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國立編譯館:修订间差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无编辑摘要
第17行: 第17行:
姓名 任期
姓名 任期


辛樹幟 21年6月至25年7月
[[辛樹幟]] 21年6月至25年7月


陳可忠 25年7月至31年1月
[[陳可忠]] 25年7月至31年1月


陳立夫 31年1月至33年2月
[[陳立夫]] 31年1月至33年2月


陳可忠 33年2月至37年2月
陳可忠 33年2月至37年2月


趙士卿 37年2月至38年4月
[[趙士卿]] 37年2月至38年4月


杭立武 38年5月至39年2月
[[杭立武]] 38年5月至39年2月


梁實秋 39年2月至39年10月
[[梁實秋]] 39年2月至39年10月


王鳳喈 39年10月至54年12月
[[王鳳喈]] 39年10月至54年12月


劉拓 55年2月至61年4月
[[劉拓]] 55年2月至61年4月


王天民 61年4月至65年8月
[[王天民]] 61年4月至65年8月


熊先舉 65年9月至75年10月
[[熊先舉]] 65年9月至75年10月


曾濟群 75年10月至81年5月
[[曾濟群]] 75年10月至81年5月


趙麗雲 81年5月至86年8月
[[趙麗雲]] 81年5月至86年8月


藍順德 86年8月至98年8月
[[藍順德]] 86年8月至98年8月


柯正峯 98年8月至98年11月
[[柯正峯]] 98年8月至98年11月


潘文忠 98年11月至100年3月
[[潘文忠]] 98年11月至100年3月


== 組織 ==
== 組織 ==

2014年10月11日 (六) 06:14的版本

File:ROC-NAER Taipei 20131003.jpg
國立編譯館舊址,現為國家教育研究院臺北院區

國立編譯館中華民國曾成立的國家圖書編譯機構,隸屬於教育部,負責學術文化書籍、教科書以及學術名詞的編輯翻譯事務,但其編譯成果的效力隨時代而有不同。在1997年教育部開放民間出版商編印教科書之前,國立編譯館還是中華民國各級小學教科書的唯一供應者。國立編譯館於1932年成立,2011年併入國家教育研究院

歷史

  • 1932年6月14日,國立編譯館成立於南京,直屬教育部。
  • 1949年4月,隨中華民國政府遷往臺灣,6月於臺北市復館。
  • 1953年4月,奉令編輯中學國文、公民、歷史、地理四科標準教科書。
  • 1968年,配合九年國民教育,逐年新編國民中小學及高級中學教科用書。
  • 1981年,辦理中小學教科用書印行督導及核價工作。
  • 1990年代,投入加強譯述市場機制無法支持出版之世界經典名著及學術名詞等工具用書之編印。
  • 1997年8月,配合教科書開放民間編輯政策,國立編譯館受教育部委託辦理中小學教科書審查業務。
  • 2002年,從公館舊址(臺北市大安區舟山路247號)遷入和平東路新館舍(臺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一段179號)[1],與國立教育資料館合署辦公。
  • 2010年11月16日,立法院三讀通過《國家教育研究院組織法》,國立編譯館將併入國家教育研究院[2]
  • 2011年3月30日,國立編譯館與國立教育資料館、國家教育研究院籌備處整併成為國家教育研究院,改組為國家教育研究院的編譯發展中心教科書發展中心

歷任館長

姓名 任期

辛樹幟 21年6月至25年7月

陳可忠 25年7月至31年1月

陳立夫 31年1月至33年2月

陳可忠 33年2月至37年2月

趙士卿 37年2月至38年4月

杭立武 38年5月至39年2月

梁實秋 39年2月至39年10月

王鳳喈 39年10月至54年12月

劉拓 55年2月至61年4月

王天民 61年4月至65年8月

熊先舉 65年9月至75年10月

曾濟群 75年10月至81年5月

趙麗雲 81年5月至86年8月

藍順德 86年8月至98年8月

柯正峯 98年8月至98年11月

潘文忠 98年11月至100年3月

組織

國立編譯館時期

館長下設有「研究發展委員會」

  • 行政單位

設五組(秘書、總務、人事、會計及出版)。

  • 教科書審定及研究單位

有兩個教科書組(專科及職業學校、中小學),以及教科書資料中心。

  • 學術編譯及研究單位

有三組(人文社會、自然科學、大學用書),以及兩個著作編審委員會(中華學術、世界學術)。

現行組織

國家教育研究院編譯發展中心

專職承續國立編譯館的編譯業務,主要職掌為「國家教育研究院組織法」第二條第五項「學術名詞、工具用書及重要圖書之編譯」。

國家教育研究院教科書發展中心

專職承續國立編譯館的教科書發展核心業務。

參見

参考文献

引用

书籍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