往东线,这一决定导致了黄竹美亭战役成为了海南岛战役的决战,史称美亭决战。[2]:124
19日,40军在美台歼灭国军两个师部和两个团,21日3时左右,40军赶到澄迈,发现国军62军已经前往美亭地区增援了。40军不顾国军轰炸、扫射,拼命赶往美亭地区。40军两个师赶到,将增援美亭地区的国军反包围,美亭战场呈现包围、反包围、再反包围的层层厮打状态。经过残酷的战斗,23日拂晓,解放军歼灭美亭地区国军,东西两军胜利会师。[2]:124
攻占全岛
美亭决战结束后,解放军已经胜券在握,国军则呈现溃败之势。韩先楚命令40军119师昼夜兼程向南追击国军,土炮艇大队从海上开往北黎港截击国军,自己亲帅118师部分兵力乘缴获的汽车直奔海口。[2]:124而从总体来说,美亭决战结束后,解放军分三路对国军进行追击。东路40军119师和43军128师及琼崖纵队独立团,4月23日经加积、乐会、万宁,向榆林追击。中路43军129师和127师380团,25日由美亭地区出发,向北黎一线追击。西路40军118师352团一个加强营,沿环岛公路向北黎、八所追击。此外,还有15艘机帆船从海上直奔八所。[1]:493
薛岳被迫下令撤退,搭機前往臺灣,李彌則返回緬甸北部。4月23日,解放軍占領海口市。随后,解放軍的后續部隊陸續渡海與先遣部隊會合,向國軍餘部猛攻,相繼占領了榆林、三亞等主要城市。5月1日,解放军攻占海南岛全岛,海南岛战役结束,解放军取得胜利。5月2日之前,共有7萬多名海南島軍民,隨國軍從榆林港撤離[3][4]。
战役总结
解放军方面认为海南岛战役,是解放军以木船为主要航渡工具,突破敌人海空封锁的一次成功的岛屿作战。获得成功的原因,一是有效地运用了琼崖纵队这支有力的接应力量,正确的制定了偷渡与强渡独立攻进,不靠后援的思想,并采取了有力措施;三是充分的作好了战前准备和战中的组织指挥。在渡海作战中,由于解放军缺乏海、空力量配合,少量的土炮艇也无力全面切断国军海空逃路,因此,岛上国军大部登舰撤退就无法避免。
国军方面认为海南島的國軍雖然人數眾多,但素質已差,士氣大跌,組成也相當複雜,不能齊心守戰,對於解放軍游擊部隊的動向也不能有效牽制,早已種下敗因。解放軍為了奪取海南島,早有戰部署。由於1949年10月的金门战役失利,解放軍不敢掉以輕心,事先就已經安排各戰略兵力在島上,裂解國軍的防禦體系;戰役開始後,解放軍在時間與空間的優勢已然明確,加上瓊州海峽並不寬闊,解放軍可以迅速從廣東調度軍隊進攻。雖然美亭之役的失敗是國軍最重要的敗因,但即使美亭之戰可以抵禦解放軍的先頭部隊,也只是盡人事之舉。
韓先楚、馮白駒在這次戰役中,無疑為解放軍立下大功,由于其后美海军封锁台湾海峡,中华人民共和国認為沒有韓馮兩將,海南島會變成“第二個臺灣”,成為國民黨重要的戰略腹地。
参考资料
- ^ 1.0 1.1 张正隆. 《枪杆子1949》. 人民出版社. ISBN 978-7-01-007294-4.
- ^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张正隆. 《战将-韩先楚》. 重庆出版社. ISBN 978-7-229-01288-5.
- ^ 王超群. 《兩岸史話》最後島嶼──台灣防衛戰 1950~1955(之四). 旺報. 2011年9月20日.
- ^ 關向東. 史海鉤沉:蔣介石曾致電薛岳打消撤離海南念頭. 中國新聞網. 2010年05月05日.
脚注
參見
外部鏈接
- 海南岛战役(含中文地圖與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