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音VC-25:修订间差异
小 修正笔误 |
|||
第42行: | 第42行: | ||
[[File:President's Conference Room aboard Air Force One.jpg|thumb|right|机上会议室]] |
[[File:President's Conference Room aboard Air Force One.jpg|thumb|right|机上会议室]] |
||
[[File:Corridor on Air Force One.jpg|thumb|left|VC-25A左侧的走廊,设有两个特勤局官员坐席]] |
[[File:Corridor on Air Force One.jpg|thumb|left|VC-25A左侧的走廊,设有两个特勤局官员坐席]] |
||
VC-25A的前部被称为机上的“白宫”。<ref name="af1"/>设于机头的总统套间包括总统卧室(设两张沙发床),洗手间,淋浴室,梳妆台,两个水槽及一间私人办公室(又称“空军一号上的椭圆形办公室”)。<ref>{{cite web|url=http://news.163.com/special/00012Q9L/aobamadexingtou091113.html|title=奥巴马的访华行头|work=网易新闻|date=2009-11-13|accessdate=2014-07-14}}</ref>如有必要,总统可在机上办公室向全美 |
VC-25A的前部被称为机上的“白宫”。<ref name="af1"/>设于机头的总统套间包括总统卧室(设两张沙发床),洗手间,淋浴室,梳妆台,两个水槽及一间私人办公室(又称“空军一号上的椭圆形办公室”)。<ref>{{cite web|url=http://news.163.com/special/00012Q9L/aobamadexingtou091113.html|title=奥巴马的访华行头|work=网易新闻|date=2009-11-13|accessdate=2014-07-14}}</ref>如有必要,总统可在机上办公室向全美發表讲话,而此功能在[[九一一袭击事件]]后才增设,因袭击当天美国总统[[乔治·沃克·布什]]乘坐的专机不得不在{{link-en|巴克斯代尔空军基地|Barksdale Air Force Base}}降落以便总统发表讲话,<ref name="obaf1">Stebner, Greg (narrator). [http://channel.nationalgeographic.com/series/on-board/3652/Overview "On Board Air Force One."] ''[[National Geographic Channel]]'', January 25, 2009. Retrieved: June 26, 2009.</ref>此事也暴露了VC-25A通讯能力不足的问题。<ref>[http://www.afwing.com/aircraft/the-air-force-one_4.html “飞行白宫”——空军一号专机:9/11中的空军一号 - 空军之翼]</ref>机上办公室大多设于机舱的右侧,左侧则是一条走廊,其中设有两个[[美国特勤局]]官员的专座。<ref>[http://www.afwing.com/aircraft/the-air-force-one_7.html “飞行白宫”——空军一号专机:总统的旅程 - 空军之翼](内含VC-25A布局平面图)</ref>机上也设有一个会议室,它原本是一间情报室,后来改为会议室,内设对角50英寸的[[等離子顯示屏]]电视,以便召开电视电话会议。机上办公区的通信系统包括87台电话和19台电视。<ref name="af1"/> |
||
VC-25在接近舱门处设有医疗区,包括可折叠手术台,应急医疗器械和药品,每次飞行均各有一名医生和一名护士在机上。乔治·沃克·布什在任期间亦在空军一号上设置了[[跑步機]]。机上补给充足,载有航行中需要的全部食物。餐膳则在机上的两个厨房准备,这两个厨房一次能确保100人的餐食供给。<ref name="af1">Wallace, Chris (host). [http://www.foxnews.com/video-search/m/21504368/aboard_air_force_one.htm?pageid=23236 "Aboard Air Force One."] ''Fox News'', November 24, 2008. Retrieved: November 28, 2008.</ref>总统在机上享有专用菜单。客人的坐席则位于机身中后部,在“机上白宫”以外。<ref name="af1"/> |
VC-25在接近舱门处设有医疗区,包括可折叠手术台,应急医疗器械和药品,每次飞行均各有一名医生和一名护士在机上。乔治·沃克·布什在任期间亦在空军一号上设置了[[跑步機]]。机上补给充足,载有航行中需要的全部食物。餐膳则在机上的两个厨房准备,这两个厨房一次能确保100人的餐食供给。<ref name="af1">Wallace, Chris (host). [http://www.foxnews.com/video-search/m/21504368/aboard_air_force_one.htm?pageid=23236 "Aboard Air Force One."] ''Fox News'', November 24, 2008. Retrieved: November 28, 2008.</ref>总统在机上享有专用菜单。客人的坐席则位于机身中后部,在“机上白宫”以外。<ref name="af1"/> |
2014年7月18日 (五) 17:18的版本
此條目可参照外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来扩充。 |
VC-25 | |
---|---|
一架VC-25于拉什莫尔山上空。 | |
类型 | 总统运输 |
制造商 | 波音公司 |
首飞 | 1987年5月16日 |
起役日期 |
1990年8月23日(No. 28000) 1990年12月23日(No. 29000) |
状态 | 服役中 |
主要用户 | 美国美国空军 |
生產年份 | 1986年 |
制造数量 | 2 |
单位成本 | 3.25亿美元 |
发展自 | 波音747-200B |
波音VC-25,是美国空军指定的一架客运飞机,一个军事版本的波音747客机。 A型机即VC-25A是VC-25唯一的型号。
VC-25最著名之处即作为空军一号,其呼号即带有美国总统的任何一架美国空军的飞机。 目前在美国服役的两架此型机是高度修改版本的波音747-200B,其尾码为28000和29000。虽然“空军一号”只有当总统于飞机上时才呼称,这个术语则更普遍的常被应用到VC-25上。他们经常结合海军陆战队一号直升机运送总统到达机场(空军基地),一般使用车辆即整个总统的车队运送总统将是不恰当的。
发展背景
1985年,当时美国总统所用的以波音707为基础的两架VC-137机龄分别已有23年和13年,美国空军因此计划更新总统专机,其需求方案说明书指新专机至少要有三台发动机,且中途不加油的航程至少应为6,000英里(9,700公里)。波音公司的747和麦克唐纳-道格拉斯公司的DC-10成为候选机型,其后波音在竞争中胜出。[1]波音747专机的制造在罗纳德·里根在职期间(1981-1989年)开始,里根订购了两架波音747-200B,以取代旧有的波音707专机。[2]
VC-25于1986年组装完毕,次年5月16日首飞。[3]飞机的内饰由当时的美国第一夫人南希·里根设计,采用了美國西南部的设计风格。[2]而这两架飞机因内部通信线路问题拖延至1990年才交付,而当时美国已进入老布什时期。[3]
设计及布局
VC-25和一般的波音747一样有两层客舱及位于机腹的货舱,但其4,000平方英尺(370 m²)的机舱空间被重新布置以满足总统的职务需求。VC-25A的最下层主要是货舱,用以贮存行李及机上供应的食品。
主客舱为飞机的二层或主层。[4]机上有三个登机门,两个在下层,一个在主层。一般地,总统从主层的舱门通过登机舷梯上下机,记者及其他乘客则从下层后机门上下机。而记者及其他乘客的坐席则与一般客机的头等客位无异。[5]
“空中白宫”
VC-25A的前部被称为机上的“白宫”。[4]设于机头的总统套间包括总统卧室(设两张沙发床),洗手间,淋浴室,梳妆台,两个水槽及一间私人办公室(又称“空军一号上的椭圆形办公室”)。[6]如有必要,总统可在机上办公室向全美發表讲话,而此功能在九一一袭击事件后才增设,因袭击当天美国总统乔治·沃克·布什乘坐的专机不得不在巴克斯代尔空军基地降落以便总统发表讲话,[7]此事也暴露了VC-25A通讯能力不足的问题。[8]机上办公室大多设于机舱的右侧,左侧则是一条走廊,其中设有两个美国特勤局官员的专座。[9]机上也设有一个会议室,它原本是一间情报室,后来改为会议室,内设对角50英寸的等離子顯示屏电视,以便召开电视电话会议。机上办公区的通信系统包括87台电话和19台电视。[4]
VC-25在接近舱门处设有医疗区,包括可折叠手术台,应急医疗器械和药品,每次飞行均各有一名医生和一名护士在机上。乔治·沃克·布什在任期间亦在空军一号上设置了跑步機。机上补给充足,载有航行中需要的全部食物。餐膳则在机上的两个厨房准备,这两个厨房一次能确保100人的餐食供给。[4]总统在机上享有专用菜单。客人的坐席则位于机身中后部,在“机上白宫”以外。[4]
主舱后部设有客人、年长职员、特勤官员、新闻记者的单独坐席。驾驶舱的通信设备设于上层。机上的通信设施亦分保密和非保密。[4]如飞机货舱足以装下乘客行李,总统专机需与载有总统所用直升机、车队及其他随从设施的货机伴飞。[4]
VC-25A空军一号基本数据
- 生產年份:1986年
- 服役年份:1990年
- 长度:70.4米
- 高度:19.4米
- 内部空间:371.6平方米
- 重量:超过400吨
- 机内空间面积:4000平方米
- 主舱面积:370平方米
- 引擎:通用電氣CF6-80C2B1F
- 最大时速:1014公里/小时
- 停放机场:安德鲁斯空军基地,距白宫16公里
- 机上通讯:87条不同的电话线(其中28条防窃听)
另请参阅
相关开发
类似型号
参考文献
- 注释
- ^ Thomas, H. "U.S. considers Air Force One from Airbus." heraldnet.com. Retrieved: June 26, 2009.
- ^ 2.0 2.1 Williams, Rudi. "Reagan Makes First, Last Flight in Jet He Ordered."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Defense, June 10, 2004. Retrieved: July 28, 2013.
- ^ 3.0 3.1 Jenkins 2000, pp. 55–56.
- ^ 4.0 4.1 4.2 4.3 4.4 4.5 4.6 Wallace, Chris (host). "Aboard Air Force One." Fox News, November 24, 2008. Retrieved: November 28, 2008.
- ^ Harris, Tom. "How Air Force One Works." HowStuffWorks.com. Retrieved: October 10, 2006.
- ^ 奥巴马的访华行头. 网易新闻. 2009-11-13 [2014-07-14].
- ^ Stebner, Greg (narrator). "On Board Air Force One." National Geographic Channel, January 25, 2009. Retrieved: June 26, 2009.
- ^ “飞行白宫”——空军一号专机:9/11中的空军一号 - 空军之翼
- ^ “飞行白宫”——空军一号专机:总统的旅程 - 空军之翼(内含VC-25A布局平面图)
- 参考书目
- "Air Force One Fact Sheet." United States Air Force, January 2006.
- Albertazzie, Ralph and Jerald F. Terhorst. Flying White House: The Story of Air Force One. Book Sales, 1979. ISBN 0-698-10930-9.
- Braun, David. Q&A: U.S. Presidential Jet Air Force One. National Geographic News, May 29, 2003.
- Dorr, Robert F. Air Force One. St. Paul, Minnesota: Motorbooks International, 2002. ISBN 0-7603-1055-6.
- Hardesty, Von. Air Force One: The Aircraft that Shaped the Modern Presidency. Chanhassen, Minnesota: Northword Press, 2003. ISBN 1-55971-894-3.
- Harris, Tom. "How Air Force One Works". HowStuffWorks.com. Retrieved: October 10, 2006.
- Jenkins, Dennis R. Boeing 747-100/200/300/SP (AirlinerTech Series, Vol. 6). North Branch, Minnesota: Specialty Press, 2000. ISBN 1-58007-026-4.
- "Technical Order 00-105E-9, Segment 9, Chapter 7."
- Walsh, Kenneth T. Air Force One: A History of the Presidents and Their Planes. New York: Hyperion, 2003. ISBN 1-4013-0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