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修订间差异
无编辑摘要 |
|||
第1行: | 第1行: | ||
{{NoteTA |
|||
| 1=zh-hans:乾; zh-hant:乾; |
|||
}} |
|||
{{Copyedit}} |
|||
{{Infobox 古籍 |
{{Infobox 古籍 |
||
|image =-{zh-hant:[[File: |
|image =-{zh-hant:[[File:Xiantianbagua.png|280px]]; zh-hans:[[File:Taiji-trigrammes.png|280px]];}- |
||
|全名 = 《'''易經'''》 |
|全名 = 《'''易經'''》 |
||
|原名 = |
|原名 = |
||
第19行: | 第15行: | ||
|注解者 = |
|注解者 = |
||
|篇數 = |
|篇數 = |
||
|原書篇數 =以「 |
|原書篇數 =以「卦」組成,共有六十四卦 |
||
|今本篇數 = |
|今本篇數 = |
||
|卷數 = |
|卷數 = |
||
第29行: | 第25行: | ||
|分類 = [[四书五经#《周易》|五经]]、[[十三经#十三经简介|十三经]] |
|分類 = [[四书五经#《周易》|五经]]、[[十三经#十三经简介|十三经]] |
||
}} |
}} |
||
《'''易經'''》是中國最古老的文獻之一,並被[[儒家]]尊為「[[五經]]」之首;上古三大奇書:《[[黄帝內經]]》、《'''易經'''》、《[[山海經]]》。《易經》以一套符號系統來描述狀態的簡易、變易、不易,表現了中國古典文化的哲學和宇宙觀。它的中心思想,是以[[陰陽]]的交替變化描述世間萬物。 |
|||
《易經》最初用於[[占卜]],但它的影響遍及中國的[[哲學]]、[[宗教]]、[[中醫|醫學]]、[[天文]]、[[算术]]、[[文學]]、[[中國音樂|音樂]]、[[藝術]]、[[軍事]]和[[武術]]等各方面。自從十七世紀開始,《易經》也被介绍到西方。 |
|||
《'''易经'''》是中国古老的[[卜筮]]之书,是远古时期中华先祖与神灵沟通的工具。虽是筮占之书,但其内在的哲学思想和独特的逻辑体系却是构成中国传统哲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骨架。由于[[孔子]]的重视,《易经》由卜筮之术上升到[[哲学]]高度,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其仰观天文,俯察地理,中通万物之情;究天人际,探索[[宇宙]]人生,必变、所变、不变的大道理,阐明人生知变、应变、适变的大法则,作为人类行为的规范。这一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称作“天人之学”,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一切学术思想的根源,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大特色。 |
|||
《易经》主要内容为卦象,其经卦为八,即通常人们所说的八卦,别卦为六十四,由八经卦重叠组合而成。故以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的符号系统和卦辞、爻辞的文字系统组成,每卦又是一套相对独立的系统结构。 |
|||
易之成书,据《[[周礼]]•春官•太卜》载,古有三易:“一曰《[[連山易|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ref>《周禮‧春官‧大卜》:「掌三易之法,一曰連山。二曰歸藏,三曰周易。其經卦皆八,其別皆六十有四。」</ref>《连山》、《归藏》失传,现传世为《周易》。 |
|||
通常情况下,《易经》是指《周易》,其分为“经”和“传”两部分。经文部份是[[周文王]]“拘羑里,演周易”而成。易传(十翼)部份,为[[春秋时期]][[孔子]]整理而成,《易经》因之成为[[儒家]]经典,冠群经之首。 |
|||
此外,《易经》对[[道家]]影响亦深,被尊为道家“三玄(《周易》、《[[老子]]》、《[[庄子]]》)”之一。 |
|||
公元十七世纪,《易经》被介绍到西方,从此走向世界。 |
|||
== 歷史 == |
|||
八卦为传说中的中华民族人文始祖[[伏羲]]所创,《易经•系辞•下》载:“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於天,俯则观法於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包羲氏即伏羲。 |
|||
易学早期发展史,传统说法以“易更三圣”为主,三圣即“伏羲、文王、孔子”,指画卦者伏羲、演卦者文王、传述者孔子。 |
|||
易由八经卦演绎成六十四卦,说法不一,主要看法有四种:[[王弼]]认为六十四卦也是伏羲所排列的。[[司马迁]]等认为六十四卦是文王的演绎。[[郑玄]]等认为由八卦重复排演成六十四卦的,是[[神农氏]]。孙盛等认为重复演卦的人是夏禹。其中以司马迁等人之说法影响最大<ref>据东汉班固《汉书•艺文志》载:“《易》曰:宓戏(即伏羲)氏仰观象於天,俯观法於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至於殷周之际,纣在上位虐天暴物,文王以诸侯顺命而行道,天人之占可得而效,於是重《易》六爻,作上下篇。孔氏为之《彖》、《象》、《繫辞》、《文言》、《序卦》之属十篇。故曰:《易》道深矣,人更三圣,世历三古。及秦燔书,而易为筮卜之事,传者不绝。”</ref>。 |
|||
《易》原有[[三易|三種版本]]:《[[連山易|连山]]》、《[[归藏]]》和《周易》<ref>《周禮‧春官‧大卜》:「掌三易之法,一曰連山。二曰歸藏,三曰周易。其經卦皆八,其別皆六十有四。」</ref>,但《连山》和《归藏》已經失传,一般所稱《易經》即源於〈'''周易'''〉發展而來。 |
|||
从大陆近些年考古发现表明,王弼之说可信,即“六十四卦也是伏羲所排列的”,据《系辞•下》“包羲氏没,神农氏作,斵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盖取诸'''益'''”中,亦可见一斑。 |
|||
《易經》包括狹義的〈'''周易'''〉與〈[[十翼|易傳]]〉。〈周易〉分為《上經》三十卦,《下經》三十四卦,相傳是依循[[周文王]]主編《易》的著述而來,成書大約在[[西周]]時期。由於隨時代演變,〈周易〉文字含義到了春秋戰國時代已經不便讀懂,因此春秋戰國時代的人物撰寫了〈彖傳〉(上下兩篇)、〈象傳〉(上下兩篇)、〈繫辭傳〉(上下兩篇)、〈文言傳〉、〈序卦傳〉、〈說卦傳〉、〈雜卦傳〉等篇章用以闡述、解釋〈周易〉,統稱「[[十翼]]」,後世又稱為〈'''易傳'''〉列入《易經》。《易傳》相傳為[[孔子]]所作<ref name="史记孔子世家" />,但也有學者認為是集體創作。 |
|||
易之成書,夏之《連山》以'''艮'''為首卦,商之《歸藏》,以'''坤'''為首卦,周之《周易》以''' 乾坤'''為首。 |
|||
== |
== 名字的由來 == |
||
《'''易經'''》或「'''周易'''」,在幾種較早期的文獻(例如《論語》、《莊子》、《左傳》等)稱為《易》。 |
|||
=== 易 === |
=== 易 === |
||
「易」有幾種解釋: |
「易」有幾種解釋: |
||
:# 必须指出,理解西周之“易”,理当以西周礼乐制度的变革为条件。礼指“从容之节”,易即雅乐,都是统治阶级驾驭黎民百姓,维护[[宗法制度]]的手段和工具。《周易》保存了[[西周]]钟鼓“交响乐”的框架规制,钟鸣鼎食在西周的底层社会是难以想象的。 |
|||
# “日月为易,象阴阳也” [[许慎]]《说文解字》 |
|||
# |
:# 日月為易,象徵陰陽。取自[[东汉]][[魏伯阳]]《周易参同契》 |
||
:# 日出為易。[[陳鼓應]]認為這個意思,也是「[[周易六十四卦列表#乾|-{乾}-]]」的本義。 |
|||
# 指《易经》或《周易》。在[[先秦]]文献如《論語》、《莊子》、《左傳》中,《易经》(《周易》)被稱為《易》。 |
|||
:# 易是[[占卜]]之名。 |
|||
# “易一名而含三义:易简一也;变易二也;不易三也。” 郑玄《易论》 |
|||
:# 變易、變化的意思,指[[天下]]萬物是常變的,故此《周易》是教導人面對變易的書。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的,思维反映存在,所以思维也应当是不断变化的,与时俱进的,即[[天人合一]]。 |
|||
# “生生之谓易。”《周易 系辞传》 |
|||
:# 交易,亦即陰消陽長、陽消陰長的相互變化。如一般的[[太極圖]]所顯示的一樣。 |
|||
# ‘易’即是“道”,恒常的真理,即事物随时空变幻,而恒常的道不变。 |
|||
:# 『易』即是「[[道]]」,恆常的真理,即使事物隨著時空變幻,恆常的道不變。 |
|||
:# 《[[繫辭傳]]》:「生生之謂易」。(生生不息,義似「生命的意義在創造宇宙繼起之生命」,體會生命之美、日新又新。) |
|||
:# 简易,简约。 |
|||
:# 不易,不变,变化是现象,不变是规律。 |
|||
=== 三易 === |
=== 三易、周易 === |
||
{{Details|三易}} |
{{Details|三易}} |
||
[[東漢]][[鄭玄]]的著作{{〈}}易論{{〉}}認為「易一名而含三義:易簡一也;變易二也;不易三也。」這句話總括了易的三種意思:「簡易」、「變易」和「恆常不變」。即是說宇宙的事物存在狀能的是: |
|||
# 順乎自然的,表現出易和簡兩種性質;<ref>參看《周易.繫辭傳.上》把「易」的性質歸屬於「[[周易六十四卦列表#乾|-{乾}-]]」,把「簡」的性質歸屬於「[[周易六十四卦列表#坤|坤]]」。</ref> |
|||
# 時時在變易之中; |
|||
# 又保持一種恆常。 |
|||
如《[[詩經]]》所說「日就月將」或「如月之恆,如日之升」,日月的運行表現出一種非人為的自然,這是簡易;其位置、形狀卻又時時變化,這是變易;然而總是東方出、西方落這是「不易」。 |
|||
在《周禮》「太卜」的記載中,亦有《[[三易]]》的說法; |
|||
一,易简、变易和不易,“易简以言其德﹑变易以言其气﹑不易以言其位” 《易纬》 |
|||
{{quote|《周禮‧春官大卜》:“掌三易之法,一曰連山,二曰歸藏,三曰周易。其經卦皆八,其別皆六十有四。”}} |
|||
《[[三易]]》是指《[[連山易|連山]]》易、《[[歸藏]]》易和《周易》: |
|||
#《連山》據傳是伏羲氏或神農氏所創的易,成書於夏朝<ref>《山海經》中說“伏羲得《[[河圖]]》,夏人因之,曰《連山》”。</ref>。《[[連山易|連山]]》易以“艮”卦為首,“象山之出雲連連不絕”。 |
|||
三易之中,“連山易”與“歸藏易”已經失傳,《[[漢書]]‧藝文志》並未列出。只有「《周易》」流傳下來。 |
|||
#《連山》據傳是伏羲氏或神農氏所創的易,成書於夏朝<ref>《山海經》中說“伏羲得《[[河圖]]》,夏人因之,曰《連山》”。</ref>。《[[連山易|連山]]》易以“艮”卦為首,“象山之出雲連绵不絕”。 |
|||
#黃帝時代的《易》為《歸藏》易<ref>《周禮》鄭玄注引[[杜子春]]云:“連山,宓戲;歸藏,黃帝。”</ref>,殷商朝代用以占筮。《歸藏》易以坤卦為主,“萬物莫不歸藏於其中”。 |
#黃帝時代的《易》為《歸藏》易<ref>《周禮》鄭玄注引[[杜子春]]云:“連山,宓戲;歸藏,黃帝。”</ref>,殷商朝代用以占筮。《歸藏》易以坤卦為主,“萬物莫不歸藏於其中”。 |
||
#「周易」相傳為[[周文王]]所創<ref>《周易正義》:“文王作《易》之時,正在羑裏,周德未興,猶是殷世也,故題周別於殷。以此文王所演故謂《周易》。其《周書》、《周禮》,題周以別余代。”西漢司馬遷《[[史记]]》:「[[周文王|西伯]]拘羑里,演周易」。</ref>,盛行於[[周朝]]。周易則以乾卦、坤卦為開始。 |
|||
「周易」之名最早見於《[[周禮]]》(原稱《周官》,約成書在[[戰國]]時代)。 |
|||
=== 周易 === |
|||
《周易》一名有幾種不同的解釋: |
|||
「周易」相傳為[[周文王]]所創<ref>《周易正義》:“文王作《易》之時,正在羑裏,周德未興,猶是殷世也,故題周別於殷。以此文王所演故謂《周易》。其《周書》、《周禮》,題周以別余代。”西漢司馬遷《[[史记]]》:「[[周文王|西伯]]拘羑里,演周易」。</ref>,盛行於[[周朝]]。周易則以乾卦、坤卦為開始。 |
|||
* 「周」,東漢鄭玄{{〈}}易論{{〉}},認為「周」是「周普」的意思,即無所不備,周而復始。 |
|||
*[[唐代]][[孔穎達]]《[[周易正義]]》認為「周」是指中國陝西省[[岐山縣]](古稱西岐,西周發祥地)地名,是周朝的代稱。 |
|||
三易之中,“連山易”與“歸藏易”已經失傳,《[[漢書]]‧藝文志》並未列出。只有「周《易》」流傳下來。 |
|||
「周易」之名最早見於《[[周禮]]》(原稱《周官》,約成書在[[戰國]]時代)。 |
|||
《周易》一名有两種不同的解釋: |
|||
⒈「周」,東漢[[鄭玄]]{{〈}}易論{{〉}},認為「周」是「周普」的意思,即無所不備,周而復始。 |
|||
⒉[[唐代]][[孔穎達]]《周易正義》認為「周」是指中國陝西省[[岐山縣]](古稱西岐,西周發祥地)地名,是周朝的代稱。 |
|||
=== 易經 === |
=== 易經 === |
||
[[File:I-Ching-chinese-book.jpg|thumb|240px|易经複刻本]] |
[[File:I-Ching-chinese-book.jpg|thumb|240px|易经複刻本]] |
||
《易經》的「經」是指經典的著作。儒家奉《'''周易'''》、《[[尚書]]》、《[[詩經]]》、《[[禮記]]》、《[[春秋]]》為《[[五經]]》。如同前文所說,「經」是後來為了尊稱這些書,而加上的稱呼,原來《五經》只稱為《易》、《詩》、《書》、《禮》、《春秋》。{{fact}} |
|||
== 歷史 == |
|||
《易经》是儒家作为研究基础的古代五本经典书籍《易经》、《[[尚書]]》、《[[詩經]]》、《[[禮記]]》、《[[春秋]]》之一,相传它们都经过儒家创始人之一的孔子的编辑或修改。 |
|||
=== 傳統的說法 === |
|||
周易的成書時間歷來颇多爭論。傳說遠古的[[伏羲]]創八卦、[[夏禹]]將其擴充為六十四卦,六十四卦被記載在《連山》一書,《連山》以「艮」為第一卦。到了[[商朝]],六十四卦的次序被重新排列,被記載在《歸藏》一書,以「[[周易六十四卦列表#坤|坤]]」為第一卦。 |
|||
依據[[司馬遷]]《[[史記]]》的記「文王拘而演周易」,後人因此認為《易經》是[[商]]朝末年、[[西周]]之初的時候確立,是[[周文王]]奠定了《易經》以「[[周易六十四卦列表#乾|-{乾}-]]」為第一卦,並為每一卦寫下「卦辭」(卦象的解釋)。周文王之子、[[周武王]]之弟[[周公旦]]則被認為是「爻辭」(每一爻的解釋)的創立者。卦辭和爻辭的內容不單影響周朝的歷史,也影響到「[[詩經]]」的文學風格。 |
|||
在先秦至[[西汉]]末之前的儒门中,《易经》的地位不高。 |
|||
==== -{易傳}- ==== |
|||
《易經》被冠以群经之首,则是西汉末年大学者[[刘歆]],刘歆认为:“《易》与《春秋》,天人之道也”。《[[汉书]]·艺文志·六艺略序》载:“六艺之文,《乐》以和神,仁之表也;《诗》以正言,义之用也;《礼》以明体,明者著见,故无训也;《书》以广听,知之术也;《春秋》以断事,信之符也。五者,盖五常之道,相须而备,而《易》为之原。故曰‘《易》不可见,则乾坤或几乎息矣’,言与天地为终始也”。刘歆用《易经》来统贯整个经学系统,等于承认《易经》为中国文化的最高经典。<ref>王风 刘歆与《周易》最高经典地位的确立 </ref> |
|||
===易傳=== |
|||
{{main|十翼}} |
{{main|十翼}} |
||
根據《[[史记]]》 |
根據《[[史记]]》,[[春秋]]時期[[孔子]]對《周易》有所闡述與解釋,參與了〈彖傳〉(上下兩篇)、〈象傳〉(上下兩篇)、〈繫辭傳〉(上下兩篇)、〈文言傳〉、〈序卦傳〉、〈說卦傳〉、〈雜卦傳〉等篇章的編輯<ref name="史记孔子世家">《[[史记]]·孔子世家》曰:“孔子晚而喜《易》,[[十翼|《序》《彖》《繫》《象》《说卦》《文言》]]。”</ref>。共有十篇,稱為「[[十翼]]」。 |
||
到了[[漢武帝]]以後,「十翼」被稱為《[[s:易傳|易傳]]》,並被列為《易經》的一部分。<!-- 《十翼》的分類方法尚有其他方式,分類方法並未達致統一。 --> |
到了[[漢武帝]]以後,「十翼」被稱為《[[s:易傳|易傳]]》,並被列為《易經》的一部分。<!-- 《十翼》的分類方法尚有其他方式,分類方法並未達致統一。 --> |
||
《易傳》相傳為孔子所作,但也有學者認為是集體創作。宋代[[歐陽修]]提出《易傳》不是同一人所作。清初學者[[惠棟]]说:“栋四世咸通汉学,以汉犹近古,去圣未远故也。《诗》、《礼》毛、郑,《公羊》何休,传注具存;《尚书》、《左传》,伪孔氏全采马、王,杜元凯根本贾、服;唯《周易》一经,汉学全非。”<ref>《松崖文钞》卷一《上制军尹元长先生书》</ref>。當代的學者認為《易傳》裏面的篇章最早出現於中国[[戰國 (中國)|戰國]]時期,但亦有部分篇章是[[西漢]]年代所著。 |
|||
傳《易傳》為孔子所修订,历史上对此看法不一。随着长沙[[马王堆汉墓]]帛书易出土,证明孔子修订之说不伪。 |
|||
== |
=== 近代研究 === |
||
在近五十年,出現了新的《易經》歷史研究,西方和中國的學者根據商、周朝的占卜用的獸骨和龜甲上的[[甲骨文]],[[青銅器]]上的[[鐘鼎文]]以及其它史料研究。1973年,[[湖南]][[長沙]]的[[西漢]][[馬王堆]]出土了將近完整的、公元前二世紀的《易經》、《[[道德經]]》和其它書籍,是現存《易經》的最早版本,並包含了以前一直被認為是孔子所著的〈繫辭傳〉上、下,但並不包括《十翼》其它的部分。 |
|||
易經的內容以「卦象」組成,共有六十四卦。卦的基本单位为「爻」(yao2),爻分奇画与偶画,奇画由一條長的橫線而成「—」,俗稱「陽爻」;偶画是以兩條斷開的橫線而成「--」,俗稱「陰爻」。每一卦從最底層數起,總共有六爻,而六爻以不同的奇画偶画配搭,形成八八六十四種不同的組合。 |
|||
當代的學者懷疑周文王、孔子並非《易經》的全部作者,部分學者更認為六十四卦的概念比八卦更早形成。學者比較過長沙馬王堆出土的《易經》和周朝的鐘鼎文之後,認為《周易》不是周文王一人所著,最可能的成書日期應是[[西周]]後期,大約公元前九世紀末。現時一般認為《易經》是集體創作,《周易》的起源並非任何一個傳說或歷史人物的著作,而是西周時期占筮用的文字編纂而成。 |
|||
六十四卦由三爻八经卦重之而成—“八卦成列,像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周易•系辞•下》。 |
|||
=== 流傳與學派 === |
|||
[[File:Yi-Jingjg.gif|thumb|300px|六爻卦结构]] |
|||
{{main|易学}} |
|||
相傳[[秦始皇]][[焚書坑儒]]之时,[[李斯]]將《周易》列入醫術占卜之書而得以幸免。之後各個朝代都有人研究《周易》,包括[[漢代]]的[[京房]]、[[鄭玄]],[[魏晋]]時代的[[王弼]],[[唐代]]的[[陸德明]]、[[李鼎祚]]、[[孔穎達]],[[宋代]]的[[邵雍]]、[[程頤]]、[[朱熹]]等等。 |
|||
《'''[[周易註疏]]'''》--曹魏[[王弼]](卦辭、爻辭、彖、象、文言)、[[東晉]][[韓康伯]](繫辭、說卦、序卦、雜掛)註《[[周易注]]》<ref>樓宇烈,袁宏與東晉玄學,收入《國學研究(第一卷)》,67-92頁,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3.3</ref>;唐[[孔穎達]](574-648)疏《[[周易正義]]》十卷。[[五經正義]]、[[十三經注疏]]之一。 |
|||
宋代興起了易圖的研究,像廣為人知的[[河圖洛書|河圖、洛書]]、[[先天八卦圖]]、[[後天八卦圖]]、[[太極圖]](含[[太極|陰陽魚]]的圓形圖案)等,都是《易經》原著中所無、後人根據對《易經》的理解添加進去的。 |
|||
六爻卦位自下而上数起,分别为初(即一)、二、三、四、五、上(即六)。「—」为九,「--」为六。按易经天地人三才观,初、二爻代表地,奇画为刚偶画为柔,三、四爻代表人,奇画为义偶画为仁,五、上爻代表天,奇画为阳偶画为阴。所以用「陽爻」「陰爻」称谓奇画与偶画,是泛阴阳论的表现。 |
|||
歷代研究周易的大致可分為两個學派:[[義理派]]和[[象數派]]。義理派強調從八卦和六十四卦的卦名的涵義來解釋卦爻象和卦辭、爻辭。象數派注重從八卦所象徵的物象來解釋卦爻象和卦辭、爻辭。亦有人認為義理派發掘周易的哲學價值,象數派則著重將周易用於占卜。前者如[[王弼]]、[[程颐]],后者如[[京房]]、[[邵雍]]。 |
|||
[[明代]]末年,《易經》被[[傳教士]]翻譯並傳播到西方。十七世紀末,德國哲學家及數學家[[莱布尼茨]]因[[漢學]]大師[[布維]](Joachim Bouvet,漢名[[白晉]],1662年-1732年)的介紹、更將《易經》以[[二進制]]解釋。現在無論[[中國大陸]]、[[台灣]]和西方各國都有不少人研究《易經》。 |
|||
六爻卦亦可以分為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四、五、上為(上卦)或「外卦」,初、二、三為「下卦」或「內卦」。如复卦,上地下震,内震外地。 |
|||
根據[[江弘遠]]《京房易學流變考》一書,自從《京氏易傳》出現後,受朱熹、[[惠棟]],以及《[[四庫總目提要]]》的推波助瀾,均認為此書及其條例是出自京房本人之手。本書以[[沈延國]]論點加以延伸,確定京房是以十二辟卦所統領的六十卦反復配六十鐘律,八宮卦、納甲、納音則是由[[荀爽]]、[[虞翻]]、[[干寶]]等另一非京氏易學流派演變而來<ref>《四库提要》称“发挥汉儒之学,以荀爽,虞翻为主,而参以郑康成、宋咸、干宝诸家之说,皆融会其义,自为注而自疏之。”</ref>,從《京氏易傳》出現後,遂取代京房原有的模式。 |
|||
== 結構 == |
|||
易經的內容以「卦」組成,共有六十四卦。每一卦由六層組成,每一層稱為「爻」(yao2)。每一爻以一條長的橫線「—」代表陽,稱為「陽爻」;或以兩條斷開的橫線「--」代表陰,稱為「陰爻」。從最底層數起,總共有六爻,而六爻以不同的陰、陽配搭,形成六十四種不同的組合。 |
|||
八卦亦称八经卦,由三爻构成,分别是乾(天),兑(泽),离(火),震(雷),巽(风),坎(水),艮(山),坤(地)。 |
|||
六爻可以分為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而每一部分的三個「爻」以不同的陰、陽配搭,形成多種不同的組合,稱為卦。六爻由下而上解最下為:《初、二、三、四、五及上》,由三爻所生的卦「由上而下」為之(上卦)或「外卦」、在下方為之「下卦」或「內卦」。 |
|||
{{main|八卦}} |
|||
每一卦代表一種狀態或過程。 |
|||
==== 先天八卦图==== |
|||
亦有一個說法為伏羲氏所創先劃出三畫的爻出來再推出([[周易六十四卦列表#乾|-{乾}-]])、([[周易六十四卦列表#坤|坤]])、(震)、(離)、(巽)、(坎)、(艮)、(兌)的卦。 |
|||
[[File:Xinatantu.jpg<!--同一繪者的另一張圖The eight trigrams.jpg的卦向與前者明顯差異-->|thumb|250px|先天八卦(小圆)图]] |
|||
先天八卦源自:“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是故《易》逆数也。”《说卦第二章》 |
|||
後人以「[[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六十四卦」來解釋的卦的構成。[[太極]](☯)代表一,傳統的[[太極圖]]代表了陰陽互補;一分為二,分開了陰和陽,即是[[兩儀]];二分為四,即是[[四象]]:太陽、少陽、少陰、太陰;四分為八,即是八卦;兩個八卦相疊,即成八八六十四卦。但亦有學者指出歷史資料顯示,占筮的卦象,最早出現時便已經是六十四卦,反而八卦是後人的詮釋。 |
|||
==== 后天八卦图==== |
|||
=== 八卦 === |
|||
[[File:The eight trigrams b.jpg|thumb|250px|后天八卦图]] |
|||
{{main|八卦}} |
|||
下-{面}-的圖表列舉了八卦和六十四卦,並依據現代的[[二進制]],從最底的爻算起,以1代表陽,0代表陰。 |
|||
后天八卦源自“帝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致役乎坤,说言乎兑,战乎乾,劳乎坎,成言乎艮”。“萬物出乎震,震東方也。齊乎巽,巽東南也;齊也者,言萬物之絜齊也。離也者,明也,萬物皆相見,南方之卦也,聖人南面而聽天下,向明而治,蓋取諸此也。坤也者,地也,萬物皆致養焉,故曰:致役乎坤。兌,正秋也,萬物之所說也,故曰:說言乎兌。戰乎乾,乾西北之卦也,言陰陽相薄也。坎者水也,正北方之卦也,勞卦也,萬物之所歸也,故曰:勞乎坎。艮,東北之卦也。萬物之所成終而成始也,故曰:成言乎艮”。《说卦第五章》 |
|||
下-{面}-圖表列舉八卦符号名称及类象 |
|||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 |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 |
||
{| class="wikitable" |
{| class="wikitable" |
||
|+'''八卦 |
|+'''八卦''' |
||
!卦名 |
!卦名 |
||
!卦像 |
!卦像 |
||
第141行: | 第132行: | ||
!家族 |
!家族 |
||
!方位 |
!方位 |
||
!二進制 |
|||
!Unicode |
!Unicode |
||
|- |
|- |
||
|[[周易六十四卦列表#乾|-{乾}-]]||[[File:Trigramme2630 ☰.svg]]||天||健||父||西北||U+2630 |
|[[周易六十四卦列表#乾|-{乾}-]]||[[File:Trigramme2630 ☰.svg]]||天||健||父||西北||111||U+2630 |
||
|- |
|- |
||
|[[兑]]||[[File:Trigramme2631 ☱.svg]]||泽||悦||少女||西||U+2631 |
|[[兑]]||[[File:Trigramme2631 ☱.svg]]||泽||悦||少女||西||110||U+2631 |
||
|- |
|- |
||
|[[离]]||[[File:Trigramme2632 ☲.svg]]||火||丽||中女||南||U+2632 |
|[[离]]||[[File:Trigramme2632 ☲.svg]]||火||丽||中女||南||101||U+2632 |
||
|- |
|- |
||
|[[震]]||[[File:Trigramme2633 ☳.svg]]||雷||动||长男||东||U+2633 |
|[[震]]||[[File:Trigramme2633 ☳.svg]]||雷||动||长男||东||100||U+2633 |
||
|- |
|- |
||
|[[巽]]||[[File:Trigramme2634 ☴.svg]]||风||入||长女||东南||U+2634 |
|[[巽]]||[[File:Trigramme2634 ☴.svg]]||风||入||长女||东南||011||U+2634 |
||
|- |
|- |
||
|[[坎]]||[[File:Trigramme2635 ☵.svg]]||水||陷||中男||北||U+2635 |
|[[坎]]||[[File:Trigramme2635 ☵.svg]]||水||陷||中男||北||010||U+2635 |
||
|- |
|- |
||
|[[艮]]||[[File:Trigramme2636 ☶.svg]]||山||止||少男||东北||U+2636 |
|[[艮]]||[[File:Trigramme2636 ☶.svg]]||山||止||少男||东北||001||U+2636 |
||
|- |
|- |
||
|[[周易六十四卦列表#坤|坤]]||[[File:Trigramme2637 ☷.svg]]||地||顺||母||西南||U+2637 |
|[[周易六十四卦列表#坤|坤]]||[[File:Trigramme2637 ☷.svg]]||地||顺||母||西南||000||U+2637 |
||
|} |
|} |
||
</div> |
</div> |
||
第163行: | 第155行: | ||
=== 六十四卦 === |
=== 六十四卦 === |
||
{{main|六十四卦}} |
{{main|六十四卦}} |
||
{{main|周易六十四卦列表}} |
|||
六十四卦是八经卦重叠而成,爻從最底向上數,最底下稱為「初」,接著是「二、三、四、五」,最頂稱為「上」。另外,最頂兩爻代表「天」、中間兩爻代表「人」、最底兩爻代表「地」,也就是所謂的天地人三位一體。 |
|||
下图为邵子先天方图卦名列表 |
|||
{| border="1"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1" |
{| border="1"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1" |
||
第269行: | 第257行: | ||
|} |
|} |
||
六爻是從最底向上數的,最底下稱為「初」,接著是「二、三、四、五」,最頂稱為「上」。另外,最頂兩爻代表「天」、中間兩爻代表「人」、最底兩爻代表「地」,也就是所謂的天地人三位一體。 |
|||
==卦序== |
|||
六十四卦序有多种排法,因通行本六十四卦序出自《序卦传》,故流传最广影响深远。其它卦序则是不同时期的易学研究者按自己思想排列。 |
|||
=== 通行本卦序=== |
|||
《易經》(周易)以乾坤开篇,坎离结束上篇,咸恒开启下篇之首,既济、未济殿后,分上下两经。排列方法:“乾坤屯蒙需讼师,比小畜兮履泰否;同人大有谦豫随,蛊临观兮噬嗑贲;剥复无妄大畜颐,大过坎离三十备。咸恒遁兮及大壮,晋与明夷家人睽;蹇解损益夬姤萃,升困井革鼎震继;艮渐归妹丰旅巽,兑涣节兮中孚至;小过既济兼未济,是为下经三十四”。 |
|||
[[File:Fuxi8g.jpg|thumb|250px|先天八卦(方圆)图]] |
|||
=== 伏羲先天六十四卦序=== |
|||
“乾夬大有及大壮,小畜需兮大畜泰。 履兑和睽与归妹,中孚节兮损和临。 同人和革离与丰,家人既济贲明夷。 无妄随兮噬盍震,益和屯兮颐和复。 |
|||
:姤和大过鼎与恒,巽与井兮蛊和升。 讼与困兮未济解,涣与坎兮蒙和师。 遁和咸兮旅小过,渐和蹇兮艮和谦。 否和萃兮晋和豫,观和比兮剥和坤”。 |
|||
=== |
====卦序==== |
||
{{main|周易卦序数}} |
|||
“鍵(乾)一、妇(否)二、掾(遁)三、礼(履)四、讼五、同人六、无孟(无妄)七、狗(姤)八根(艮)九、泰蓄(大畜)十、剥十一、损十二、蒙十三、蘩(贲)十四、颐十五、箇(蛊)十六、赣(坎)十七、襦(需)十八、比十九、蹇二十、节二十一、既济二十二、屯二十三、井二十四、辰(震)二十五、泰(大)壮二十六、馀(豫)二十七、少(小)过二十八、归妹二十九、解三十、丰三十一、恒三十二、川(坤)三十三、柰(泰)三十四、嗛(谦)三十五、林(临)三十六、师三十七、明夷三十八、复三十九、登(升)四十、夺(兑)四十一、夬四十二、卒(萃)四十三、钦(咸)四十四、困四十五、勒(革)四十六、隋(随)四十七、泰(大)过四十八、罗(离)四十九、大有五十、溍(晋)五十一、旅五十二、乖(睽)五十三、未济五十四、筮盍(噬嗑)五十五、鼎五十六、筭(巽)五十七、少蓄(小畜)五十八、观五十九、渐六十、中复(孚)六十一、涣六十二、家人六十三、益六十四。” |
|||
卦序根据[[河图洛书]]和先后天八卦推衍而得,分上下两经。体现了“天圆地方”、“天动地静”的思想。 |
|||
=== |
===Unicode=== |
||
八卦符號收錄於Unicode 1.1,其以外之符號則被Unicode 4.0收錄。 |
|||
乾宮八卦,屬金。乾為天,天風垢。天山遁,大地否,風地觀,山地剝,火地晉,火天大有。 坎宮八卦,屬水。坎為水,水澤節,水雷屯,水火既濟,澤人革,雷火豐,地火明夷,地水師。 艮宮八卦,屬土。艮為山,山火賁,山天大畜,山澤損,火澤睽,天澤履,風澤中孚,風山漸。 震宮八卦,屬木。震為雷,雷地豫,雷水解,雷風恒,地風升,水風井,澤風大過,澤雷隨。 巽宮八卦,屬木。巽為風,風天小畜,風火家人,風雷益,天雷無妄,火雷噬嗑,山雷頤,山風蠱。 離宮八卦,屬火。離為火,火山旅,火風鼎,火水未濟,山水蒙,風水渙,天水訟,天火同人。 坤宮八卦,屬土。坤為地,地雷複,地澤臨,地天泰,雷天大壯,澤天夬,水天需,水地比。 兌宮八卦,屬金。兌為澤,澤水困,澤地萃,澤山咸,水山蹇,地山謙,雷山小過,雷澤歸妹 |
|||
該等符號被收錄於以下兩Unicode Block內: |
|||
== 筮法 == |
|||
=== 大衍筮法 === |
|||
[[File:Baigua.gif|thumb|300px|大衍筮法卦变示例,'''离'''变'''睽'''的例子]] |
|||
* Miscellaneous Symbols (U+2600–U+26FF): |
|||
大衍筮法是《易经》记载的唯一远古筮法,又称揲蓍法、蓍占,或称周易占法,其在《易经》占卦预测中有着不可动摇的的地位。在远古时代,龟卜和蓍占并重。宋代蔡沈说:“自夫子赞《易》,极著蓍卦之德,蓍重而龟书不传云。”孔子作易传,极力推崇蓍占的大衍筮法,龟卜的方法遂失传。先秦《左传》、《国语》中记载的二十多则先秦筮案,皆为大衍筮法。历史上治易大家如邵雍、朱熹等,均用此法。 |
|||
** 兩儀:U+268A (⚊) and U+268B (⚋) |
|||
** 四象:U+268C–U+268F (⚌ ⚍ ⚎ ⚏) |
|||
** 八卦:U+2630–U+2637 (☰ ☱ ☲ ☳ ☴ ☵ ☶ ☷) |
|||
* 易經六爻符號 (U+4DC0–U+4DFF): |
|||
** 六十四卦:U+4DC0–U+4DFF |
|||
{{Unicode chart Yijing Hexagram Symbols}} |
|||
大衍筮法推衍过程依据《系辞》第九章:“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扐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 “是故四营而成易,十有八变而成卦”。 |
|||
== 易與二進制 == |
|||
准备:取著草五十根(可用火柴棍、竹棍等代替),抽出一根不用,占筮时只用余下的四十九根。 |
|||
中国有广为流传的观点认为现代[[计算机]]的[[二进制]]来自于中国的八卦,但这早已被证明是一个神话。对这一错误,郭书春在《古代世界数学泰斗刘徽》一书461页指出:“中国有所谓《周易》创造了二进制的说法,至于[[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莱布尼茨]]受《周易》八卦的影响创造二进制并用于计算机的神话,更是广为流传。事实是,莱布尼兹先发明了二进制,后来才看到传教士带回的宋代学者重新编排的《周易》八卦,并发现八卦可以用他的二进制来解释。”因此,并不是莱布尼茨看到阴阳八卦才发明二进制。梁宗巨著《数学历史典故》一书14~18页对这一历史公案有更加详尽考察,想进一步了解者可参考。<ref>[http://my.hoopchina.com/book/blog/2460513.html 数学科普:常识性谬误令人忧]</ref> |
|||
二进制本身具有加减乘除计算,有二进制与十进制等其他进制的换算等等。二进制与阴阳八卦截然不同,阴阳八卦根本没有加减乘除运算,没有与其他进制的换算。把仅仅表面上类似的阴阳八卦当成二进制,实际上犯了大物理学家[[费曼]]所说的[[草包族科学]]的谬误。 |
|||
一变: 将四十九根著草茎任意分为左右两份(一说其中每组最少或为六根、或为一根)。 从右边部分取出一根(策),夹于右手小指、无名指间。 将右边部分剩下的策,每四策一组分之。数到最后,或余一策、或余二策、三策、四策,把余策夹在无名指与中指之中。 将左边的部分四策一组分数之,数到最后余一至四策,将这些余策夹在中指与食指间。 把指间所夹之策合起来放到一旁。 以上为一变,所余著草或为四十或四十四根。 |
|||
在十八世纪初[[德国]][[哲学家]]、[[数学家]][[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莱布尼茨]]以二進制解讀易經的六十四卦。莱布尼茨在《致德雷蒙信》中指出,易经中的六十四卦图形,恰恰与他在二十多年前发明的二进制计数法相类似:阴爻-- 可以用0表示,阳爻—可以用1表示。 |
|||
二变: 把一变所余之策四十或四十四再任意分成两份,其余操作步骤同前。 所余著草数或为三十二,或三十六、或四十。 |
|||
三变: 将二变所余著草数或三十二,或三十六、或四十任意分成两份。其余操作步骤仍然同前。 以上为三变,最后所余著草数或为二十四,或为二十八,或三十二,或三十六。以四除,其数或六,或七,或八,或九。以七九为阳爻,用“—”表示,六八为阴爻,用“--”表示。 这样,一个卦的初爻便产生了。 |
|||
重复一至三变步骤,可以求得二爻三爻至六爻,共十八次,“十有八变而成卦”。 六七八九中个数中,六为太阴、七为少阳、八为少阴、九为太阳。以六九求变爻,所谓“七八不变六九变”。 |
|||
=== 金钱筮法=== |
|||
即金钱代蓍法,火珠林法,是用三枚铜钱代替五十根蓍草以筮卦的方法。据说为京房所创,由于其法简便,在民间广为流传。 |
|||
三枚古铜钱,有字的一面为正面,另一面为反面。用双手捧着三枚铜钱,摇晃几下,抛掷在桌面上。这时,铜钱的正反面会有四种组合即:三个正面,三个反面,两正一反,一正两反。凡三个反面为老阳,相当于揲蓍起卦法的“九”,称之为“重”,在纸上记作“0”。三个正面为老阴,相当于“六”,称之为“交”,记作“×”。两正一反为少阳,相当于“七”,称之为“单”,记作“、”。一正两阴反为少阴,相当于“八”,称之为“拆”,记作“、、”。抛掷六次,每次成为一爻,摇六次而成卦。第一次抛掷铜钱所成的爻为初爻,第二次为二爻,依次为三爻、四爻、五爻、上爻。按“七八不变六九变”原则求变卦。 |
|||
==流傳與學派== |
|||
{{main|易学}} |
|||
秦统一六国后,为加强思想控制,实行[[焚书坑儒]]:“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所不去者,医书、卜筮、种树之书。”《易经》得以逃过浩劫。 |
|||
汉初承秦制立博士官数十人,博士官即官设的学问师、教导师。汉武帝建元五年春,援[[公孙弘]]之建议,置诗、书、易、礼、春秋五经博士,易学地位因此得以确立。 |
|||
几千年来中国古代易学史基本上沿着“两派六宗”<ref>《四库全书总目》将易学分为“两派六宗”</ref>之路发展,两派,就是象数派和义理派;六宗,一为占卜宗(太卜遗法),二为禨祥宗([[京房]]、焦赣论机祥),三为造化宗([[陈抟]]、[[邵雍]]穷造化),四为老庄宗([[王弼]]黜象数),五为儒理宗(胡援、[[程颐]]阐儒理,实际应为程颐、[[宋濂]]),六为史事宗([[李光地]]、杨万里参史实)。 |
|||
综观历史,《易经》不仅影响了整个中国专制社会,而且也传播并影响了亚洲日本、朝鲜、越南等国以及欧美大陆。 |
|||
明末,法国传教士[[金尼阁]](Nicolas Trigault)于1626年将《周易》翻译成拉丁文传播到西方世界,拉开了《易经》西传序幕。 |
|||
== 近代研究 == |
|||
在近五十年,出現了新的《易經》歷史研究,西方和中國的學者根據商、周朝的占卜用的獸骨和龜甲上的[[甲骨文]],[[青銅器]]上的[[鐘鼎文]]以及其它史料研究。1973年,[[湖南]][[長沙]]的[[西漢]][[馬王堆]]出土了將近完整的、公元前二世紀的《易經》、《[[道德經]]》和其它書籍,是現存《易經》的最早版本,並包含了以前一直被認為是孔子所著的〈繫辭傳〉上、下,但並不包括《十翼》其它的部分。 |
|||
當代的學者懷疑周文王、孔子並非《易經》的全部作者,部分學者更認為六十四卦的概念比八卦更早形成。學者比較過長沙馬王堆出土的《易經》和周朝的鐘鼎文之後,認為《周易》不是周文王一人所著,最可能的成書日期應是[[西周]]後期,大約公元前九世紀末。現時一般認為《易經》是集體創作,《周易》的起源並非任何一個傳說或歷史人物的著作,而是西周時期占筮用的文字編纂而成。 |
|||
== 易與二進制之谬 == |
|||
广为流传的观点认为现代[[计算机]]的[[二进制]]来自于中国的八卦,但这早已被证明是一个神话。 |
|||
[[File:Zhuhdt.jpg|thumb|300px|朱子小横图]] |
|||
十八世纪初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以二进制解读易经,显然是受了朱熹自造先天横图的影响,事实上横图系[[朱熹]]肢解邵雍小圆图和先天八卦(方圆)图而来,与先天易理不符。 |
|||
[[File:Xinatantu.jpg|thumb|250px|邵子先天小圆图]] |
|||
邵子先天八卦图(合方圆两图为一)是有“加进递增”与“分列递减”两种概念﹐ 即“长大为小皆自下而上(方图)﹐分大为小皆自上而下(圆图)”。因朱熹当年无法理解其意,所以莱布尼茨试图用二进制附会方圆图,茫然不知所措也在情理之中。 |
|||
郭书春在《古代世界数学泰斗刘徽》一书461页指出:“中国有所谓《周易》创造了二进制的说法,至于[[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莱布尼茨]]受《周易》八卦的影响创造二进制并用于计算机的神话,更是广为流传。事实是,莱布尼兹先发明了二进制,后来才看到传教士带回的宋代学者重新编排的《周易》八卦,并发现八卦可以用他的二进制来解释。”因此,并不是莱布尼茨看到阴阳八卦才发明二进制。梁宗巨著《数学历史典故》一书14~18页对这一历史公案有更加详尽考察,想进一步了解者可参考。<ref>[http://my.hoopchina.com/book/blog/2460513.html 数学科普:常识性谬误令人忧]</ref> |
|||
{{fact|二进制本身具有加减乘除计算,有二进制与十进制等其他进制的换算等等。二进制与阴阳八卦截然不同,阴阳八卦根本没有加减乘除运算,没有与其他进制的换算。把仅仅表面上类似的阴阳八卦当成二进制,实际上犯了大物理学家[[费曼]]所说的[[草包族科学]]的谬误}} |
|||
在十八世纪初[[德国]][[哲学家]]、[[数学家]][[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莱布尼茨]]以二進制附会易經的六十四卦。莱布尼茨在《致德雷蒙信》中指出,易经中的六十四卦图形,恰恰与他在二十多年前发明的二进制计数法相类似:阴爻-- 可以用0表示,阳爻—可以用1表示。 |
|||
{| |
{| |
||
第354行: | 第297行: | ||
|} |
|} |
||
* 莱布尼茨又说以0和1二数可以表示万物,一如易经中阴爻--,阳爻-生生不息,滋生万物。 |
* 莱布尼茨又说以0和1二数可以表示万物,一如易经中阴爻--,阳爻-生生不息,滋生万物。<ref>莱布尼茨所讲以0和1二数表示万物和易经六十四卦并无关系。</ref> |
||
** 000000 为六十四卦中的坤坤; |
** 000000 为六十四卦中的坤坤; |
||
** 000100 为六十四卦中的坤震; |
** 000100 为六十四卦中的坤震; |
||
第360行: | 第303行: | ||
* 莱布尼茨还进一步[[附会]]八卦表示上帝七日创造世界,坤 000:为天地洪荒,万物皆空;第一日:艮 001 为上帝造天,第二日:坎 010 为天地同在……第七日-{乾}- 111:乃万物具备,是为主安息日。{{fn|1}} |
* 莱布尼茨还进一步[[附会]]八卦表示上帝七日创造世界,坤 000:为天地洪荒,万物皆空;第一日:艮 001 为上帝造天,第二日:坎 010 为天地同在……第七日-{乾}- 111:乃万物具备,是为主安息日。{{fn|1}} |
||
==Unicode== |
|||
八卦符號收錄於Unicode 1.1,其以外之符號則被Unicode 4.0收錄。 |
|||
該等符號被收錄於以下兩Unicode Block內: |
|||
* Miscellaneous Symbols (U+2600–U+26FF): |
|||
** 兩儀:U+268A (⚊) and U+268B (⚋) |
|||
** 四象:U+268C–U+268F (⚌ ⚍ ⚎ ⚏) |
|||
** 八卦:U+2630–U+2637 (☰ ☱ ☲ ☳ ☴ ☵ ☶ ☷) |
|||
* 易經六爻符號 (U+4DC0–U+4DFF): |
|||
** 六十四卦:U+4DC0–U+4DFF |
|||
{{Unicode chart Yijing Hexagram Symbols}} |
|||
== 參見 == |
== 參見 == |
||
第385行: | 第314行: | ||
== 参考文献 == |
== 参考文献 == |
||
* (美)罗特斯坦 著,李晓东 译,《心灵的标符:音乐与数学的内在生命——大美译丛》,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年,ISBN 978-7-206-03821-1 |
|||
* 刘正 杨冰 《推卦易知录—<周易>通说》河北人民出版社,1989年,isbn7-202-00411-9/B.37 |
|||
* (美)罗特斯坦 著,李晓东 译,《心灵的标符:音乐与数学的内在生命—大美译丛》,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年,ISBN 978-7-206-03821-1 |
|||
* [[刘大钧]],《周易概论》,齐鲁书社,1988年,ISBN 753330053 |
* [[刘大钧]],《周易概论》,齐鲁书社,1988年,ISBN 753330053 |
||
* [[南怀瑾]],《易经繫传别讲》,中国世界语出版社,1996年,ISBN 7-5052-0181-6 |
* [[南怀瑾]],《易经繫传别讲》,中国世界语出版社,1996年,ISBN 7-5052-0181-6 |
||
* 《[[周礼]]》 |
* 《[[周礼]]》 |
||
* 司馬遷,《[[史记]]》 |
* 司馬遷,《[[史记]]》 |
||
* [[邵雍]]《皇极经世书》 |
|||
* [[朱谦之]],《中国哲学对欧洲的影响》第二章{{〈}}中国哲学与启明运动{{〉}},河北人民出版社,ISBN 7-202-02560-4 |
* [[朱谦之]],《中国哲学对欧洲的影响》第二章{{〈}}中国哲学与启明运动{{〉}},河北人民出版社,ISBN 7-202-02560-4 |
||
* [[高亨]],《周易古經通說》,華正書局有限公司,2005年2月1日,ISBN 978-957-580-109-0 |
* [[高亨]],《周易古經通說》,華正書局有限公司,2005年2月1日,ISBN 978-957-580-109-0 |
||
第397行: | 第324行: | ||
* [[高亨]],《周易大傳今注》 |
* [[高亨]],《周易大傳今注》 |
||
* 「程氏易學三書」:《易學新探》、《易辭新詮》、《易學新論》 ([[程石泉]]) |
* 「程氏易學三書」:《易學新探》、《易辭新詮》、《易學新論》 ([[程石泉]]) |
||
* 李雪勤:《初始清华简》(上海:中西书局,2013) |
|||
== 研究書目 == |
== 研究書目 == |
||
* 孙振声《易经入门》(文化艺术出版社,1988)。 |
|||
* 李學勤:《周易溯源》(成都:巴蜀書社,2006)。 |
* 李學勤:《周易溯源》(成都:巴蜀書社,2006)。 |
||
* 李鏡池:《周易探源》(北京:中華書局,1987)。 |
* 李鏡池:《周易探源》(北京:中華書局,1987)。 |
||
第406行: | 第331行: | ||
* 邢文:《帛書周易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
* 邢文:《帛書周易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
||
* 朱伯崑:《易學哲學史》(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6-)。 |
* 朱伯崑:《易學哲學史》(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6-)。 |
||
*金景芳:《周易讲座》(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
|||
*廖名春:《<周易>经传与易学史新论》(济南:齐鲁书社,2001) |
|||
*刘大均:《周易概论》(成都:巴蜀书社,2010)。 |
|||
*张政烺:《张政烺论易丛稿》(北京:中华书局,2011)。 |
|||
*任国杰:《童子问易》(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
|||
*刘纲纪:《<周易>美学》(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
|||
*蔡尚思:《十家论易》(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
|||
== 外部链接 == |
== 外部链接 == |
||
第423行: | 第341行: | ||
** [http://ctext.org/book-of-changes/zh?en=on 中英文對照版] |
** [http://ctext.org/book-of-changes/zh?en=on 中英文對照版] |
||
* [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467&forepage=2 易經哲學] - (《中華百科全書》) |
* [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467&forepage=2 易經哲學] - (《中華百科全書》) |
||
* [http://www.iching.com.my/index-ch.html 马来西亚易经网] |
|||
*李學勤:[http://big.hi138.com/zhexue/zhongguozhexue/200807/87884.asp 〈出土文物與《周易》研究〉](2008) |
|||
* [http://staticlake.appspot.com/iching/index.html 易经六十四卦] |
|||
*李零:[http://www.guancha.cn/LiLing/2014_06_23_237530_s.shtml 〈《周易》是本什么样的书〉](2014) |
|||
* [http://guji.artx.cn/Article/695.html 周易] |
|||
* [http://tansuo.cntv.cn/humanities/yijingdeaomi/videopage/index.shtml 易经的奥秘] - [[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 |
* [http://tansuo.cntv.cn/humanities/yijingdeaomi/videopage/index.shtml 易经的奥秘] - [[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 |
||
** {{Youtube|yh-VjluS7t4|易经的奥秘 (一) 何为易经|link=no}}(百家讲坛官方频道) |
** {{Youtube|yh-VjluS7t4|易经的奥秘 (一) 何为易经|link=no}}(百家讲坛官方频道) |
||
** {{Youtube|PX5tCTcVvJQ|易经的奥秘(十三)易经与家庭|link=no}}(百家讲坛官方频道) |
** {{Youtube|PX5tCTcVvJQ|易经的奥秘(十三)易经与家庭|link=no}}(百家讲坛官方频道) |
||
* [http://wisdomfish2jsf2.appspot.com/iching/BaGua.jsf 易經易卦查詢器] 大智若魚 |
|||
* [http://en.infinitao.com I Ching english/french web edition] |
|||
* [http://yijing.cdict.info 易經查詢系統] 易經古籍快速交互查詢 |
|||
* [http://pan.baidu.com/s/1vNt6R 思维易图] |
|||
{{-}} |
{{-}} |
2014年9月9日 (二) 06:09的版本
易经 | |
---|---|
全名:《易經》 | |
[[File:|frameless]] | |
其他名称 | 《周易》 |
作者 | 伏羲 |
类型 | 五经、十三经 |
语言 | 上古汉语 文字:上古汉语 |
成书年代 | 大約在西周時期 |
發行信息 | |
连载状态 | 原書篇數:以「卦」組成,共有六十四卦 |
出版地點 | 中国 |
《易經》是中國最古老的文獻之一,並被儒家尊為「五經」之首;上古三大奇書:《黄帝內經》、《易經》、《山海經》。《易經》以一套符號系統來描述狀態的簡易、變易、不易,表現了中國古典文化的哲學和宇宙觀。它的中心思想,是以陰陽的交替變化描述世間萬物。
《易經》最初用於占卜,但它的影響遍及中國的哲學、宗教、醫學、天文、算术、文學、音樂、藝術、軍事和武術等各方面。自從十七世紀開始,《易經》也被介绍到西方。
《易》原有三種版本:《连山》、《归藏》和《周易》[1],但《连山》和《归藏》已經失传,一般所稱《易經》即源於〈周易〉發展而來。
《易經》包括狹義的〈周易〉與〈易傳〉。〈周易〉分為《上經》三十卦,《下經》三十四卦,相傳是依循周文王主編《易》的著述而來,成書大約在西周時期。由於隨時代演變,〈周易〉文字含義到了春秋戰國時代已經不便讀懂,因此春秋戰國時代的人物撰寫了〈彖傳〉(上下兩篇)、〈象傳〉(上下兩篇)、〈繫辭傳〉(上下兩篇)、〈文言傳〉、〈序卦傳〉、〈說卦傳〉、〈雜卦傳〉等篇章用以闡述、解釋〈周易〉,統稱「十翼」,後世又稱為〈易傳〉列入《易經》。《易傳》相傳為孔子所作[2],但也有學者認為是集體創作。
名字的由來
《易經》或「周易」,在幾種較早期的文獻(例如《論語》、《莊子》、《左傳》等)稱為《易》。
易
「易」有幾種解釋:
- 必须指出,理解西周之“易”,理当以西周礼乐制度的变革为条件。礼指“从容之节”,易即雅乐,都是统治阶级驾驭黎民百姓,维护宗法制度的手段和工具。《周易》保存了西周钟鼓“交响乐”的框架规制,钟鸣鼎食在西周的底层社会是难以想象的。
- 日月為易,象徵陰陽。取自东汉魏伯阳《周易参同契》
- 日出為易。陳鼓應認為這個意思,也是「乾」的本義。
- 易是占卜之名。
- 變易、變化的意思,指天下萬物是常變的,故此《周易》是教導人面對變易的書。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的,思维反映存在,所以思维也应当是不断变化的,与时俱进的,即天人合一。
- 交易,亦即陰消陽長、陽消陰長的相互變化。如一般的太極圖所顯示的一樣。
- 『易』即是「道」,恆常的真理,即使事物隨著時空變幻,恆常的道不變。
- 《繫辭傳》:「生生之謂易」。(生生不息,義似「生命的意義在創造宇宙繼起之生命」,體會生命之美、日新又新。)
- 简易,简约。
- 不易,不变,变化是现象,不变是规律。
三易、周易
東漢鄭玄的著作《易論》認為「易一名而含三義:易簡一也;變易二也;不易三也。」這句話總括了易的三種意思:「簡易」、「變易」和「恆常不變」。即是說宇宙的事物存在狀能的是:
- 順乎自然的,表現出易和簡兩種性質;[3]
- 時時在變易之中;
- 又保持一種恆常。
如《詩經》所說「日就月將」或「如月之恆,如日之升」,日月的運行表現出一種非人為的自然,這是簡易;其位置、形狀卻又時時變化,這是變易;然而總是東方出、西方落這是「不易」。
在《周禮》「太卜」的記載中,亦有《三易》的說法;
《周禮‧春官大卜》:“掌三易之法,一曰連山,二曰歸藏,三曰周易。其經卦皆八,其別皆六十有四。”
- 《連山》據傳是伏羲氏或神農氏所創的易,成書於夏朝[4]。《連山》易以“艮”卦為首,“象山之出雲連連不絕”。
- 黃帝時代的《易》為《歸藏》易[5],殷商朝代用以占筮。《歸藏》易以坤卦為主,“萬物莫不歸藏於其中”。
- 「周易」相傳為周文王所創[6],盛行於周朝。周易則以乾卦、坤卦為開始。
「周易」之名最早見於《周禮》(原稱《周官》,約成書在戰國時代)。
《周易》一名有幾種不同的解釋:
三易之中,“連山易”與“歸藏易”已經失傳,《漢書‧藝文志》並未列出。只有「周《易》」流傳下來。
易經
《易經》的「經」是指經典的著作。儒家奉《周易》、《尚書》、《詩經》、《禮記》、《春秋》為《五經》。如同前文所說,「經」是後來為了尊稱這些書,而加上的稱呼,原來《五經》只稱為《易》、《詩》、《書》、《禮》、《春秋》。[來源請求]
歷史
傳統的說法
周易的成書時間歷來颇多爭論。傳說遠古的伏羲創八卦、夏禹將其擴充為六十四卦,六十四卦被記載在《連山》一書,《連山》以「艮」為第一卦。到了商朝,六十四卦的次序被重新排列,被記載在《歸藏》一書,以「坤」為第一卦。
依據司馬遷《史記》的記「文王拘而演周易」,後人因此認為《易經》是商朝末年、西周之初的時候確立,是周文王奠定了《易經》以「乾」為第一卦,並為每一卦寫下「卦辭」(卦象的解釋)。周文王之子、周武王之弟周公旦則被認為是「爻辭」(每一爻的解釋)的創立者。卦辭和爻辭的內容不單影響周朝的歷史,也影響到「詩經」的文學風格。
易傳
根據《史记》,春秋時期孔子對《周易》有所闡述與解釋,參與了〈彖傳〉(上下兩篇)、〈象傳〉(上下兩篇)、〈繫辭傳〉(上下兩篇)、〈文言傳〉、〈序卦傳〉、〈說卦傳〉、〈雜卦傳〉等篇章的編輯[2]。共有十篇,稱為「十翼」。
到了漢武帝以後,「十翼」被稱為《易傳》,並被列為《易經》的一部分。
《易傳》相傳為孔子所作,但也有學者認為是集體創作。宋代歐陽修提出《易傳》不是同一人所作。清初學者惠棟说:“栋四世咸通汉学,以汉犹近古,去圣未远故也。《诗》、《礼》毛、郑,《公羊》何休,传注具存;《尚书》、《左传》,伪孔氏全采马、王,杜元凯根本贾、服;唯《周易》一经,汉学全非。”[7]。當代的學者認為《易傳》裏面的篇章最早出現於中国戰國時期,但亦有部分篇章是西漢年代所著。
近代研究
在近五十年,出現了新的《易經》歷史研究,西方和中國的學者根據商、周朝的占卜用的獸骨和龜甲上的甲骨文,青銅器上的鐘鼎文以及其它史料研究。1973年,湖南長沙的西漢馬王堆出土了將近完整的、公元前二世紀的《易經》、《道德經》和其它書籍,是現存《易經》的最早版本,並包含了以前一直被認為是孔子所著的〈繫辭傳〉上、下,但並不包括《十翼》其它的部分。
當代的學者懷疑周文王、孔子並非《易經》的全部作者,部分學者更認為六十四卦的概念比八卦更早形成。學者比較過長沙馬王堆出土的《易經》和周朝的鐘鼎文之後,認為《周易》不是周文王一人所著,最可能的成書日期應是西周後期,大約公元前九世紀末。現時一般認為《易經》是集體創作,《周易》的起源並非任何一個傳說或歷史人物的著作,而是西周時期占筮用的文字編纂而成。
流傳與學派
相傳秦始皇焚書坑儒之时,李斯將《周易》列入醫術占卜之書而得以幸免。之後各個朝代都有人研究《周易》,包括漢代的京房、鄭玄,魏晋時代的王弼,唐代的陸德明、李鼎祚、孔穎達,宋代的邵雍、程頤、朱熹等等。
《周易註疏》--曹魏王弼(卦辭、爻辭、彖、象、文言)、東晉韓康伯(繫辭、說卦、序卦、雜掛)註《周易注》[8];唐孔穎達(574-648)疏《周易正義》十卷。五經正義、十三經注疏之一。
宋代興起了易圖的研究,像廣為人知的河圖、洛書、先天八卦圖、後天八卦圖、太極圖(含陰陽魚的圓形圖案)等,都是《易經》原著中所無、後人根據對《易經》的理解添加進去的。
歷代研究周易的大致可分為两個學派:義理派和象數派。義理派強調從八卦和六十四卦的卦名的涵義來解釋卦爻象和卦辭、爻辭。象數派注重從八卦所象徵的物象來解釋卦爻象和卦辭、爻辭。亦有人認為義理派發掘周易的哲學價值,象數派則著重將周易用於占卜。前者如王弼、程颐,后者如京房、邵雍。
明代末年,《易經》被傳教士翻譯並傳播到西方。十七世紀末,德國哲學家及數學家莱布尼茨因漢學大師布維(Joachim Bouvet,漢名白晉,1662年-1732年)的介紹、更將《易經》以二進制解釋。現在無論中國大陸、台灣和西方各國都有不少人研究《易經》。
根據江弘遠《京房易學流變考》一書,自從《京氏易傳》出現後,受朱熹、惠棟,以及《四庫總目提要》的推波助瀾,均認為此書及其條例是出自京房本人之手。本書以沈延國論點加以延伸,確定京房是以十二辟卦所統領的六十卦反復配六十鐘律,八宮卦、納甲、納音則是由荀爽、虞翻、干寶等另一非京氏易學流派演變而來[9],從《京氏易傳》出現後,遂取代京房原有的模式。
結構
易經的內容以「卦」組成,共有六十四卦。每一卦由六層組成,每一層稱為「爻」(yao2)。每一爻以一條長的橫線「—」代表陽,稱為「陽爻」;或以兩條斷開的橫線「--」代表陰,稱為「陰爻」。從最底層數起,總共有六爻,而六爻以不同的陰、陽配搭,形成六十四種不同的組合。
六爻可以分為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而每一部分的三個「爻」以不同的陰、陽配搭,形成多種不同的組合,稱為卦。六爻由下而上解最下為:《初、二、三、四、五及上》,由三爻所生的卦「由上而下」為之(上卦)或「外卦」、在下方為之「下卦」或「內卦」。
每一卦代表一種狀態或過程。
亦有一個說法為伏羲氏所創先劃出三畫的爻出來再推出(乾)、(坤)、(震)、(離)、(巽)、(坎)、(艮)、(兌)的卦。
後人以「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六十四卦」來解釋的卦的構成。太極(☯)代表一,傳統的太極圖代表了陰陽互補;一分為二,分開了陰和陽,即是兩儀;二分為四,即是四象:太陽、少陽、少陰、太陰;四分為八,即是八卦;兩個八卦相疊,即成八八六十四卦。但亦有學者指出歷史資料顯示,占筮的卦象,最早出現時便已經是六十四卦,反而八卦是後人的詮釋。
八卦
下面的圖表列舉了八卦和六十四卦,並依據現代的二進制,從最底的爻算起,以1代表陽,0代表陰。
卦名 | 卦像 | 自然 | 性情 | 家族 | 方位 | 二進制 | Unicode |
---|---|---|---|---|---|---|---|
乾 | 天 | 健 | 父 | 西北 | 111 | U+2630 | |
兑 | 泽 | 悦 | 少女 | 西 | 110 | U+2631 | |
离 | 火 | 丽 | 中女 | 南 | 101 | U+2632 | |
震 | 雷 | 动 | 长男 | 东 | 100 | U+2633 | |
巽 | 风 | 入 | 长女 | 东南 | 011 | U+2634 | |
坎 | 水 | 陷 | 中男 | 北 | 010 | U+2635 | |
艮 | 山 | 止 | 少男 | 东北 | 001 | U+2636 | |
坤 | 地 | 顺 | 母 | 西南 | 000 | U+2637 |
六十四卦
坤(地) |
艮(山) |
坎(水) |
巽(風) |
震(雷) |
離(火) |
兌(泽) |
乾(天) |
←上卦 ↓下卦 |
---|---|---|---|---|---|---|---|---|
11.地天泰 |
26.山天大畜 |
5.水天需 |
9.風天小畜 |
34.雷天大壯 |
14.火天大有 |
43.泽天夬 |
1.乾為天 |
乾(天) |
19.地泽臨 |
41.山泽損 |
60.水泽節 |
61.風泽中孚 |
54.雷泽歸妹 |
38.火泽睽 |
58.兌為泽 |
10.天泽履 |
兌(泽) |
36.地火明夷 |
22.山火賁 |
63.水火既济 |
37.風火家人 |
55.雷火丰 |
30.離為火 |
49.泽火革 |
13.天火同人 |
離(火) |
24.地雷復 |
27.山雷頤 |
3.水雷屯 |
42.風雷益 |
51.震為雷 |
21.火雷噬嗑 |
17.泽雷随 |
25.天雷无妄 |
震(雷) |
46.地風升 |
18.山風蠱 |
48.水風井 |
57.巽為風 |
32.雷風恒 |
50.火風鼎 |
28.泽風大過 |
44.天風姤 |
巽(風) |
7.地水師 |
4.山水蒙 |
29.坎為水 |
59.風水渙 |
40.雷水解 |
64.火水未济 |
47.泽水困 |
6.天水訟 |
坎(水) |
15.地山謙 |
52.艮為山 |
39.水山蹇 |
53.風山漸 |
62.雷山小過 |
56.火山旅 |
31.泽山咸 |
33.天山遯 |
艮(山) |
2.坤為地 |
23.山地剥 |
8.水地比 |
20.風地观 |
16.雷地豫 |
35.火地晋 |
45.泽地萃 |
12.天地否 |
坤(地) |
六爻是從最底向上數的,最底下稱為「初」,接著是「二、三、四、五」,最頂稱為「上」。另外,最頂兩爻代表「天」、中間兩爻代表「人」、最底兩爻代表「地」,也就是所謂的天地人三位一體。
卦序
卦序根据河图洛书和先后天八卦推衍而得,分上下两经。体现了“天圆地方”、“天动地静”的思想。
Unicode
八卦符號收錄於Unicode 1.1,其以外之符號則被Unicode 4.0收錄。
該等符號被收錄於以下兩Unicode Block內:
- Miscellaneous Symbols (U+2600–U+26FF):
- 兩儀:U+268A (⚊) and U+268B (⚋)
- 四象:U+268C–U+268F (⚌ ⚍ ⚎ ⚏)
- 八卦:U+2630–U+2637 (☰ ☱ ☲ ☳ ☴ ☵ ☶ ☷)
- 易經六爻符號 (U+4DC0–U+4DFF):
- 六十四卦:U+4DC0–U+4DFF
易經六十四卦符號 Yijing Hexagram Symbols[1] Unicode Consortium 官方碼表(PDF) |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A | B | C | D | E | F | |
U+4DCx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U+4DDx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U+4DEx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U+4DFx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註釋
|
易與二進制
中国有广为流传的观点认为现代计算机的二进制来自于中国的八卦,但这早已被证明是一个神话。对这一错误,郭书春在《古代世界数学泰斗刘徽》一书461页指出:“中国有所谓《周易》创造了二进制的说法,至于莱布尼茨受《周易》八卦的影响创造二进制并用于计算机的神话,更是广为流传。事实是,莱布尼兹先发明了二进制,后来才看到传教士带回的宋代学者重新编排的《周易》八卦,并发现八卦可以用他的二进制来解释。”因此,并不是莱布尼茨看到阴阳八卦才发明二进制。梁宗巨著《数学历史典故》一书14~18页对这一历史公案有更加详尽考察,想进一步了解者可参考。[10]
二进制本身具有加减乘除计算,有二进制与十进制等其他进制的换算等等。二进制与阴阳八卦截然不同,阴阳八卦根本没有加减乘除运算,没有与其他进制的换算。把仅仅表面上类似的阴阳八卦当成二进制,实际上犯了大物理学家费曼所说的草包族科学的谬误。
在十八世纪初德国哲学家、数学家莱布尼茨以二進制解讀易經的六十四卦。莱布尼茨在《致德雷蒙信》中指出,易经中的六十四卦图形,恰恰与他在二十多年前发明的二进制计数法相类似:阴爻-- 可以用0表示,阳爻—可以用1表示。
- 莱布尼茨又说以0和1二数可以表示万物,一如易经中阴爻--,阳爻-生生不息,滋生万物。[11]
- 000000 为六十四卦中的坤坤;
- 000100 为六十四卦中的坤震;
- 111111 为六十四卦中的乾乾;
參見
註解
- ^ 《周禮‧春官‧大卜》:「掌三易之法,一曰連山。二曰歸藏,三曰周易。其經卦皆八,其別皆六十有四。」
- ^ 2.0 2.1 《史记·孔子世家》曰:“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繫》《象》《说卦》《文言》。”
- ^ 參看《周易.繫辭傳.上》把「易」的性質歸屬於「乾」,把「簡」的性質歸屬於「坤」。
- ^ 《山海經》中說“伏羲得《河圖》,夏人因之,曰《連山》”。
- ^ 《周禮》鄭玄注引杜子春云:“連山,宓戲;歸藏,黃帝。”
- ^ 《周易正義》:“文王作《易》之時,正在羑裏,周德未興,猶是殷世也,故題周別於殷。以此文王所演故謂《周易》。其《周書》、《周禮》,題周以別余代。”西漢司馬遷《史记》:「西伯拘羑里,演周易」。
- ^ 《松崖文钞》卷一《上制军尹元长先生书》
- ^ 樓宇烈,袁宏與東晉玄學,收入《國學研究(第一卷)》,67-92頁,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3.3
- ^ 《四库提要》称“发挥汉儒之学,以荀爽,虞翻为主,而参以郑康成、宋咸、干宝诸家之说,皆融会其义,自为注而自疏之。”
- ^ 数学科普:常识性谬误令人忧
- ^ 莱布尼茨所讲以0和1二数表示万物和易经六十四卦并无关系。
参考文献
- (美)罗特斯坦 著,李晓东 译,《心灵的标符:音乐与数学的内在生命——大美译丛》,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年,ISBN 978-7-206-03821-1
- 刘大钧,《周易概论》,齐鲁书社,1988年,ISBN 753330053
- 南怀瑾,《易经繫传别讲》,中国世界语出版社,1996年,ISBN 7-5052-0181-6
- 《周礼》
- 司馬遷,《史记》
- 朱谦之,《中国哲学对欧洲的影响》第二章《中国哲学与启明运动》,河北人民出版社,ISBN 7-202-02560-4
- 高亨,《周易古經通說》,華正書局有限公司,2005年2月1日,ISBN 978-957-580-109-0
- 高亨,《周易古經今注》
- 高亨,《周易大傳今注》
- 「程氏易學三書」:《易學新探》、《易辭新詮》、《易學新論》 (程石泉)
研究書目
- 李學勤:《周易溯源》(成都:巴蜀書社,2006)。
- 李鏡池:《周易探源》(北京:中華書局,1987)。
- 金谷治:于時化譯:《易的占筮與義理》(濟南:齊魯書社,1990)。
- 邢文:《帛書周易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 朱伯崑:《易學哲學史》(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6-)。
外部链接
-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易經》全文
- 易經哲學 - (《中華百科全書》)
- 马来西亚易经网
- 易经六十四卦
- 周易
- 易经的奥秘 - 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
- YouTube上的易经的奥秘 (一) 何为易经(百家讲坛官方频道)
- YouTube上的易经的奥秘(十三)易经与家庭(百家讲坛官方频道)
- 易經易卦查詢器 大智若魚
- I Ching english/french web edition
- 易經查詢系統 易經古籍快速交互查詢
- 思维易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