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梅县话:修订间差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无编辑摘要
客家帝国留言 | 贡献
无编辑摘要
第1行: 第1行:
{{Pathnav|語言|漢藏語系|漢語族|客家語|frame=1}}
{{Pathnav|語言|漢藏語系|漢語族|客家語|frame=1}}
{{Infobox Language
{{Infobox Language
|name= 梅話/梅州客家語
|name= 梅話/梅州客家語
|nativename= Mòi-yen Hak-kâ-fa
|nativename= Mòi-yen Hak-kâ-fa
|states=[[中國]]、[[馬來西亞]]、[[泰國]]和[[印尼]]的客家人社區等等。
|states=[[中國]]、[[馬來西亞]]、[[泰國]]和[[印尼]]的客家人社區等等。
第15行: 第15行:
|agency= 無
|agency= 無
|iso1= zh| iso2b= chi| iso2t= zho| iso3= hak}}
|iso1= zh| iso2b= chi| iso2t= zho| iso3= hak}}
'''梅话'''(國際音標:{{IPA|mɔi jɛn fa}})是一种行用于[[广东]][[梅州]]市区(含[[梅江区]]、[[梅县区]])的[[汉语方言]],历来被公认为[[客家語]]的代表。[[中國國際廣播電台]]是中國唯一国家级从事对外國广播的国家电台,其[[客家话]]广播是以'''梅话'''广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是中國国家电台,其客家語广播是以梅话對全國國內广播;與此同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其對[[臺灣]]广播的[[客家话]]亦以'''梅话'''广播。梅话在[[语音]]、[[词汇]]等方面保留了相当多[[中古汉语]]的特点。语音方面表现得尤为明显。
'''梅话'''(國際音標:{{IPA|mɔi jɛn fa}})是一种行用于[[广东]][[梅州]]市区(含[[梅江区]]、[[梅县区]])的[[汉语方言]],历来被公认为[[客家語]]的代表。[[中國國際廣播電台]]是中國唯一国家级从事对外國广播的国家电台,其[[客家话]]广播是以'''梅话'''广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是中國国家电台,其客家語广播是以梅话對全國國內广播;與此同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其對[[臺灣]]广播的[[客家话]]亦以'''梅话'''广播。梅话在[[语音]]、[[词汇]]等方面保留了相当多[[中古汉语]]的特点。语音方面表现得尤为明显。


==语音==
==语音==

2014年9月22日 (一) 11:04的版本

梅县話/梅州客家語
Mòi-yen Hak-kâ-fa
母语国家和地区中國馬來西亞泰國印尼的客家人社區等等。
区域 主要分佈在中國廣東省梅州市區(含梅江區梅縣區),台灣,海外一些客家人社區如印尼亞齊美拉務縣[1]、西加里曼丹坤甸、西爪哇[2],泰國曼谷[3]馬來西亞怡保沙巴山打根[4]新加坡毛里求斯等等。
語系
漢藏語系
官方地位
作为官方语言
管理机构
語言代碼
ISO 639-1zh
ISO 639-2chi (B)
zho (T)
ISO 639-3hak

梅县话(國際音標:mɔi jɛn fa)是一种行用于广东梅州市区(含梅江区梅县区)的汉语方言,历来被公认为客家語的代表。中國國際廣播電台是中國唯一国家级从事对外國广播的国家电台,其客家话广播是以梅县话广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是中國国家电台,其客家語广播是以梅县话對全國國內广播;與此同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其對臺灣广播的客家话亦以梅县话广播。梅县话在语音词汇等方面保留了相当多中古汉语的特点。语音方面表现得尤为明显。

语音

声母

  1. 全浊声母清化,不论平仄,一律送气。如同[tʰoŋ11],动[tʰoŋ53],读[tʰok5],“同”是平声,“动”、“读”是仄声,都以送气的[]开头。
  2. 知精庄章四组合流,中古的舌上音、齿头音、正齿音二等、正齿音三等合并成一组ʦʦʰs。如知[ʦɿ44],支[ʦɿ44],事[sɿ53],资[ʦɿ44],四字分别归知组、精组、庄组、章组。但是,精组和其他三组在许多字上还是有区别的,区别不在声母上而在韵母上。如将[ʦiɔŋ44],张庄章[ʦɔŋ44],后者比前者少一个介音i中古汉语中二三四等有i介音的字大都符合此例。这说明知庄章三组原来可能是ʧʧʰʃ,以与精组的ʦʦʰs相对立。正如在大部分官话方言中一样,张庄章等字在ʧʧʰʃ的作用下失去了介音i。然后ʧʧʰʃ又合流到ʦʦʰs去了。那些依然保留ʧʧʰʃ的客家次方言也为这个推测提供了证据。
  3. 见组不论何等,一律作khŋkhi不颚化,这与等南方方言相同而不同于官话方言。如几[ki31],奇[kʰi11],见[kian53],现[hian53],牙[ŋa11],牛[ŋiu11],疑[ŋi11]。
  4. 晓母、匣母合口一二等(及某些三等,如微韵)作f,个别作w。晓母在中古汉语中作x,匣母作ɣ,全浊清化之后,合流成一个h。合口一二等及某些三等的韵母有一个介音u。这个声母h与介音u的组合,演化成现在的fw。如欢[fɔn44],花[fa44],辉[fi44],回[fi11],还[fan11],换[wɔn53],话[wa53]。欢花辉,晓母,回还换话,匣母;欢回换,一等,花还话,二等,辉,三等。而且应该指出,这其中的w只由匣母变来。考虑到在广州话中晓母加uf,匣母加uw的现象,梅縣话中的w有可能是受周边粤语影响产生的变例。即是说,梅縣话中只有huf一条音变。

客家话中有两组清塞音声母:一组是不送气音[p t k],一组是送气[pʰ tʰ kʰ];没有浊塞音([b d g])。

  唇音 舌尖音 舌端音 硬腭音 软腭音 喉音
不送气塞音/塞擦音 国际音标 p t ʦ   k (ʔ)
梅縣话拼音方案 b d z   g  
送气塞音/塞擦音 国际音标 ʦʰ    
梅縣话拼音方案 p t     k  
鼻音 国际音标 m n   ɲ ŋ  
梅縣話拼音方案 m n   ngi ng  
擦音 国际音标 f   s     h
梅縣话拼音方案 f   s     h
流音 国际音标 ʋ l   (j)    
梅州客家话拼音方案 v l   (y)    

当声母z、c、s和ng([ʦ ʦʰ s ŋ])后面跟韵头[-i-]时, 就会腭化成j、q、x和ngi([ʨ ʨʰ ɕ ɲ])。

韵母

  1. 不分齐撮(见四呼),中古汉语三四等开合口混同,即只用介音或主元音i,没有元音y。如须[si44],全[ʦʰiɛn11],元[ŋian11]。但臻合三等作iun,与开口不混,如斤[kin44],军[kiun44]。山合三等知庄章三组字已先一步失去i介音,因此也不与开口混淆,如专[ʦɔn44](合口),战[ʦan53](开口)。
  2. 知庄章三组后的介音i脱落,说已见上。如猪[ʦu44],真[ʦən44],准[ʦun31],车[ʦʰa44],升[sən44],州[ʦu44],针[ʦəm44],占[ʦam53]。
  3. 江、咍、寒、桓、歌、阳等洪大的一等韵的主元音作ɔ,如江[kɔŋ44],觉[kɔk2],台[tʰɔi11],脱[tʰɔt2],寒[hɔn11],割[kɔt2],官[kuɔn44],歌[kɔ44],果[kuɔ31],阳[jɔŋ11],药[jɔk5],唐[tʰɔŋ11],度[tʰɔk5]。相应地,痕、登、侯等较细的一等韵的主元音是ɛ,如痕[hɛn11],登[tɛn44],得[tɛt2],侯[hɛu53]。
  4. 支脂之微四韵开口的字在ʦʦʰs后作ɿ。齐韵作i,少数作ɛ。鱼韵、虞韵有i介音者齐撮合流后也作i。但两者在ʦʦʰs后都没再转化为ɿ。可见齐韵变细音、齐撮合流应在这个音变之后。齐韵原来应是一个洪音,对照其他客家方言,推测这个音可能正是ɛ
  5. 模韵、虞韵一等的字在ʦʦʰs后也作ɿ,和前者合流。但鱼韵、虞韵三等、尤韵、幽韵等知章组脱掉i介音后作u,并没有进一步转化成ɿ
  6. 中古汉语的六个辅音韵尾ptkmnŋ完整地保存了下来。如鸽[kap2],夺[tʰɔt5],锡[siak2],甘[kam44],团[tʰɔn11],唐[tʰɔŋ11]。
  7. 主元音是ɛi中古汉语ŋ尾的字,ŋ转成n。如等[tɛn31],胜[sɛn53],景[kin31]。

梅縣话有6个主要元音([ɿ i u a ɔ ɛ]),在梅縣话拼音方案里表示为i/e, i, u, a, o, ê。其中[ɿ]单用时写作i,在[ɿm ɿn ɿp ɿt]中写作e。韵头有i和u。

主要元音 韵头和韵腹 -i -u -m -n -p -t -k
自成音节       m   ŋ      
a   ai au am an ap at ak
  ia iai iau iam ian iaŋ iap iat iak
  ua uai     uan uaŋ   uat uak
ɛ     ɛu ɛm ɛn   ɛp ɛt  
        iɛn     iɛt  
        uɛn     uɛt  
i     im in   ip it  
ɔ   ɔi     ɔn ɔŋ   ɔt ɔk
        iɔn iɔŋ     iɔk
        uɔn uɔŋ     uɔk
u   ui     un   ut uk
  iu iui     iun iuŋ   iut iuk
ɿ       ɿm ɿn   ɿp ɿt  

声调

在客家话中,中古汉语的浊声母演变成了送气清声母。在梅縣话里,平声、入声均有阴阳对立的现象,这样梅縣话共有六个声调:阴平、阳平、上声、去声、阴入、阳入。


声调名 阴平 阳平 阴入 阳入
调值 44 11 31 53 1 5
序号 1 2 3 4 5 6

词汇

  1. 保存了相当数量的古词和古义。如称绳为索,称饿为饥,称早为朝。
  2. 吸收外来语并创造了一批特色词汇。吸收自外语者如“唛”(商标,来自英语mark),□[ʦim44](接吻,来自马来语cium)。为外来事物创造的词如番背(外国)、洋油(煤油)、红毛泥/红毛灰(水泥)、荷兰豆(豌豆)等等。

语法

参见

註釋

  1. ^ 李如龍 編 《南洋客家人的語言與文化》,暨南大學
  2. ^ 哈瑪宛 編 《印尼西爪哇客家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4年
  3. ^ Siripen Ungsitipoonporn,《曼谷客家話記錄》(The Bangkok Hakka Phonology),Mahidol University Thailand
  4. ^ 彭瑞珠 編 《台灣、大陸、馬來西亞三地梅州客家話比較研究》,台灣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研究碩士論文,2013年

参考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