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說示:修订间差异
→生平: 內容擴充 |
→外部連結: 內容擴充 |
||
第15行: | 第15行: | ||
==外部連結== |
==外部連結== |
||
*[http://etext.fgs.org.tw/etext6/search-1-detail.asp?DINDEX=12863&DTITLE=%AA%FC%BB%A1%A5%DC 佛光大辭典-阿說示] |
*[http://etext.fgs.org.tw/etext6/search-1-detail.asp?DINDEX=12863&DTITLE=%AA%FC%BB%A1%A5%DC 佛光大辭典-阿說示] |
||
*[http://www.palikanon.com/english/pali_names/ay/assaji.htm 巴利三藏 - Assaji] |
|||
{{wikisource|佛學大辭典/馬勝}} |
{{wikisource|佛學大辭典/馬勝}} |
||
{{DEFAULTSORT:Assaji}} |
{{DEFAULTSORT:Assaji}} |
2014年5月27日 (二) 06:52的版本
佛教 |
---|
佛教大綱 佛教主題 佛教专题 |
阿說示(梵文:Aśvajit;巴利文:Assaji),又作阿濕婆氏多、阿濕縛伐多、阿濕婆、阿鞞、頞鞞,濕鞞。意譯馬勝、馬星、馬師,敬稱「尊者正願」。佛陀弟子,為五比丘之一,證阿羅漢果。
生平
阿說示生在婆羅門家庭, 其父親是滿腹經綸的著名占星學家, 在太子出生後, 受到淨飯王的邀請, 到王宮參加命名大典。其父與另六位占星學家都預測太子會成為轉輪聖王或是佛陀, 只有憍陳如肯定地說太子將成佛。他與阿若憍陈如同是釋迦牟尼母系的親屬,在太子離家出家後, 受淨飯王指示,與其他婆羅門的兒子, 跋波 Vappa、跋提 Bhaddiya、摩阿男 Mahanama及憍陳如追隨釋迦牟尼出家修行。後成為釋迦牟尼弟子,加入僧團。他在佛陀對五比丘說轉法輪經中,在四位證初果中, 是最後一位證須陀洹果,而在五比丘聽無我經時, 是第五位證阿羅漢者。[1]
阿說示以威儀端正而聞名於僧團[2]當阿羅漢阿說示尊者得到了所需的飯食後, 正在尋找一個適合的地方吃飯, 舍利弗利用這一機緣, 把自己的椅子讓給他坐下, 並供養水給他。舍利弗看見他走在王舍城路上的威儀,認定他證得阿羅漢, 故向他請教,阿說示尊者即說四句偈, 即因果之律: 「諸法因緣生生, 亦從因緣滅, 我師大沙門, 常作如是說。」[3]當阿說示尊者說了第一二偈時, 舍利弗即證第一聖果。於是決定加入釋迦牟尼僧團[4]。由於舍利弗是從阿說示尊者的開示而證初果, 他對阿說示尊者極為恭敬, 只要聽說其老師在那個方向, 他就會朝那個方向雙手合十, 以示尊敬。當他躺下來休息時, 他也會把頭朝著那個方向。他們在優樓頻螺修習, 當太子要修習中道時, 他們認為太子沉淪於享樂。[5]
在中部的薩遮迦小經記載, 有一日, 阿說示尊者毘舍離化緣, 遇尼乾子薩遮迦向他那邊走來, 質問阿說示尊者的導師是怎樣教弟子? 阿說示尊者說:「世尊常對弟子說色是無常,受是無常,想是無常, 行是無常,識是無常; 色是無我, 受是無我, 想是無我, 行是無我, 識是無我; 一切行無常, 一切法無我。」這個答案令尼乾子薩遮迦非常不滿, 要去找世尊辯論, 卻被世尊反問得無言而對, 在迫於情勢下回答世尊的提問後, 終承認他自己是個膽大妄為的人, 自以為可在辯論中擊倒佛陀。後供養佛陀及僧團食物。[6]
註釋
- ^ 巴利律藏大品五比丘說。
- ^ 《增一阿含經》卷3:「我聲聞中第一比丘,威容端正,行步庠序,所謂馬師比丘是。」
- ^ 緬甸第六結集律藏大品"ye dhamma hetuppabhava, tesam hetum tathagato aha. tesam ca yo nirodho evam vadi mahasammano."
- ^ 《四分律》卷33:「爾時尊者阿濕卑,給侍如來,時到,著衣持缽,入城乞食。顏色和悅,諸根寂定。衣服齊整,行步庠序,不左右顧視,不失威儀。時優波提舍,時已到,入園觀看,見阿濕卑威儀如是,便生是念:今觀此比丘威儀具足,我今寧可往問其義。復自念言:此比丘乞食時,非問義時,今且待彼乞食已,當往問義。時優波提舍,尋從其後。時阿濕卑比丘,入羅閱城乞食已,置缽在地。疊僧伽梨。優波提舍念言,此比丘乞食已竟,今正是問義時,我今當問。即往問義:汝為誰師,字誰,學何法?即報言。我師大沙門,是我所尊,我從彼學。優波提舍即復問言:汝師大沙門說何法耶?報言:我年幼稚,出家日淺,未堪廣演其義,今當略說其要。優波提舍言:我唯樂聞為要,不在廣略。阿濕卑言:汝欲知之。如來說因緣生法,亦說因緣滅法。若法所因生,如來說是因,若法所因滅,大沙門亦說此義,此是我師說。時優波提舍聞已。即時諸塵垢盡得法眼淨。」
- ^ 緬甸第六結集律藏大品
- ^ 巴利中部薩遮迦小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