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褂:修订间差异
修飾語句 |
|||
第2行: | 第2行: | ||
'''马褂'''({{lang-mnc|ᠣᠯᠪᠣ|v=olbo}}),[[客家]]又叫'''大襟衫''',是中國[[清代]]的男式服装之一,套在[[旗袍]]或稱滿式[[長衫]]的外面穿用,有些類似[[背心]]或[[外套]],故穿着整齐又称为“长衫马褂”。'''马褂'''是有袖上衣,不同于无袖的[[马甲]]。分大襟、对襟、琵琶襟三种。一般长度到肚脐,袖长到肘部。分单、夹、[[皮衣|皮]]、[[纱]]、[[棉]]等种类。 |
'''马褂'''({{lang-mnc|ᠣᠯᠪᠣ|v=olbo}}),[[客家]]又叫'''大襟衫''',是中國[[清代]]的男式服装之一,套在[[旗袍]]或稱滿式[[長衫]]的外面穿用,有些類似[[背心]]或[[外套]],故穿着整齐又称为“长衫马褂”。'''马褂'''是有袖上衣,不同于无袖的[[马甲]]。分大襟、对襟、琵琶襟三种。一般长度到肚脐,袖长到肘部。分单、夹、[[皮衣|皮]]、[[纱]]、[[棉]]等种类。 |
||
马褂在[[順治]]年間多為[[满族]]人穿用,至清[[康熙]][[雍正]]年間,流行全國<ref>{{Cite book| author=袁傑英紡沈蓁| year=2000|title=中國旗袍| publisher=中國紡織出版社|isbn=7506417073}}</ref>。 |
|||
在清朝,[[黃馬褂]]是特赐給有[[軍事]]功勞者、對[[皇家]]有功勞者、或者[[武藝]]高強的[[軍人]]與精於[[打猎]]的[[武士]],代表[[皇帝]]的恩典。所以其他人不得随便穿用黃色的馬褂。 |
在清朝,[[黃馬褂]]是特赐給有[[軍事]]功勞者、對[[皇家]]有功勞者、或者[[武藝]]高強的[[軍人]]與精於[[打猎]]的[[武士]],代表[[皇帝]]的恩典。所以其他人不得随便穿用黃色的馬褂。 |
2014年8月9日 (六) 14:41的版本
马褂(满语:ᠣᠯᠪᠣ,穆麟德轉寫:olbo),客家又叫大襟衫,是中國清代的男式服装之一,套在旗袍或稱滿式長衫的外面穿用,有些類似背心或外套,故穿着整齐又称为“长衫马褂”。马褂是有袖上衣,不同于无袖的马甲。分大襟、对襟、琵琶襟三种。一般长度到肚脐,袖长到肘部。分单、夹、皮、纱、棉等种类。
马褂在順治年間多為满族人穿用,至清康熙雍正年間,流行全國[1]。
在清朝,黃馬褂是特赐給有軍事功勞者、對皇家有功勞者、或者武藝高強的軍人與精於打猎的武士,代表皇帝的恩典。所以其他人不得随便穿用黃色的馬褂。
历史来历
马褂何时传入中国,暂不可考;唯中国人用之,开始于东汉,成立于三国,兴盛于隋唐,演进之迹,大概与裤褶无异。《珩璜新论》云:“今(宋)之半臂,非礼之服也。魏明帝常著帽被缥绫半袖,杨阜问帝曰,‘此于礼何法服也’;帝默然不答,自是不法服、不见阜。光武纪更始诸将,服妇人,衣诸于绣掘,三辅吏士,莫不笑之,或有畏而走者。”注《前汉书·音义》云:“诸于,大掖衣也,如妇人之褂衣。”东汉之诸于,似宋之半臂。可知半臂,始用于东汉。然魏明帝尚不知为何法服,不能答杨阜之问,且不敢再着以见阜,益足证其为胡服。三国时亦未通行,至隋则内官服之。宋高承《事物纪原》卷三《衣裘带服部半臂》谓:“隋大业中,内官多服半臂,除即长袖也。”唐又普及民众,太宗时尚书上仆射马周上疏云:“士庶服章,有所未通者,臣请中单(中衣单衣)上加半臂,以为得礼。”(后唐马缟集《中华古今注》卷中《半臂》)观此,足知唐代以半臂为时服,俨然裤褶情景矣。宋曾三异《同话录》“貉袖”条述之最详:“近岁衣制,有一种如旋袄,长不过腰,两袖仅掩肘,以最厚之帛为之,仍用夹裹,或其中用绵者,以紫皂缘之,名日貉袖,闻之起于御马苑圉人,短前后襟者,坐鞍上不妨脱,着短袖者以其便于控驭耳。”长不过腰,两袖仅掩肘,缘边用紫皂布,有夹衣,亦有绵衣,显然为半臂制度。以其短前后襟,坐鞍上不妨脱,故亦可称为马褂。(参考黄现璠著《古书解读初探》)
穿着马褂的人物
-
满绰尔图马褂
-
满族士兵马褂
-
清朝士兵马褂
-
清代官员的满装长褂
-
胡先骕与胡适的長袍馬褂
-
穿著馬褂的駱成驤
-
穿著馬褂的周馥
-
穿著馬褂的清朝公派留學生
-
清朝士兵马褂
-
清代马褂
-
穿著馬褂的潘震
-
穿著馬褂的刘锦藻
-
穿著馬褂的王文韶
-
李鸿章
-
1871年大清总理衙门的大臣清晰照
民国元年(1912),北洋政府颁布的《服制案》中将長袍馬褂列为男子常礼服之一。民国十八年(1929),国民政府公布《服制条例》,正式将蓝长袍、黑马褂列为「国民礼服」。
中国的大部分相声演员和其他曲艺演员在表演节目时仍会穿着长袍,民國成立後多改中山裝,現在多為襯衣或西裝。
在台灣,參加正式傳統宗教祭典時,主祭、陪祭者多會穿著馬褂。近年來參加佛教式喪禮的家屬由傳統披麻戴孝改為穿著黑色馬褂。
註釋
- ^ 袁傑英紡沈蓁. 中國旗袍. 中國紡織出版社. 2000. ISBN 7506417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