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臺灣義民信仰:修订间差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Yinweichen-bot留言 | 贡献
機械人根據格式手冊移除多餘日期內鏈
第37行: 第37行:
[[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福建省]][[臺灣府]]發生[[林爽文事件]]。林爽文在攻陷[[彰化]]後,其部將王作亦攻陷[[竹塹]]城。王作的部眾軍紀不良,對地方多有所滋擾。[[桃園]][[新竹]][[苗栗]]居民多有以[[鄉勇]]的形式組織義民軍,抵抗林爽文的部眾,保衛自己的家鄉。在新竹地區,在陳資雲倡議下<ref>〈樹杞林志〉,「陳資雲先生... 乾隆五十四年,土匪林爽文作亂,雲遂慨然有平賊之志。但家貧無資,乃與同莊劉朝珍及六張犁莊林先坤同謀舉義,團練鄉民作為義勇」。</ref>,組織義軍千餘人維持地方平靖。初始作戰不利,但在清將[[壽同春]]的協同下<ref>〈樹杞林志〉,「無如寡不敵眾,炮火鋒刃之下,義民戰沒數百人... 幸而固守未久,天兵渡臺,一戰破賊,上下義民出而夾擊,賊遂北,克復竹塹城池」。</ref><ref>」壽同春其後偕同義民作戰,戰死三十張犁。苗栗縣通霄鎮有一壽公祠即為祭祀壽同春。</ref>,收復竹塹,其後並協同各地泉籍、平埔族義軍轉戰[[鹿港]][[彰化]]等地。事件平定後,鄉紳王廷昌出資四處撿拾忠骸,並和林先坤、黃宗旺、吳立貴商議建塚立廟。其後在戴禮成等三兄弟捐地、釋士王尚武捐巨資下<ref>嘉慶七年義民廟四姓首事所立的〈全立合議規條簿約字〉。</ref>,廟宇在乾隆五十五年竣工於枋寮(即今[[新竹縣]][[新埔鎮|新埔]]褒忠亭義民廟),收埋包括客籍、泉籍、平埔族民的忠骸二百多具<ref>林光華,〈必也正史乎〉,2008年義民廟研究暨客家運動回顧與展望座談會。</ref>,當時稱為褒忠義民亭。<br />其後在[[同治]]元年戴潮春事件時,姜殿邦和劉維翰等各募集鄉勇,協同[[大甲]]當地義軍,協防大甲,而其陣亡屍骸百餘具亦收埋於新埔義民廟。<br />
[[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福建省]][[臺灣府]]發生[[林爽文事件]]。林爽文在攻陷[[彰化]]後,其部將王作亦攻陷[[竹塹]]城。王作的部眾軍紀不良,對地方多有所滋擾。[[桃園]][[新竹]][[苗栗]]居民多有以[[鄉勇]]的形式組織義民軍,抵抗林爽文的部眾,保衛自己的家鄉。在新竹地區,在陳資雲倡議下<ref>〈樹杞林志〉,「陳資雲先生... 乾隆五十四年,土匪林爽文作亂,雲遂慨然有平賊之志。但家貧無資,乃與同莊劉朝珍及六張犁莊林先坤同謀舉義,團練鄉民作為義勇」。</ref>,組織義軍千餘人維持地方平靖。初始作戰不利,但在清將[[壽同春]]的協同下<ref>〈樹杞林志〉,「無如寡不敵眾,炮火鋒刃之下,義民戰沒數百人... 幸而固守未久,天兵渡臺,一戰破賊,上下義民出而夾擊,賊遂北,克復竹塹城池」。</ref><ref>」壽同春其後偕同義民作戰,戰死三十張犁。苗栗縣通霄鎮有一壽公祠即為祭祀壽同春。</ref>,收復竹塹,其後並協同各地泉籍、平埔族義軍轉戰[[鹿港]][[彰化]]等地。事件平定後,鄉紳王廷昌出資四處撿拾忠骸,並和林先坤、黃宗旺、吳立貴商議建塚立廟。其後在戴禮成等三兄弟捐地、釋士王尚武捐巨資下<ref>嘉慶七年義民廟四姓首事所立的〈全立合議規條簿約字〉。</ref>,廟宇在乾隆五十五年竣工於枋寮(即今[[新竹縣]][[新埔鎮|新埔]]褒忠亭義民廟),收埋包括客籍、泉籍、平埔族民的忠骸二百多具<ref>林光華,〈必也正史乎〉,2008年義民廟研究暨客家運動回顧與展望座談會。</ref>,當時稱為褒忠義民亭。<br />其後在[[同治]]元年戴潮春事件時,姜殿邦和劉維翰等各募集鄉勇,協同[[大甲]]當地義軍,協防大甲,而其陣亡屍骸百餘具亦收埋於新埔義民廟。<br />
新埔義民廟有獨特的義民爺祭典。新埔義民廟的祭典最初濫觴於王廷昌等四姓首事輪祭,其後在[[道光]]年間漸次演變成廟產由[[湖口]]等四大客庄輪流管理,而祭祀則由[[桃園]]、[[新竹]]一帶十三客庄聯庄輪祭,形成獨特的義民爺祭典。最後終於演變成今日的十五聯庄輪祭<ref>范明煥,〈新埔義民爺祭典的文化內涵、演變與特色〉。</ref>。
新埔義民廟有獨特的義民爺祭典。新埔義民廟的祭典最初濫觴於王廷昌等四姓首事輪祭,其後在[[道光]]年間漸次演變成廟產由[[湖口]]等四大客庄輪流管理,而祭祀則由[[桃園]]、[[新竹]]一帶十三客庄聯庄輪祭,形成獨特的義民爺祭典。最後終於演變成今日的十五聯庄輪祭<ref>范明煥,〈新埔義民爺祭典的文化內涵、演變與特色〉。</ref>。
[[台灣日時期|日時期]]後,隨著[[北臺灣]][[客家人]]往外縣市二次移民,也將[[桃竹苗]]為主的義民信仰,逐漸[[分香]]到全台各地。
[[台灣日時期|日時期]]後,隨著[[北臺灣]][[客家人]]往外縣市二次移民,也將[[桃竹苗]]為主的義民信仰,逐漸[[分香]]到全台各地。


=== 主廟 ===
=== 主廟 ===

2014年8月10日 (日) 09:12的版本

義軍寺廟
種類義軍忠烈祠
參與戰役台灣民亂乙未戰爭

義民爺,為臺灣民間信仰義民本義為義勇之人民。臺灣所謂的義民爺,是指祭祀在械鬥民變戰爭中,因保衛家鄉而犧牲的義民軍。每年農曆七月二十為「義民節」。新竹縣新埔鎮「褒忠亭義民廟」因收葬林爽文事件戴潮春事件中陣亡的桃竹苗子弟兵忠骸,並祭祀乙未戰爭中因抗日保臺而犧牲的忠靈,香火十分鼎盛。

時代背景

清朝,除了臺灣原住民以外,拓墾臺灣的移民主要是泉州閩南人漳州閩南人與客家人,移民多具有強烈的地緣意識,每當亂起,變民時常對來自和自己不同原籍的墾民頗有劫掠。而那些和變民來自不同原籍的墾民也常常自組鄉勇團練來對抗動亂、保衛自己鄉土家園。而義民之所以為「義」或為「亂」往往無關「忠」與「奸」,而關乎於移民之間的分類意識、在動亂時代的自保和對維持地方秩序的需求[1][2][3][4]

義民的身分並沒有特定指稱那一祖籍的墾民。朱一貴事件時,六堆客家墾民組義民軍阻擋朱一貴林爽文事件戴潮春事件時,泉州籍和客家籍墾民又各組義民軍以拒漳州籍的林爽文戴潮春。而陳周全事件時,又由漳州籍墾民組義軍鎮壓泉州籍的陳周全[5]。原住民在各次亂事中,也有組義民軍。光乾隆一朝,漳、泉、客、原四籍墾民都有獲乾隆或頒匾額或賜名。客籍義民獲頒「褒忠」匾額、泉州籍義民獲頒「旌義」匾額、漳州籍義民獲賜名為「思義村」,而原住民也有獲頒「效順」匾額[6]。然而對於為鄉土而犧牲的祖先們,只有客籍墾民將他們對這些祖先的尊崇和感謝轉化成為義民爺的信仰。

新埔義民廟

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福建省臺灣府發生林爽文事件。林爽文在攻陷彰化後,其部將王作亦攻陷竹塹城。王作的部眾軍紀不良,對地方多有所滋擾。桃園新竹苗栗居民多有以鄉勇的形式組織義民軍,抵抗林爽文的部眾,保衛自己的家鄉。在新竹地區,在陳資雲倡議下[7],組織義軍千餘人維持地方平靖。初始作戰不利,但在清將壽同春的協同下[8][9],收復竹塹,其後並協同各地泉籍、平埔族義軍轉戰鹿港彰化等地。事件平定後,鄉紳王廷昌出資四處撿拾忠骸,並和林先坤、黃宗旺、吳立貴商議建塚立廟。其後在戴禮成等三兄弟捐地、釋士王尚武捐巨資下[10],廟宇在乾隆五十五年竣工於枋寮(即今新竹縣新埔褒忠亭義民廟),收埋包括客籍、泉籍、平埔族民的忠骸二百多具[11],當時稱為褒忠義民亭。
其後在同治元年戴潮春事件時,姜殿邦和劉維翰等各募集鄉勇,協同大甲當地義軍,協防大甲,而其陣亡屍骸百餘具亦收埋於新埔義民廟。
新埔義民廟有獨特的義民爺祭典。新埔義民廟的祭典最初濫觴於王廷昌等四姓首事輪祭,其後在道光年間漸次演變成廟產由湖口等四大客庄輪流管理,而祭祀則由桃園新竹一帶十三客庄聯庄輪祭,形成獨特的義民爺祭典。最後終於演變成今日的十五聯庄輪祭[12]日據時期後,隨著北臺灣客家人往外縣市二次移民,也將桃竹苗為主的義民信仰,逐漸分香到全台各地。

主廟

分廟

六堆忠義祠

日治時期的六堆忠義祠

客家民間向有「北義民、南忠勇」的說法[13]康熙六十年(1721年),朱一貴事件從民變釀成分類械鬥,而威脅六堆客家地區的安全。朱一貴杜君英起事之際,下淡水溪十三大庄、六十四小莊客籍墾民不願附眾起事,遂集結以自保。共推李直三為大總理,聚眾萬餘人,於今日新園、萬丹、屏東、九如、里港一地,分七營(六堆)沿下淡水溪東岸佈防。朱一貴在擊敗杜君英部後,派兵南下欲一舉清剿屏東平原尚未歸附朱一貴之勢力。6月12日,朱一貴部眾二萬餘人兵抵下淡水溪西岸,與七營沿河對峙。6月18日朱部發動攻擊,陳福壽先敗七營於小赤山,但在進攻萬丹時,為七營合攻所敗,撤退時亦遭截擊而潰散。從渡河至兵敗,前後歷時僅二日。客家先民為保護家鄉,組織「六堆義民團」。事後興建「忠義亭」,祭祀平亂的英靈。屏東縣竹田鄉「六堆忠義祠」原名為忠義亭,是為紀念嘉應州義民。

苗栗義民廟

在苗栗地區,則有鍾瑞生領導,轉戰於苗栗臺中彰化等地。清高宗乾隆帝曾為此,對全臺灣客家庄頒「褒忠」匾額[14]苗栗縣苗栗市苗栗社寮崗(北苗)義民廟,是為紀念林爽文事件時英勇陣亡的淡水廳幕僚壽同春、苗栗義軍首領鍾瑞生、以及陣亡的苗栗客家義民,約與新竹枋寮義民廟同時代興建,也就是林爽文事件不久後的乾隆末年。

苗栗義民廟網站 https://sites.google.com/site/mlemin360/

參考資料

  1. ^ 《臺陽筆記》,「故往往有漳人作亂而泉人攻之者,泉人謀逆而漳人揭之者。若漳、泉合謀不軌,則粵民必倡義以誅之,未有不成功者。」
  2. ^ 《東瀛紀事》,「泉人倡亂,則漳屬起而攻泉;漳人倡亂,則泉屬起而拒漳,粵之於泉、漳也亦然。」
  3. ^ 《噶瑪蘭廳志》,「且閩人習於蠻橫,動釀亂階。粵人明於利害,不拒捕,不戕官。閩人為叛民,粵人即出為義民… 臺灣滋事,有起於分類而變為叛逆者;有始於叛逆而變為分類者。」
  4. ^ 《臺灣采訪冊》,「其禍自朱逆叛亂以至於今,仇日以結,怨日以深,治時閩欺粵,亂時粵侮閩,率以為常,冤冤相報無已時。」
  5. ^ 《東槎紀略》,「漳、泉民人素分氣類,林爽文之亂,泉人為義民擊賊,陳周全以泉人謀逆,漳人亦為義民敗之。民間頗以為口實,將謀械鬥。」
  6. ^ 《臺案彙錄庚集》,「泉州、粵東各莊義民… 業經降旨賞給「褒忠」、「旌義」里名匾額。其漳州民人有幫同殺賊者,亦經賞給「思義村」名… 所有打仗出力之熟番等,著賞給「效順」匾額...」。
  7. ^ 〈樹杞林志〉,「陳資雲先生... 乾隆五十四年,土匪林爽文作亂,雲遂慨然有平賊之志。但家貧無資,乃與同莊劉朝珍及六張犁莊林先坤同謀舉義,團練鄉民作為義勇」。
  8. ^ 〈樹杞林志〉,「無如寡不敵眾,炮火鋒刃之下,義民戰沒數百人... 幸而固守未久,天兵渡臺,一戰破賊,上下義民出而夾擊,賊遂北,克復竹塹城池」。
  9. ^ 」壽同春其後偕同義民作戰,戰死三十張犁。苗栗縣通霄鎮有一壽公祠即為祭祀壽同春。
  10. ^ 嘉慶七年義民廟四姓首事所立的〈全立合議規條簿約字〉。
  11. ^ 林光華,〈必也正史乎〉,2008年義民廟研究暨客家運動回顧與展望座談會。
  12. ^ 范明煥,〈新埔義民爺祭典的文化內涵、演變與特色〉。
  13. ^ 六堆忠義祠春祭大典 千人挑擔祈庇佑客家
  14. ^ 義民廟之緣起紀要
  • 張正田,〈光緒初年「淡新分縣」新縣界與枋寮義民祭祀圈東北界之關係〉,《新竹文獻》,45(新竹縣),2011.06,頁106-118。

相關條目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