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徽號:修订间差异
小无编辑摘要 |
增加詳情和篇幅 |
||
第26行: | 第26行: | ||
==歷史== |
==歷史== |
||
根據[[葉靈鳳]]著作香島滄桑錄記載,香港盾徽是 |
根據[[葉靈鳳]]著作香島滄桑錄記載,香港盾徽是英國人Mr. E. I. Wynne-Jones在香港被[[香港日佔時期|日本人佔領時期]],在[[赤柱]][[赤柱拘留營|戰犯集中營]]所繪,並且在1947年交給港督楊慕琦 (Sir Mark Aitchison YOUNG) 作考慮。可是,港督楊慕琦並沒有接納這個設計,並對設計香港盾徽反應冷淡,最後更不了了之。自此之後,香港政府再沒有就香港象徵的問題作出討論,直至1958年再度由港督柏立基(Sir Robert Brown BLACK)提出,並且要求英國紋章院重新設計。 |
||
當時有兩名重要人士參與了設計: |
|||
- Mr. G.C Hamilton (負責準備) |
|||
- Mr. W.E. Jones(負責繪畫) |
|||
* Mr. Jones是Crown Lands and Survey Office既首席繪圖員 |
|||
港府期望香港盾徽能夠反映香港和英國之間的聯繫,以及海上運輪和貿易的重要性。盾徽在設計完成後,經過了一些改動後,行政局和英國政府[[倫敦]][[英國紋章院]]分別於1958年九月和十月通過了設計。翌年一月二十一日女皇簽署英廷委任狀,頒佈盾徽的設計樣式。 |
|||
同年3月,由當時正在訪港的愛丁堡公爵[[菲臘親王|女王夫婿菲臘親王]]代表英女皇[[伊利沙伯二世]]把授予香港盾徽,在伊利沙伯醫院莫基儀式中交給港督柏立基,並且刊於政府憲報。同年7月27日,港府正式以此為殖民地旗幟設計樣式代替[[阿群帶路圖]]。立法局於1959年十一月廿五日通過法例(COLONY ARMORIAL BEARINGS (PROTECTION) BILL, 1959) ,禁止住何人未經許可,制造、展出,出售香港盾徽。自始之後,盾徽正式受到法例保護,在政府建築、部門、文件和報告中使用,直至1997年六月三十日。由[[皇家認證|英廷委任狀]]所頒布的盾徽在1997年7月1日因[[香港回歸|主權移交]]而停用。 |
|||
雖然香港盾徽己經成為歷史,但正如前任署理輔政司(Colonial Secretary) 戴斯德(Edmund Brinsley Teesdale) 所說: |
|||
“The Armorial Bearing are the symbol of all of us collectively." |
|||
這是屬於香港的象徵,更屬於我們每一個香港人。 |
|||
香港盾徽的最下方是一座[[綠色]]小島,圍上象徵海水的波紋,代表[[英國]]最初佔領的[[香港島]]。小島上方畫有一條橫置而呈暗[[黃色]](另有[[白色]]版本)的布條,上面以紅色寫上「香港」的[[英文]]「''HONG KONG''」。布條的上方,即盾徽的正中部份,是一塊[[盾牌]]。該盾牌是整個盾徽的主體,盾牌大抵分為上、下兩部,上部以紅色為底色,繪有一枚[[海戰金冠|海軍皇冠]](Naval Crown),寓意[[英國皇家海軍|皇家海軍]]和[[英國商船隊]](Merchant Navy)對香港的開埠所起的重要影響;下部以[[白色]]為底色,最下端畫有象徵海水的波紋,而海面上的左、右方各繪有一艘[[中國帆船]](帆船顏色有不同版本,計有紅色、黃色和灰藍色等等),反映香港早期十分著重[[海上貿易]]。最後,盾牌的上、下部由一條象徵[[城垛]]的凹凸線條隔開,城垛本身則紀念1941年對抗[[日本]]侵略的[[香港攻防戰]]。 |
香港盾徽的最下方是一座[[綠色]]小島,圍上象徵海水的波紋,代表[[英國]]最初佔領的[[香港島]]。小島上方畫有一條橫置而呈暗[[黃色]](另有[[白色]]版本)的布條,上面以紅色寫上「香港」的[[英文]]「''HONG KONG''」。布條的上方,即盾徽的正中部份,是一塊[[盾牌]]。該盾牌是整個盾徽的主體,盾牌大抵分為上、下兩部,上部以紅色為底色,繪有一枚[[海戰金冠|海軍皇冠]](Naval Crown),寓意[[英國皇家海軍|皇家海軍]]和[[英國商船隊]](Merchant Navy)對香港的開埠所起的重要影響;下部以[[白色]]為底色,最下端畫有象徵海水的波紋,而海面上的左、右方各繪有一艘[[中國帆船]](帆船顏色有不同版本,計有紅色、黃色和灰藍色等等),反映香港早期十分著重[[海上貿易]]。最後,盾牌的上、下部由一條象徵[[城垛]]的凹凸線條隔開,城垛本身則紀念1941年對抗[[日本]]侵略的[[香港攻防戰]]。 |
2014年7月23日 (三) 06:40的版本
香港盾徽 Coat of arms of Hong Kong | |
---|---|
版本 | |
香港小型盾徽 Lesser coat of arms of Hong Kong (非官方,曾用於香港童軍所有之「香港章」) | |
細節 | |
使用者 | 英屬香港 |
啟用 | 1959年1月21日 |
冠飾 | 一隻頭戴皇冠的金獅子,手持珍珠,面向左方的獅子 |
花圈 | 白、藍二色花冠 |
盾 | 上部繪有一枚海軍皇冠(Naval Crown),下部以下端畫有海水波紋,海面上的左、右方各繪有一艘中國帆船,上、下部由一條城垛的凹凸線條隔開 |
扶盾 | 左方為頭戴皇冠的金獅,右方為金龍,兩者以站立姿勢互相對望 |
基地 | 一座綠色小島,圍上海水波紋 |
香港盾徽(英語:Coat of Arms of Hong Kong)又稱香港紋章(Colony Armorial Bearings),為香港英治時期的地方徽號。
歷史
根據葉靈鳳著作香島滄桑錄記載,香港盾徽是英國人Mr. E. I. Wynne-Jones在香港被日本人佔領時期,在赤柱戰犯集中營所繪,並且在1947年交給港督楊慕琦 (Sir Mark Aitchison YOUNG) 作考慮。可是,港督楊慕琦並沒有接納這個設計,並對設計香港盾徽反應冷淡,最後更不了了之。自此之後,香港政府再沒有就香港象徵的問題作出討論,直至1958年再度由港督柏立基(Sir Robert Brown BLACK)提出,並且要求英國紋章院重新設計。
當時有兩名重要人士參與了設計: - Mr. G.C Hamilton (負責準備) - Mr. W.E. Jones(負責繪畫)
- Mr. Jones是Crown Lands and Survey Office既首席繪圖員
港府期望香港盾徽能夠反映香港和英國之間的聯繫,以及海上運輪和貿易的重要性。盾徽在設計完成後,經過了一些改動後,行政局和英國政府倫敦英國紋章院分別於1958年九月和十月通過了設計。翌年一月二十一日女皇簽署英廷委任狀,頒佈盾徽的設計樣式。
同年3月,由當時正在訪港的愛丁堡公爵女王夫婿菲臘親王代表英女皇伊利沙伯二世把授予香港盾徽,在伊利沙伯醫院莫基儀式中交給港督柏立基,並且刊於政府憲報。同年7月27日,港府正式以此為殖民地旗幟設計樣式代替阿群帶路圖。立法局於1959年十一月廿五日通過法例(COLONY ARMORIAL BEARINGS (PROTECTION) BILL, 1959) ,禁止住何人未經許可,制造、展出,出售香港盾徽。自始之後,盾徽正式受到法例保護,在政府建築、部門、文件和報告中使用,直至1997年六月三十日。由英廷委任狀所頒布的盾徽在1997年7月1日因主權移交而停用。
雖然香港盾徽己經成為歷史,但正如前任署理輔政司(Colonial Secretary) 戴斯德(Edmund Brinsley Teesdale) 所說:
“The Armorial Bearing are the symbol of all of us collectively."
這是屬於香港的象徵,更屬於我們每一個香港人。
香港盾徽的最下方是一座綠色小島,圍上象徵海水的波紋,代表英國最初佔領的香港島。小島上方畫有一條橫置而呈暗黃色(另有白色版本)的布條,上面以紅色寫上「香港」的英文「HONG KONG」。布條的上方,即盾徽的正中部份,是一塊盾牌。該盾牌是整個盾徽的主體,盾牌大抵分為上、下兩部,上部以紅色為底色,繪有一枚海軍皇冠(Naval Crown),寓意皇家海軍和英國商船隊(Merchant Navy)對香港的開埠所起的重要影響;下部以白色為底色,最下端畫有象徵海水的波紋,而海面上的左、右方各繪有一艘中國帆船(帆船顏色有不同版本,計有紅色、黃色和灰藍色等等),反映香港早期十分著重海上貿易。最後,盾牌的上、下部由一條象徵城垛的凹凸線條隔開,城垛本身則紀念1941年對抗日本侵略的香港攻防戰。
盾牌的左方和右方,分別繪有一隻頭戴皇冠的獅子,以及一條龍,作為盾牌的護盾獸。該獅子和龍都被漆上金黃色,兩者亦同樣以站立的姿勢互相對望。獅子代表英國,龍則代表清,兩者寓意清英兩國。最後,盾牌的上方繪有一隻頭戴皇冠,手持珍珠,面向盾徽左方的獅子,而那顆珍珠正正寓意香港為「東方之珠」。
類似設計還有香港工程師學會會徽,以及香港大學紋章,還有代表香港自治運動的龍獅旗。
四爪龍
民間「五爪為龍,四爪為蟒」的說法形成於清代,主要作為皇帝與下臣服裝上紋飾的差別,皇帝穿「龍袍」,其它皇族和下臣穿「蟒袍」,但這只是名稱上的差別而已,從龍的形式上來講無論龍和蟒都是四足蛇類,形狀無差異。
圖集
-
港府在1968年9月25日發行新一批的通用郵票,上圖的一元通用郵票以香港盾徽為主題。
-
英治時期香港政府使用的單行紙和筆記簿每頁都會印上香港盾徽。
-
1997年7月1日以前置放於下亞厘畢道中區政府合署中座的香港盾徽,現存於香港文化博物館。
-
香港童軍曾以阿群帶路圖(左上一、二)和香港盾徽(右上一)為臂章樣式。
相關參見
參考來源
- YouTube上的鏗鏘集九七回歸系列:如夢初醒part1,始於1分03秒(粵語):解說1842年「大獅子」由龍手中拿一粒龍珠,交給「小獅子」管理
- 香港盾徽的一些典故: 這是屬於香港的象徵,更屬於我們每一個香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