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國際自行車聯盟:修订间差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Fuyunqing55留言 | 贡献
Yinweichen-bot留言 | 贡献
機械人根據格式手冊移除多餘日期內鏈
第9行: 第9行:
| size = 160px
| size = 160px
|abbreviation = UCI
|abbreviation = UCI
| formation = [[1900年]][[4月14日]]
| formation = 1900年4月14日
| headquarter = [[瑞士]][[埃格勒]]
| headquarter = [[瑞士]][[埃格勒]]
| language = [[英語]]、[[法語]]
| language = [[英語]]、[[法語]]
第18行: 第18行:
| website = http://www.uci.ch/
| website = http://www.uci.ch/
}}
}}
'''-{zh-cn:国际自行车联盟; zh-hk:世界單車總會; zh-tw:國際自由車總會;}-'''({{lang-fr|Union Cycliste Internationale}},{{lang-en|International Cycling Union}},簡稱:UCI)成立於[[1900年]][[4月14日]],是一個以監督各國自行車賽為任務,並針對各種不同的賽制訂出相關規章的非營利組織,目前總部設在[[瑞士]][[埃格勒]]「世界自行車中心」(World Cycling Centre)。
'''-{zh-cn:国际自行车联盟; zh-hk:世界單車總會; zh-tw:國際自由車總會;}-'''({{lang-fr|Union Cycliste Internationale}},{{lang-en|International Cycling Union}},簡稱:UCI)成立於1900年4月14日,是一個以監督各國自行車賽為任務,並針對各種不同的賽制訂出相關規章的非營利組織,目前總部設在[[瑞士]][[埃格勒]]「世界自行車中心」(World Cycling Centre)。


-{zh-cn:国际自行车联盟; zh-hk:世界單車總會; zh-tw:國際自由車總會;}-除了針對不同賽制(性別差異、比賽道路差異、比賽階層與規模不同)會訂出相關的競賽規章與對應的積分制度以外,還針對各國(或洲際等級)的自行車隊或選手訂出相關的條款(包括禁藥),防止不法事件的發生。該協會目前也負責監督世界公路自由車冠軍錦標賽,以及其他相關的大型自行車賽事(包括洲際比賽、奧運資格賽等),參賽選手如果在某個組別獲勝的話,就必須依照組別的差異,穿上不同顏色的自行車領衫,而如果是在世界錦標賽等級以上的比賽,獲得個人總冠軍,該名車手到退役之前,都要穿上印有UCI標誌與五色條紋的世界冠軍服(Rainbow Jersey,直接翻譯成「白色彩虹衫」)。
-{zh-cn:国际自行车联盟; zh-hk:世界單車總會; zh-tw:國際自由車總會;}-除了針對不同賽制(性別差異、比賽道路差異、比賽階層與規模不同)會訂出相關的競賽規章與對應的積分制度以外,還針對各國(或洲際等級)的自行車隊或選手訂出相關的條款(包括禁藥),防止不法事件的發生。該協會目前也負責監督世界公路自由車冠軍錦標賽,以及其他相關的大型自行車賽事(包括洲際比賽、奧運資格賽等),參賽選手如果在某個組別獲勝的話,就必須依照組別的差異,穿上不同顏色的自行車領衫,而如果是在世界錦標賽等級以上的比賽,獲得個人總冠軍,該名車手到退役之前,都要穿上印有UCI標誌與五色條紋的世界冠軍服(Rainbow Jersey,直接翻譯成「白色彩虹衫」)。
第24行: 第24行:
== 歷史 ==
== 歷史 ==
[[File:World_Cycling_Centre_-_Aigle_Switzerland.jpg|thumb|世界自行車中心的訓練場館培育了不少場地賽好手。]]
[[File:World_Cycling_Centre_-_Aigle_Switzerland.jpg|thumb|世界自行車中心的訓練場館培育了不少場地賽好手。]]
[[1900年]][[4月14日]],[[比利時]]、[[美國]]、[[法國]]、[[義大利]]、[[瑞士]]等五國的自由車協會,在[[法國]][[巴黎]]組成-{zh-cn:国际自行车联盟; zh-hk:世界單車總會; zh-tw:國際自由車總會;}-。
1900年4月14日,[[比利時]]、[[美國]]、[[法國]]、[[義大利]]、[[瑞士]]等五國的自由車協會,在[[法國]][[巴黎]]組成-{zh-cn:国际自行车联盟; zh-hk:世界單車總會; zh-tw:國際自由車總會;}-。


到了[[1965年]],在[[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當時的[[奧運]]較偏業餘)的壓力下,国际自行车联合会建立了兩個次要組織,分別是國際業餘自由車協會([[英語]]:{{lang|en|International Amateur Cycling Federation}},[[法語]]:{{lang|fr|Fédération Internationale Amateur de Cyclisme}},簡稱FIAC)與國際職業自由車協會([[英語]]:{{lang|en|International Professional Cycling Federation}},[[法語]]:{{lang|fr|Fédération Internationale de Cyclisme Professionnel}},簡稱FICP),並與旗下的兩項協會進行溝通協調。
到了1965年,在[[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當時的[[奧運]]較偏業餘)的壓力下,国际自行车联合会建立了兩個次要組織,分別是國際業餘自由車協會([[英語]]:{{lang|en|International Amateur Cycling Federation}},[[法語]]:{{lang|fr|Fédération Internationale Amateur de Cyclisme}},簡稱FIAC)與國際職業自由車協會([[英語]]:{{lang|en|International Professional Cycling Federation}},[[法語]]:{{lang|fr|Fédération Internationale de Cyclisme Professionnel}},簡稱FICP),並與旗下的兩項協會進行溝通協調。


當時,國際業餘自由車協會是設在[[羅馬]],有127個會員組織橫跨五大洲,勢力比其他兩組織要大,並且主要是以[[東方集團]]的國家所組成的業餘組織居多,主力全部放在[[奧林匹克運動會]];國際職業自由車協會則是在[[盧森堡]],在某些比賽或場合中,和國際業餘自由車協會相抗衡;-{zh-cn:国际自行车联盟; zh-hk:世界單車總會; zh-tw:國際自由車總會;}-則是在[[瑞士]][[日內瓦]]。
當時,國際業餘自由車協會是設在[[羅馬]],有127個會員組織橫跨五大洲,勢力比其他兩組織要大,並且主要是以[[東方集團]]的國家所組成的業餘組織居多,主力全部放在[[奧林匹克運動會]];國際職業自由車協會則是在[[盧森堡]],在某些比賽或場合中,和國際業餘自由車協會相抗衡;-{zh-cn:国际自行车联盟; zh-hk:世界單車總會; zh-tw:國際自由車總會;}-則是在[[瑞士]][[日內瓦]]。


直到[[1992年]],-{zh-cn:国际自行车联盟; zh-hk:世界單車總會; zh-tw:國際自由車總會;}-重新再把當初建立的兩個次要組織整合,並將其成為所屬的旗下組織,此外,總部也遷到鄰近[[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的[[洛桑]]。
直到1992年,-{zh-cn:国际自行车联盟; zh-hk:世界單車總會; zh-tw:國際自由車總會;}-重新再把當初建立的兩個次要組織整合,並將其成為所屬的旗下組織,此外,總部也遷到鄰近[[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的[[洛桑]]。


[[2002年]][[4月14日]],-{zh-cn:国际自行车联盟; zh-hk:世界單車總會; zh-tw:國際自由車總會;}-除了遷移總部到[[瑞士]][[:en:Aigle|艾高]]之外,更在總部附近成立世界自行車中心(World Cycling Centre)與建立專屬的室內自行車賽車場,以作為培訓精英選手、教育訓練、舉辦大型比賽時使用。
2002年4月14日,-{zh-cn:国际自行车联盟; zh-hk:世界單車總會; zh-tw:國際自由車總會;}-除了遷移總部到[[瑞士]][[:en:Aigle|艾高]]之外,更在總部附近成立世界自行車中心(World Cycling Centre)與建立專屬的室內自行車賽車場,以作為培訓精英選手、教育訓練、舉辦大型比賽時使用。
=== 歷任主席 ===
=== 歷任主席 ===
{| class="wikitable" width=75%
{| class="wikitable" width=75%
第38行: 第38行:
!姓名||所屬國家||就任期間
!姓名||所屬國家||就任期間
|-
|-
|艾米爾‧布克拉(Emile de Beukelaer)||{{BEL}}||[[1900年]]─[[1922]]
|艾米爾‧布克拉(Emile de Beukelaer)||{{BEL}}||1900年─1922
|-
|-
|雷翁‧布雷頓({{lang|fr|Léon Breton}})||{{FRA}}||[[1922年]]─[[1936]]
|雷翁‧布雷頓({{lang|fr|Léon Breton}})||{{FRA}}||1922年─1936
|-
|-
|馬克思‧柏吉(Max Burgi)||{{SUI}}||[[1936年]]─[[1939]]
|馬克思‧柏吉(Max Burgi)||{{SUI}}||1936年─1939
|-
|-
|奧班‧柯林根(Alban Collignon)||{{BEL}}||[[1939年]]─[[1947]]
|奧班‧柯林根(Alban Collignon)||{{BEL}}||1939年─1947
|-
|-
|阿奇爾‧瓊納德(Achille Joinard)||{{FRA}}||[[1947年]]─[[1958]]
|阿奇爾‧瓊納德(Achille Joinard)||{{FRA}}||1947年─1958
|-
|-
|亞德里亞諾‧羅多尼(Adriano Rodoni)||{{ITA}}||[[1958年]]─[[1981]]
|亞德里亞諾‧羅多尼(Adriano Rodoni)||{{ITA}}||1958年─1981
|-
|-
|路易斯‧普格(Luis Puig)||{{ESP}}||[[1981年]]─[[1990]]
|路易斯‧普格(Luis Puig)||{{ESP}}||1981年─1990
|-
|-
|海恩‧維布魯根(Hein Verbruggen)||{{NED}}||[[1991年]]─[[2006]]
|海恩‧維布魯根(Hein Verbruggen)||{{NED}}||1991年─2006
|-
|-
|派翠克‧麥魁德(Patrick McQuaid)||{{IRE}}||[[2006年]]
|派翠克‧麥魁德(Patrick McQuaid)||{{IRE}}||2006年─
|}
|}


第76行: 第76行:
依照各種比賽的不同,所組成的委員會,目前共17個旗下部門進行運作(包含教育訓練部門),而UCI洲際巡迴賽正是由此單位進行統籌的。
依照各種比賽的不同,所組成的委員會,目前共17個旗下部門進行運作(包含教育訓練部門),而UCI洲際巡迴賽正是由此單位進行統籌的。
==== 教育訓練 ====
==== 教育訓練 ====
[[2002年]][[4月14日]],世界自行車中心成立,並獲得[[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認可,作為培育國際級自行車手、裁判、教練的地方,且針對不同的對象,設計不同的訓練課程。此外,世界自行車中心也在[[2002年]]起,開始資助各國的自由車協會,進行各地的人才培訓。
2002年4月14日,世界自行車中心成立,並獲得[[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認可,作為培育國際級自行車手、裁判、教練的地方,且針對不同的對象,設計不同的訓練課程。此外,世界自行車中心也在2002年起,開始資助各國的自由車協會,進行各地的人才培訓。


=== 管理服務組織 ===
=== 管理服務組織 ===
第83行: 第83行:
分為技術顧問(Technical Delegate)與裁判群(Commissaire),前者以協助監督賽事之仲裁與判決為主,通常也會在比賽中建立「仲裁委員會」,後者則是進行比賽的判決,當判決無法進行最終結果時,則交由仲裁委員會進行處理。
分為技術顧問(Technical Delegate)與裁判群(Commissaire),前者以協助監督賽事之仲裁與判決為主,通常也會在比賽中建立「仲裁委員會」,後者則是進行比賽的判決,當判決無法進行最終結果時,則交由仲裁委員會進行處理。
== 參賽隊伍分級制度 ==
== 參賽隊伍分級制度 ==
依照-{zh-cn:国际自行车联盟; zh-hk:世界單車總會; zh-tw:國際自由車總會;}-在[[2005年]]公布的新制度中,針對參賽團隊等級,共分為五級:
依照-{zh-cn:国际自行车联盟; zh-hk:世界單車總會; zh-tw:國際自由車總會;}-在2005年公布的新制度中,針對參賽團隊等級,共分為五級:
# UCI ProTeams:可獲得[[UCI ProTour]]四年參與權限,資格審核為每四年一次,目前全球僅有20個車隊拿到這項資格。
# UCI ProTeams:可獲得[[UCI ProTour]]四年參與權限,資格審核為每四年一次,目前全球僅有20個車隊拿到這項資格。
# UCI職業洲際車隊(UCI Professional Continental Teams):每年審核資格一次。
# UCI職業洲際車隊(UCI Professional Continental Teams):每年審核資格一次。
第93行: 第93行:
=== 公路賽 ===
=== 公路賽 ===
==== 男子公路賽 ====
==== 男子公路賽 ====
[[1998年]]─[[2004]],UCI世界盃公路賽正式舉辦,並將以往舉辦的一日職業公路賽,改制成季節性的比賽,而此項比賽後來被[[UCI職業巡迴賽]]取代,並且,[[UCI職業巡迴賽]]還融入了UCI三大賽事([[環法自行车赛]]、[[環義自行车赛|環意自行车赛]]、[[環西自行车赛]])與其他重要賽事等。
1998年─2004年,UCI世界盃公路賽正式舉辦,並將以往舉辦的一日職業公路賽,改制成季節性的比賽,而此項比賽後來被[[UCI職業巡迴賽]]取代,並且,[[UCI職業巡迴賽]]還融入了UCI三大賽事([[環法自行车赛]]、[[環義自行车赛|環意自行车赛]]、[[環西自行车赛]])與其他重要賽事等。


為了擴展參賽人口與全球各地的職業[[自由車公路賽]]知名度,-{zh-cn:国际自行车联盟; zh-hk:世界單車總會; zh-tw:國際自由車總會;}-也推展了洲際性的比賽,稱之[[UCI洲際巡迴賽]]([[:en:UCI Continental Circuits|UCI Continental Circuits]]),並且在各地舉行。
為了擴展參賽人口與全球各地的職業[[自由車公路賽]]知名度,-{zh-cn:国际自行车联盟; zh-hk:世界單車總會; zh-tw:國際自由車總會;}-也推展了洲際性的比賽,稱之[[UCI洲際巡迴賽]]([[:en:UCI Continental Circuits|UCI Continental Circuits]]),並且在各地舉行。


==== 女子公路賽 ====
==== 女子公路賽 ====
[[1959年]]起,開始設置世界女子公路自由車賽,並於[[1994年]],將女子公路計時冠軍融入後來改制的世界女子公路自由車錦標賽,並且形成例行的季賽。
自1959年起,開始設置世界女子公路自由車賽,並於1994年,將女子公路計時冠軍融入後來改制的世界女子公路自由車錦標賽,並且形成例行的季賽。
==== 賽事分級制度 ====
==== 賽事分級制度 ====
針對[[UCI洲際巡迴賽]],-{zh-cn:国际自行车联盟; zh-hk:世界單車總會; zh-tw:國際自由車總會;}-將比賽等級依照規模與重要性,分成:Hors Class(超級,縮寫為HC)、一級與二級。
針對[[UCI洲際巡迴賽]],-{zh-cn:国际自行车联盟; zh-hk:世界單車總會; zh-tw:國際自由車總會;}-將比賽等級依照規模與重要性,分成:Hors Class(超級,縮寫為HC)、一級與二級。
第107行: 第107行:
近似於登山車賽,但此項比賽通常在冬季進行,地點多選在崎嶇不平的路面進行,目前以UCI世界盃自由車越野賽最為著名,而此項比賽現已被UCI自由車越野世界錦標賽給取代。
近似於登山車賽,但此項比賽通常在冬季進行,地點多選在崎嶇不平的路面進行,目前以UCI世界盃自由車越野賽最為著名,而此項比賽現已被UCI自由車越野世界錦標賽給取代。
=== 登山車賽 ===
=== 登山車賽 ===
UCI 舉辦的登山車暨攀岩車世界錦標賽,是每年登山車界最重要且最有名的賽事,賽制包含越野賽(Cross-Country)、四人土坡競速(4-Cross,又稱4X)、速降賽(Downhill),並且由多項攀岩車與登山車相關的世界錦標賽所組成,而此項年度舉辦的比賽,最早是於[[1991年]]首度開辦。
UCI 舉辦的登山車暨攀岩車世界錦標賽,是每年登山車界最重要且最有名的賽事,賽制包含越野賽(Cross-Country)、四人土坡競速(4-Cross,又稱4X)、速降賽(Downhill),並且由多項攀岩車與登山車相關的世界錦標賽所組成,而此項年度舉辦的比賽,最早是於1991年首度開辦。


=== 極限單車賽 ===
=== 極限單車賽 ===
[[1996年]],UCI世界盃極限單車系列賽(UCI BMX World Cup)開辦,於[[2000年]]吹熄燈號。後來,因為賽制的大幅修正,[[2003]][[9月19日]]起,UCI極限單車超級越野賽(UCI BMX Supercross World Cup)正式舉辦,並取代之前的世界盃極限單車系列賽。
1996年,UCI世界盃極限單車系列賽(UCI BMX World Cup)開辦,於2000年吹熄燈號。後來,因為賽制的大幅修正,2003年9月19日起,UCI極限單車超級越野賽(UCI BMX Supercross World Cup)正式舉辦,並取代之前的世界盃極限單車系列賽。


而比賽場地也改成在室內,場地內設有特殊設計的障礙坡道,提供參賽者展現跨越障礙、跳躍、飛速的高階技巧。
而比賽場地也改成在室內,場地內設有特殊設計的障礙坡道,提供參賽者展現跨越障礙、跳躍、飛速的高階技巧。
第118行: 第118行:
== 資料來源 ==
== 資料來源 ==
<div class="references-small">
<div class="references-small">
# {{en}}{{cite web|url=http://www.uci.ch/modello.asp?1stLevelID=A&level1=3&level2=0&idnews=1684|title=National Federations|format=HTML|accessdate=[[2007年]][[3月30日]]}}
# {{en}}{{cite web|url=http://www.uci.ch/modello.asp?1stLevelID=A&level1=3&level2=0&idnews=1684|title=National Federations|format=HTML|accessdate=2007年3月30日}}
# {{en}}{{cite web|url=http://www.uci.ch/modello.asp?1stLevelID=A&level1=0&level2=0&idnews=574|title=Mission Statement|format=HTML|accessdate=[[2007年]][[3月30日]]}}
# {{en}}{{cite web|url=http://www.uci.ch/modello.asp?1stLevelID=A&level1=0&level2=0&idnews=574|title=Mission Statement|format=HTML|accessdate=2007年3月30日}}
# {{en}}{{cite web|url=http://www.uci.ch/modello.asp?1stLevelID=A&level1=2&level2=1&idnews=3109|title=General Organization|format=HTML|accessdate=[[2007年]][[3月30日]]}}
# {{en}}{{cite web|url=http://www.uci.ch/modello.asp?1stLevelID=A&level1=2&level2=1&idnews=3109|title=General Organization|format=HTML|accessdate=2007年3月30日}}
# {{en}}{{cite web|url=http://www.uci.ch/modello.asp?1stLevelID=A&level1=1&level2=0&idnews=1777|title=History|format=HTML|accessdate=[[2007年]][[3月30日]]}}
# {{en}}{{cite web|url=http://www.uci.ch/modello.asp?1stLevelID=A&level1=1&level2=0&idnews=1777|title=History|format=HTML|accessdate=2007年3月30日}}
# {{zh}}{{cite web|url=http://www.cycling-update.info/cu_eNews_shwall.asp?is_no=26|title=UCI新BMX系列賽|publisher=輪彥國際有限公司|format=HTML|accessdate=[[2007年]][[3月30日]]}}
# {{zh}}{{cite web|url=http://www.cycling-update.info/cu_eNews_shwall.asp?is_no=26|title=UCI新BMX系列賽|publisher=輪彥國際有限公司|format=HTML|accessdate=2007年3月30日}}
# {{zh}}{{cite web|url=http://www.cycling-update.info/cu_eNews_main.asp?is_no=77|title=2005年國際車壇規則大洗牌|publisher=輪彥國際有限公司|format=HTML|accessdate=[[2007年]][[3月30日]]}}
# {{zh}}{{cite web|url=http://www.cycling-update.info/cu_eNews_main.asp?is_no=77|title=2005年國際車壇規則大洗牌|publisher=輪彥國際有限公司|format=HTML|accessdate=2007年3月30日}}
# {{zh}}{{cite web|url=http://www.hk-icycling.net/chi/intro_cb.html|title=單車球|format=HTML|accessdate=[[2007年]][[3月30日]]}}
# {{zh}}{{cite web|url=http://www.hk-icycling.net/chi/intro_cb.html|title=單車球|format=HTML|accessdate=2007年3月30日}}
# {{zh}}{{cite web|url=http://www.hk-icycling.net/chi/intro_ac.html|title=室內單車花式|format=HTML|accessdate=[[2007年]][[3月30日]]}}
# {{zh}}{{cite web|url=http://www.hk-icycling.net/chi/intro_ac.html|title=室內單車花式|format=HTML|accessdate=2007年3月30日}}
</div>
</div>



2014年2月18日 (二) 02:15的版本

国际自行车联盟
原名Union Cycliste Internationale
簡稱UCI
前身机构International Cycling Association[*]
成立時間1900年4月14日
創始地巴黎
類型體育運動
總部艾格勒 编辑维基数据
服务地区地球世界范围[*]
會員
166國
官方語言
英語法語
隸屬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
領導人Brian Cookson
網站http://www.uci.ch/

国际自行车联盟(法語:Union Cycliste Internationale,英語:International Cycling Union,簡稱:UCI)成立於1900年4月14日,是一個以監督各國自行車賽為任務,並針對各種不同的賽制訂出相關規章的非營利組織,目前總部設在瑞士埃格勒「世界自行車中心」(World Cycling Centre)。

国际自行车联盟除了針對不同賽制(性別差異、比賽道路差異、比賽階層與規模不同)會訂出相關的競賽規章與對應的積分制度以外,還針對各國(或洲際等級)的自行車隊或選手訂出相關的條款(包括禁藥),防止不法事件的發生。該協會目前也負責監督世界公路自由車冠軍錦標賽,以及其他相關的大型自行車賽事(包括洲際比賽、奧運資格賽等),參賽選手如果在某個組別獲勝的話,就必須依照組別的差異,穿上不同顏色的自行車領衫,而如果是在世界錦標賽等級以上的比賽,獲得個人總冠軍,該名車手到退役之前,都要穿上印有UCI標誌與五色條紋的世界冠軍服(Rainbow Jersey,直接翻譯成「白色彩虹衫」)。

歷史

世界自行車中心的訓練場館培育了不少場地賽好手。

1900年4月14日,比利時美國法國義大利瑞士等五國的自由車協會,在法國巴黎組成国际自行车联盟。

到了1965年,在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當時的奧運較偏業餘)的壓力下,国际自行车联合会建立了兩個次要組織,分別是國際業餘自由車協會(英語International Amateur Cycling Federation法語Fédération Internationale Amateur de Cyclisme,簡稱FIAC)與國際職業自由車協會(英語International Professional Cycling Federation法語Fédération Internationale de Cyclisme Professionnel,簡稱FICP),並與旗下的兩項協會進行溝通協調。

當時,國際業餘自由車協會是設在羅馬,有127個會員組織橫跨五大洲,勢力比其他兩組織要大,並且主要是以東方集團的國家所組成的業餘組織居多,主力全部放在奧林匹克運動會;國際職業自由車協會則是在盧森堡,在某些比賽或場合中,和國際業餘自由車協會相抗衡;国际自行车联盟則是在瑞士日內瓦

直到1992年,国际自行车联盟重新再把當初建立的兩個次要組織整合,並將其成為所屬的旗下組織,此外,總部也遷到鄰近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洛桑

2002年4月14日,国际自行车联盟除了遷移總部到瑞士艾高之外,更在總部附近成立世界自行車中心(World Cycling Centre)與建立專屬的室內自行車賽車場,以作為培訓精英選手、教育訓練、舉辦大型比賽時使用。

歷任主席

姓名 所屬國家 就任期間
艾米爾‧布克拉(Emile de Beukelaer)  比利时 1900年─1922年
雷翁‧布雷頓(Léon Breton  法國 1922年─1936年
馬克思‧柏吉(Max Burgi)  瑞士 1936年─1939年
奧班‧柯林根(Alban Collignon)  比利时 1939年─1947年
阿奇爾‧瓊納德(Achille Joinard)  法國 1947年─1958年
亞德里亞諾‧羅多尼(Adriano Rodoni)  義大利 1958年─1981年
路易斯‧普格(Luis Puig)  西班牙 1981年─1990年
海恩‧維布魯根(Hein Verbruggen)  荷蘭 1991年─2006年
派翠克‧麥魁德(Patrick McQuaid)  爱尔兰 2006年─

組織結構

洲際協會與組織

UCI的裁判群

依照各不同的分布,而由各會員國組成的洲際自由車聯邦組織,包括:

此外,在各洲際間的組織下也包含各會員國組成的自由車協會。

UCI ProTour委員會

以負責掌管UCI ProTour為主的獨立委員會,並不會介入各洲際的比賽,目前主席為維多李奧‧亞多尼(Vittorio Adorni)。

管理委員會

是UCI重要的決策層,負責UCI相關競賽的運作決策。

賽事委員會

依照各種比賽的不同,所組成的委員會,目前共17個旗下部門進行運作(包含教育訓練部門),而UCI洲際巡迴賽正是由此單位進行統籌的。

教育訓練

2002年4月14日,世界自行車中心成立,並獲得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認可,作為培育國際級自行車手、裁判、教練的地方,且針對不同的對象,設計不同的訓練課程。此外,世界自行車中心也在2002年起,開始資助各國的自由車協會,進行各地的人才培訓。

管理服務組織

執行管理委員會決策的相關規章,並與退役的精英自行車手進行聯繫的服務。

仲裁群

分為技術顧問(Technical Delegate)與裁判群(Commissaire),前者以協助監督賽事之仲裁與判決為主,通常也會在比賽中建立「仲裁委員會」,後者則是進行比賽的判決,當判決無法進行最終結果時,則交由仲裁委員會進行處理。

參賽隊伍分級制度

依照国际自行车联盟在2005年公布的新制度中,針對參賽團隊等級,共分為五級:

  1. UCI ProTeams:可獲得UCI ProTour四年參與權限,資格審核為每四年一次,目前全球僅有20個車隊拿到這項資格。
  2. UCI職業洲際車隊(UCI Professional Continental Teams):每年審核資格一次。
  3. UCI 洲際車隊(UCI Continental Teams):隊員內可有非職業選手的參與,必須透過各國的自由車協會提出申請,且各國每年只能提報15隊。而在該團隊中,限制年齡必須在28歲以下,並且該團隊多數選手的國籍,也必須來自該申請國,隊員數目也被限制為8─16人之間。
  4. 國家隊:由各國自由車協會自行籌組與選拔。
  5. 地區和俱樂部隊:類似UCI洲際車隊(UCI Continental Teams),必須由各國自由車協會管理。

賽制分佈

公路賽

男子公路賽

1998年─2004年,UCI世界盃公路賽正式舉辦,並將以往舉辦的一日職業公路賽,改制成季節性的比賽,而此項比賽後來被UCI職業巡迴賽取代,並且,UCI職業巡迴賽還融入了UCI三大賽事(環法自行车赛環意自行车赛環西自行车赛)與其他重要賽事等。

為了擴展參賽人口與全球各地的職業自由車公路賽知名度,国际自行车联盟也推展了洲際性的比賽,稱之UCI洲際巡迴賽UCI Continental Circuits),並且在各地舉行。

女子公路賽

自1959年起,開始設置世界女子公路自由車賽,並於1994年,將女子公路計時冠軍融入後來改制的世界女子公路自由車錦標賽,並且形成例行的季賽。

賽事分級制度

針對UCI洲際巡迴賽,国际自行车联盟將比賽等級依照規模與重要性,分成:Hors Class(超級,縮寫為HC)、一級與二級。

場地賽

以繞圈的方式進行,並且依照性別不同也有相對應的比賽,成績採計有分個人與團體,目前此類比賽是以UCI場地自行車錦標賽最為著名。

自由車越野賽

近似於登山車賽,但此項比賽通常在冬季進行,地點多選在崎嶇不平的路面進行,目前以UCI世界盃自由車越野賽最為著名,而此項比賽現已被UCI自由車越野世界錦標賽給取代。

登山車賽

UCI 舉辦的登山車暨攀岩車世界錦標賽,是每年登山車界最重要且最有名的賽事,賽制包含越野賽(Cross-Country)、四人土坡競速(4-Cross,又稱4X)、速降賽(Downhill),並且由多項攀岩車與登山車相關的世界錦標賽所組成,而此項年度舉辦的比賽,最早是於1991年首度開辦。

極限單車賽

1996年,UCI世界盃極限單車系列賽(UCI BMX World Cup)開辦,於2000年吹熄燈號。後來,因為賽制的大幅修正,2003年9月19日起,UCI極限單車超級越野賽(UCI BMX Supercross World Cup)正式舉辦,並取代之前的世界盃極限單車系列賽。

而比賽場地也改成在室內,場地內設有特殊設計的障礙坡道,提供參賽者展現跨越障礙、跳躍、飛速的高階技巧。

室內自行車賽

在室內進行的比賽,有單車球(Cycle Ball)競賽與花式自由車(Artistic cycling)競賽,但是並未包含極限單車賽,場地賽雖然也有室內進行的比賽,但並未包含在UCI室內自行車錦標賽中。

資料來源

  1. (英文)National Federations (HTML). [2007年3月30日]. 
  2. (英文)Mission Statement (HTML). [2007年3月30日]. 
  3. (英文)General Organization (HTML). [2007年3月30日]. 
  4. (英文)History (HTML). [2007年3月30日]. 
  5. (中文)UCI新BMX系列賽 (HTML). 輪彥國際有限公司. [2007年3月30日]. 
  6. (中文)2005年國際車壇規則大洗牌 (HTML). 輪彥國際有限公司. [2007年3月30日]. 
  7. (中文)單車球 (HTML). [2007年3月30日]. 
  8. (中文)室內單車花式 (HTML). [2007年3月30日].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