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第三次日韩协约:修订间差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修正羅馬字
Cartstyle留言 | 贡献
无编辑摘要
第1行: 第1行:
{{Infobox Treaty
|name = 第三次日韩协约
|long_name =
|image =
|image_width =
|caption =
|type = [[不平等条约]]
|date_drafted =
|date_signed = [[1907年]][[7月24日]]
|location_signed = 韩国[[汉城]]
|date_sealed =
|date_effective =
|condition_effective =
|date_expiration = [[1965年]][[6月22日]]
|signatories = [[File:Flag of Korea 1882.svg|25px|border]][[李完用]]<br>{{flagicon|Japan}}[[伊藤博文]]
|parties =[[File:Flag of Korea 1882.svg|25px|border]][[大韩帝国]]<br>{{flagicon|Japan}}[[大日本帝国]]
|depositor =
|languages = [[韩语]]、[[日语]]
|wikisource =
}}
{{Infobox Korean name|
{{Infobox Korean name|
title=丁未七條約|
title=丁未七條約|
第6行: 第26行:
mr = Chŏngmi Ch'il Choyak|
mr = Chŏngmi Ch'il Choyak|
}}
}}
'''第三次日韩协约'''又稱為'''第三次韓日協約'''、'''韓日新協約'''、'''丁未七條約''',是[[日本]]与[[韩国]]于[[1907年]][[7月24日]]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第三次日韩协约'''》,又稱為'''第三次韓日協約''''''韓日新協約''''''丁未七條約''',是[[日本]]与[[韩国]]于[[1907年]][[7月24日]]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海牙密使事件]]後,日本於1907年7月18日逼[[朝鮮高宗]]退位。因[[第二次日韓協約|乙巳條約]]已失去外交權,而淪為日本的[[保護國]]的[[大韓帝國]]([[朝鮮王朝]]),再因此條約,高級官吏任免權落入[[統監府|韓國統監]]手上(第四條),韓國政府官吏可由日本人出任(第五條)。至此朝鮮的内政完全落入日本的管轄之下。在非公開場合,也代表著[[大韓帝國軍]]的解散,及喪失司法權與警察權。
[[海牙密使事件]]後,日本於1907年7月18日逼[[朝鮮高宗]]退位。因[[乙巳條約]]已失去外交權,而淪為日本的[[保護國]]的[[大韓帝國]]([[朝鮮王朝]]),再因此條約,高級官吏任免權落入[[統監府|韓國統監]]手上(第四條),韓國政府官吏可由日本人出任(第五條)。至此朝鮮的内政完全落入日本的管轄之下。在非公開場合,也代表著[[大韓帝國軍]]的解散,及喪失司法權與警察權。


==全文==
==全文==

2014年1月29日 (三) 00:50的版本

第三次日韩协约
類型不平等条约
簽署日1907年7月24日
簽署地點韩国汉城
失效日1965年6月22日
簽署者李完用
日本伊藤博文
締約方大韩帝国
日本大日本帝国
語言韩语日语
丁未七條約
諺文정미7조약
汉字丁未七條約
文观部式Jeongmi Chil Joyak
马-赖式Chŏngmi Ch'il Choyak

第三次日韩协约》,又稱為《第三次韓日協約》、《韓日新協約》、《丁未七條約》,是日本韩国1907年7月24日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海牙密使事件後,日本於1907年7月18日逼朝鮮高宗退位。因乙巳條約已失去外交權,而淪為日本的保護國大韓帝國朝鮮王朝),再因此條約,高級官吏任免權落入韓國統監手上(第四條),韓國政府官吏可由日本人出任(第五條)。至此朝鮮的内政完全落入日本的管轄之下。在非公開場合,也代表著大韓帝國軍的解散,及喪失司法權與警察權。

全文

  • 第一條 韓國政府接受統監指導改變施政
  • 第二條 韓國政府制定法令及重要行政上處分必先經統監承認
  • 第三條 韓國之司法事務從普通行政事務之中區分
  • 第四條 韓國高等官吏之任免由統監同意方可實行
  • 第五條 韓國政府任命統監推薦之日本人為韓國官吏
  • 第六條 韓國政府未經統監同意不得聘請外國人
  • 第七條 廢止明治三十七年八月二十二日簽署之日韓協約第一項

明治四十年七月二十四日 統監 侯爵 伊藤博文 (印)

光武十一年七月二十四日 内閣總理大臣勲二等 李完用 (印)

影响

相關連結

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