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刺莧:修订间差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淺藍雪留言 | 贡献
淺藍雪留言 | 贡献
无编辑摘要
第18行: 第18行:
}}
}}


'''刺莧'''([[学名]]:{{lang|la|''Amaranthus spinosus''}}),又名'''竻苋菜'''(岭南采药录)、'''勒苋菜'''(广东),是一种野生[[苋菜]],属[[莧科]][[莧属]],一年生草本,莖有稜,常帶有紫紅色。葉卵型,葉基深入葉柄,彷如葉柄有翼,葉柄基部有兩根銳刺, 針刺的基部扁平。[[花序|穗狀花序]],上為長穗狀,下為團塊狀,很是特殊,喜生長在乾燥荒地,整株拿來食用,是很好吃的一種野蔬。是一種歸化植物,原產在[[中美洲|中]][[南美洲]],據說可治胃出血、婦女經痛等症狀,不具毒性,可安心使用
'''刺莧'''([[学名]]:{{lang|la|''Amaranthus spinosus''}}),又名'''竻苋菜'''(岭南采药录)、'''勒苋菜'''(广东),是一种野生[[苋菜]],属[[莧科]][[莧属]],可食用,但在許多地區都是[[入侵物種]]。


==描述==
刺莧分布在[[印度]]、[[日本]]、[[美洲]]、[[台湾岛]]、[[菲律宾]]、[[中南半岛]]、[[马来西亚]]以及[[中国大陆]]的[[福建]]、[[河南]]、[[云南]]、[[江苏]]、[[浙江]]、[[广东]]、[[四川]]、[[贵州]]、[[陕西]]、[[安徽]]、[[湖南]]、[[湖北]]、[[广西]]、[[江西]]等地,生长于海拔350米至1,500米的地区,多生在旷地以及园圃的杂草。
一年生草本,莖有稜,常帶有紫紅色。葉卵型,葉基深入葉柄,彷如葉柄有翼,葉柄基部有兩根銳刺, 針刺的基部扁平。[[花序|穗狀花序]],上為長穗狀,下為團塊狀,很是特殊,喜生長在乾燥荒地。

==分佈==
刺莧原產於美洲熱帶地區,但現在已被引入世界各地,有些時候甚至在被引入地當做[[毒草]]來對待。在亞洲的[[稻米]]種植業中是危害極大的一種雜草。<ref>{{cite book|title=A practical field guide to weeds of rice in Asia |author=Caton, B. P. |coauthors=M. Mortimer, J. E. Hill |url=http://books.google.co.uk/books?id=ver3qCQF9EEC&printsec=frontcover&dq=field+guide&hl=en&ei=DjywTLzQGYiBOvyFgIwG&sa=X&oi=book_result&ct=result&resnum=6&ved=0CEYQ6AEwBTgK#v=onepage&q&f=false |year=2004 |pages=20–21 |publisher=International Rice Research Institute }}</ref>

除去原產地以外,刺莧分布在[[印度]]、[[日本]]、[[台湾岛]]、[[菲律宾]]、[[中南半岛]]、[[马来西亚]]以及[[中国大陆]]的[[福建]]、[[河南]]、[[云南]]、[[江苏]]、[[浙江]]、[[广东]]、[[四川]]、[[贵州]]、[[陕西]]、[[安徽]]、[[湖南]]、[[湖北]]、[[广西]]、[[江西]]等地,生长于海拔350米至1,500米的地区,多生在旷地以及园圃的杂草。


==食用==
==食用==

2014年5月23日 (五) 17:54的版本

刺莧

科學分類
界: 植物界 Plantae
門: 被子植物門 Magnoliophyta
綱: 雙子葉植物綱 Magnoliopsida
目: 石竹目 Caryophyllales
科: 莧科 Amaranthaceae
亞科: 莧亞科 Amaranthoideae
屬: 莧屬 Amaranthus
種: 刺莧 A. spinosus
二名法
Amaranthus spinosus
L.

刺莧学名Amaranthus spinosus),又名竻苋菜(岭南采药录)、勒苋菜(广东),是一种野生苋菜,属莧科莧属,可以食用,但在許多地區都是入侵物種

描述

一年生草本,莖有稜,常帶有紫紅色。葉卵型,葉基深入葉柄,彷如葉柄有翼,葉柄基部有兩根銳刺, 針刺的基部扁平。穗狀花序,上為長穗狀,下為團塊狀,很是特殊,喜生長在乾燥荒地。

分佈

刺莧原產於美洲熱帶地區,但現在已被引入世界各地,有些時候甚至在被引入地當做毒草來對待。在亞洲的稻米種植業中是危害極大的一種雜草。[1]

除去原產地以外,刺莧還分布在印度日本台湾岛菲律宾中南半岛马来西亚以及中国大陆福建河南云南江苏浙江广东四川贵州陕西安徽湖南湖北广西江西等地,生长于海拔350米至1,500米的地区,多生在旷地以及园圃的杂草。

食用

Phat phak khom是一道以刺莧嫩芽炒出來的泰國菜

在非洲,刺莧和同屬的其他幾種植物一樣屬於珍貴的食用植物[2]。在泰國菜中,刺莧做出來的一道菜被稱作phak khom泰語ผักขม),在泰米爾語中被叫做mullik keerai,梵語中則是tanduliyaka。菲律賓人也會用刺莧來做菜,他們將其稱為kulitis。在迪維希語中,刺莧的葉子被稱為massaagu馬爾代夫的人們數個世代以來都用其來烹飪食物,其中較著名的一道菜稱作mas huni[3]

参考文献

  1. ^ Caton, B. P.; M. Mortimer, J. E. Hill. A practical field guide to weeds of rice in Asia. International Rice Research Institute. 2004: 20–21. 
  2. ^ Grubben, G.J.H. & Denton, O.A. (2004) Plant Resources of Tropical Africa 2. Vegetables. PROTA Foundation, Wageningen; Backhuys, Leiden; CTA, Wageningen.
  3. ^ Xavier Romero-Frias, The Maldive Islanders, A Study of the Popular Culture of an Ancient Ocean Kingdom. Barcelona 1999, ISBN 84-7254-801-5
  • 昆明植物研究所. 刺苋. 《中国高等植物数据库全库》.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2009-02-20].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