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角:修订间差异
Alexchu2007(留言 | 贡献) |
|||
第77行: | 第77行: | ||
*2014年9月29日晚上12時左右,有市民在旺角近亞皆老街一段彌敦道進行[[佔領中環]]行動,並進駐物資站及醫療站。到10月3日下午2時開始,有大批暴力反佔中人士到旺角,四齣挑釁指罵和推撞,並不斷拆毀在場的帳篷及路障,並追打集會人士。 |
*2014年9月29日晚上12時左右,有市民在旺角近亞皆老街一段彌敦道進行[[佔領中環]]行動,並進駐物資站及醫療站。到10月3日下午2時開始,有大批暴力反佔中人士到旺角,四齣挑釁指罵和推撞,並不斷拆毀在場的帳篷及路障,並追打集會人士。 |
||
*2014年10月6日 (星期一),旺角人群已基本散去,[[陈方安生]]在英国[[卫报]]投稿,哀怨寫出題為「香港」─ 被中国背叛、被英国遗弃 (betrayed by China. And abandoned by the British)一文,做為事件結束的註腳。<ref>[http://www.theguardian.com/commentisfree/2014/oct/05/hong-kong-protests-betrayed-by-china-abandoned-by-britain Hong Kong – betrayed by China. And abandoned by the British The protests in Hong Kong are not just about democracy, but about honouring a promise]</ref> |
|||
==交通== |
==交通== |
2014年10月30日 (四) 23:20的版本
旺角(英文:Mong Kok)是位於香港九龍西油尖旺區北部的地區。旺角新舊樓宇林立;舊住宅樓宇地鋪多為商店或餐廳。以彌敦道為界,購物中心集中在東面,住宅區在西面。交通十分發逹,有巴士及港鐵(東鐵綫、荃灣綫和觀塘綫)直達,更有專線小巴通宵行駛。假日時彌敦道一帶經常水洩不通。
旺角的人口密度極高,平均密度為每平方公里130,000人,現時其地積比率約4倍。
學校
範圍
在旺角未被拼入油尖旺區以前,當時旺角的範圍北至界限街、東至以港鐵東鐵綫路軌為界、南至登打士街、西至渡船街及塘尾道。但自西九龍填海工程後,位於渡船街以西奧海城至富榮花園一帶的新填海地段則被稱為旺角西。同時,由於早年地下鐵路車站命名的關係,弼街至界限街一帶的地方亦會被部分人稱為「太子」。
歷史
旺角古稱芒角,因為古時此處芒草叢生,而地形像一隻牛角伸入海,故稱為芒角咀,而附近的村落便得名芒角村。旺角曾經發掘出大量東漢、晉朝和唐朝陶器和製陶工具,顯示早於東漢時期,旺角一帶已有人居住 [1] [2]。今日繁忙的彌敦道,原海岸邊,前人就地取材燒貝殼造灰窰。
根據1819年的《新安縣志》,芒角村以客家村民為主,約有200名居民。芒角村位於今日的弼街與通菜街、西洋菜街、花園街一帶附近,村民以種菜(以西洋菜及通菜為主)、種花、養豬和養雞維生。1860年起,芒角隨著九龍半島割讓給英國,村民紛紛把所種的花朵、蔬菜和所養的禽畜運往香港島出售。當時,他們多乘坐蜑民的船隻渡海,由於蜑民呼「芒」為「望」,因此英國人依照蜑民的口音,把芒角叫作 Mong Kok。
至1909年,香港政府開始在旺角海邊附近填海及興建避風塘,該處開始出現碼頭和道路。而當時的積水菜田因滋生蚊蟲而被填平,當地開始發展出洗衣及染布等輕工業。至1918年,人口增至5,000。但截至1920年,城市規劃遠比油麻地落後,1926年,曾經有芒角村。
1930年代,芒角正式改稱為旺角,取其興旺之意。不過旺角的英文譯名 Mong Kok 沒有改變,至今仍有水上人口語上叫旺角為望角。當時的旺角是個工業區,製煙廠、棉織廠及五金廠林立。1932年,因為地租便宜,八珍甜醋在旺角開辦[3] 在1950年代起,該區逐漸轉型為商住區。
旺角彌敦道以西都是填海得來的土地。現在的新填地街在1950年代前是海邊。時至今日,旺角已成為了一個極為繁盛的購物區和住宅區,同樣亦為九龍西直通新界各區的最大樞紐。[4]
特色
旺角通菜街等地曾出土東漢、晉代文物,顯示旺角區歷史遠比人們想像的悠久。
旺角有多條特式街道:
- 砵蘭街——原為紅燈區,現為綜合商業區,包括裝修材料用品店舖和朗豪坊。
- 上海街——有不少與中國傳統有關的店舖。
- 豉油街——相傳以前有醬油廠設於該地,因而得名。
- 女人街——即通菜街貫穿登打士街至亞皆老街之一段。因售賣服裝、化妝品、擺設等女士用品等而得名。
- 雀仔街——即康樂街,因擺滿售賣雀鳥的街檔而得名。康樂街於1998年因市區重建而清拆,店主被安排遷至鄰近旺角東站的園圃街雀鳥花園,原址則興建綜合發展區「朗豪坊」。朗豪坊包括5星級的朗豪酒店、一幢寫字樓及一個樓高十多層,附設電影院、百貨公司及多間食肆的大型購物商場。
- 波鞋街——即花園街其中一段,因售賣運動鞋的店舖林立而得名。
- 金魚街——即通菜街貫穿旺角道至水渠道一段,因賣飼養魚的店舖林立而得名。
- 槍街——即廣華街,因賣氣槍與軍用品店舖林立而得名,與接連的仁安大廈商場並名為槍街,是本港WARGAME愛好者必到熱點
- 花墟道——因批發及零售花卉的店舖林立而得名。
- 西洋菜南街——與女人街並排而立,售賣潮流服飾、電子產品及小食的商舖林立,是深受香港年青人歡迎的消費熱點之一。
- 登打士街——與女人街及西洋菜街南接壤,滿街都是售賣小食的商舖,是深受香港年青人歡迎的地方之一。
- 旺角行人專用區——政府於2000年設立的行人專用區。[5] [6]
旺角亦有多間商場:
旺角有1條行人天橋:
潮流文化
由於旺角及附近一帶的商店多售賣潮流商品,吸引到不少年輕人聚集(情況類似台北的西門町或東京的原宿)。他們一般會被稱為「MK人」,男的被稱為「MK 仔」,女的被稱為「MK 妹」或「MK 女」,他們的衣著打扮則被稱為「MK Look」,MK 即 Mong Kok 的簡稱。
空氣污染
旺角人口密集,交通頻繁,舊樓瀕多,加上欠缺妥善規劃,空氣污染一直為人詬病,因此被評為西九龍污染重災區。2008年9月,環保團體綠色和平於旺角行人專用區進行調查,發現可吸入懸浮粒子污染情況,超出世界衞生組織訂出的標準達兩倍,再度引起各界關注。[7]
事件
- 1984年1月11日,港英政府的運輸司增加的士牌費及首次登記稅,即時生效,的士行業無從反對而強烈不滿,全港的士抗議,並於13日發動罷駛遊行,令多處道路擠塞。當晚彌敦道有人鬧事,甚至搶掠商店,並推汽車及縱火,警察發射催淚彈鎮壓,造成28人受傷,並拘捕150人。[8]
- 1989年六四事件發生後,支聯會呼籲在6月7日舉行全港大遊行,並發起罷市、罷工及罷課。但當日凌晨在彌敦道一帶有貨車慢駛遊行,突然有人乘機鬧事,踢打附近鐵閘、打破汽車玻璃等,警方勸喻聚集人士離開,並施放催淚彈,向旺角方向驅散人群。滋事分子仍繼續向警員投擲玻璃樽及放火燒車和垃圾。警方共施放40多枚催淚彈。支聯會於是取消當日遊行及三罷。[9]
- 2014年9月29日晚上12時左右,有市民在旺角近亞皆老街一段彌敦道進行佔領中環行動,並進駐物資站及醫療站。到10月3日下午2時開始,有大批暴力反佔中人士到旺角,四齣挑釁指罵和推撞,並不斷拆毀在場的帳篷及路障,並追打集會人士。
交通
主要交通幹道
公共交通
區議會議席分佈
範圍\年度 | 2000-2003 | 2004-2007 | 2008-2011 | 2012-2016 |
---|---|---|---|---|
界限街、東鐵綫、亞皆老街、彌敦道 | E13 旺角東選區 | E14 旺角東選區 | ||
亞皆老街、東鐵綫、窩打老道、登打士街、彌敦道 | E14 旺角南選區及E15 京士柏選區的一部分 | E15 旺角南選區及E16 京士柏選區的一部分 | ||
亞皆老街、彌敦道、登打士街、渡船街 | E06 旺角西選區、E07 旺角中選區 | E06 旺角西選區 | ||
櫻桃街以南、渡船街以西、窩打老道以北 | E05 富榮選區及E07 旺角中選區 | E05 富榮選區及E07 富柏選區 | ||
太子道西、彌敦道、亞皆老街、塘尾道 | E12 旺角北選區 | E13 旺角北選區 | ||
界限街、彌敦道、太子道西、塘尾道、荔枝角道 | E11 大南選區 | E11 大南選區的一部分 | E12 大南選區的一部分 |
註:以上主要範圍尚有其他細微調整,請參閱有關區議會選舉選區分界地圖。
參見
參考資料
- ^ 旺角考古發掘
- ^ 香港立法會有關文件
- ^ RTHK-香港故事(第19輯)04-百年商埠-2012-3-12
- ^ 原屬海邊 古稱芒角
- ^ 旺角行人專用區計劃永久實施, 運輸署, 2000年12月13日
- ^ 旺角行人環境改善計劃 , 運輸署, 2014年2月20日
- ^ 旺角「污氣」超世衞標準兩倍
- ^ 街知巷聞﹕那夜凌晨 我們佔領了MK. 明報. 2014年10月5日 (cn).
- ^ 街頭劇重演「碧街事變」. 蘋果日報. 2014年5月25日 (cn).
- ^ 鏹水彈空襲旺角 46人灼傷. 蘋果日報. 2008年12月14日 (cn).